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了高铁酸钾对PAHs中的菲的降解反应过程,对该反应过程联合了时间扫描、偏振、偏振三维(PEEM)、三维(EEM)等多种荧光光谱模式进行了表征和分析,并结合GC-MS进一步检测分析了该反应过程的中间产物,最后系统探讨了高铁酸钾对菲降解的动力学反应规律及降解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高铁酸钾-菲降解体系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2、1∶3、2∶1、3∶1的各个降解反应过程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其拟合系数在0.905—0.995之间.通过不同摩尔比的高铁酸钾-菲降解过程的时间扫描荧光参数直接求得了各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及曲线;菲降解过程的荧光偏振度值与PEEM共同揭示出高铁酸钾对菲的有效降解,且产物均为无偏振效应、无产生新的特征荧光的小分子结构,各特征光谱峰强与时间变化关系也与时间扫描荧光曲线相符合;最后结合GC-MS深入分析了菲的降解产物,并由此推测了高铁酸钾对菲的降解机理.降解产物中9,10-菲醌的大量存在表明菲结构中9,10位发生氧化而开始降解.  相似文献   

2.
"5·12"汶川地震对灾区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直接威胁到区域生态安全.在地震灾区的生态恢复重建过程中,典型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改变、关键物种的响应策略、地表生态过程的变化趋势、植被恢复措施以及灾变过程定位监测等都是特别需要关注的科学问题.然而,即便是在汶川地震发生2a之后,学术界对于上述问题还缺乏足够的关注.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于灾区生态恢复的理解,提出目前仍需要迫切回答的4个关键科学问题,并指出相应的研究策略和发展方向,以期能够推动特大地震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及促进灾区的生态恢复重建.  相似文献   

3.
农业增长对资源依赖的变化趋势以及农业发展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运用脱钩理论,以2000-2005和2005-2010年为时间尺度,以县域为空间尺度,探讨黄淮海平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揭示两者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及转移特征,并尝试分析脱钩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脱钩类型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均发生明显变化,黄淮海平原农业正处于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的过渡时期.2000-2005年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以强复钩和扩张性复钩为主,脱钩空间格局较为分散;2005-2010年以强脱钩和弱脱钩为主,脱钩区域呈现空间集聚态势;若考虑因技术进步带来的碳排放系数变化因素,脱钩趋势将会更加明显.造成这种空间格局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因素通过互动机制共同作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脱钩类型的转换呈跳跃性,转换方式以强复钩、扩张性复钩转换为强脱钩、弱脱钩为主,且脱钩状态不稳定,持续脱钩难度较大.脱钩状况受到经济效应、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3者作用的两面性是持续脱钩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景观格局破碎化的粒度特征及其变异的分形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构建一种用于定量测度景观破碎化指标空间粒度特征的分形方法.该方法基于景观粒度特征中的幂律关系,利用双对数线性回归方法,获取了景观破碎化指标在粒度变换过程中的2个数量关系:拟合优度R2与分维数D,分别刻画景观指标粒度变换的分形特性和随空间粒度变化的程度.以1992—2011年间上海市景观破碎化的过程为例,利用提出的分形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显示,总体上内部生境面积破碎化指标FI1和FI2没有清晰的分形特性;均匀性指标EI在1992年分形特性显著而在2011年分形特性却不清晰;斑块形状破碎化指标FS1其分形特性同样不清晰,而指标FS2呈现显著的分形特性,并且分维数D表现为正值,即随空间粒度的增大景观指标FS2的值减小.结果表明,拟合优度R2与分维数D的有机组合,能够定量地刻画景观破碎化中的粒度变化特征.研究同时发现,景观指标随空间粒度的变化特征,受指标内在特性、研究数据、研究区域的景观结构以及实验数据重采样方法和方案的影响.该分形方法不但可以用来测度所例举的5种景观破碎化指标的粒度特征,更适用于测度Fragstats中被广泛使用的各种景观指标.  相似文献   

