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粤北三座典型中型水库富营养化与浮游植物群落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侯伟  黄成  江启明  雷腊梅  胡韧 《生态环境》2011,20(5):913-919
于2010年丰水期(8月)和枯水期(12月)采集粤北地区3座中型水库(沐溪、苍村和赤石迳水库)的水和浮游植物,分析植物群落与水质,以考察季节性温度差异与鱼类养殖对水库水质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座水库分别属富营养、中营养和中营养水平,营养盐质量浓度丰水期高于枯水期。共鉴定浮游植物7门56种(属),群落组成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沐溪水库丰枯两季均以蓝藻为优势类群,其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明显高于其余两座水库(p〈0.01);苍村和赤石迳水库丰水期优势门类均为蓝藻,枯水期均为硅藻。3座水库浮游植物丰度均表现为丰水期高于枯水期,生物量则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RDA(冗余分析)结果表明,透明度、总氮和悬浮物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其中,沐溪水库的营养盐和悬浮物与浮游植物群落正相关,苍村和赤石迳水库浮游植物群落则与水深和透明度正相关;温度对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种类组成的季节差异上。营养盐和优势种类的季节差异造成了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在丰水期和枯水期的不一致。聚类分析将不同季节的3座水库分为2个类区,非养鱼水库苍村和赤石迳水库为第一类区,养鱼的沐溪水库为第二类区。沐溪水库库区内发展鱼类养殖业为浮游植物提供了高质量浓度营养盐(尤其是总磷),即使在温度较低的冬季仍支持蓝藻种类的优势性。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典型中小型水库营养状态与蓝藻种群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江启明  侯伟  顾继光  彭亮  雷腊梅 《生态环境》2010,19(10):2461-2467
中小型水库是广州市供水的重要水源地和后备水源地,为了解这类水库的富营养化特征以及蓝藻种群的动态,于2010年的枯水期、丰水期对广州市6座典型的中小型水库进行了采样与分析。结果表明:梅州水库、芙蓉嶂水库为贫-中营养型,三坑水库、百花林水库、和龙水库为中-富营养型,洪秀全水库为富营养型,水库营养状态指数季节变化差异不显著。在同一座水库中,水力滞留时间越长,营养状态指数越高;在不同水库之间,营养状态指数与集雨区内人类活动影响有关。6座水库蓝藻生物量的季节变化明显,受水温和水体稳定性的影响,枯水期蓝藻生物量在0.14~171.8μg.L-1之间,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0.1%~10.0%;丰水期蓝藻生物量在0.013~32.8 mg.L-1之间,占浮游植物总生物量的6.5%~97.0%。不同营养状态的水库之间蓝藻的生物量和种类差异明显,受营养盐和水力滞留时间的影响,梅州水库、芙蓉嶂水库蓝藻生物量在0.1~16μg.L-1之间,主要种类为泽丝藻(Limnothrix redekei)、卷曲鱼腥藻(Anabaena pertuthate)、水华微囊藻(Microcystis flos-aquae)、粘球藻(Gloeocapsa sp.);三坑水库、百花林水库、和龙水库蓝藻生物量在0.057~32.8 mg.L-1之间,主要优势种为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泽丝藻、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洪秀全水库蓝藻生物量在0.107~2.637 mg.L-1之间,主要优势种为阿氏颤藻(Oscillatoria agardhii)、水华微囊藻、卷曲鱼腥藻。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贵州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组成特征和微囊藻毒素分布,于2009年10月对贵州高原2座水库——万峰湖和百花湖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万峰湖以蓝藻为主要优势藻,蓝藻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丰度在13.05×104~55.8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占到了总量的82.55%,6个采样点中有3个(大坝、野鸭滩和革布)检出了微囊藻毒素MC-RR,且有1个点(革布)质量浓度超标,另外3个点(坝艾、坝达章和九里堡)未检出;百花湖以蓝藻、绿藻和硅藻共同构成优势藻,蓝藻中的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是主要优势藻,浮游植物丰度在6.16×104~65.0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为33.25%,3个采样点(大坝、岩脚寨和码头)均未检出微囊藻毒素。形成2个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结构和微囊藻毒素分布差异的原因可能是:2个水库中氮、磷营养盐水平不同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不同,进而导致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布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4.
