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是一种溴化阻燃添加剂,在建筑、纺织、电子生产等工业中被广泛应用,造成环境污染的同时,对人体健康也存在危害,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引起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工业级的HBCD主要由(±)-α-HBCD,(±)-β-HBCD和(±)-γ-HBCD构成,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HBCD对映异构体及非对映异构体的研究,对比几种异构体的毒理效应、在不同生物体内的吸收、转化、代谢的过程及其代谢机理,发现几种异构体对不同种生物体甚至同一种生物体不同组织部位的作用均存在很大差异,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和潜在毒性,目前已被斯德哥尔摩公约组织列入"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禁用清单中。通过采集珠江三角洲地区14家污水厂的污泥样品,利用液相-双质谱研究了该区域污泥中HBCD的污染水平和异构体组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污泥中HBCD的平均质量分数为8.4ng·g-1干重,质量分数范围在1.1~29.3 ng·g-1干重之间,且其含量水平与污水厂的处理工艺、污泥的总有机质含量等无显著相关性;与国内外其它研究区域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污泥中HBCD的含量水平与上海、北京等其他典型城市相当,但显著低于爱尔兰、荷兰、英国等欧洲地区;不同厂家的污泥中HBCD的异构体组成模式各不相同。总共14个污泥样品中,有13个样品的HBCD异构体组成与商用技术产品有显著差异,其分布模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环境介质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表明了环境样品中HBCD的异构体组成已经发生改变。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其他环境介质的研究结果,推断研究区域内污泥中HBCD异构体组成模式的变化主要来源于光降解和热转化等非生物转化过程,但仍需通过深入开展模拟实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全氟和多氟烷基化合物(Per-and polyfluoroalkyl substances,PFASs)是一类人为源的有机污染物,普遍具有环境持久性、生物富集性和潜在毒性.环境中的PFASs存在直链和多种支链异构体,各种异构体的环境界面行为以及生物富集、代谢和毒性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只有从单个异构体的角度进行分析,才能准确评估PFASs潜在的生态和健康风险.本文对PFAS异构体的来源、命名和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总结了PFAS异构体在不同介质中的环境行为和生物效应研究的最新进展,有助于全面认识环境中PFASs的迁移转化规律及最终归趋.  相似文献   

4.
正溴代阻燃剂(BFR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纺织、塑料以及电子电器产品中的卤素有机阻燃剂,主要包括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BCD)和四溴双酚A(TBBPA).这些化合物具有高亲脂性、难降解性和生物积累性的毒性特征.BFRs广泛存在于水体、土壤、大气及生物体内,并可对生物体的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造成难以逆转的损害.采用气相色谱(GC)分析BFRs时,HBCD易发生异构体间的相互转化,无法区分HBCD的3种异构体.且HBCD和  相似文献   

5.
微塑料与农药污染的联合毒性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海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微塑料不仅能够对生物造成物理损伤,而且塑料中的添加剂如邻苯二甲酸酯、双酚A、多溴二苯醚等也会随着塑料的风化而浸出进入环境,对生物产生毒害,同时,微塑料还能吸附海洋环境中的其他污染物,从而对生物产生联合毒性作用。本文综述了微塑料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微塑料能够吸附海水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滴滴涕,从而可能导致这些污染物在海洋生物组织中富集,对人类健康存在直接或间接危害。最后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微塑料与农药污染联合毒性作用的研究方向做了简要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作为最主要的三大传统溴系阻燃剂(BFRs),多溴联苯醚(PBDEs)、六溴环十二烷(HBCD)、四溴双酚A(TBBPA)具有半挥发性、环境持久性和远距离传输性,目前在全球各种环境介质、生物体内广泛存在.毒理学研究表明,PBDEs、HBCD、TBBPA均具有明显的生物毒性和致癌性,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本文简要概述了PBDEs、HBCD、TBBPA的使用现状,综述了全球范围内非生物体(灰尘、水体、土壤、沉积物、污泥)和生命体内(植物、动物、人体)等3种传统BFRs的污染水平、特征、暴露途径和毒性,并讨论了当前存在问题,最后对PBDEs、HBCD、TBBPA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初步展望.  相似文献   

