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应用半静态双箱动力学模型模拟了海参对苯并[a]芘、2-甲基蒽、3-甲基菲三种PAHs的生物富集实验,通过对这三种多环芳烃在海参体内含量进行非线性拟合,得到富集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海参对三种多环芳烃的富集能力和速率随着海水中的这三种多环芳烃的浓度增加而增加。海参在苯并[a]芘5 μg/L、2-甲基蒽10 μg/L和3-甲基菲100 μg/L浓度条件下的吸收过程符合双箱动力学模型。在5 μg/L条件下,海参对三种多环芳烃的平均富集系数,2-甲基蒽148.3>苯并[a]芘126.9>3-甲基菲88.0。  相似文献   

2.
将驯化后的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分别放在盐度为20、15、10、5、0(表示为S20、S1 5、S1 0、S5、S0)的条件下饲养20 d,测定鲻鱼幼鱼在不同盐度下,不同时间段(0 d、5 d、10 d、15 d、20 d)其耗氧率、排氨率及O/N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实验第5 d,鲻鱼幼鱼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降低而减小,盐度0实验组最低。在实验第5 d~10 d,S0、S5、S10实验组排氨率变化显著(P0.05),而耗氧率则没有显著变化(P0.05)。在实验的第10d各盐度组之间的耗氧率已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而排氨率则在实验的第20 d才没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相同盐度下鲻鱼幼鱼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逐渐下降,鲻鱼幼鱼体重的变化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子。对鲻鱼幼鱼O/N分析表明,各盐度组的O/N比值维持在0~10的范围,表明此盐度范围蛋白质是鲻鱼幼鱼的主要能源物质。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石油烃对中华哲水蚤摄食和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石油烃对中华哲水蚤的滤水量、摄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显著(p<0.05);排氨率各浓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对石油烃浓度的变化最敏感。恢复培养14 d后,0.051 mg/L、0.103 mg/L和0.215 mg/L浓度组的滤水量、摄食率、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0.43 mg/L和0.86 mg/L滤水量和摄食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耗氧率和排氨率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和低浓度组中华哲水蚤以蛋白质代谢为主,0.43 mg/L和0.86 mg/L石油烃暴露下O∶N增大,碳水化合物或脂肪开始参与代谢,恢复培养14 d后各浓度组以蛋白质代谢为主。  相似文献   

4.
多环芳烃(PAHs)在大气中的相分布   总被引:44,自引:7,他引:37  
通过对广州市老城区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表明 ,该区多环芳烃的污染相当严重 ,不同季节测定的多环芳烃总量差别不大 ,但颗粒相多环芳烃在春季占的比例 (44 8% )要高于夏季 (9 4 % ) .气相中主要以芴、菲、甲基菲、荧蒽、芘等低环数的多环芳烃为主 ,而高于四环的多环芳烃主要是分布在颗粒相中 ,苯并 (ghi)是最主要的颗粒相多环芳烃物质 .  相似文献   

5.
多环芳烃对海洋硅藻中肋骨条藻的光毒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多生态毒理学研究尤其是对水生生物的毒性研究表明,阳光中的紫外辐射(UV)能够促进多环芳烃的生物毒性. 以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中的常年主要优势种之一——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为实验材料,选择2个环的萘,3个环的菲和蒽,4个环的荧蒽和芘5种寡环多环芳烃,在实验室内比较了它们在没有UV辐射和有UV辐射下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效应. 结果表明:在没有UV照射下,萘、菲、蒽、荧蒽和芘对中肋骨条藻的72 h EC50值分别比有UV照射下时高约1.9,8.4,13.0,6.5和5.7倍,其中蒽相差的倍数最大.在没有UV照射情况下,5种多环芳烃对中肋骨条藻种群生长的抑制作用强度表现为荧蒽>芘>蒽>菲>萘;而当系统中加入UV照射后,毒性强度变为荧蒽≈蒽>芘>菲>萘,表明UV照射不仅能够促进多环芳烃对中肋骨条藻的毒性,也能够改变它们对中肋骨条藻的相对毒性.   相似文献   