显岗水库是当地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于2008年对南亚热带高产渔业水库——显岗水库的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的调查,分析了该水库敞水区浮游植物群落的结构与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显岗水库敞水区的总氮和总磷浓度较高,平均浓度分别为0.83mgL-1和0.046mgL-1;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11.02~59.34μgL-1.共检出浮游植物129种(属),隶属7门,其中绿藻占优势,共78种,其次为蓝藻和硅藻,分别为25种和16种;丰水期的浮游植物种类数量较枯水期的高.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0.16×108~7.49×108cellsL-1和0.63~5.09mgL-1,分别在5月、2月出现极大值,10月均具有极小值;丰水期的丰度较枯水期的高,生物量则相反.浮游植物丰度主要由蓝藻贡献,生物量则主要由硅藻贡献.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假鱼腥藻Pseudoanabeana sp.、湖丝藻Limnthriox sp.、微小隐球藻Aphanocapsa delicatissima、针晶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rhaphidioides是主要的丰度优势种,在全年具有绝对的数量优势.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肘状针杆藻Synedna ulna、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根管藻Rhizosolenia longiseta、曲壳藻Achnanthes exigua、微小隐球藻、假鱼腥藻、针晶蓝纤维藻是主要或常见的生物量优势种.根据统计分析,总磷、透明度、入库流量和降雨量是影响显岗水库敞水区浮游植物变化的主要非生物环境因子.图2表3参26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贵州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组成特征和微囊藻毒素分布,于2009年10月对贵州高原2座水库——万峰湖和百花湖采样调查。结果表明:万峰湖以蓝藻为主要优势藻,蓝藻中的拟柱孢藻(Cylindrospermopsis sp.)占绝对优势,浮游植物丰度在13.05×104~55.8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占到了总量的82.55%,6个采样点中有3个(大坝、野鸭滩和革布)检出了微囊藻毒素MC-RR,且有1个点(革布)质量浓度超标,另外3个点(坝艾、坝达章和九里堡)未检出;百花湖以蓝藻、绿藻和硅藻共同构成优势藻,蓝藻中的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limnetica)是主要优势藻,浮游植物丰度在6.16×104~65.00×104 cells.L-1之间,蓝藻的丰度值在总体中所占比例为33.25%,3个采样点(大坝、岩脚寨和码头)均未检出微囊藻毒素。形成2个高原水库蓝藻群落结构和微囊藻毒素分布差异的原因可能是:2个水库中氮、磷营养盐水平不同引起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不同,进而导致了微囊藻毒素的分布出现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州水库水质与浮游生物动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评价分析流域治理对水质的影响,于2000年丰水期和枯水期调查了高州水库(石骨库区)营养状态及浮游生物分布,并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从2000年的数据来看,水库营养水平属于寡中营养型;丰水期的营养水平,浮游植物丰度及Chl a含量均高于枯水期,丰水期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要优势种,而枯水期主要为蓝藻,浮游动物丰度枯水期远高于丰水期,以桡足类的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无节幼体,桡足幼体以及枝角类的角突网纹Sao(Ceriodaphnia cornuta)和长额象鼻Sao(Bosmina logirostris)为主,与1988年的数据相比,总磷含量大幅度下降(0.021-0.006mgL^-1),尽管总氮含量呈上升趋势(0.405-0.820mgL^-1),但总的营养水平有所下降,浮游生物种类与丰度发生了较大变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由蓝藻占绝对优势演变为以蓝藻,绿藻和硅藻为主要优势种,浮游动物则由桡足类和枝角类取代原生动物和轮虫,成为主要的优势种群。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丰度均大幅度下降,说明经过近十年的流域治理,水库水质得到一定的改善。图3表4参19  相似文献   

7.
