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长期的监测资料,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系统能(Ex)、系统能结构(Exs1)和生态缓冲容量(|β|)指标,以及湖泊营养状态指数(Its)。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差异明显,1998-2001年太湖典型湖区健康状况由好到差的相对顺序为:东太湖、贡湖和湖心区、梅梁湾、五里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阈值和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IEx)及其健康状况分级。经2002、2003年太湖不同湖区实测检验表明,所提出的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及其健康状况分级适用于评价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区域分异状况。  相似文献   

2.
生态系统动态模拟—STELLA系统介绍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拟模型是生态系统研究中常常用到的研究分析方法,本文通过介绍STELLA系统,阐述了生态系统模拟模型的基本组成要素,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步骤,以及模拟模型的作用和意义。同时与系统动力学模型作了简单的对比,并虚拟一个农业生态系统事例,完成了利用STELLA建立模拟模型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惠州西湖生态修复对浮游植物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广东惠州西湖子湖-南湖采用水生植被构建和修复等措施改变湖泊水质。通过2010年2月至11月对南湖和未修复的平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的调查比较,研究湖泊生态系统修复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1)南湖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高于平湖,两者峰值分别为1.93(nit),0.88(nit),分别在8月和2月,两湖均呈现2、8月高峰,5、11月低谷的变化特征。(2)南湖的浮游植物群落呈隐藻-绿藻(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uda)-甲藻(多甲藻Peridinium sp.)变化模式,平湖则全年以蓝藻门占绝对优势,优势种为银灰平列藻(Merismipedia sp.)和湖丝藻(Limnolothix sp.)。(3)南湖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细胞丰度的平均值均远低于平湖。由此可知,重建水生植被为主的生态修复手段是抑制浮游植物发展和改善湖泊水环境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毛竹林生态系统动态经济阈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经济阈值(ET)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毛竹林生态系统经济阈值模型。探讨了毛竹林生态系统一元和二元复合动态经济阈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毛竹林分,林分立竹度(N)越大,其经济阈值(ET)也随之增大,对于同一毛竹林分来说,经济阈值随着笋的平均价格(Ps),贴现率(δ),笋的平均单重(Ws),每年挖去笋增量的比例(k)和经营时间(t)特等因子的增大而增大,而随着竹材的平均价格(PB),成竹率(R)的增大而减少,此外,还进一步分析了毛竹林经济阈值与Ps,PB两个主要影响因子之间的复合动态变化关系。结果表明PB对毛竹林经济阈值的影响较Ps大,并编制了毛竹林生态系统二元复合动态经济阈值一览表。从而为实现毛竹林的丰产经营提供方便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太湖站是研究湖泊生态系统的一个生太研究网络站,它观测 和记录了长期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由于缺乏数据的有效管理,数据长期以来没得到充分整理和应用。根据中国生态研究网络(CERN)关于建立统一的动态监测数据库的要求,太湖站建立了湖泊生态系统动态监数据库,以便有效地管理数据。本文主要就动态监测数据库的建立和数据的管理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6.
肖辉林 《生态环境》2004,13(3):346-346
我们关于全球生物多样性模式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来自对草地、森林和淡水湖泊所做的工作,但关于覆盖地球表面70%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数据仍然十分有限。在一项新的研究工作中,研究人员对来自12个全球分布的海洋生态系统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进行了取样分析,目的是建立一个关于海洋生物多样性模式的标准。该研究最令人吃惊的发现是,生物多样性模式在世界范围内惊人地相似,尽管环境状况很不相同。海洋植物生态系统在许多方面很像陆地植物生态系统,虽然与在陆地生态系统中不同的是,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植物多样性与草食动物多样性之间没有联系。(摘自N…  相似文献   