6.
青顶拟多孔菌对单一和复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东北林区普遍存在白腐菌——青顶拟多孔菌,降解单一和复合多环芳烃,分别测定了菲、蒽、芘于11,22,33d的累积降解率.结果显示,对于单一多环芳烃,该菌种降解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菲>蒽>芘,33d累积降解率依次为96.56%、94.76%和57.53%;对复合多环芳烃降解中,菲和芘的累积降解率分别为99.46%和61.09%.在复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研究中发现,少量蒽的加入,刺激了菌种对菲和芘的降解,使菲和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9%和3.56%.由此提示,在研究降解高环、难降解多环芳烃时,可利用低环多环芳烃对菌种的刺激作用,在体系内形成高、低环多环芳烃的共代谢,以达到更加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天津地区表层土中芳香烃污染物化学组成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物的化学组成及其分布状况,并对其可能的污染源作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不同环境功能区表层土壤样品中均分布有多种类型的烃类污染物,已经检测到的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包括萘、苊、苊烯、联苯、菲、惹烯、芴、二苯并呋喃(氧芴)、二苯并噻吩(硫芴)、萤蒽、芘、(艹屈)、苯并芴、苯并蒽、苯并萤蒽、苯并芘、(艹屈)、二苯并[a,h]蒽、茚并[1,2,3-cd]芘、苯并[g,h,i](艹屈)、三芳甾烷等系列数100种单体化合物,含量较高的主要有菲、甲基菲、萤蒽、芘、(艹屈)等.这些化合物的组成存在地域上的差异,同一地区不同土地使用情况、不同周围环境的样品中多环芳烃的组成特征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表明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源比较复杂,其中主要包括矿物油输入、化石燃料燃烧及木柴燃烧产物等,不同环境功能区各种污染源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8.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温20℃下,设置(0、0.1、0.5、1.0、2.0、4.0) ×103/mL六个藻类浓度组,以静水方法研究了塔玛亚历山大藻对文蛤呼吸和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为1.0 ×103/mL时,文蛤的耗氧率和排磷率最大,其最大值分别为2.76 ×10-3 /h和0.339 μmol/(g·h);其排氨率在藻浓度为0.5 ×103 /mL时达到最大值5.71 μmol/(g·h).耗氧率与排氨率的比值(O/N)显示在较低塔玛亚历山大藻浓度(≤0.5 ×103 /mL)时,文蛤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机体能量,较高藻浓度(≥1.0 ×103 /mL)时则由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提供机体代谢所需能量.  相似文献   

9.
崔学慧  李炳华  陈鸿汉 《环境科学》2008,29(7):1806-1810
为查明苏南太湖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在苏南北部(C区)、东北部(W区)和东部(S区)3个地区共采集56组地下水样,利用气相色谱仪分析样品中16种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组分浓度,并运用谱系聚类分析法和分子比例法探寻多环芳烃来源.结果表明,检出的多环芳烃中以3~4苯环组分为主,总多环芳烃浓度最高达32.45μg/L,均值为4.42μg/L.多环芳烃分布具有区域分布特征,高值点多出现在工业区附近.分子比值法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多环芳烃来源是化石燃料和石油源叠加的结果.谱系聚类分析法结果表明, C区各采样井的苯并(k)荧蒽异常浓度控制该区的聚类结果;W区各采样井的苯并(a)蒽异常浓度控制着该区聚类结果;S区各采样井的苯并(b)荧蒽异常浓度控制该区的聚类结果.在0.05水平上, C区的荧蒽、苊、亚二氢苊、菲、苯并(a)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达到0.680~0.712;W区的苯并(g,h,i)芘、苯并(a)蒽和苯并(a)芘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到达0.724~0.773;S区的亚二氢苊和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659.可以推测出各区所列的这几种多环芳烃组分很可能分别来自于各区内同一类型污染源.  相似文献   

10.
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其来源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用气相色谱法定量检出17种3~5环的多环芳烃(PAHs)及部分烷基菲化合物,所检测出的PAHs的总浓度在222.1~776.3ng/g之间,与其他海湾分布相比,含量相对偏低.由多环芳烃参数菲/蒽、荧蒽/芘等比值指征北黄海PAHs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苝在多数表层沉积物中被检出,表明陆源物质在北黄海积累,其主要来源为鸭绿江携带入海的陆源物质.  相似文献   

11.
典型多环芳烃对红树林区硅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种典型多环芳烃对福建九龙江口红树林区优势藻的毒性效应.所选藻种为浮游藻中肋骨条藻和附着藻菱形藻,经分离、纯化和培养;所用的典型多环芳烃为菲和荧蒽.结果表明:丙酮对两种藻的不可见效应浓度值均为0.3%(v/v),菲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急性毒性试验的72 h半数生长抑制浓度(72-EC50)分别为0.95 mg/L和0.32 mg/L,而荧蒽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的72-EC50分别为0.17 mg/L和0.09 mg/L.中肋骨条藻对菲和荧蒽的耐受性比菱形藻强,菲对中肋骨条藻和菱形藻的毒性比荧蒽弱.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在渤海海峡柱状沉积物中的分布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吴莹  张经 《环境科学》2001,22(3):74-77
在渤海海峡(S44和T4站位)柱状沉积物中运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地检出13种多环芳烃化合物,并对其含量分布及来源进行了分析.多环芳烃浓度总和为60.3ng/g~2076.5ng/g,尚不属严重污染状况,但是苯并芘等强致癌性化合物均有不同程度检出.利用多环芳烃的一些参数(菲/蒽、荧蒽/芘、2~3环化合物总量和4环以上化合物总量等比值及不同分子量的相对浓度)估测了该区的多环芳烃的来源,S44站位的多环芳烃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过程;而在T4显示的是石油源和不完全燃烧源的混合特征,这应与研究海区的石油开发或航运等事件有关.同时研究表明多环芳烃在柱样中的分布可提示人文活动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硫酸盐还原条件下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硫酸盐还原条件下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类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污染分布规律和迁移转化过程,设计了室内土柱淋溶试验,选择菲、蒽和芘作为PAHs的代表,模拟硫酸盐还原条件下PAHs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过程.监测土壤中PAHs的垂直分布、淋出液中ρ(PAHs)和ρ(SO42-)、淋出液的氧化还原电位(Eh)和总体积,并通过质量平衡计算出PAHs的降解率.结果表明:①菲和蒽的相对淋出率总体都不超过2%.120 d后菲和蒽在土壤中的残留率分别为51.87%和51.21%,而芘有90%以上吸附在土壤中,在淋出液中未检出.②随着淋溶时间的延长,土壤中的氧气逐渐被消耗,淋出液中ρ(SO42-)和Eh逐渐降低,并趋于稳定,硫酸盐还原作用发生.③3种PAHs在硫酸盐还原条件下都存在一定程度的降解.菲和蒽的降解率相差不大且随淋溶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120 d后菲和蒽的降解率分别为47.41%和48.10%,而4环的芘降解速率非常低,120 d后降解率仅为3.61%.   相似文献   

