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提出了绿洲土地持续利用应遵循的4条原则:系统协调原则,区域稳定原则,动态平衡原则和用养结合原则,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适应绿洲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4种模式。  相似文献   

2.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内涵、原则与指南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系列生态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3.
张军民 《生态环境》2007,16(4):1328-1332
普遍的生态敏感性和整体的生态退化趋势,使干旱区成为社会适应和经济适度极端脆弱区,其生态安全问题的典型性和突出性,为完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理论体系提供了理想靶区。根据生态安全评价的一般原理和目标,通过剖析新疆绿洲区生态安全问题的驱动、压力和响应机理,主要利用地带性共扼和非地带性耦合分析方法,从哲学观和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土地类型及其稳定性格局层面,初步构建了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得出确保有效的生态需水和生态水位,协调水生态及水安全功能,是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基础;基于生态承载和再生恢复禀赋的合理、适度利用优势资源,是绿洲开发的生态安全保障;维护天然绿洲和荒漠的“生态标本”价值,引导土地利用的生态化转向,是绿洲生态安全评价的客观依据;通过系统的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保持异质景观的竞争性统一和生态圈层结构的动态稳定性,是干旱区生态安全评价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4.
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生态经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是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内涵,原则与指南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土地资源永续利用的一系列生态经济对策。  相似文献   

5.
2008年夏季采用样带样方法对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7个断面进行植被调查,采用α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和β多样性指数(Whittacker指数和Cody指数)分析环境梯度下种群多样性变化规律,利用种群分布格局指标(扩散系数、负二项参数、平均拥挤度、丛生指标和聚块性指标)定量分析绿洲边缘10个植物种群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塔里木河下游典型绿洲边缘物种多样性特征受到土壤水分、盐分等因素限制,物种丰富度整体处于较低水平;α多样性指数表现为绿洲>过渡带>流动沙丘;从绿洲、过渡带到流动沙丘β多样性指数呈下降趋势;种群分布格局分析结果表明绿洲边缘10个植物种群均呈聚集分布,集群分布状态反映了干旱区植物种群对生存环境的适应特征.  相似文献   