7.
湖泊生态系统会在长期的人为胁迫和短期的强扰动下发生稳态转换,稳态转换前后湖泊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关键过程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探求浅水湖泊稳态转换驱动因子是科学合理确定湖泊管理策略的关键所在。对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理论内涵、驱动机制进行了总结和探讨。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概念主要含有发生的突然性和难以预知性、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以及存在多稳态现象等内涵;具有非线性、多阈值、多稳态,以及修复过程中的迟滞效应等特征。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的驱动因子可分为外部驱动和内部驱动两种类型。外部驱动包括外源性氮磷负荷、气候变化、风浪、湖泊水位等因子;外源性氮磷负荷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通过逐步削弱湖泊生态系统恢复力进而引发稳态转换;风浪、湖泊水位等为突发性因子,往往表现为稳态转换的直接诱因。内部驱动包括鱼类、水生植物等因子;鱼类主要通过对水生植物、湖泊底质、浮游动物等生态组分的影响引发湖泊生态系统稳态转换;水生植物对湖泊清水稳态可能不仅存在正反馈作用,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存在负反馈作用。今后应加强沉水植物生长消亡的主要环境与生物要素综合作用机理、湖泊稳态类型与主控因素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气候变暖背景下森林土壤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效应以及由此造成的气候变暖对森林牛态系统的影响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森林土壤碳循环作为全球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决定未来陆地牛物嘲表现为碳源/碳汇的关键环节,揭示这一作用对于准确理解全球变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论述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的5个方面(土壤呼吸、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凋落物输入与分解、土壤碳库),综述了近10 a来全球气候变暖对土壤碳循环过程的影响.近年来,尽管已开展了大量有关土壤碳循环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及反馈机制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研究结果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整合各种密切关联的全球变化现象,完善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加强根际微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与机理研究将是下一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参70  相似文献   

9.
青海湖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生态系统健康是一个新概念。对湖泊生态系统来说,目前尚没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利用Xu等(1999)提出的指标体系对青海湖1988—1989年的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青海湖生态系统健康在秋季最好,其次为夏季和春季,冬季最差。该结果客观地反映了青海湖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0.
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的一个重要流通途径,是大气CO2的重要来源之一,是陆地碳循环的重要环节,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产生直接影响,且关系到科学把握全球变化背景下CO2的排放动态,在全球碳收支中占据重要地位,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研究土壤呼吸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子,可为探索陆地生态系统在碳循环方面的碳源/碳汇功能和揭示“碳失汇之迷”,以及减缓气候变暖等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据。作为一个复杂的生物学与生态学过程,土壤呼吸受到气候、生物以及非生物等因子的影响而呈现时空异质性,并随着各种干扰因子影响的增强,人为因素的作用亦越来越大,该文阐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并探讨了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各种影响因子,剖析了导致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的影响因子,指出自然因子、生物因子和干扰因子共同驱动着土壤呼吸的时空动态变化。并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作用的模型模拟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讨论了森林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研究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同时提出了今后土壤呼吸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同时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子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河流是湖泊物质运移的重要通道,对湖泊生态系统有重要的影响.各矿质元素及营养物质迁移、累积使得河湖交汇处成为重金属元素和营养物质的汇库.通过对太湖的入湖河流及其与太湖交汇区域不同植物群落沉积物中矿质元素、有机质含量分析.结果表明: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是其与太湖交汇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含量的4~5倍.而元素间的相关系数因不同的生态环境存在差异,且P、Ca、Cu、Sr与其它元素间在河湖交汇区及定向河道均无显著相关关系;而SOM在河湖交汇区有强相关,而在河流中则否.  相似文献   