7.
《环境化学》2012,31(8):1291
伴随着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的广泛使用,大量有机化合物被释放到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之中,如多溴联苯醚(PBDEs)、多环芳烃(PAHs)和环境雌激素(EEs).这些环境有机污染物因为具有一定的生物蓄积性和生物毒性,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辽河水体中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江越  刘征涛  冯流  周俊丽  高富 《环境化学》2012,31(7):1116-1117
广泛分布于环境中的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具有潜在的毒性、致癌、致诱变作用和生物富集性,可通过食物链进入生态系统,进而影响人体健康.辽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地处40°31'N—45°17'N,116°54'E—125°32'E之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矿业经济区,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污染水体中河蚬的生物毒性响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蚬作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典型底栖生物,由于其活动性低、滤食性等特征被广泛用作指示生物研究多种水体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但迄今为止,尚没有系统论述污染水体中河蚬生物毒性响应的研究进展。为此,本文从污染物种类、测试指标、试验参数等角度探讨了过去30多年间河蚬在氨、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生物富集及生物毒性效应等方面的研究过程及主要成果。以往研究主要以河蚬生物体内累积、形态学及行为学观察、生化指标、代谢组学、基因完整性等指标表征污染水体的生物毒性效应,并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逐步由多指标全面表征代替单一指标测试。此外,现有研究多偏重于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氨、新型污染物及纳米材料的河蚬生物毒性效应探讨尚处于起步阶段。河蚬在自然水体污染状况评估、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水体毒性预测等方面具有较高适用性,但河蚬在沉积物毒性鉴定评估(TIE,Toxicity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中的应用研究依然较为缺乏,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国内外有关环境污染物导致健康风险的毒性机制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环境污染物对机体肠道菌群结构、功能的改变及其对毒性效应的调控作用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本综述在归纳近年来国内外人体及模式生物的肠道菌群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以重金属污染物、微纳米颗粒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抗生素为代表的典型环境污染物对肠道菌群结构、组成、数量以及代谢等的影响,总结了肠道菌群在机体毒性效应中潜在调控作用,为后续肠道菌群在环境污染物毒理学效应及人类健康风险方面的系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环境中六溴环十二烷的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翌  朱晓艳 《生态环境》2014,(8):1390-1395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是一种非芳香的溴代环烷烃,作为阻燃剂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泡沫、纤维、纺织品、电子产品及其他有机材料中,也可以作为聚乙烯、聚碳酸酯、不饱和聚酯等塑料的阻燃添加剂。HBCD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能够在环境中长期积累、迁移和转化,对人类和环境构成潜在的的危害。随着全球 HBCD 用量的增加,HBCD造成的水体及土壤的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因此环境中HBCD修复技术的研究也日益成为各个国家和地区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 HBCD 的去除或降解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同时阐述了各个修复方法的原理、条件及优缺点。重点介绍了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这两种修复方法:光降解是一种利用光照和催化剂使水体中 HBCD 发生降解的修复方法,该方法去除效率高、清洁环保,但发生条件高,并且成本较高;微生物降解是指利用环境中的某种微生物来实现HBCD降解的,HBCD在厌氧条件下的降解效率明显高于好氧的条件,微生物降解具有不产生二次污染、降解彻底等优点,但相关研究还很少,发展还不成熟。目前开展 HBCD 植物修复研究的报道也很少,因此探讨利用植物修复HBCD的研究应该成为今后此类工作的研究重点之一。关于未来HBCD修复研究的方向,作者认为光降解和微生物降解仍然是 HBCD 修复的主要研究重点;还可以尝试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修复方法联用以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另外,微生物共代谢等修复方法也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环境化学》2012,31(11)
滴滴涕(DDT)曾作为有机氯农药被广泛应用,是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鉴于DDT难降解性、广谱毒性和生物累积性,很多国家已相继禁用,但其在环境和生物样品中仍被广泛检出,DDT污染已直接影响世界粮食生产安全和农业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13.
全氟化合物(perfluorocarbons,PFASs)作为一种新型污染物已引起广泛关注.PFASs在环境中具有持久性和生物毒性,并可以通过食物链传递,在生物体内富集并产生生物学放大效应.近年来已成为全球性污染物,并已在各类环境介质、生物体及人体内被检出.因此本文主要综述了当前国内外PFAS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污染现状,比较分析了 PFASs及与其他有机污染物对生物的单一、联合毒性并对PFASs污染治理和防控提出了展望,为今后PFASs的研究及毒理学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卤代阻燃剂(halogenated flame retardants,HFRs)是具有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特性的一类化合物,它们广泛存在于海洋环境中,由于其具有环境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和生物富集性,HFRs的研究在近几十年来受到了极大重视.本文搜集了HFRs在中国海洋中的污染特征,其中包括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s)、十溴二苯乙烷(decabromodiphenyl ethane,DBDPE)以及其他非多溴联苯醚(non-PBDEs)类HFRs在不同海洋介质中的含量水平与分布特征,并对HFRs在海洋中的生物富集和放大效应进行了综述.文章总结了中国海洋中HFRs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包括缺少对新兴HFRs的报道以及现有研究区域有限等,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s,HBCDs)是一种典型的疏水性脂肪族溴代阻燃剂,2013年被列入《斯德哥尔摩公约》受控名单中. HBCDs具有手性中心,多个对映异构体,不同的立体构型在环境中会发生选择性富集分布,降解转化和生物毒性等行为.植物是生态系统能量的生产者,HBCDs可通过植物吸收改变植物生理,影响其在食物链的传递乃至整个生态系统,对环境和人体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本文对HBCDs异构体和对映体的植物提取分析方法、植物富集和传输、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以及植物毒性效应的最新研究进行梳理.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可有效检测植物中的HBCDs异构体和对映体,对映体水平的检测将成为未来HBCDs立体构型分析的发展方向. HBCDs已在各类植物中被陆续检出,多数研究中α-HBCD是主要的异构体.目前在HBCDs对映体水平上的研究还非常有限,其在植物体内的传输尚无统一规律.植物种植可有效清除土壤中的HBCDs,展现出生物修复应用前景.HBCDs会引起植物生长发育迟缓、氧化胁迫和基因损伤等效应,不同构型的HBCDs表现出特异的选择性毒性行为.鉴于目前关于HBCDs的植物研...  相似文献   