6.
将地理信息系统 (GIS)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相结合 ,选取了 9个斑块类型指标和 13个景观指标 ,从区域和绿洲 2个尺度分析了金塔县及其境内的金塔农业绿洲和鼎新农业绿洲的景观格局。结果显示 ,区域尺度的景观格局体现了绿洲与戈壁等基质类型景观的镶嵌特征 ;金塔农业绿洲体现出冲、洪积三角洲的特征 ,即耕地从扇顶呈放射状与盐碱地相间分布 ;鼎新农业绿洲显示了沿河绿洲的特点 ,即景观类型以河道为轴对称分布。指出划定绿洲界限和提高数据分辨率是揭示绿洲景观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绿洲土壤盐渍化程度遥感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盐渍化是制约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内部植被生长最主要的生态环境地质问题,也是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第一障碍性问题.利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构建了多维向量空间下的11个遥感定量指标.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不同程度的盐渍化与这11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建立因子得分模型.其次,采用Fisher逐步判别分析法从这些指标中筛选出8个与盐渍化程度密切相关的指标:氧化铁、归一化盐分指数、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TM1、TM5、地表温度、湿度指标,并对这些指标建立判别方程,然后对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绿洲典型样区盐渍化程度进行评价,将所有的实地样本分别代入判别方程,通过分析,发现判别方程的精度较高,与实际情况较吻合.轻度盐渍化的判别精度为80.3%,中度盐渍化的判别精度为68.75%,重度盐渍化的判别精度为83.65%.中度盐渍化土地的判别精度与轻度盐渍化、重度盐渍化土地的判别精度相比较低,这与中度盐渍化的光谱特征与其它地物易混淆有关.总之,所选取的指标简单,易于获取,有利于盐渍化的定量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8.
干旱区农业绿洲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相结合,选取了9个斑类类型指标和13个景观指标,从区域和绿洲2个尺度分析了金塔县及其境内的金塔农业绿洲和鼎新农业绿洲的景观格局。结果显示,区域尺度的景观格局体现了绿洲与戈壁等基质类型景观的镶嵌特征;金塔农业绿洲体现出冲、洪积三角洲的特征,即耕地从扇顶呈放射状与盐碱地相间分布;鼎新农业绿洲显示了沿河绿洲的特点,即景观类型以河道为轴对称分布。指出划定绿洲界限和提高数据分辨率是揭示绿洲景观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机制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土壤对甲烷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80年代以来土地CH4氧化作用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氧化甲烷的概况、 ,以臁氧的供应、N的供应,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土壤PH、土壤质地等因素对土壤氧化CH4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河西绿洲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变暖和区域降水变化给河西绿洲农业生产带来严峻挑战。认识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提出应对措施,可为区域农业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科学依据。基于河西绿洲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河西绿洲近58年(1961—2018年)气候变化特征,对比讨论气候变化对河西绿洲农业的主要影响,提出河西绿洲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技术对策。结果表明,近58年,河西绿洲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气温变化倾向率为0.364℃·(10 a)~(-1),年平均气温于20世纪70年初开始持续上升,年平均气温上升突变点出现在1997年。年降水量年际变化也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变化倾向率为4.341 mm·(10 a)~(-1),降水量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上升,降水量上升突变点为2006年。气候变暖使河西绿洲作物生长季延长,春小麦、玉米的出苗期、生育期缩短,成熟期提前;作物适宜种植区和可以种植区海拔增加,多熟制北移,夏粮面积缩小,秋粮面积增大。弱冬性、中晚熟品种逐步取代强冬性、中早熟品种;玉米中晚熟品种种植适宜区上限高度已由海拔1 500 m提升到海拔1 800m左右。未来气候变化对绿洲农业发展利弊共存。夏季降水增多会增加径流量,山区降雪会增加冰川储水量;气温增高,有效积温增加,无霜期延长,复种指数提高;但是,气候变暖使灾害性天气的极端性增加,危害加重,对设施农业、大田生产造成的损失增加。要严格控制人工绿洲面积,提高土地生产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绿洲生态农业种植模式;加快特色农业建设,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依靠科技提升核心竞争力,逐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研究绿洲生态系统演变机理和驱动机制,维护绿洲生态系统平衡;发展节水生态农业,建立绿洲多元化复合种植结构;发展绿洲及过渡带舍饲畜牧业,延长生态产业链。通过上述的措施,科学开发利用气候资源,减缓气候变暖的不利影响,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旱区生态系统耦合关系的特征差异表现在水热状况、景观带谱、小气候效应以及人为活动等方面。在特定的区域上,经度、纬度、海拔以及下垫面的特征是决定系统耦合特征最为基本的要素;而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则是区分和判定耦合关系及其类型的重要因素。依据自然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结合相关原则,对具有典型意义的MODS耦合关系——昆仑山一和田绿洲一塔克拉玛干沙漠系统,以及天山一阜康绿洲一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系统的耦合关系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分析了MODS耦合关系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2.
三峡库区小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为探讨三峡库区小流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肥力的影响特征,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三峡库区五桥河流域内3种主要土地利用方式(旱地、柑橘园、林地)的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吧力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土壤孔度、渗透率变化由大到小的次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由大到小次序为林地→柑橘园→旱地。这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人类耕作活动、对土地的劳力与经济投入不同密切相关。林地受人为扰动少,因而土壤肥力高;柑橘园、旱地受人类耕作活动影响大,但因柑橘园经济产出效益较高,农户对土地的投入相应较高,使得柑橘园土壤肥力高于旱地土壤。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资源的农业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粉煤灰农业利用的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阐述了粉煤灰农业利用现状,包括直接施用于农田、利用粉煤灰生产化肥、贮灰场覆土或不覆土造田和填坑造地等。并对粉煤灰农业利用的前景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The Shiyang River Basin is an inland river basin in the Hexi Corridor, Gansu Province, northwest China. Shiyang is the largest basin in terms of human population density and has the highest exploit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 northwest. Serious water shortages constra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rea has some of the worst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in China. From historical data and recent observations, we have analysed changes in water systems in the Minqin oasis, at the end of the river basin, and assessed impacts and consequences of a changing climate and intensive human activity. Historically, climate change has been the main cause of changes in the oasis. In the last 50 years, however, a major influence has been intense human activity in the basin. With increasing population (159% in 50 years), the amount of cultivated land has been greatly expanded (by 51%). Many reservoirs have been built by damming rivers and large-scale irrigation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basin. The introduction of leakage-free canals and more extensive exploitation of underground water have further expanded the irrigated area. Water use by humans has exceeded the 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water resources of the basin, which has led to a dramatic shift in water allocation between the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and a rapid drop in the water table in the Minqin oasis (by as much as 14 m). The oasis is shrinking, natural vegetation that relies on underground water is disappearing, and desertification is accelerating. An ancient oasis that can be traced back 2000 years is disappearing and this must be a warning sign for future generations.  相似文献   

15.
大亚湾开发区由于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特别是曾因美国的熊猫汽车和英荷壳牌石油等的落户而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广东省沿海地区外商投资的热点,使原为滨海小镇的穷乡僻壤面临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本文根据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势态.对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结构的动态变化以及土地承载力状况进行分析;指出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的耕地面积急剧下降.农田用多养少,土地征而未用以及在规划上对农业的重视不足等问题;最后从协调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保护的矛盾,维护区域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出发,对区域的土地利用保护提出了六点对策性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张锐波  张丽萍 《生态环境》2004,13(2):204-206,224
以杭州市区为研究区,利用近卜年的土地利用系列统计资料和遥感解译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区位原理,经过数值计算,分析了杭州市区扩建过程中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点,重点讨论了耕地和农作物播种面积的时空动态过程。通过区位商数和分离指数的计算分析,揭示了未来土地利用方式的时空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居民工矿用地和耕地面积的变化最为明显;农作物播种面积的递减速率高于耕地面积的递减速率;蔬菜播种面积的区域不平衡性最大,集中程度高。萧山区是未来主要的菜篮子工程发展区。  相似文献   

17.
深圳市土地开发和景观生态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探讨深圳市上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其内部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的结构,功能和组成快速演变的机制和特征。认为深圳市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模式,区位特征和大规模的土地开发是区域景观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和组成快速演变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SUMMARY

Over-population in relation to poor land productivity and cultivation in less fertile lands is resulting in land degradation and deforestation in UP hills. Growing demand of more food production and increasing need for more cash in hand have forced the hill people to cultivate all kinds of land, resulting in the denudation of land resources and soil erosion. These changes resulted in out migration of the area's human resource. A new management system for the revival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the area's human population and livestock has been proposed, involving active local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change the existing land-use to a system based on the soil fertility sca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