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建立了马铃薯和土壤中代森锰锌残留量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结果表明,空白样品的标准添加浓度为0.2-2.0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79.21%-106.96%,变异系数11.30%,样品中代森锰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1.429×10-6mg·kg-1.  相似文献   

2.
对烯肟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规律和最终残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烯肟菌酯的最小检出量为4.10×10-13 g,对苹果和土壤中烯肟菌酯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0.002 mg·kg-1和0.003mg·kg-1,苹果中烯肟菌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2.19%-97.69%,变异系数为4.78%-10.71%;土壤中烯肟菌酯平均回收率为100.43%-107.84%,变异系数为2.21%-4.61%.烯肟菌酯在苹果中的消解动态以及最终残留试验显示,烯肟菌酯消解较快,在天津市和合肥市两地苹果中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7.74d和2.91d,土壤中降解的半衰期分别为8.85d和11.09d.在苹果树上按推荐剂量的2倍使用18%氟环唑·烯肟菌酯悬浮剂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d,烯肟菌酯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量分别为0.0247mg·kg-1-0.0843mg·kg-1和0.1013mg·kg-1-0.1480mg·kg-1,苹果收获时烯肟菌酯的消解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代森锰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ETU)在马铃薯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本方法马铃薯中代森锰锌和ETU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41%-95.47%和87.71%-92.19%;土壤中代森锰锌和ETU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5.61%-103.09%和91.08%-94.46%.结果表明:代森锰锌和ETU在马铃薯茎叶中消解较快,在合肥市和天津市两地其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41-7.89d和6.16-7.15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26-7.71d和9.80-10.16d.在马铃薯上使用了72%锰锌·霜脲可湿性粉剂,按照推荐剂量的2倍(3240gai·ha-1)最多施药4次,采收期距最后一次施药7d,马铃薯中代森锰锌残留量小于1.0mg·kg-1,ETU小于0.05mg·kg-1.说明该药为低残留、易消解农药.  相似文献   

4.
刘智卓  秦旭  徐应明  孙有光  孙杨  王倩 《环境化学》2012,31(7):1094-1100
研究了苹果和土壤中丙森锌残留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并在天津、山东烟台和陕西咸阳进行了苹果和土壤中丙森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残留消解动态和残留规律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0.05—2 mg.kg-1的加标水平下,苹果和土壤中丙森锌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7.12%—92.85%和9.24%—94.68%,变异系数分别为3.30%—6.56%和3.29%—5.29%;在0.05—1 mg.kg-1的加标水平下,苹果和土壤中乙撑硫脲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0.91%—97.47%和84.11%—99.97%,变异系数分别为3.23%—3.82%和2.80%—3.40%.苹果和土壤中丙森锌和乙撑硫脲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5.0×10-10g和1.0×10-10g,其中苹果和土壤中丙森锌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25 mg.kg-1,乙撑硫脲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kg-1.按1.5倍推荐剂量600倍稀释液在苹果上施用65%戊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1次,丙森锌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6.0—6.8 d和8.7—10.1 d.按推荐剂量和1.5倍推荐剂量在苹果上各施用65%戊唑醇.丙森锌可湿性粉剂3—4次,2次施药间隔为10 d,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丙森锌在苹果中的最高残留量低于我国农业行业标准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2 mg.kg-1.  相似文献   

