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喀斯特山地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22个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所组成的231个种对中,χ2检验中有100个种对为正联结,110个种对为负联结;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14个种对为正相关,117个种对为负相关,正、负联结或相关的种对数相近。正联结或正相关的种对主要体现了种间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物学特性,而负联结或负相关关系则主要由于对生境的不同偏好或相异的生物学特性所致。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促使优势种间的生态位相互分化,对生境的偏好趋异,负联结或负相关的种对趋于增加,因而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喀斯特地区进行人工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张忠华  胡刚 《生态环境》2011,(8):1209-1213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了喀斯特山地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群落22个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和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所组成的231个种对中,χ2检验中有100个种对为正联结,110个种对为负联结;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有114个种对为正相关,117个种对为负相关,正、负联结或相关的种对数相近。正联结或正相关的种对主要体现了种间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和生物学特性,而负联结或负相关关系则主要由于对生境的不同偏好或相异的生物学特性所致。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促使优势种间的生态位相互分化,对生境的偏好趋异,负联结或负相关的种对趋于增加,因而喀斯特山地高度的生境异质性对植物种间关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指导喀斯特地区进行人工植被恢复和重建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大量野外调查和室内测算,运用多物种方差比率(VR)、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以及关联测度(OI指数、AC值和点相关系数)等7个指标,对宝天高速公路路域以及与该路段毗邻的小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群落进行种间关联的对比研究,为确定群落动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路域生态带油松群落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负相关,保护区油松群落的总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正相关,保护区油松群落较路域生态带油松群落稳定;(2)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表明路域生态带与保护区油松群落主要物种与伴生物种多以负相关为主,说明不同生境主要种群对群落内环境的要求不同;(3)关联测度值表明路域生态带油松群落中正关联程度低于保护区,负关联程度高于保护区,且多种群表现为独立分布;(4)依据路域油松林和保护区油松林种间关联度性质的不同,将路域生态带和保护区组成群落的主要物种分别划分为3个生态组:正关联生态组、负关联生态组和独立生态组,与保护区相比,路域生态带独立生态种组物种较多,显示了群落成员之间的生态协调性不同.综上表明路域生态带油松群落种间关系不密切,独立种对较多;群落内环境不够协调,种间搭配关系还不够稳定.  相似文献   

4.
采用2×2联列表,应用方差比率(VR)、χ2检验、种间关联指标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物群落种间关系,测定了8个主要种群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胡杨、柽柳和甘草、骆驼刺重要值较大(49.78%、31.21%、11.99%、11.86%),它们是构成乔木层、灌木层及草本层的优势种。植物群落大多数种对(78.57%)呈中性关联,负关联的种对数(6)多于正关联(0),种间联结松散,物种趋向于独立分布。植物群落总体关联性为显著负关联(0.568 8),不同检验方法对种对间的检验结果均为正负关联比1,反映出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正处于不稳定的演替前期阶段,易受外界因素干扰而演替。乔灌木层为不显著的正关联,而乔灌木-草本层和草本-草本主要物种间呈显著负关联。因此,塔里木荒漠绿洲过渡带植被恢复应选择乔灌木作为恢复目标。  相似文献   

5.
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被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刘丽艳  张峰 《生态环境》2006,15(6):1278-1283
采用χ2检验、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了山西桑干河流域湿地植物群落的种间关系,分别测定了36种植物,共630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或相关)。结果表明,1)χ2检验共有79个种对为正关联,16个种对为负关联(P<0.05或P<0.01,下同);Pearson相关系数有51个种对为正相关,34个种对为负相关;Spearman秩相关系数有61个种对呈正相关,14个种对呈负相关。2)χ2检验不能反映两个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应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来刻划种对间的数量变化关系;与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检验相比,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3)物种之间正相关或正关联,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相近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相似的生态适应性和相互分离的生态位所致;而物种之间负相关或负关联,则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相互重叠的生态位所致。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频发流域失稳性坡面主要植物种间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生态环境脆弱的泥石流频发流域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物种种间关系,在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基于2×2联列表,使用方差分析、χ~2检验、Jaccard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研究失稳性坡面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的主要植物种间关联性.方差分析检验显示:稳定区与堆积区各45个种对整体上均表现显著负关联,失稳区45个种对整体表现为不显著负关联,趋于独立分布.不同检验结果显示:χ~2检验的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种对种间显著联结的分别有1对、4对、4对,种间正、负关联的种对数量比例分别为0.55、0.67、0.67.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的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种对种间显著联结的分别有8对、5对、5对,种间正、负关联的种对数量比例分别为0.36、0.45、0.45.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的稳定区、失稳区、堆积区种对种间显著联结的分别有10对、6对、9对,种间正、负关联的种对数量比例分别为0.5、0.55、0.6.各检验结果总体上具有相似性,但相互之间也有差异,在3个分区的各45个种对中,都是负关联种对数大于正关联种对数,大多数物种呈独立性分布且种间关系不显著.上述研究表明失稳性坡面整体上植物群落还不稳定,泥石流频发流域生态脆弱区的物种种间关系易受环境的干扰;因此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应根据种间联结关系,合理选择配置物种,以促进群落结构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7.
澳门松山市政公园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明澳门松山市政公园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间关系,在对其群落进行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利用方差比率法、γ2检验以及种间关联度指数对物种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澳门松山市政公园群落内共有维管束植物119种,其中乔木34种,灌木44种,麒本植物18种,草本植物23种.该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55个优势种组成的1 485对种对中,有242对表现出显著或极显著关联性.其中有241对种对表现出正关联性.占所有关联对数的99.59%,占总种对数的16.23%;仅1对种对表现出负关联性占所有关联对数0.41%,占总种对数的0.067%.  相似文献   