南亚热带城市中小型水库蓝藻种类组成及其群落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热带中小型水库是城市重要的水源地和后备水源地.为了解南亚热带地区中小型水库蓝藻的分布情况,于2011年7月(丰水期)和2012年3月(枯水期)调查了该地区25座中小型水库,分析了水库的蓝藻种类组成与群落季节动态特征.25座水库的总氮(TN)浓度范围为0.51-9.37 mg/L;总磷(TP)浓度范围为0.01-0.72 mg/L,富营养水体占80%.本次调查共检出蓝藻20属,蓝纤维藻、泽丝藻、假鱼腥藻和拟柱孢藻为优势丝状蓝藻,细小平列藻、色球藻、粘球藻和隐杆藻为优势球形蓝藻,其中泽丝藻为绝对优势属.丰水期蓝藻生物量为3.19(±4.87)mg/L,枯水期为0.83(±1.06)mg/L,丝状蓝藻全年占优.多元方差分析(MANOVA)表明蓝藻群落季节差异显著(P0.05),方差分析(ANOVA)显示枯水期蓝藻及丝状蓝藻生物量显著低于丰水期(P0.05),球形蓝藻生物量季节变化不明显.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丰水期透明度是影响蓝藻生物量的重要原因,枯水期则为TP与pH;冗余分析表明温度、透明度、硝氮与电导率为蓝藻群落季节差异的重要解释变量,其中电导率为丰水期蓝藻分布的重要解释变量;电导率与硝氮为枯水期重要解释变量.整体而言,中小型水库丰水期高温和高营养盐是蓝藻生物量相对较高的主要原因,但由于水体扰动剧烈,导致丝状蓝藻占据优势;温度降低是枯水期蓝藻生物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粤北2座不同营养水平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的季节演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2011年1—12月对广东省韶关市白水礤水库和苍村水库这2座中型居民供水水库进行每月1次、为期1a的采样,利用营养状态指数(TSI)进行水质综合评价,将水库中的浮游植物按功能类群进行分类,并结合水库的水文、水质和浮游植物的生境特征,分析全年优势功能类群的演替特点及其主要的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白水礤水库为贫营养型水库,苍村水库为低中营养型水库,全年共检出浮游植物7门45属(种),可划分为16个功能类群,其中,白水礤水库全年以适应低营养盐环境的功能类群占优势,耐富营养化的功能类群仅在丰水期有检出;而苍村水库全年都能监测到耐富营养环境的功能类群,且在丰水期明显占优势,但在枯水期和平水期因营养盐含量的降低,演变为以适应低营养盐环境的功能类群为主。营养盐含量的不同是导致2座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而因降水季节的变化所致水体环境因子的变化则是造成2座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怡  胡韧  肖利娟  韩博平 《生态环境》2012,21(1):107-117
南屏、竹仙洞水库是珠海市拱北水厂的水源地,也是对澳门供水的主要水库。于2010年4月-2011年3月对这两座水库逐月采样,依据Padisák等(2009)功能类群方法对水样中浮游植物进行分类,不同的功能类群以不同的字母或字母与数字组合来命名。并结合水库的水文、水质及浮游植物生境特征,分析优势功能类群的演替动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南屏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泽丝藻(Limnothrix sp.)、假鱼腥藻(Pseudanabaena sp.)等丝状蓝藻代表的S1功能类群与薄甲藻(Glenodinium sp.)代表的Y功能类群在6、7月份相对稳定水体中共同占优势,是南屏水库丰水期浮游植物演替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枯水期则主要以小环藻(Cyclotella sp.)、针杆藻(Synedra sp.)、颗粒直链藻(Aulacoseira granulata)等适应混合水体的C+D+P功能类群为优势群落。竹仙洞水库中几乎全年以C+D+P功能类群占优势,推测是因为竹仙洞水库水力滞留时间较短,利于耐冲刷的功能类群的生长。通过PCA(主成分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探讨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水力滞留时间、降雨量和正磷是影响南屏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演替的重要因子,而竹仙洞水库则是水力滞留时间和降雨量。两座水库的水力滞留时间差异明显,从而造成两座水库浮游植物功能类群组成及演替趋势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星湖位于我国南亚热带地区,为城市浅水湖泊,由5个子湖(仙女湖、波海湖、青莲湖、中心湖和里湖)组成.于2002年的1月、3月、7月、8月、10B和12月对前4个子湖的水质和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分析.星湖的总氮和总磷浓度分布范围分别为0.351~2.488 mg L-1和0.009~0.151 mg L-1,营养盐浓度变化规律均在3月达到最高值,7、8月逐渐降低,10、12月又有所增加.星湖的营养状态(TSI:40~56)整体处于中富营养化向富营养化过渡的阶段,各子湖营养状态存在一定的空间差异,波海湖富营养化程度最高,而仙女湖和青莲湖最低,这种空间差异主要由污染物的入湖位置和子湖的水动力连通特点所决定.从星湖共检到浮游植物128种,其丰度的分布范同为0.85×10644.28×106cells L-1.浮游植物3月丰度最低,7、8月最高.在数量组成上,4个子湖的浮游植物群落有很高相似性,群落结构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类群.1月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7、8、10和12月则由蓝藻占绝对优势,平列藻是最主要的优势种.浮游植物丰度的季节变化主要受季节性的降水和湖泊水位调节的影响.图2表6参30  相似文献   

11.
