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2 毫秒
1.
根据昆明政府颁布的《昆明市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产生活补助办法(试行)》要求,在系统探讨了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实施补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办法实行可能产生的效果,并针对性地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
曹淑松  吴君莲 《山东环境》1999,(1):28-28,31
临沂市饮用水源保护区位于沂南县西部山区。以岸堤水库为依托,以汶河流域为主要水源,区域范围650km2。流经八个乡镇。自保护区建立以来,市政府制订了比较详细的饮用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加强对老污染源的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大力推广生态农业,保护区...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相关立法尚未完善,难以为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本文借鉴美国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的先进经验,通过对我国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偿立法现状的梳理,从法律体系、资金来源、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方面提出建议: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拓展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制定合理的生态补偿标准,确立多元化的生态补偿实施方式。  相似文献   

4.
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落实《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规标准要求、建立我国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制度、提高水源地管理水平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从旧规范难以适应我国当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管理需求实际出发,指出了水源保护区划分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水源保护区的划分经验,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 338—2018)的制定理念和技术原则、划分方法进行了全面解读,提出了应用HJ 338—2018时应重点考虑:适用范围、技术原则、技术步骤、保护区划分前期调查技术要求、划分技术方法、准保护区设置和保护区图件制作等方面。通过本文的解读,以期能帮助标准使用者深入了解标准的内容要求,进而能科学、合理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为实施饮用水水源环境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是昆明市重要的城市用水供水水源,但是2005年来松华坝水源保护区水质变为IV类,保护区遭到了严重的面源污染,建立保护区,改善保护区的水质,成为昆明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保护区的成立,让水源保护与当地发展成为冲突焦点。本文从分析松花坝水源保护管理入手,界定松花坝水源保护区遇到的冲突,从保护发展的角度探讨化解保护区冲突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环境管理的角度出发,论述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确定的技术要点,探讨了对饮用水水源实施环境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白龟湖水源保护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调蓄湖泊,是平顶山市区重要饮用水源地.针对水源保护区生态特征及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提出构建入库河流生态修复、上游流域水土保持、河口人工浮岛、库区水体生物链、人工湿地及生态驳岸复合水生态系统等生态修复技术,为白龟湖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以及饮水安全保障提供重要技术支撑.通过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可使白龟湖水源保护区水质得到有效的保护,实现城市饮用水水质稳定达标.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结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在执行过程中的适应性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有关地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定的缺陷和不足,结合实际提出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修订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更好地指导水源保护区的划分。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水源保护区和地表饮用水源地的缺乏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概述了几种常用的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经济、社会、自然3者协调发展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采用层次分析计算法,比较了1级水源保护区的3个方案,确定了上海郊区某地表饮用水源保护区的最优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0.
我国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问题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从 1 984年开始立法建立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问题很多 ,一方面是现有水源保护区不成功 ,另一方面是水源保护区数量太少。本文运用中外比较研究方法 ,就我国水源保护区的划定划分与政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的环境政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中国环境政策文字表述形式进行论述,指出中国环境政策基本原则包括: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原则、环境责任原则,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原则,环境民主原则,等等。对中国环境政策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从环境经济政策,环境技术政策,环境社会政策,环境行政政策、国际环境政策探讨了中国环境政策的体系结构。对中国环境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指出中国环境政策的制定机制还不够健全、环境政策目标与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生态建设的政策保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生态建设保障的实质是政策需求动态与政策供给动态匹配一致,政策需求能及时得到有效满足;生态建设政策保障不力的原因和核心是政策需求与政策供给脱节,政策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因而建立强大的生态建设政策保障,必须深刻剖析政策需求规律、政策供给规律、政策供给—需求相互作用规律等。本文根据这个精神和思路,剖析生态建设政策供给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规律,例如政策的功能和作用、政策的价值和伦理的追求等,深化对政策作用规律的认识,提高政策供给的意识能力和制订水平。  相似文献   

13.
环境影响评价政策是我国环境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对环境政策的内涵和基本特征阐述的基础上,运用公共政策的一般理论,对环境影响政策的内涵、特征、政策系统、政策过程以及主要政策功能进行了简明的分析,以达到从公共政策的角度来重新认识和了解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政策规律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政策失误环境危害行为的原因和特点,对政策战略评价产生背景,功能进行深刻透彻分析,根据政策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将政策分为以直接作用于环境的政策,以间接作用于环境为主的政策和直接作用及间接作用兼具并重的政策,对每类政策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原理和方法予以深刻探讨。  相似文献   