8.
为探明煤矿复垦地不同植被类型下草本植物群落优势种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特征,采用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生态位宽度与重叠指数,研究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不同植被类型下草本植物群落13个优势种的种间关系和生态位.结果显示,13个优势种的78个种对中,3种检验方法的正负关联比分别为37.2%、28.2%和32.1%;优势种冰草/披碱草/紫花苜蓿与西北针茅、披碱草与白榆幼苗/紫花苜蓿呈正相关;13个优势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导致其生态种组分化的主导因子是土壤水分;13个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与重要值呈显著正相关,而其生态位宽度与重叠之间不存在直接的线性关系.综上表明,安太堡露天煤矿复垦地不同植被类型下草本植物群落种间联结较为松散,优势种冰草/披碱草/紫花苜蓿与西北针茅、披碱草与白榆幼苗/紫花苜蓿可用于该矿区植被恢复的优选先锋草本植物种进行混合种植.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桦木林木本植物种间联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龙  孙学刚  段文军  王俊 《生态环境》2007,16(4):1211-1218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与青藏高原高寒区的交汇地带,该区既兼具3大自然区的特点,又具有边缘地带气候波动不稳定性和自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是全球变化重点监测的地区之一。研究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亚高山桦木林的种间联结,不仅有助于更深刻地认识该地区桦木群落的结构、功能和演替,对于维持该地区群落稳定性以及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桦木林中20个优势种,采用方差比率法(VR)检验多物种间的联结性,2×2列联表分析共同出现百分率(JI)、点相关系数(Ф)、Dice指数(DI)来表示种间联结程度,用重要值的Pearson相关和Spearman秩相关来检验相伴出现的机率等方法分析其种间关联性。结果表明:群落总体联结VR值为1.094,说明20个种群间表现出净正关联,其统计量W值为10.94说明20个种群之间在总体上的正关联不显著;大多数种对的JI值、DI值在0.4以下,说明种对之间联结程度不显著,Φ值大部分处于[-0.2, 0.2]值域内,说明种对之间的正或负的联结性较弱;而Spearman秩相关所测得的正负关联比要大于Pearson相关所测得的,且Spearman秩相关要优于Pearson相关。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青藏高原东北边缘三种桦树天然次生林处于不稳定的状态,即演替的中期阶段,其逐渐会被地带性植被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是中国危害最严重的入侵物种之一,为有效评估和预测入侵植物喜旱莲子草的危害程度,以喜旱莲子草入侵群落为研究对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基于2×2列联表,测定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性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应用方差比率法(R_v)、χ~2检验、匹配系数Ochiai(I_O)和贡献定律法,对群落中17个主要物种进行生态位、种间联结和群落稳定性分析,以期为喜旱莲子草植物群落的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群落中共发现草本植物18科38属41种,其中喜旱莲子草的重要值(I_V=18.06)和生态位宽度(B_L=0.80,BS=3.78)最大,占显著优势地位并且与多数物种产生较高的生态位重叠,禾本科(Amaranthaceae)植物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双穗雀稗(Paspalum paspaloides)、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的优势地位次之。(2)群落整体呈现不显著负联结(R_v=0.92,W=45.82),关联性不显著的种对占95.24%,大部分物种间的联系并不紧密;喜旱莲子草与13个主要物种呈不同程度的负关联,这与其入侵性有关;与双穗雀稗、狗牙根、马唐存在高生态位重叠且紧密正关联,上述种对可能有相似的资源偏好而共存一定时期,另一方面说明其对喜旱莲子草的侵入有一定抵抗性。(3)模型方程与直线方程的交点坐标为(37.62,62.38),目前群落处于非稳定状态,大多数物种趋于独立,但主要物种存在一定的资源争夺。因此,建议考虑双穗雀稗、狗牙根和马唐用于喜旱莲子草群落入侵初期以及清除后的植被恢复。  相似文献   

