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SO_2和NO_x被纳入大气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国家环境保护部颁布《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14,排放标准日趋严格。随着大型火电厂已装备脱硫脱硝设备,削减中小型锅炉的SO_2和NO_x的排放量已是刻不容缓。通过概述中小型锅炉脱硫脱硝技术及现状,对比中小型锅炉脱硫脱硝工艺,对脱硫脱硝工艺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建议,为中小型锅炉SO_2和NO_x治理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
火电厂运行的过程中,排放出大量的烟气,对大气环境产生一定的压力。火电厂为降低烟气对大气环境造成的污染,需要严格控制烟气中含硫量和含硝量,全面利用活性炭材料,通过吸附作用,实现烟气排放中的脱硫脱硝。因此,本文以火电厂烟气脱硫脱硝为研究背景,分析活性炭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火电厂的规模及数量不断地增多,火电厂在生产的过程中,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这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酸性气体,直接排放到大气中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而且,二氧化硫的增多还会产生酸雨危害,使人们的生活及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而脱硫脱硝技术能够减轻火电厂造成的污染,因此,本文对火电厂大气污染物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在新形势下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取得了较大的改观,脱硝装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大幅度减少。因此,要探讨主要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并就其主要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探讨最有效的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不断改善钢铁冶金业的烟气治理和减排工作,为人们创造更加健康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5.
火电厂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之一,以灰色层次分析法为基础,选择目前应用较为成熟的3种典型的烟气脱硝工艺进行多指标、多层次的综合评价,将3种脱硝技术按照优劣进行排序,进而为选择合适的脱硝装置提供参考依据,以减少火电厂氮氧化物的排放。  相似文献   

6.
钢铁行业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行业,也是典型的高污染行业,每年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大气污染物。随着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标准的实施,对大气污染有主要贡献的烧结工序亟须改造现有的或新建先进的脱硫脱硝设施。在介绍烧结烟气特点和排放标准变化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主流应用的单独脱硫技术、单独脱硝技术和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应用现状,以及实验研发阶段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研发进展,并系统展望了各类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指出在单独脱硫和脱硝技术中,半干法和低温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更具应用潜力,且半干法脱硫+袋式除尘+SCR的工艺组合环境效益最高;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中,氧化法和活性焦法尚需进一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具有潜在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燃煤锅炉是火电厂生产发电的最主要动力形式,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保障与促进作用。但其排放烟气中所含的SO_2和NO_X严重污染自然环境并增加企业的能耗成本,影响工厂的节能减排建设。本文以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为切入点,就其具体各类脱除工艺做相应的分析与探讨,期望为我国同时脱硫脱硝工艺的技术发展与改进推广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电厂烟气排放的脱硫脱硝,是实现大气污染有效治理的关键措施。本文分析了电厂烟气脱硫脱硝的重要性,并论述了3种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情况。为今后开展电厂烟气脱硫脱硝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环境污染现象比较严重,其中大气污染物主要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主,这也是导致各城市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并给人们的健康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应进行积极治理。这些有害气体主要排放源来火电厂,火电厂在发电的过程中会排放出大量的烟气,主要包含硫氧化物与氮氧化物,要想有效的避免污染,火电厂在生产过程中可采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以此来降低环境污染,实现对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某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系统的脱硝原理、基本构成及应用效果,测试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锅炉选用SNCR脱硝技术可以达到新的火电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NOx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君杰 《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34(8):120-121,155
