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常规的水处理工艺成熟,运行成本低,但其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处理效果差,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 本文将催化湿式氧化法(CWAO)与催化湿式过氧化氢氧化法(CWPO)合称为催化湿式氧化/过氧化法,两者都具有效率高、占地少的显著特征,可以直接把难降解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已成为新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述了催化湿式氧化/过氧化法降解有机物的原理和进展,分析了催化剂对常规湿式氧化/过氧化反应过程的加速和降解效率的影响,讨论了催化湿式氧化/过氧化技术存在的主要制约瓶颈,提出了有机物的定向调控转化和资源化是今后减污降碳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为研究对象,利用Ti/RuO2阳极和Cu-Zn阴极进行电化学氧化去除溶解性有机物机理研究.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对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溶解性有机物组成、结构变化和官能团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反应过程中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可生化性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中溶解性有机物主要由类富里酸类物质、类胡敏酸类物质和可溶性微生物降解产物为主,类色氨酸类物质和类酪氨酸类物质含量较低;反应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腐殖化程度降低,芳香性减弱,苯环上连接的极性基团率先被氧化去除;Ti/RuO2-Cu/Zn电化学氧化体系降解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有机物,主要依赖生成次氯酸的间接氧化作用.电化学氧化过程中垃圾渗滤液生化出水可生化性增强. 相似文献
4.
城市垃圾渗滤液的Fenton氧化法预处理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Fenton法将城市垃圾渗滤液进行催化氧化后,再投加聚合铁进行混凝沉淀处理,结果表明,当FeSO4·7H2O的投量为0.2%,H2O2/FeSO4·7H2O为11,聚合铁的投量为1.2‰时,CODCr去除率为68.2%,色度去除率为98%。研究了原水pH值、FeSO4·7H2O和H2O2的投加量、反应时间及聚合铁的投量对CODCr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催化剂,对甲基橙及草酸模拟废水进行处理.在中性条件下,臭氧催化氧化比单独臭氧氧化能提前30 min使得甲基橙溶液褪色,反应105 min时,臭氧催化氧化对TOC的去除率高达96.53%,比单独使用臭氧氧化对甲基橙TOC去除率提高了47.19%,在处理草酸废水时臭氧催化氧化对TOC去除率高达80.59%,比单独使用臭氧氧化对草酸TOC去除率提高了59.14%.在处理甲基橙及草酸的小试实验中催化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作用起到了加快反应进行的作用.在对垃圾渗滤液超滤出水时,O3与COD质量比为1:1时,臭氧催化氧化对COD去除率为49.09%,比单独使用臭氧氧化提高36.37%,臭氧催化氧化对TOC的去除率是单独使用臭氧氧化的2.54倍,在处理垃圾渗滤液纳滤浓水时,臭氧催化氧化对COD去除率高达88.72%,比单独使用臭氧氧化提高37.60%,并且臭氧催化氧化对TOC的去除率是单独臭氧氧化的1.6倍.臭氧催化氧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羟基自由基对有机物更快的反应速率. 相似文献
6.
7.
活性炭负载TiO2催化臭氧氧化去除水中酚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活性炭负载TiO2作催化剂对臭氧氧化去除含酚废水进行了研究.研究了不同的酚初始浓度、pH值及臭氧浓度对苯酚去除率的影响,获得了反应动力学常数.实验结果表明:苯酚初始浓度越小,去除率越高.在本实验条件下,向150mL苯酚溶液中通入浓度为3.48mg/L、流量为0.05m^3/h的臭氧化空气反应30min去除率即可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深度处理后印染废水为配水模拟实际废水,对颗粒活性炭催化臭氧氧化降解活性黑5进行了研究.用低温N2吸附-脱附等温线、SEM-EDS等对颗粒活性炭进行了表征,发现颗粒活性炭比表面积高达931 m2·g-1.考察了颗粒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催化臭氧活性,结果表明单独臭氧与颗粒活性炭催化臭氧脱色率在反应30 min内均高达100%.反应1 h时,5 g·L-1、10 g·L-1颗粒活性炭催化臭氧TOC去除率分别为57%、74%,比单独臭氧高出33%和50%,颗粒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能提高对污染物的矿化效果.颗粒活性炭促进了溶解性臭氧分解,重复使用6次后10 g·L-1活性炭在反应时间为2 h时染料废水TOC去除率均能稳定在85%左右,多次利用后活性炭的催化活性没有明显降低.EPR检测表明,其主要机制为颗粒活性炭能够稳定地催化臭氧分子分解产生羟基自由基,实现污水中有机物的矿化. 相似文献
9.
利用凝胶层析方法分析了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分子量的分布情况,并考察了利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系统中有机污染物分子量的分布以及水溶性腐殖质(AHS)含量的变化研究发现,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分子量大于6000的大分子物质和分子量小于1500的小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主要是水溶性腐殖质,而小分子物质主要由挥发性有机酸及水溶性腐殖质组成大分子的AHS难以被微生物降解,但能被微滤膜截留大部分小分子的AHS既难以被微生物降解,又不能被膜截留,是构成MBR处理出水COD的主要成分. 相似文献
10.
