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pH 6.0的磷酸缓冲溶液为底液,研究了卤素离子氯离子、溴离子和碘离子对镉离子在此条件下电化学测定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卤素离子均能有效提高镉离子的响应电流.此外,当多种卤素离子同时存在时,镉离子的响应电流相对于单一卤素离子能进一步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卤素离子能吸附于电极表面,通过提高镉在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速度以及表面吸附量来提高镉离子的响应电流.  相似文献   

2.
本文推荐AOX(可吸收有机卤素)的常规分析用于硫酸盐法纸浆厂废水的法规监测和工艺控制监测,由于漂白废水中可能有数百种不同的氯代化合物,所以,像AOX这种单一参数的监测比广泛的有机物监测更有效。如果AOX浓度低,则氯代二噁英和呋喃等的浓度也可望较低。 描述了AOX方法中涉及相对高样品用量和低费用的步骤。在几个国家中进行了这种方法的跨实验室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微塑料表面土霉素的吸附-解吸机制与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批量平衡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土霉素(OTC)在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两种微塑料表面的吸附-解吸特性,通过扫描电镜(SEM)和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ATR-FTIR)探究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OTC在两种微塑料表面的吸附量为:PS-纯水PE-纯水PS-海水PE-海水,分别用线性模型、Freundlich模型和Langmuir模型对等温吸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结果显示Freundlich模型的拟合程度最高,OTC在两种微塑料上的吸附呈现明显的非线性(n=0.25—0.77),吸附位点存在异质性.吸附过程中没有出现新的基团,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以及表面微孔填充是OTC吸附的主要机制,微塑料表面存在的褶皱,裂隙等不规则结构提供了OTC吸附位点.微塑料表面OTC吸附动力学是多个过程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速率为0.0037—2.8 g·mg~(-1)·h~(-1),颗粒内扩散可能是主要的反应速率控制步骤.解吸实验结果显示,OTC的累积解吸量为:PS-纯水PE-纯水PS-海水PE-海水,解吸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4.
卤素自由基尤其是氯自由基在污水中难降解污染物的降解以及表层海水中环境微污染物的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影响污染物的环境持久性与毒性风险.在污水及表层海水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有机污染物,单纯依靠实验手段测定它们和氯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常数费时费力并且成本较高.因此本研究通过发展氯自由基与有机污染物的反应速率常数的QSAR模...  相似文献   

5.
以萘和蒽为双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为交联剂、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通过悬浮聚合制备了双模板分子印迹微球.采用紫外光谱法分析了双模板分子印迹效应产生的机制,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印迹微球对海水中2—3环多环芳烃的吸附选择性,并以分子印迹-分散固相微萃取法分析了海水中2—3环的多环芳烃.结果表明,双模板-功能单体分子间的多位点协同作用,优化了分子印迹材料的印迹孔穴,提高了双模板分子印迹微球的分子识别能力;所制备的双模板分子印迹材料使用3次后其选择识别性能未显著降低,显示出其富集与分离海水样品中2—3环多环芳烃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采用平衡液吸附法和NH4AC、EDTA溶液解吸法,研究了有机质对Cu2+在棕壤及其各粒级微团聚体中(<10 μm,10~50μm,50~250 μm)的吸附解吸过程中的影响,为寻求有效控制土壤中Cu2+环境行为的对策措施提供理论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各粒级微团聚体中有机质对Cu2+的吸附能力随粒级的减小而增强,原土仅次于<10 μm微团聚体.就吸附机制而言,去除有机质后的原土及其各粒级微团聚体在不同吸附机制控制下的吸附能力也有所变化,表现为:去除有机质后,棕壤及各粒级微团聚体对Cu2+的静电吸附能力增强,络合吸附能力和专性吸附的能力均有所降低.分析表明,原土及其不同粒级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能力及稳定性的差异,与其重要组成成分有机质有关.  相似文献   

7.
黄泥土和乌栅中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的吸附与解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黄泥土和乌栅土的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 的吸附和解吸.结果表明,不同粒径微团聚体对Cu2 的吸附特性均符合Freundlich和Langumir方程,最大吸附量介于1667-3333 mg·kg-1之间,以粘粒级和粗砂级为最大,其对Cu2 的固持能力高于其它粒径的微团聚体.随着溶液中Cu2 浓度的升高,吸附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对同一粒径颗粒的Cu2 吸附量来说,乌栅土高于黄泥土,而解吸量则相反.微团聚体颗粒对Cu2 的吸附容量与有机质、游离氧化铁含量呈显著正回归关系,说明团聚体颗粒对重金属的吸附首先受土壤团聚体胶粘剂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利用共沉淀法和巯基化表面修饰制备Fe3O4纳米吸附材料,并将其应用于海水中痕量汞检测的富集和分离前处理过程.所制备的巯基化Fe3O4纳米颗粒的粒径小于100 nm,饱和磁化强度达63.64 emu·g-1,巯基含量为3.11 mg·g-1.当巯基化Fe3O4的用量为0.5 mg·m L-1、吸附溶液p H值为7.5—8.0、吸附时间为20min时,吸附剂对汞的富集率可达95%以上,并且在外磁场作用下可快速分离.在优化的吸附条件下并借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实际海水样品中汞离子的含量,加标回收率在89.8%—107.3%之间,11次空白样品测量的检出限(3σ)为5.3 ng·L-1.该方法利用巯基化Fe3O4纳米材料具有高效富集的特点,可应用于海水中痕量汞的快速富集和分离,以实现对海水中痕量汞的准确测量.  相似文献   

9.
黄泥土微团聚体颗粒组对Cu2+的吸附与解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低能量超声波分散和冷冻机干燥法提取太湖地区黄泥土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样品,用平衡液吸附法和CaCl2与HCl溶液的连续解吸法研究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对重金属Cu2 的吸附和解吸特征。结果表明,对于Cu2 的吸附,原土用Langmuir方程拟合最佳,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最佳。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吸附量大小顺序为粘粒级>砂粒级>原土>粉砂级>粗粉砂级,这与其游离氧化铁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原土和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对Cu2 的专性吸附质量分数随吸附量增加而减少,而非专性吸附质量分数则相反。不同粒径微团聚体颗粒组吸附总量小于原土,所以传统风干磨细的研究方法可能高估了土壤对铜固持能力。  相似文献   

10.
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的制备及其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韩德艳  蒋霞  谢长生 《环境化学》2006,25(6):748-751
以碳包铁作磁核,环氧氯丙烷作交联剂,通过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交联壳聚糖磁性微球,研究磁性微球对Cu2 和Pb2 的吸附性能和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磁性微球对Pb2 和Cu2 的吸附量分别为72.0mg·g-1和48.3mg·g-1,磁性微球具有不易流失,易再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