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虞依娜  彭少麟 《生态环境》2010,19(9):2246-225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生态经济学和环境经济学的研究焦点。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概念和分类的研究;其次根据发展历程分析了国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评估研究;然后从全国、区域以及单个生态系统等方面探讨国内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研究。最后指出现有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研究中的不足及今后发展方向,以期丰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理论。  相似文献   

2.
基于遥感与GIS,选取生产有机物质、涵养水源、净化环境污染、气体调节、营养物质循环、保土育肥6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指标,计算得到的各项量化的生态服务功能效益,通过影子工程法、市场价值法和机会成本法等转换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小空间格网上对广州市萝岗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定量评估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萝岗区2007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达到16.13亿元,平均为37 175.81元/hm2。从空间分布看:萝岗区北部农林地区生态服务价值最高,中部、东部山区的服务价值较高,南部工业地区服务价值较低。不同的生态景观具有不同的生态服务功能,保持生态景观的多样性和均衡性能促进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加。萝岗区生态城建设要保护该区原生的自然生态景观特征和景观格局,促进区域生态服务功能的全面提升和生态服务价值总体增加。  相似文献   

3.
基于生态环境需水的大凌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林飞  席芝橙  谭艳芳 《生态环境》2011,20(11):1659-1664
目前对河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评估,均没有考虑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问题。河流的来水量如果达不到河流生态环境需水量,河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将不能正常发挥。对大凌河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分类,用市场价值法、代替花费法和机会成本法经行计算,并且在计算供水功能价值、贮水功能价值和输沙功能价值时考虑了河流的生态环境需水,其它功能的实现也是在满足河流生态环境需水的基础上。结果表明:直接使用价值为92.64亿元/a,间接使用价值为215.17亿元/a,总价值为307.81亿元/a。通过分析,得出大凌河河流生态系统的核心服务功能是调蓄洪水功能、水产品功能和栖息地功能,应在充分发挥核心功能的同时兼顾其它功能。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发展历程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理论基础,对湿地生态服务功能评估的流程、方法、指标体系建立给出了参考范例,并探讨了生态服务价值评估在方法和技术上需要改进的几个方面,主要包括评价方法的统一、生态过程价值的理解、计量参数修正、标准和体系的选择、对生态服务功能状态好坏分级评估。阐述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还存在某些问题及有待今后发展的理论和方法来改进和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基于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规范》,采用实证研究、意愿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估算了池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池州市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为423.25亿元,林果等实物产品价值为168.97亿元,生态服务价值是实物生产价值的2.50倍.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  相似文献   

6.
小陇山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陇山林区位于秦岭西端,甘肃省东南部,是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对维护黄河、长江流域水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采用市场价值法、替代费用法等对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小陇山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年均总价值为40.236亿元,其中直接经济价值为2.204亿元,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大气组分调节、生物多样性保护及病虫害防治、休闲娱乐等生态功能价值为38.032亿元,直接经济价值与生态功能价值的比值为1∶ 17.26.在发展当地经济的过程中,必须从整个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优先认识到该地区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从而科学、合理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  相似文献   

7.
8.
大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客观度量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依据2003年大连市土地利用图形数据,参照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1721-2008)标准中的评估方法,基于G IS技术对大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空间差异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1)大连市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总计为197.91亿元/a,其中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4种生态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比例分别为35.3%、16.7%、43.0%、5.0%;(2)大连市的生态屏障庄河市、普兰店市和瓦房店市具有显著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其价值比例分别为32.6%、21.8%和25.8%,而长海县、金州区、旅顺口区、甘井子区、沙河口区、中山区、西岗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价值比例分别为0.9%、7.8%、5.7%、3.9%、0.2%、0.5%和0.7%。  相似文献   

9.
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功能(Ecosystem functions)"和"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已成为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针对国内部分研究人员对"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概念和术语混淆使用的问题,在归纳总结国内外有关的重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别论述"生态系统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和内涵,辨析和阐明了生态系统"功能"与"服务"的区别与关系.生态系统功能是构建系统内生物有机体生理功能的过程,侧重于反映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是维持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生态系统服务是由生态系统功能产生的,是基于人类的需要、利用和偏好,反映了人类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利用,是生态系统功能满足人类福利的一种表现.因此"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这一术语不准确,容易产生误解.  相似文献   