太湖蓝藻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治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2012年丰水期和平水期的生物调查获取的环境和生物数据,研究太湖蓝藻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蓝藻分布与其他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如温度、酸碱性、有机物和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密度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水质基本上超出V类地表水指标,主要的超标因子是总氮。总氮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5 mg·L-1和1.65 mg·L-1,总氮在丰水期质量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丰水期蓝藻迅速生长,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盐。蓝藻仍是太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2009─2012年太湖蓝藻的密度随年份无明显变化,但随季节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丰水期蓝藻密度均值为4.87×10^7cell·L-1,明显高于平水期蓝藻密度(1.51×10^6 cell·L-1);太湖东部采样点蓝藻密度明显低于其他湖区。影响蓝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盐,高温、偏碱性和高营养盐含量都会增加蓝藻的密度。蓝藻与其他浮游植物和大型水生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蓝藻密度增加促进了枝角类的生长。推荐利用机械打捞和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方法,因为这2种方法可在降低蓝藻密度的同时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太湖蓝藻水华的风险。增加其他藻类和枝角类控制蓝藻水华方法可行性较差:1)蓝藻暴发时期其它藻类对能量和营养的竞争能力弱于蓝藻,难以抑制蓝藻的生长;2)在太湖中增加枝角类可能降低现有蓝藻的密度,但建立完整的食物链体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防范生物调控中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如其他藻类水华等)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周边中小型水库的水质状况,于2009年8月(丰水期)和2010年3月(枯水期)调查了4座典型中小型水库--横岗水库、水濂山水库、契爷石水库和东风水库,分析了水库的富营养化与蓝藻种类组成、种群动态及微囊藻毒素水平.丰水期总磷浓度为0.05~0.083 mgL-1,枯水期为0.026~0.082 m...  相似文献   

13.
漓江桂林市区段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游植物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变化与水体环境条件密切相关,能直接影响水生态系统的功能,是水环境质量优劣的重要指示因子之一。为揭示漓江流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质的相互关系,2012年8月对漓江桂林市区段干流(桂林赵家桥村至桂林王家村)的理化指标及浮游植物的群落组成分布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结合水体理化指标和生物指数对漓江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漓江水体高锰酸盐指数、总氮、总磷、氨氮的变化范围依次为1.80-6.20、1.12-2.68、0.022-0.282、0.34-1.73 mg·L-1,其含量在上游变化平稳,到三条支流汇入处大幅增高,最高值均出现在南溪河入口处。共调查到浮游植物7门60属128种,其中硅藻50种(占种类组成的39.06%),绿藻52种(占40.63%),蓝藻16种(占12.50%),裸藻7种(占5.47%),黄藻、金藻和甲藻各1种(分别占0.78%)。优势种依次为冠盘藻(S. tephanodiscus)、蛋白核小球藻(C. pyrenoidosa)、喙头舟形藻(N.rhynchocephala)、短小舟形藻(N.exigua)、广缘小环藻(C.Bodanica)、四尾栅藻(S.quadricanda)和肘状针杆藻(S. ulna)。浮游植物密度为10.3×10^4-1047.0×10^4ind.·L^-1,平均密度为474.7×10^4 ind.·L^-1,其中密度最小的是赵家桥村,密度最大的是南溪河入口;种类上绿藻门占据多数,密度和优势种分布上以硅藻居多,总体上属于硅藻-绿藻型水体。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H)在1.60-4.27之间,Simpson指数(D)在2.24-12.74之间,水质总体上为清洁-轻度污染。Margalef指数(d)在1.85-4.23之间,Pielou指数(J)在0.40-0.83之间,指数值总体较高,漓江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较稳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小。漓江干流水质总体上属于Ⅱ-Ⅲ类水体,在支流汇入处理化指标浓度增加,浮游植物多样性指  相似文献   

14.