11.
金城山植物群落优势种群的种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2×2列联表的χ2检验、Ochiai关联度指数、Pearson 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研究了南充金城山植被24个优势种群共276个种对的种间关联(或相关).结果表明: 1) χ2检验有15个种对呈正相关, 3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5.0,其余258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 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23个种对正相关, 1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23.0,其余252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 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24个种对呈正相关, 5个种对呈负相关,正负关联比为4.8,其余247种对联结程度不显著; 2)χ2检验只能反映出种对间联结性显著与否,经χ2检验不显著的种对并不意味着其间没有联结性,故只有与Ochiai关联度指数结合,结论才比较合理; 3)与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相比, Spearman相关系数检验具有较高的灵敏度; 4) 按照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24个优势种可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同一生态种组内,各种间具有较强的正联结,表明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不同组间联结较为松散,主要是由于它们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生境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性和相互分离的生态位所致.桤木、千筋树、插田泡、乌蔹莓和小叶菝葜等呈独立分布.图4表4参19  相似文献   

12.
对野外梅花山拟赤杨林92个5m×5m样方内所有高度≥2m且个体株数8的物种个体绘制了空间分布图,应用最近邻体法判定每个个体的最近邻体植株,然后采用N×N最近邻体列联表的截表法研究了拟赤杨林的种间分离规律.结果表明,在17个主要树种形成的136组种对中,绝大多数种对的种间关系表现为显著正分离(占73.53%),其他种对表现为随机毗邻(占26.47%),没有出现显著负分离种对.呈正分离的种对,可能是因为它们多为群落的较优势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入群落总体分离这一概念,应用χ2检验法研究了拟赤杨林中物种的总体分离规律.结果表明,拟赤杨林中17个物种互相交错分布,是全面不分离的.图1表3参11  相似文献   

13.
种间联结的研究对于人工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巨桉人工林灌木层物种之间的作用关系知之甚少。根据野外6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x^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巨桉(Eucalyptusgrandis)人工林灌木层18个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层优势种具有总体上的正联结性,但在153个种对中,具有显著正联结性的种对数约占总种对数的10%,绝大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种间关系较为松散,表明巨桉林下灌木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结合种间相关得出的结果较好。根据分析结果将18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生态种组内的种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态种组的划分能为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稷山和永济两地矮牡丹体内无机元素含量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了山西省稷山和永济两地区矮牡丹体内和生境土壤中的10种元素(K、Mg、Mn、Fe、Ni、Zn、Cu、Cd、Cr、Pb),分析比较了各种元素在不同地区矮牡丹体内和生境土壤中的分布规律及不同地区矮牡丹对无机元素的吸收富集能力.结果表明,两地区矮牡丹体内和生境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土壤及植株不同器官间元素含量也无显著性差异;两地区矮牡丹对不同元素的富集系数有显著差异,差异主要表现在对Cd(永济0.457,稷山0.213)和Ni(永济0.093,稷山0.167)的富集上,植株不同器官之间的富集系数无显著差异.表4参9  相似文献   