5.
上海郊区表层土壤中DDT残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上海市北部郊区农田表层土壤有机氯农药残留状况,在上海市宝山区的农田分布区域布设采样点,采集表层土壤样品,用美国EPA方法分析了土壤中DDT及其4种衍生物的残留量.结果表明,上海市宝山区农田土壤中平均DDT总残留量为0.057 mg·kg-1,DDT的4种衍生物p,p'-DDE,p,p'-DDD,p,p'-DDT,o,p'-DDT的平均残留量分别为0.032、0.007、0.018、0.000 mg·kg-1.该研究中大部分区域土壤DDT总残留量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没有形成土壤DDT污染;但在DDT残留量最高的地块,土壤DDT总残留量达0.694 mg·kg-1,超过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限值,形成了一定范围的土壤DDT污染.在所有采样点中,有4个点位的p,p′-DDT/p,p′-DDE比值大于1,且其DDT总残留量也较高,说明这几块区域村在禁用期间又被新施加了DDT的可能.该研究可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区域土壤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苹果和土壤中甲基硫菌灵及多菌灵采用乙酸乙酯提取,提取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后经SPE氨基净化柱净化,过0.22μm滤膜后上机,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和272 nm紫外检测器检测,外标法定量。添加浓度为0.05、1.0、5.0 mg·kg-1时,苹果中甲基硫菌灵的添加回收率在76.3%~108.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7%~5.7%;土壤中甲基硫菌灵的添加回收率在90.0%~106.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6%~7.4%;苹果中多菌灵的添加回收率在82.7%~109.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8.6%~11.5%;土壤中多菌灵的添加回收率在77.9%~116.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8%~7.3%;检测方法满足农药留分析要求。在山东省泰安市、安徽省宿州市、河北省保定市3个试验点两年的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甲基硫菌灵在苹果和土壤中均很快转化为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半衰期均小于6.3 d,属于易降解农药。两年三地的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甲基硫菌灵及代谢物多菌灵在苹果和土壤中最终残留量均低于0.05 mg·kg-1,小于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3.0 mg·kg-1和欧盟规定的MRL 0.5 mg·kg-1。说明按照推荐的甲基硫菌灵在苹果上的施用方法:施用药量(有效成分)500 mg·kg-1,施药2次,施药间隔7 d,采收间隔期大于21 d,在以上条件下施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7.
啶虫脒和仲丁威在水稻、土壤及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天津、浙江和山东三地开展了两年田间试验研究,建立了一种同时测定水稻、土壤及田水中啶虫脒和仲丁威残留量的分析方法.结果表明,在0.005—0.5 mg.kg-1添加水平范围内,啶虫脒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74.21%—106.5%,变异系数为5.6%—14.2%;仲丁威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添加平均回收率为81.12%—108.6%,变异系数为2.31%—10.9%.啶虫脒和仲丁威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3.8×10-11g和2.3×10-11g;在稻米、稻壳、植株和土壤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1,在田水中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05 mg.kg-1.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啶虫脒和仲丁威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啶虫脒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7.0—20.4 d、2.8—7.62d和6.7—15.0 d;仲丁威在水稻植株、土壤和田水中的残留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7—10.0 d、10.8—15.2 d和2.6—9.5 d.以推荐施药剂量60 g/亩和1.5倍推荐施药剂量90 g/亩,在水稻灌浆期开始第1次施药,最多施药3次,距最后一次施药21 d时,啶虫脒和仲丁威在稻米中的最高残留量分别为0.42 mg.kg-1和0.054 mg.kg-1,低于我国农业行业标准规定的小麦中啶虫脒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1和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糙米中仲丁威最大残留限量0.5 mg.kg-1.  相似文献   

8.
应用所建立的分散固相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土壤和番茄中霜霉威为0.02、0.20、2.00 mg·kg-1等3个添加浓度时,日内平均回收率为83.9%—104.6%,日内相对标准偏差为1.0%—5.5%,日间平均回收率为84.3%—108.9%,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4%—4.9%.霜霉威在1.0—200.0μg·L-1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20.9992,在土壤中和番茄基质中定量限均为0.02 mg·kg-1.该方法能够满足现有限量标准的要求.霜霉威消解动态试验采用推荐高剂量(90 g·ha-1)为施药剂量,在植株第2穗果膨大期开始喷药1次,分别测定喷药后2 h、1 d、2 d、4 d、7 d、14 d的霜霉威残留量的变化.浙江杭州、山东潍坊和河南商丘的3个试验点消解动态试验中,降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指数模型.2011—2012年霜霉威在番茄中降解半衰期为2.4—4.7 d,在土壤中降解半衰期1.1—1.5 d.施药5 d后的残留量均小于检测限,远远低于2.0 mg·kg-1最大残留限量,实际样品中霜霉威的残留量均低于检测限.72.2%霜霉威水剂按照推荐剂量1.5倍喷施番茄1次,其喷施2 h后的残留量仅为1.5 mg·kg-1,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HPLC法检测灭蝇胺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测定灭蝇胺在黄瓜和土壤中残留的方法,灭蝇胺的最小检出量为4×10-10g.对黄瓜样品,在005—50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762—862%;变异系数为04—20%,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1.对土壤样品,在02—50mg·kg-1时,平均回收率为854—881%;变异系数为06—14%,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kg-1.  相似文献   

