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外液化石油气重大事故的分析提出事故泄放型,并结合生产、储存现场调查提出潜在事故泄放型,从而找出液化石油气泄漏规律,建立液化气泄漏源模式。  相似文献   

2.
液化石油气在生产、储存、运输、经营、使用过程发生泄漏,很容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若在短时间内大量泄漏,可以在现场很大范围内形成液化气蒸气云,遇明火、静电或处置不慎打出火星,就会导致爆炸事故的发生.1998年3月5日,西安煤气公司液化石油气管理所400 m3、储存170 t液化气的球罐根部发生泄漏,仅采用80条棉被紧急堵漏.由于缺乏相应的堵漏工具,未能在第一时间内控制事故,导致事故进一步扩大,先后发生4次爆炸,疏散了方圆3 km范围内的人员,5 km范围内实行交通管制,7名消防战士和5名液化气站工作人员牺牲,伤32人,直接经济损失477.8万元.2004年葫芦岛"3·29"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泄漏液化石油气18 t,直接经济损失4.86万元.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液化石油气的理化性质和汽车加气站的特点,对液化石油气汽车加气站储罐、加气作业区及作业过程进行温度、压力、液位、静电、防雷与气体泄漏等方面的监测和控制,提出了汽车加气站安全监控系统设计的方案.  相似文献   

4.
郭正  曹卫华 《环境保护》1999,(11):28-29
采用动量喷射法对液化石油气泄漏燃烧并发生爆炸的影响距离,危害程度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5.
海底管线具有高风险性,一旦泄漏和破坏将引发严重的海洋污染事故.以杭州湾海底管线为例,分析了导致海底管线泄漏的因素,提出了海底管道负压保护方案,指出在海底管线一旦破损溢油,及时利用真空抽油泵抽油,使海底管线管段内产生负压,能有效阻止海底管线溢油.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居民生活的不断提高 ,液化石油气已普遍进入百姓家庭。但由于各种因素 ,近年来在各地发生了不少安全事故及设备报废事件 ,现针对常见的两个问题试加讨论。1液化石油气的含水量与容器腐蚀我国目前大部分液化石油气是常温带压贮存 ,且几乎全是钢制罐。液化石油气是以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低碳氢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混合物。通常以液态形式在常温压力下贮存 ,一旦漏气十分危险。当贮罐破裂时 ,每立方米液态液化石油气可转变250—300m3 的气态液化石油气 ;液化石油气的爆炸极限范围为2%至11% (体积比 )之间 ,即1m3 …  相似文献   

7.
液化石油气易燃易爆 ,属于甲类危险品 ,一旦发生事故 ,危害极大 ,影响极大。下面笔者谈一下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容易忽视的液化石油气残渣问题 ,希望能引起储配站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液化石油气储罐使用一段时间后 ,需要开罐进行内外部检验。安全状况等级为1~3级的 ,每6年检验一次 ;安全状况等级为3~4级的 ,每3年至少检验一次。打开下部人孔 ,我们就可以看到人孔盖板上、罐底内壁上附着一层黑褐色的煤灰似的东西 ,这就是液化石油气的残渣 ,经过分析 ,主要成分为硫化亚铁。硫化亚铁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是因为液化石油气中含有硫化氢 ,罐壁受硫…  相似文献   

8.
液化石油气作为一种天然能源越来越广泛地被人类开发、利用,为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效益和便利。怎样安全正确使用液化石油气,笔者认为应掌握好以下4个方面的技术知识。1 液化石油气的性质和特点液化石油气是从油气田或石油炼制过程中所取得的一种副产品,其主要成份有丙烷、丁烷、丙烯、丁烯,在常温常压下呈无色、无味的气态,经过人工加压和降温,并加入一定量的硫代物最终成为一种带有明显臭味的无色透明液体。液化石油气的比重是水的一半,沸点很低,常温常压下就处于沸腾状态,一旦减轻压力或温度升高很容易汽化、挥发,体积迅速…  相似文献   

9.
按照有关法规、标准,系统分析了目前部分石油化工企业液化石油气装车系统存在的一些主要共性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泄漏和火灾爆炸事故,并有针对性提出了治理办法。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液化石油气以其高效、清洁、热值高和储运便利等特点逐渐被人们接受,使用越来越多,与之配套的液化石油气站也在全国各地大量的出现.液化石油气的易燃易爆特性,时刻提醒人们使用它要注意安全.而作为储存大量液化石油气的液化石油气站,其危险性更高.因此,做好液化石油气站的火灾预防工作,是各级监管部门和企业面临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