靳振江  黄海涛  刘杰  林华  张学洪 《生态环境》2013,(12):1936-1944
在铬、铜和镍复合污染的3段波形潜流人工湿地中采集0~15 cm土壤样品,分别以单氨加氧酶的编码基因amoA和亚硝酸还原酶的编码基因nirK的部分序列作为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指示基因,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实时PCR)与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结合克隆和测序的方法,研究了硝化细菌与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中,amoA和nirK基因丰度均在第3段最高,分别为(8.60×2.75)×106拷贝·g-1和(137.76×42.16)×10^6拷贝·g-1。回收的15个amoA基因序列中有7个属于簇3a,而8个nirK基因序列中有3个属于簇III。相关性分析表明,amoA基因拷贝数与全量铜、全量镍和铬的活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70、-0.884和-0.898),但有效铜与amoA香农-维纳指数和辛普森指数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892和0.940),铜的活化率与amoA基因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r=0.887);nirK基因拷贝数与全量铜、全量镍和铬的活化率也均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818、-0.820和-0.860),但有效铜与nirK基因均匀度呈显著正相关(r=0.917)。以上结果表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在人工湿地各个阶段的变化规律基本相同,这二者的丰度与多样性指数对重金属污染的反应总体上呈相反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深圳铁岗水库水体中抗生素污染特征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水体中不断被检出的抗生素逐渐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许多国家的河流、湖泊、地下水中均检出了抗生素残留。目前国内外关于抗生素污染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河流、河口湾和污水处理厂等水环境中,对于抗生素在饮用水源地水体中的污染状况研究极少。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HPLC-MS/MS)检测分析了5类典型抗生素在深圳铁岗饮用水源地型水库中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9种目标抗生素中,有8种在铁岗水库水体中被检出,浓度范围为1.1~203 ng·L^-1,其中,林肯霉素检出浓度最高,红霉素次之,阿莫西林未检出;入库支流抗生素污染程度普遍高于铁岗水库,其中大官陂河中抗生素质量浓度最高(277.0 ng·L^-1),九围河次之(196.4 ng·L^-1);枯水期抗生素浓度高于丰水期。采用风险商值法初步评价的结果表明,枯水期时料坑水中红霉素、大官陂河中磺胺甲噁唑和林肯霉素,以及丰水期时九围河中林肯霉素的生态风险商(RQ)均大于1,对生态环境具有高风险;风险简单叠加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枯水期时料坑水、塘头河、大官陂河以及丰水期时九围河中抗生素的联合毒性风险商(RQsum)均大于1,对生态环境可能会产生较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富营养化对浅水湖泊轮虫种群结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臼湖和固城湖是长江中下游两个浅水湖泊,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为探索湖泊富营养化对轮虫的影响,于2012年平水期和枯水期对这两个湖泊轮虫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并检测水体理化因子,分析轮虫分布与水环境因子及水体富营养状况的关系。水质检测结果显示,平水期石臼湖除个别点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50为轻度富营养状态外,大多数站点TLI50,处于轻度-中度富营养化状态。水生生物调查检出轮虫35种,其中石臼湖33种,固城湖27种,平水期种类多于枯水期。出现的轮虫以臂尾轮虫(Brachionus)和异尾轮虫(Trichocerca)居多,优势种主要有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广生多肢轮虫(Polyarthra vulgaris)、疣毛轮虫(Trichocerca sp.)、沟痕泡轮虫(Pompholyx sulcata)、异尾轮虫属和臂尾轮虫属等。轮虫平均密度3023.19 ind·L-1,平均生物量745.72μg·L-1。现存量季节变动明显,大部分站点平水期大于枯水期。轮虫多样性指数也是平水期大于枯水期,石臼湖轮虫多样性大于固城湖。水体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与轮虫种类数和多样性成显著负相关,随着富营养化加剧,轮虫种类减少,多样性降低。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表明,影响轮虫种群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为NH4+-N、TN、TP和CODMn。按轮虫丰度分布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排序,2次调查的24个站点可大致分成3个组。轮虫种群结构受水体富营养状态影响,每组站点的代表性种类对水体营养状态有较好的指示作用。组1的代表性种类为曲腿龟甲轮虫,指示营养级别O-β;组2代表性种类萼花臂尾轮虫,指示的营养级别为β-α;组3以O营养级种类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