10.
啶虫脒在甘蓝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试验及气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啶虫脒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var.capitata L.)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结果表明,啶虫脒在甘蓝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在甘蓝中半衰期为1.4~1.6 d,药后3d消解90%以上;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1.8~1.9 d,药后7 d消解90%以上.3%啶虫脒可湿性粉剂,45、22.5 g·hm-2,施药2次,药后3、5、7 d苹果和土壤中残留量均小于2 mg·kg-1.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灭蝇胺在银耳及银耳培养料中的降解残留规律,建立了同时测定银耳、银耳培养料中灭蝇胺和三聚氰胺残留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得灭蝇胺在银耳和银耳培养料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9%—95.5%,三聚氰胺在银耳和银耳培养料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0.8%—98.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低于9.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灭蝇胺在降解过程中可转化为三聚氰胺;灭蝇胺和三聚氰胺在银耳培养料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5 d、34.9 d;推荐剂量低浓度直接对银耳子实体施药,灭蝇胺在银耳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3 d,银耳采收时灭蝇胺的残留量为0.39 mg.kg-1,三聚氰胺的残留量为0.32 mg.kg-1;菌袋扩穴后按推荐剂量高浓度对菌袋施药,灭蝇胺在银耳中的降解半衰期为5.6 d,银耳采收时灭蝇胺残留量别为0.14 mg.kg-1,三聚氰胺的残留量为0.15 mg.kg-1.两种施药方式,银耳中三聚氰胺的残留量均符合我国残留限量的要求,灭蝇胺的残留量符合日本肯定列表制度要求.  相似文献   

12.
噻虫嗪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噻虫嗪在马铃薯中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在马铃薯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经甲醇超声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Pesticarb/NH2SPE净化后,通过HPLC-UVD检测.该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80.5%—97.3%;变异系数为2.8%—9.8%;最小检出量为1.3×10-10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kg-1.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噻虫嗪在马铃薯植株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83—1.92d.用药量56.25—84.375g(a.i.).ha-1,施药2—3次,施药后第1天马铃薯中噻虫嗪的残留量低于欧盟规定的MRL值(0.1mg.kg-1).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中吡唑醚菌酯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方法.方法的回收率为80.4%-98.4%,变异系数为1.8%-3.8%.最小检出量为2×10-10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 mg·kg-1.消解动态研究表明,吡唑醚菌酯在葡萄和土壤中消解较快,其半衰期分别为3.7-3.8d和8.7-10.2d.最终残留试验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900mg(a.i.)·kg-1喷雾,4次药后7d,吡唑醚菌酯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分别为0.1585-0.1886mg·kg-1和0.6935-0.7245 mg·kg-1,低于CAC规定吡唑醚菌酯在葡萄中的最高允许残留量(MRL值)2.0 mg·k-1.  相似文献   

14.
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水稻中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混合除草剂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在水稻上的残留分析方法,并研究了其在水稻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样品经乙腈超声提取、二氯甲烷液-液分配和Pesticarb/NH2SPE净化后,通过HPLC-UVD检测.该方法对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吡嘧磺隆最小检出量(LOD)为2.0×10-10g;田水中的吡嘧磺隆和苯噻酰草胺最小检出量(LOD)为1.0×10-10g.该方法对水稻植株、糙米、稻壳和土壤中的苯噻酰草胺最小检出量(LOD)为2.0×10-10g.试验结果显示,8%吡嘧·苯噻酰颗粒剂施药量分别为675 g(a.i.)·ha-1(其中吡嘧磺隆为42.2 g(a.i.)·ha-1)和1012.5 g(a.i.)·ha-1(其中吡嘧磺隆为63.3 g(a.i.)·ha-1),施药1次,2010年北京施药后120 d,安徽施药后92 d,湖南施药后70 d收获期糙米、植株、土壤和稻壳中吡嘧磺隆的残留量均低于0.01 mg·kg-1.  相似文献   

15.
代森锰锌及其代谢产物在荔枝与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代森锰锌及其代谢物乙撑硫脲(ETU)在荔枝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80%的代森锰锌可湿粉剂在荔枝树上喷施后,主要残留在荔枝果皮中,且消解速度较快,其中母体消解半衰期为4. 02~5. 14d; ETU消解半衰期为2. 52~3. 24d;代森锰锌及ETU在土壤中消解较快,半衰期分别为5. 63~9. 88d和4. 95~14. 2d。施药1 600mg·L-1,使用4次,末次施药距收获间隔10、20和30d,荔枝果肉中代森锰锌残留量均小于1mg·kg-1,代谢产物ETU均小于0. 02mg·kg-1。该药为易消解农药(t1 /2 <30d),按推荐剂量使用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多菌灵在香草兰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N(推荐浓度:416.7 mg·L-1)、2N、4N 3个施药浓度,以植株喷药和土壤喷药两种方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香草兰植株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多菌灵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7.6~9.0 d;植株喷药后多菌灵在香草兰茎、叶中的半衰期分别为11.6~51.0 d、11.2~31.0 d.土壤喷药后多菌灵在香草兰各组织中残留量低于植株喷药后的残留量.不同喷药方式多菌灵在香草兰中的残留动态曲线不同:植株喷药时,多菌灵在茎、叶中的残留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在果荚中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土壤喷药时,多菌灵在香草兰果、茎、叶中的残留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茎叶中残留量在第3天时达到最大值.不管哪种喷药方式果荚中残留量均在第7天时达到最大,说明香草兰果荚对多菌灵有短期的吸收积累效应.喷施1推荐浓度多菌灵于香草兰植株后,果荚中残留量预计到第50 d能降解到0.5 mg·kg-1;到第63天能降解到0.1 mg·kg-1.  相似文献   