10.
生态系统服务内涵、价值评估与GIS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是当前生态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为解决生态系统之于人类的重要性提供了量化的参考,也是生态补偿机制建立的重要依据.近5年国际上SCI论文发表数量以年均40%速度增长,我国研究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十年来发展迅速,从对国外研究的简单模仿逐渐转向对评估模型参数的修正及对技术方法的适应性集成与发展.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研究不断推进,在阐释“自然组分-生态过程-生态功能-生态服务.获得利益”关系上呈现多种观点,相应地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评估指标体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瞬时静态为主,动态评估略显不足;研究对象从大尺度和单一生态系统逐渐转向中尺度区域,评估结果表现形式从单一数值化向基于GIS的空间表达发展.在回顾全球范围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研究区域分布与学科特点、内涵及分类、评估方法和GIS技术应用等四大方面进行归纳分析,并从生态系统管理和决策支持需求的角度,指出生态系统评估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但有关生态系统服务的内涵与分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评估及GIS技术的应用研究仍待深入.  相似文献   

11.
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服务及其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评估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服务是管理者制定相关政策的基础,对促进重要生态功能区维护区域生态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服务的空间转移特性,探索提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服务的概念与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频度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了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洪水调蓄等典型生态服务的评估指标体系。结果表明:在指标体系中,影响水源涵养服务的主要是土壤质地和降水量;影响土壤保持服务的主要是植被覆盖度和丰富度指数;影响防风固沙服务的主要是植被覆盖度和大风时速;影响生物多样性服务的主要是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影响洪水调蓄服务的主要是湿地容积和降水量。土壤、植被、地形和气候等生态因子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典型生态服务产生与发挥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This research presents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based method for ecosystem services (ES) potential assessment in a case study for the Lithuanian national territory. The ES potential was assessed for 31 CORINE land-cover classes (CLC2006) together with 31 ES categorized into regulating, provisioning and cultural ES. An expert-based ranking approach using a two-dimensional ES matrix and a geospatial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determine total ES potential, spatial patterns and relations among multiple ES. Results showed that forest areas had the highest potential for ES delivery whereas ES potential in urban areas was lowest. The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of regulating and cultural ES were dispersed while provisioning ES were significantly clustered.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identified five factors with distinctive geospatial distribution: Factor 1 – forest areas, Factor 2 – aquatic environments, Factor 3 – livestock farming and energy production, Factor 4 – agricultural food production and Factor 5 – mineral extraction sites. The plotting of Factors 1 and 2 accounted for 72.81% of variance and identified three ES bundles composed by specific ES types: Bundle 1 – forest ecosystems, Bundle 2 – marine and freshwater ecosystems and Bundle 3 – mixed provisioning ecosystems. Trade-offs occur between regulating and cultural ES against the provisioning ES crop production and livestock farming. We conclude that the presented ES assessment can support decision-make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strategies for natural resources management at national and regional level, support the identification of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among ES types and foster ES research in Lithuania.  相似文献   

13.
流域河口湿地生态健康与湿地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口湿地作为一个独立的"活体",有着其自身的地理发育、成熟和衰老的生长过程。以大洋河河口湿地为例,运用面积积分曲线和分维度指数计算大洋河流域发育阶段及河口湿地生长过程,得出如下结论,(1)在河流流域地貌发育早期,河流底蚀、侧蚀、溯源侵蚀强烈,河流含沙量高,泥沙在河口地区沉降而易形成河口湿地;随着流域地貌发育到壮年期,河流泥沙含量输出稳定,河口湿地面积继续扩张;到流域地貌发育晚期,侵蚀减弱,河流含沙量减少,河口湿地缺乏稳定的泥沙供应,在河湾水动力作用下逐渐萎缩、直至消亡。(2)人类活动直接影响河口湿地环境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组份,改变了河口泥沙的输入量及沉积环境,人类活动实际上是直接或间接地缩短了河口湿地的发育时间,加速了其发育进程。(3)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河流,在制定河口湿地保护政策和修复措施时,必须充分考虑其地质历史发育特征,政策的制定要符合其生长规律。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的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宁龙梅  王学雷 《生态环境》2006,15(3):637-640
以武汉市为例,利用从1996年和2001年TM数据中获取的景观数据,估算了武汉市生态服务价值并分析了景观之间的转化所引起的生态服务价值的变化。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中水域景观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系数最大,达到2.869;研究区域生态服务价值总量变化不大,2001年比1996年只下降了3688.79万元,但各景观生态服务价值变动很大,其中库塘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了2.38亿元,河流的生态服务价值减少了2.33亿元,其变化率分别达到40.74%和-9.16%;由于河湖被占用所造成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到9891.68万元,城市建设占用其它景观类型所带来的生态服务价值损失达到9908.37万元,这说明建设用地的发展对其他自然景观占用已经影响到了武汉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发挥。  相似文献   