电厂烟气脱硫技术方法很多,常规燃煤脱硫方法通常分为三种,方法的选择主要取决于锅炉容量、燃烧设备类型、燃料种类、脱硫效率等,同时还须考虑电厂地理位置、副产品的利用等因素。本文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脱硫技术、湿式石灰石-石膏法烟气脱硫技术、生石灰-半干法烟气脱硫技术、氨肥法脱硫技术、电子束烟气脱硫技术、NOXSO同时脱硫脱硝技术、SNOXOM脱硫脱硝技术等,分析各种脱硫技术的应用范围、脱硫效率和优缺点等,为火电厂选择燃煤烟气脱硫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氮氧化物(NOx)对人体有毒害作用,会参与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并会形成酸雨,造成环境污染。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来自于雷电等自然过程,小部分来自于人类活动的排放。而在人类活动造成的氮氧化物排放中,燃煤火电厂是最主要的来源。因此,针对火电厂燃烧烟气的脱硝技术也应运而生。本文简要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火电厂烟气脱硝的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所引起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国家治理大气污染的力度逐步加大.现阶段单独脱硫脱硝的技术已经很成熟,考虑到经济高效的问题,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是当前烟气净化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开发经济、高效、简单的烟气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十分必要和紧迫.本文介绍了几种典型烟气同时脱硫脱硝技术原理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其原理及优缺点,对几种工艺进行了技术和经济分析.最后对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氮氧化物对人类和环境影响巨大,如不加以控制,将带来巨大危害。针对日益严峻的形势,氮氧化物减排已刻不容缓。而火电厂作为氮氧化物排放大户,且全国火电装机容量仍在不断增加,首当其冲。国家在2010年、2011年陆续出台针对控制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的新政策。而后国内火电厂SCR烟气脱硝项目陆续上马,且SCR烟气脱硝机组容量不断增大,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量迅速下降,全国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11年达到顶峰后也逐年下降。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火电厂氮氧化物控制技术,着重介绍了其中应用最广的SCR烟气脱硝技术研究进展、工艺原理、系统工艺流程,强调了火电厂SCR烟气脱硝是当前氮氧化物减排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电力生产以火力发电为主,是废气污染物SO2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随着我国最新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控制排放标准》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的颁布实施,国内对SO2的排放控制日趋严格。本文综述了目前我国火电厂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同时也指出了今后我国火电厂脱硫技术需要加强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国家目前对火电厂二氧化硫排放实行差别收费政策。按照排放标准中的限值来进行二氧化硫排放,能降低火电厂脱硫系统的运行成本,但需缴纳过多的排污费用。降低二氧化硫排放,能有效减少排污费用的缴纳,但增加了脱硫系统的运行成本。本文通过实验分析,建立了我公司二氧化硫排放量与脱硫系统物耗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分析脱硫系统运行的经济性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在低负荷运行条件下,将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至标准的50%能够有效降低排污与脱硫系统运营的总耗费,进而提高脱硫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17.
我国烧结烟气脱硫现状及脱硝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淑娟  王爽  周然 《环境工程》2014,32(2):95-97
介绍了烧结烟气中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的排放现状、污染物控制的国家政策及行业背景,阐述了目前烧结行业脱硫技术的特点、应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了目前烧结烟气脱硝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烧结烟气脱硝的技术难点,提出了对我国烧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经济增长带来的能源消耗使得火电厂排放了越来越多的氮氧化物,国家对环保的重视出台了更为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文章首先介绍了云南全省氮氧化物排放情况和趋势,概述了云南各火电厂氮氧化物排放现状及采取措施,然后根据不同的锅炉类型分别对常规煤粉炉、W形火焰炉及CFB炉机组进行脱硝改造分析,这对找出合理的达标脱硝技术路线、控制烟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燃煤产生的空气污染物中最主要的两种.有效控制燃煤排放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0x)是我国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也是世界需要解决的关键领域问题。本文探讨国内脱硝技术和脱硫脱硝技术的一体化融合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趋势,重点研究世界脱硝技术的技术特点和应用.包括常见的脱硫脱硝.脱硫脱硝同步的原理、主要分类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区的气候受到很多的影响。燃烧煤大量产生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极大地影响了空气的质量,由此形成的酸雨则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因此通过合理的技术,控制燃烧煤产生的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氮等产物已经迫在眉睫。同时研究脱硫脱硝技术有着投资小,占地面积小以及管理方便等优点,并且该技术能在同一套系统中实现。本文结合目前国内拥有的同时脱硫脱硝技术与本人所学习的有关知识分析研究了有关该技术的相关问题,并且对同时脱硫脱硝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