垃圾渗滤液的Fenton氧化预处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Fenton氧化法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考察了渗滤液初始pH值、H2O2和FeSO4.7H2O投加量、H2O2/Fe2+投加的物质的量比及氧化反应时间等对Fenton氧化处理效果的影响,获得Fenton氧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最佳工艺条件:初始pH=3.0,H2O2投加量为5.0 mL.L-1,FeSO4.7H2O投加量为3.48 g.L-1,H2O2/Fe2+物质的量比为4-1,反应时间为1.5 h。最佳条件下处理后垃圾渗滤液COD为5 220 mg.L-1,COD去除率达57.8%。凝胶渗透色谱和三维荧光光谱分析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中主要含有腐殖酸类大分子物质,经Fenton氧化后降解变成小分子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以复极性固定床电解槽为反应器, 利用CuO-CeO2/γ-Al2O3多相催化剂取代传统反应器的绝缘填料, 构建电-多相催化氧化耦合体系. 考察了槽电压、pH值、气体流量和极间距等因素对渗滤液氨氮的影响. 结果表明, 当槽电压为15. 0V, pH为7, 曝气量为0. 08m3·h-1, 极板间距为3. 0cm时, 反应180min后, 氨氮的去除率能达到94. 7%. 与传统石英砂相比较, 利用CuO-CeO2/γ-Al2O3做绝缘填料, 氨氮的处理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Guangxia QI Dongbei YUE Yongfeng NIE 《Frontiers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ngineering》2012,6(5):711-716
Considerable organic matter remains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leachate after biological treatments. Humic substances (HSs) dominate the organic matter in bio-treated landfill leachate. In this study, the HSs from landfill leachate treated by membrane bioreactor (MBR-HSs) were analyzed via elemental analysis,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 charge polarized magic-angle spinning-13C-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The characteristic absorption in the UV wavelength range indicated the presence of high C=C and C=O double bonds within the MBR-HSs. Compared with commercial HSs, MBR-HSs had lower carbon content [48.14% for fulvic acids (FA) and 49.52% for humic acids (HA)], higher nitrogen content (4.31% for FA and 6.16% for HA), lower aromatic structure content, and higher carbohydrate and carboxylic atoms of carbon content. FA predominantly had an aliphatic structure, and HA had less condensed or substituted aromatic ring structures than natural HA. The aromatic carbon content of MBR-HSs was lower than that of humus-derived HSs but higher than that of waste-derived HSs, indicating that MBR-HSs appeared to be more similar to humus-derived HSs than waste-derived HA. 相似文献
13.
14.
褐煤风化过程中化学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测定了6种不同风化程度褐煤的化学性状。结果表明,随着在自然界堆积风化时间的延长,褐煤的总碳,总氮含量及碳氮比都下降,灰分含量则增大,可提取的腐植酸及黄腐酸量明显增大,且紫外吸光值呈系统变化,尤其是黄腐酸中聚乙烯吡咯烷酮树脂可吸附部分(黄腐酸中腐植部分)随风化加深而降低,各种不同风化程度褐煤中腐植酸的红外吸收光谱变化不是很明显,且与土壤腐植吸收光谱相似。 相似文献
15.
通过水热法合成介孔分子筛MCM-41,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Co负载MCM-41分子筛催化剂(Co/MCM-41).小角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 DRS)、N2吸附-脱附等温线及透射电镜(TEM)等对催化剂的成分、结构的表征结果显示,Co/MCM-41保持了纯硅MCM-41有序的介孔结构,钴元素以钴氧化物形式存在,比表面达到772 m2·g-1.将Co/MCM-41分子筛用于催化臭氧氧化水中对氯苯甲酸(p-CB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2%负载量和25 ℃反应温度),催化剂的加入显著改善了TOC去除率,达到84.6%, 是单独臭氧氧化的1.6倍. 相似文献
1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灌及其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渗滤液回灌分为表面灌溉、竖式井、水平井、喷灌和针注四种方法,本文概括了渗滤液回灌的依据、工艺流程和每种方法的操作方式及其优缺点,渗滤液间灌对填埋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以天然水中的腐殖酸为研究对象,用其活性片段苯二酚和天然水做对比,研究了氯化过程中挥发性卤代烃的生成机理,并分析了天然水体中常见离子对氯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过程中三卤甲烷和三卤乙烷是稳定产物,随着反应时间和加氯量的增加产生量增加;烯烃为不稳定的中间产物,实验过程中偶尔有检出;1,1,2,2-四氯乙烷为相对稳定的中间产物,随着反应时间和加氯量的增加先增加而后减少.天然水中的溴离子对挥发性卤代烃的生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铵离子和镁离子对氯化产物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碳酸根离子对不同的挥发性卤代烃产物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