16.
四溴双酚A(tetrabromobisphenol A,TBBPA)和六溴环十二烷(hexabromocyclododecane,HBCD)是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溴系阻燃剂,其对环境及人体的健康风险备受关注.本文对近年来生物基质(体液基质、生物组织等)中TBBPA和HBCD的分析方法,包括前处理方法和分析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重点介绍了索氏提取法、液液萃取法、固相萃取法、加速溶剂萃取法等提取方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等仪器测定方法,并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为建立快速准确测定生物基质中TBBPA和HBCD的方法提供参考,为今后开展HBCD和TBBPA生物有效性以及健康风险评价研究提供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17.
硫丹的环境行为及水生态毒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机氯农药硫丹作为一种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曾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我国曾大量使用。硫丹作为一种重要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淋、溶、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水体,在直接影响大型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的同时,给鱼类等水生动物也带来了一定的毒性效应。由于其半衰期较长、迁移能力强、富集性高,在水体环境中已普遍检测出硫丹的存在,因此,对硫丹的水生生态安全性评价显得十分重要。硫丹对水生生物具有高毒性,它可影响生物正常受体配体作用、损伤生物膜、影响活性氧代谢并具有潜在的内分泌干扰作用。本文介绍了硫丹的环境行为效应,并综述了硫丹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及几种致毒机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全氟化合物污染现状及风险评估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氟化合物(poly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FCs因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耐热性以及高表面活性,而被广泛应用于生活消费和工业生产等领域。PFCs具有难降解、生物富集和长距离迁移等特点,已在大气、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及生物体中检出。在生态环境中,PFCs能够通过食物链不断传递放大,其具有的多种毒性效应已对生态系统和人类造成了一定的威胁。本文主要综述了PFCs在各类环境介质的污染现状、生物的毒性效应、人类摄入健康风险评估以及PFCs的降解研究,以期为未来PFCs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梅楠  池泉  肖华明  王献 《环境化学》2020,39(1):50-60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是一类全球广泛存在的有机污染物,由于具有环境持久性,远距离传输,生物可累积性及对生物和人体有毒害效应等特性,是当前环境科学的热点研究对象之一.PBDEs的毒性包括生殖毒性、神经毒性、内分泌干扰、DNA损伤、免疫影响等,对人类以及环境具有潜在的威胁.芳香烃受体(aryl hydrocarbon receptor,AhR)是一种配体激活转录因子,诱导许多编码药物代谢酶的基因,可以被二噁英强效激活并引发一系列毒性.PBDEs具有与二噁英相似的结构,而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AhR配体,但是PBDEs通过AhR介导的毒性机理仍然不明确.本文介绍和讨论了近10多年来PBDEs对AhR激活作用的研究,以及诱导的基因表达和毒性效应.虽然各文献的研究手段以及结论不尽相同,大多数研究表明大部分PBDEs对AhR的激活效果较为微弱,但仍有些PBDE需要引起重视.例如,BDE-126在大鼠肝细胞中的激活作用比其同系物更为突出,BDE-99可以激活斑马鱼胚胎中的AhR.此外,大多数羟基化或甲氧基化多溴联苯醚在家禽胚胎肝细胞、大鼠肝癌细胞中可以激活AhR,且可能比PBDEs具有更高的毒性和生物积累性.  相似文献   

20.
多溴联苯醚(PBDEs)光降解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溴联苯醚(poly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为一类新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其在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和生物累积性而备受关注,环境中PBDEs的降解也成为研究热点.光降解是自然环境中PBDEs降解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光降解过程中会形成毒性更高的溴代二英.本文在总结国内外PBDEs光降解研究的基础上,对影响PBDEs光降解的因素(诸如:分子结构、光源、介质等)、途径和产物,特别是溴代二英的形成进行了综述,对目前存在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