15.
重庆库区不同海拔段繁殖鸟类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1997年,对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的鸟类群落的物种组成和种群数量进行了调查,共调查记录库区繁殖鸟类12目40科170种,数量17326只,其中留鸟有104种,占繁殖鸟总数的61.2%,夏侯鸟66种,占38.8%.用秩-多度曲线对不同海拔段的繁殖鸟类群落进行多样性分析的结果显示:1)秩-多度曲线方法的结果比Shannon-Wiener等物种多样性指数更直观,能更全面地反映多样性状况,该曲线可以对不同群落或相同群落在不同时间的物种多样性进行比较,是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一种最直观的方法;2)人类干扰是影响各海拔段繁殖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的主要因素,人类干扰越强烈,鸟类群落物种多样性越低.图2表3参20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典型森林植被的结构及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遴选广州城市尺度上帽峰山、白云山、天河公园样点的常绿阔叶林各0.48、0.48、0.24 hm~2,采用群落生态学的方法对比研究了3种植被类型的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主要种群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3种植被类型的物种数、林分密度、郁闭度均表现为常绿阔叶天然次生林(EBSF):常绿阔叶人工-天然混交林(EBANF):常绿阔叶人工林(EBP);乔木层、灌木层及所有木本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Gleason丰富度指数也表现出相同的趋势,且EBSF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EBANF和EBP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而Pielou均匀度指数则表现出多变的特征;EBSF、EBANF、EBP的径级结构分别表现为标准、微双峰、多峰的倒"J"型;EBSF与EBANF的20个优势木本植物间整体呈现不显著的正关联,20个优势种构成的190个种对的关联性在χ~2检验、PC值及AC值上均表现出与总体一致的不显著正关联,且EBSF物种间的正关联性更强。结果反映了广州市局部地区常绿阔叶天然次生林、人工-天然混交林、人工林在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以及主要种群间的关联性上的差异,以典型代表整体,旨在为广州近自然林及美丽城镇森林景观的建设及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刈割是草原主要利用方式之一,对草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为研究大针茅草原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及物种生态位对不同刈割留茬高度的响应,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毛登牧场大针茅典型草原,以围封不刈割(CK)为对照,设置不同刈割留茬高度(分别为留茬2、5、8 cm)处理,于2020年8月生物量高峰期进行野外取样,测定群落中所有出现物种的高度、盖度、密度及生物量,并分析了群落中物种的重要值及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结果表明,草地群落中共出现6科11属13种植物,不同处理下群落优势物种均为大针茅、糙隐子草、羊草和知母。留茬8 cm处理降低了4个优势物种的重要值。其次,4个优势物种中,3种不同留茬高度处理下知母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大针茅的生态位宽度最小。留茬8 cm和留茬2 cm处理时发生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对数均多于对照,留茬5 cm处理时发生生态位重叠的物种对数与对照最相近。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生态位重叠值在0.9—1之间的物种对数减少,在0—0.3之间的物种对数增加。  相似文献   

18.
桂花次生林群落主要树种种间关联及其对混交度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2×2联列表,运用方差分析、χ2统计量度量、Ochiai指数系列技术,测定福建省长汀县桂花次生林群落14个主要树种间的总体联结关系、种对间联结显著性和关联系数,并首次引入混交度,阐述种间关联性与种间空间隔离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桂花次生林群落14个主要树种的总体种间关联性呈无关联,反映该群落处于演替的初期阶段;14个主要树种的种间联结关系中,7对具显著正关联性,2对具极显著正关联性,4对具显著负关联性,2对具极显著负关联性.91个种对中,有76个种对未达到显著水平,种对间的相互独立性较强.根据群落特征,以混交度贡献率为辅助指标,探讨呈显著关系的种对与混交度贡献率的关系,得出具生态位重迭性且呈显著正关联的种对表现出高混交度贡献率,具生态相似性且呈显著正关联的种对为避免竞争表现出较低混交度贡献率,呈显著负关联的种对表现出低混交度贡献率,混交度贡献率可为判别种间关联性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表2参17  相似文献   

19.
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2×2列联表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探讨植物种群地位和作用及种间关系在不同放牧制度下的变化。结果表明,放牧会使建群种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 Griseb.)重要值增大,使碱韭(Allium polyrhizum Turcz. ex Regel)的重要值减小;轮牧有利于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 (Roshev.) Ohwi)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加,自由放牧则相反。植物群落种间关系正联结强度表现为禁牧区(CK)>划区轮牧区(RG)>自由放牧区(CG),负联结种对数的多少表现为CK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高寒草甸不同种群利用资源和占据生态空间的能力,结合野外试验和室内分析等手段对青藏高原杂类草草甸、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草甸、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草甸和藏嵩草(Kobresia tibetica)沼泽化草甸的群落数量特征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的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高寒草甸物种组成、Shannon-Wiener和Simpson多样性指数均表现出杂类草草甸矮嵩草草甸小嵩草草甸藏嵩草沼泽化草甸;地上生物量为藏嵩草沼泽化草甸矮嵩草草甸杂类草草甸小嵩草草甸;不同群落类型优势种群所占的比例存在差异性.生态位宽度以及主要优势种植物生态位重叠值在不同植被类型差异明显,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在杂类草和矮嵩草草甸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小嵩草和藏嵩草分别在小嵩草草甸和藏嵩草沼泽化草甸中最大,且生态位越大与其他植物的生态位重叠程度较高.但同一物种在不同群落类型所占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也不同,生态位宽度大的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值也越大.说明高寒草甸优势种群在资源利用能力或环境的生态适应能力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性,环境资源的异质性是导致群落组成不同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