14.
生物降解是多环芳烃从环境中去除的主要途径,菲是一种典型的三环芳烃。本研究考察了一株能高效降解多环芳烃菲的鞘氨醇单胞菌GY2B在含河沙环境及不同盐度的人工海水环境中的生长特性与降解菲的情况。结果表明:河沙的加入对菌株GY2B的生长及其高效降解菲的性能均无明显影响,65 h可将起始浓度为100 mg/L的菲降解99.5%以上;而经过驯化后在添加85%人工海水的条件下该菌也仍可正常生长并高效降解菲,66 h可将起始浓度为100 mg/L的菲几乎完全降解。本研究结果可为菌株GY2B在受多环芳烃污染的河滩、河口及近海海洋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细鳞斜颌鲴(Plagiognathops Microlepis Bleeker)生理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鳞斜颌鲴的摄食率、消化率、耗氧率和窒息点均随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P<0.05)。对摄食与饥饿状态下细鳞斜颌鲴的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25℃时达到最大值。在相同温度下,摄食的细鳞斜颌鲴排氨率显著大于饥饿状态下细鳞斜颌鲴排氨率(P<0.05)。  相似文献   

16.
大气飘尘中多环芳烃的气相色谱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环芳烃主要来自煤和石油等有机物的不完全燃烧,是较为广泛存在的环境污染物,也是目前人们所发现的致癌物中较强的一类,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多环芳烃的产生和积累速率不断上升。 我们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气相色谱成功地分离了15种多环芳烃混合物,其中包括菲和蒽、苯并(a)蒽和(艹屈)、苯并(e)芘和苯并(a)芘等三对难分离异构物质对,并应用该法测定了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大气飘尘中16种多环芳烃的含量。所测定的16种多环芳烃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7.
多环芳烃对卤虫无节幼体的光诱导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卤虫Ⅱ~Ⅲ龄无节幼体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内研究4种多环芳烃的光诱导毒性,比较了在有紫外(UV)和无UV照射条件下多环芳烃对卤虫幼体的存活和几种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UV辐射(UVA:476 μw·cm-2;UVB:6.5 μW·cm-2)明显提高了菲、蒽、荧蒽和芘对卤虫幼体的毒性,其24 h LC50值分别是无UV照射条件下LC50值的1/139、1/182、1/102和1/88.UV照射诱导了荧蒽对卤虫幼体的氧化损伤,过氧化物酶(POD)对荧蒽的光诱导毒性较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敏感;卤虫幼体的丙二醛(MDA)和Na ·K -ATPase是衡量荧蒽光诱导毒性的较敏感参数.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主要河流中多环芳烃生态风险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现有的中国主要河流中多环芳烃(PAHs)的浓度数据为基础,通过定义1个危害商,利用商值法筛选出菲、蒽、荧蒽、芘、苯并[a] 蒽、 和苯并[a]芘7种对水生生态具有潜在风险的PAHs.以河流水相中PAHs浓度数据为依据,结合毒性数据库中PAHs水相浓度对水生生物的毒性数据,用概率风险评价法分析了这7种PAHs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7种筛选出的PAHs风险大小依次为:蒽>芘>苯并[a]蒽>荧蒽>苯并[a]芘>菲> .  相似文献   

19.
高分子量多环芳烃降解菌LD29的筛选及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刘芳  梁金松  孙英  郭岩彬  李庆孝  李季 《环境科学》2011,32(6):1799-1804
采用硅油-水双液相富集体系,以蒽为富集碳源,从原油污染土壤富集分离多环芳烃降解菌,分离出1株能降解菲、蒽、荧蒽、芘、苯并[a]芘的细菌,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为矢野口鞘氨醇菌(Sphingobium yanoikuyae),编号为LD29.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LD29在无机盐培养基中对PA...  相似文献   

20.
通过室内模拟测定了方斑东风螺幼螺在禁食120 d中耗氧与氨氮排泄的连续变化.结果显示,随着饥饿时间延长,幼螺耗氧率呈指数式下降;排氨率先较快下降后有一定程度回升,实验结束时分别下降为对照的37.02%,75.32%.饥饿60 d前,氧氮比(O/N)较高(35.34~46.56),60~90 d有所下降(25.92~2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