15.
生态系统服务研究的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惠梅  张安录 《生态环境》2011,(10):1562-1568
生态系统服务的研究是当前资源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之一。通过分析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辨析,认为从生态系统功能的定义过渡到生态系统服务定义的过程中,在关注生态系统整体性的同时忽略了生态系统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中可能存在着重复估值或者估值不全面等风险。针对目前的很多生态系统的评估对生态系统的耗损贬值和环境退化所造成的负效益的忽略,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干扰和气候变化等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影响研究不足,提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在深入理解生态系统的复杂生态学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数学模型模拟在不确定性下的各种风险损失,加强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动态分析,重视在气候变化、经济发展、环境污染、城市化以及人类活动的过度放牧和过度开垦引起的水土流失、环境退化、荒漠化等土地利用变化的干扰时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和反馈,更进一步分析和预测生态系统服务的损益和响应研究;通过长期的试验监测揭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关系,测度出土地利用和环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和边际效益,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的弹性值,实现生态系统服务的精确估值;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对人类福利的影响,尤其重视贫困地区和生态脆弱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对减小贫困的研究,建立科学的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Collective payments for ecosystem services (PES) programs make payments to groups, conditional on specified aggregate land-management outcomes. Such collective contracting may be well suited to settings with communal land tenure or decision-making. Given that collective contracting does not require costly individual-level information on outcomes, it may also facilitate conditioning on additionality (i.e., conditioning payments upon clearly improved outcomes relative to baseline). Yet collective contracting often suffers from free-riding, which undermines group outcomes and may be exacerbated or ameliorated by PES designs. We study impacts of conditioning on additionality within a number of collective PES designs. We use a framed field-laboratory experiment with participants from a new PES program in Mexico. Because social interactions are critical within collective processes, we assess the impacts from conditioning on additionality given: (1) group participation in contract design, and (2) a group coordination mechanism. Conditioning on above-baseline outcomes raised contributions, particularly among initially lower contributors. Group participation in contract design increased impact, as did the coordination mechanism.  相似文献   

17.
广东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戚英  虞依娜  彭少麟 《生态环境》2007,16(2):584-591
鹤山丘陵地“林-果-草-鱼”复合农林生态系统是1986年建立在退化丘陵地,利用物质与能量循环流动等生态学原理,进行构建和恢复而成功的实例,本文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首次选取复合农林业系统进行评价,首次对广东鹤山林-果-草-鱼复合农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价值评估。结果表明,广东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总体指标显著优越,其服务价值功能达2397.9783万元,在维持大气平衡、固土保肥、涵养水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其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远远大于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比值约为31∶1。而维持大气平衡服务价值是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部分,占总体服务价值的96.626%,而木材生产等直接经济价值仅占总价值的3.135%。由此,直接经济价值并不是其服务价值的主要部分,应充分发挥鹤山林-果-草-鱼复合生态系统的其他生态服务功能,加强对间接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理解和保护,从长远策划和开发土地来达到长远而合理的利益收获。  相似文献   

18.
Ecosystems are dynamic complexes. These dynamics can be described by different ec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systems theoretical concepts like succession, thermodynamics, information/network theory, resilience, adaptability and the orientor concept. In this paper, different indicators and concepts are linked to Holling's adaptive cycle metaphor in order to derive hypotheses on potential system trajectories. The hypotheses focus on an exemplary temperate forest ecosystem experiencing the adaptive cycle's four phases of exploitation, conservation, collapse and reorganization after an initializing fire event. The different properties are cor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total system connections and show varying trajectories. Additionally, the provision of selected forest ecosystem services during the different phases is hypothesized and compared to three other land use types.  相似文献   

19.
自组织理论与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复合生态系统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阻碍了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将自组织理论引人到可持续发展领域,建立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理论:分析了复合生态系统的自组织特性,阐述了复合生态系统内部非线性结构和熵相互作用对系统自组织演化的影响,论述了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即复合生态系统达到自组织运作状态或总体趋势时,系统就达到了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运行规律就是要实现社会规律、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协同,即“三律协同”。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实现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的途径:系统开放、引入负熵;建立以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组成的耗散结构;建立复合生态系统目标实现的分段时间结构;加强系统协调机制,制定符合系统社会、经济和自然规律协同的各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