15.
Support for the notion that policy should embrace sustainability is widespread but the actual incorporation of the concept into policy is proving to be difficult. To insert the word into a policy document, accompanied by some marginal changes, is enough to allow policy makers to claim that sustainability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novel research reported here has applied sustainability analysis to the case of avi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areas of policy where the conflict between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is most intense. It was found that sustainable policy options are blocked whilst sustainability is regarded as an add-on to existing policy. The policy stalemate exists because it is neither understood nor accepted that sustainability requires systemic change. The empirical stage of the research comprised 28 stakeholder interviews and identified four categories of action with the potential to break the stalemate in aviation which could be applied also to other areas of policy: long-term strategic planning; facilitation of dialogue between stakeholders; government support for innovation; and educating the public. The study concluded that fundamental change to the process of crafting policy is required if sustainability is to fulfil its potential to reconcile environmental and economic objectives.  相似文献   

16.
环境政策综合调控机制及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政策综合调控系统由环境问题、不良环境行为等成分构成,各成分的相互作用及环境政策调控主体与政策对象的博弈影响环境政策效率。使用环境政策综合调控模型,准确调控位置、调控对象、利用综合调控工具能为环境政策调控创造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17.
The development of an international climate policy builds on national policy perspectives. These depend on the perceived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ations and regions involved, and the technical feasibility of policy measure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earch supports the policy making process about these issues.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the policy makers differ and as a consequence communication is often troublesome. The constru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knowledge under such circumstances can only be effective if all parties involved engage in a continuous dialogue about causes, effects, impacts and respons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oject carried out in the Netherlands. It has as its major objective the articulation of a variety of perceptions and positions related to climate change. As a result of the project, policy actors produced five policy options and formulated research questions. The policy options are linked in the framework of a policy life cycle. Research questions focus on the risks of climate change and on feasible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technological responses to it. As to the policy options, striving for common means appears to be more promising than pursuing shared goals and philosophies.  相似文献   

18.
利用事件史分析(EHA)模型对河长制政策2010~2016年在省级层面的扩散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水污染越是严重的地区,越倾向于采纳河长制,平均而言,人均水污染排放量每增加一个单位,一个省份河长制政策得到采纳的优势会增加30.2%;财政自给率在水污染严重程度与河长制采纳之间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即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财政自给率高的省份不太倾向于采纳河长制,而财政自给率低的省份则更加倾向于采纳河长制;河长制政策采纳具有明显的政治周期性,在党代会召开的当年,省政府更加倾向于采纳河长制;邻近省份的政策采纳并不会对河长制的横向扩散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戴璐  白彩全  梁龙武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778-2796
从政策供给和公众需求的双重视角对中国红色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自上而下进行旅游资源的调配优化和自下而上调整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整合2011—2019年有关红色旅游的政务服务文本、微博信息文本和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文本语义分析比较了政策实施和网络关注的差异,从政策空间关联的视角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应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测算红色旅游政策实施对网络关注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自上而下的红色旅游政策实施与自下而上的网络反馈之间存在差异。(2)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显著的地理和政策空间依赖性,政务服务中对传播红色文化目标的重视是网络关注度空间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政策稳定性则与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呈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间不稳定的竞合关系和政策发展环境的低水平稳态是导致公众对红色旅游关注度不及政策预期的可能原因。(3)在地理和政策空间关联作用下,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呈现出正向溢出效应,而信息化变量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加强区域联动和信息化融合是红色旅游政策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胡东滨  林媚  陈晓红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1):5447-5456
基于2000~2019年浙江和安徽26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定量分析新安江3轮横向生态补偿试点政策对其水环境效益的总体性和结构性影响结果表明:政策效果在时间上存在异质性。第1、2轮政策试点显著的提升了新安江流域整体的水环境,但第3轮试点对上游水环境的影响是负的。政策效果在空间上存在异质性。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使下游的生物多样性价值平均提高了0.068亿元,但使上游生物多样性价值平均降低了0.015亿元。政策效果在结构上存在异质性。通过对水环境效益的结构性分解,发现横向生态补偿政策使新安江流域的水质净化能力价值平均提高了31.874亿元,但使其产品供给价值平均下降了13.402亿元。政策效果存在预期效益。流域横向生态补偿的政策效果在政策正式实施前2年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