5.
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界面雨后土壤水分空间变异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统计学方法对晋西黄土区林草复合系统界面上雨后表层(0~10 cm)、亚表层(1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水分空间变异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林地以及二者组成的林草界面的土壤水分含量、变异系数差别均不大,土壤水分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但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则相反;移动窗口法分析表明,林草界面对表层和亚表层的土壤水分影响范围均为4.0 m;草地土壤质量含水量的变异函数模型可以拟合成高斯模型,林地和林草界面则可以拟合球状模型,草地土壤水分总体空间异质性要大于林地和林草界面,草地土壤水分变异函数的平均变程为10.96 m,林草界面及林地土壤水分的平均变程分别为5.37 m和4.31 m。对于描述界面土壤水分分布情况,克立格制图直观性强,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LandsatTM影像的武汉市热岛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定量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利用武汉市2006年TM遥感影像,定量分析武汉市植被指数和热岛效应的关系和空间分布。在空间剖面上,研究了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的关系并对植被指数(NDVI)与地表辐射温度进行了回归拟合。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武汉市热岛空间分布,解释了武汉市热岛等级空间分布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植被指数(NDVll与地表辐射温度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性;随着植被覆盖的变化,城市建设用地的地表辐射温度明显比其他土地类型敏感;城市中工业区和人口活动密集的商业区热岛强度高;水体和绿地对于分割城市热岛和缓解热岛效应有显著作用。该研究可为城市生态规划、用地合理布局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垃圾焚烧飞灰中的持久性组分分析为例,研究了不同程序升温条件下用于峰识别的拟合定量方法.通过不同程序升温条件下气相色谱拟合峰的准确保留时间,计算色谱峰的保留参数,并预测任意柱温条件下的保留时间.通过与实验值的对比证明预测结果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8.
北京松山油松种群结构及空间分布格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北京松山自然保护区天然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r)林的树冠结构和个体胸径,通过Ripley's K函数探讨了油松种群不同层次个体(幼树、小树和大树)的空间分布及空间关系,并探讨了地形(海拔高度、坡度)对油松种群空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种群的胸径分布呈双峰型,应用Weibull函数拟合效果较好;树冠分布呈倒J型;胸径与冠幅存在显著的指数关系.油松种群呈聚集分布,但随高度增Jm(幼树→树→大树)聚集强度逐渐减弱,枯立木在样地内呈随机分布.枯立木与油松大树在1 m、5 m和13~18 m距离为显著正相关,幼树与小树在2~4 m和6~18 m距离呈显著正相关.海拔高度与油松种群呈正相关,坡度与幼树分布呈正相关,与小树和大树分布呈负相关.图5表2参24  相似文献   

9.
蓝藻水华强度的显著相关环境因素识别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识别蓝藻水华强度的显著相关环境因素,克服现有研究中因变量选择不合理、时间与空间精度较低等问题,构建了以蓝藻水华强度等级为因变量,以水质、水文和气象3类监测指标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太湖蓝藻水华研究.基于水华面积和集聚强度数据,用7级量表生成水华强度等级值,使因变量具有宏观性,避免了仅使用叶绿素a浓度等类似指标表示水华强度所体现出的微观性不足.该数据集的时间精度达到每天采样2次,空间精度则达到太湖湖湾内的某个水域空间范围.因此因变量具有适度宏观性,而自变量的值则与因变量的值在较高的时间和空间精度基础上严格对应.模型的分析结果显示,太湖大贡山水域蓝藻水华强度与气温和硝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与风速、湿度和电导率呈显著负相关.上述结论与该研究领域的主流结论一致,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KEC)假设.选取福建省1988-2007年环境与经济的统计数据,定量分析福建省工业污染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耦合规律.以工业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作为环境指标,城市化率作为经济指标,应用SPSS和Excel统计软件,分析工业"三废"的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工业废水排放量与城市化率的拟合并不符合EKC的倒"U"模犁,而是旱现正"U"型,拟合方程为二次函数,相关系数(R2)为0.9451,F检验值为146.33.工业废气排放量与城市化率的拟合呈现"U"型的右侧部分,拟合方程为二次函数,相关系数(R2)为0.956 1,F检验值为185.12,即福建省工业废水、工业废气排放量仍处于上升期,尚未达到环境质量趋好的转折点.工业同体废物排放量与城市化率的拟合呈现倒"U"型的右侧部分,KEC转折点已提前实现,且固体废物污染状况逐年明显改善,拟合方程为指数函数,相关系数(R2)为0.7446,F检验值为52.48.结论建议:福建省在加快工业化、城市化的建设进程中,应制定更加有利的环境政策,加大科技投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其KEC转折点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谈"动态对等"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Nida提出的"动态对等"原则是对翻译理论界的一大贡献.笔者在承认这个原则的同时,从它概念的几个关键词入手,指出这个概念中几个值得商榷的地方,认为它的理论基础不牢靠,并分析了它所忽视的翻译所涉及的几个要素,由此表明,翻译这种涉及到许多因素的复杂活动不能依靠一种理论来指导.  相似文献   

17.
McCauley SJ  Rowe L  Fortin MJ 《Ecology》2011,92(11):2043-2048
Nonconsumptive predator effects are widespread and include plasticity as well as general stress responses. Caged predators are often used to estimate nonconsumptive effects, and numerous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larval stages of animals with complex life cycles. However, few of these studies test whether nonconsumptive predator effects, including stress responses, are exclusively sublethal. Nor have they assessed whether these effects extend beyond the larval stage, affecting success during stressful life-history transitions such as metamorphosis. We conducted experiments with larvae of a dragonfly (Leucorrhinia intacta) that exhibits predator-induced plasticity to assess whether the mere presence of predators affects larval survivorship, metamorphosis, and adult body size. Larvae exposed to caged predators with no ability to attack them had higher levels of mortality. In the second experiment, larvae reared with caged predators had higher rates of metamorphic failure, but there was no effect on adult body size.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tress responses induced by exposure to predator cues increase the vulnerability of prey to other mortality factors, and that mere exposure to predators can result in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mortality.  相似文献   

18.
19.
20.
周青 《生态环境》2007,16(5):1583-1584
环境问题本质是人的问题,具体表现于人口问题和人的德行问题。文章认为导致我们系列环境政策没有起到预想结果的原因在于我们"德行"中存在的认识误区,分析了这些认识误区;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改造我们的"德行"并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极限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