17.
于2006和2007年在济南和杭州2地进行田间试验,采用液液萃取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研究了霸螨灵在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残留降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中霸螨灵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1(以S/N=3计),霸螨灵添加浓度为0.10、0.50、1.00 mg·kg-1时,其在棉叶、棉籽和土壤中的添加回收率为72.5%~103.1%;霸螨灵在济南和杭州2地的消解趋势基本一致,在棉叶中的半衰期为3.8~4.3 d,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8.8~9.6 d;霸螨灵在棉籽中的最终残留量均<0.01mg·kg-1,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0.01~0.98 mg·kg-1.建议我国将霸螨灵在棉籽中的MRL(最高残留限量)值定为0.1 mg·kg-1.  相似文献   

18.
菠菜对土壤中毒死蜱残留的吸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袁玉伟  王静  叶志华 《生态环境》2007,16(4):1098-1102
农田土壤中农药污染是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的重要环节。采用盆栽法研究菠菜(Spinacia oleracea L.spinach)对土壤中毒死蜱的吸收情况。结果表明土壤中的毒死蜱能够被菠菜吸收,吸收量与土壤中的残留量呈一定的线性关系,r2=0.9538。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量为3.74~67.7mg·kg-1时,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量为0.006~1.098mg·kg-1。毒死蜱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不同,其降解速率也不同,半衰期从15.4d到44.4d不等。土壤中高毒死蜱残留时能够影响菠菜产量,造成单株重量下降;但不影响菠菜的出苗率,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结果表明即使土壤中含有毒死蜱残留,在正常情况不会对菠菜中毒死蜱残留造成很大影响,产品符合我国食品中规定毒死蜱在叶菜类为0.1mg·kg-1的标准要求,但是蔬菜加工出口企业要关注土壤中毒死蜱残留问题,以免生产出不符合进口国要求的菠菜产品。该试验研究为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和农田农药污染指标的设定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噻嗪酮在番茄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一种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检测噻嗪酮在番茄和土壤中残留的方法.方法的添加回收率为79.8%-109.2%,变异系数为2.8%-7.0%.最小检出量为6×10-11g,最低检测浓度为0.01mg·kg-1.消解动态研究表明,噻嗪酮在番茄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27-3.83d,在土壤中的消解半衰期为10.57-12.91d.最终残留试验研究表明,在嚷嗪酮含量为432g(a.I.)-ha-1与216g(a.I.)·ha-1,施药2次和3次的情况下,噻嗪酮在番茄中的最终残留2d为0.076-0.237 mg·kg-1,3d为0.013-0.105mg·kg-1噻嗪酮在土壤中的最终残留2d为0.067-0.294mg·kg-1,3d为0.044-0.197mg·kg-1.  相似文献   

20.
氯吡脲在土壤和西瓜中的残留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建立了氯吡脲在土壤和西瓜中残留的HPLC分析方法.氯吡脲的添加回收率大于95%,变异系数小于10%,最小检出浓度为5 μg·kg-1,检测限为0.4ng.对西瓜消解动态的研究表明,氯吡脲在西瓜中消解较快,半衰期为1.20-1.67d;使用剂量为20-30mg a.i. ·kg-1水溶液于雌花开放当天或前后一天均匀喷洒瓜胎(或浸瓜胎)一次,西瓜收获时(施药后40d),样品中未检出氯吡脲残留.土壤消解动态研究表明:使用600 mg a.i.·hm-2的剂量对土壤喷雾,氯吡脲在土壤样品中的半衰期为9.87-15.3d;使用300-600mg a.i.·hm-2的剂量对土壤喷雾,西瓜收获时(施药后40d),土壤中均未检出氯吡脲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