12.
基于1:25万河流水系和数字高程(DEM)数据制备了选取湖泊的流域边界,据其集成了流域社会经济数据,并据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中心提供的1990、1995、2000、2005年4个时段土地利用数据形成了流域反映人类活动强度的表征指标,选取了全国湖泊富营养化区域差异性调查课题获取的案例湖泊的水质数据,集成了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影响因素计量分析的面板数据集,研究了1990-2005年间中国湖泊营养状态的发展趋势与差异特征,探讨了湖泊富营养化的自然气候与社会经济影响机制,构建了中国湖泊富营养化影响因素分析的计量模型,厘定了1990-2005年间影响湖泊营养状态变化的重要因素,测度了其对湖泊富营养化的影响方向和作用强度。基于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人类活动强度对湖泊营养状态呈显著的正影响,其表征指标人均GDP与建设用地所占流域面积比均具有较强的显著性,而在人类扰动较小的情况下,湖泊的营养状态与湖泊补给系数成正比,与湖泊蓄容量成反比,补给系数较小且其他因素也相同时,水体营养状态应与流域土壤本底值相关;以林、草地的面积比重所测度的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发育程度与湖泊营养状态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林地与草地生态系统对流域的氮、磷营养物的人湖量具有一定的削减作用,论文研究结果将为流域管理措施方案制订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3.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准确地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量是估算未来大气 CO2浓度,预测气候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已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量的量的估算,而缺乏针对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的分析,以及对变化特征空间差异性的分析。本研究基于MODIS NPP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及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数据,对三江源地区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MODIS GPP数据及China FLUX和America FLUX数据,建立草地生态系统呼吸估算模型,对其碳汇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明确该地区的碳储存能力及其变化过程,为该区域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53.38×108 t,平均碳密度为14.94 kg·m-2(以C计)。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分别为53.07×108 t和0.31×108 t,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4.85 kg·m-2和86.77 g·m-2。(2)近10多年来,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多年平均碳汇量为0.4×108 t,单位面积平均碳汇量为86.80 g·m-2·a-1(以C计),表明该地区草地生态体统是一个碳汇。(3)2000年以来,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及总碳汇量均呈波动增加趋势,碳汇功能有所增强。(4)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5)MODIS GPP/NPP数据能够支撑较大尺度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量格局与变化趋势分析,较传统方法更为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14.
大型底栖动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底栖动物具有生命周期长、迁移能力较弱、对环境变化反应敏感等特点,可有效指示湖泊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湖北省是我国淡水湖泊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之一,湖泊总面积为3025 km2。近年来,伴随着工农业、养殖业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富营养化已成为本地区湖泊面临的一个主要环境问题,并可能直接影响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目前关于本地区湖泊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研究还较少,为此本研究对湖北省27个浅水湖泊底栖动物进行了调查,并对水质状况进行生物学评价。共采集到底栖动物40种,隶属于4门7纲18科,其中寡毛类5种,摇蚊幼虫16种,软体动物双壳类4种、腹足类8种。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苏氏尾鳃蚓(Branchiura sowerbyi)、花翅前突摇蚊(Procladius choreus)、中国长足摇蚊(Tanypus chinensis)、多巴小摇蚊(Microchironomus tabarui)及铜锈环棱螺(Bellamya aeruginosa)是本地区湖泊最常见的种类。所调查湖泊底栖动物平均密度为32~1243 ind·m-2,其中12个湖泊密度低于200 ind·m-2,摇蚊幼虫和寡毛类对密度的贡献较大,以摇蚊幼虫占优势的湖泊有19个。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0.034~460.7 g·m-2,生物量低于50 g·m-2的湖泊数量最多(19个),软体动物占优势的湖泊有16个,摇蚊幼虫和寡毛类占优势的湖泊数量共11个。各湖泊底栖动物物种数为3~14种,Margalef指数为0.71~2.33,Simpson指数为0.69~0.85,Shannon-Wiener为0.78~2.13,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物种丰富度和三种多样性指数与湖泊面积呈显著正相关。BI(Hilsenhoff生物指数)评价结果显示共11个湖泊为一般和轻度污染(6.01~7.44),中度污染湖泊数量为13个(7.57~8.47),长湖(8.52)、上津湖(8.65)和玉湖(8.50)处于重污染状态。  相似文献   

15.
揭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权衡/协同机制,对提升生态系统服务总体效益和人类福祉至关重要,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在概述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过程与机制的研究方法、进展基础上,以湖泊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长江中下游太白湖为例),探讨如何利用历史记录(包括文献记载及基于湖泊沉积的定量重建)来有效重建湖泊生态系统功能、定量各功能间权衡/协同特征、揭示生态服务间权衡/协同发生机制等重要问题,重点展示基于湖泊沉积物分析的古湖沼学方法在重建历史时期生态系统服务过程方面的技术优势。最后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做一展望:古湖沼学方法的不确定性及指标解释有待进一步完善,需要进行生态系统过程-服务动态过程的多情景模拟研究,加大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利用多生物学指标评价宝应湖沉积物的环境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江苏宝应湖沉积物浸出液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ilquus),初级消费者大型蚤(Daphnia magna)和高级消费者斑马鱼(Brachyddanio rerio)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浸出液对大型Sao和斑马鱼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但与湖水对照相比,浸出液对斜生栅列藻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浸出液浓度升高,对藻类促进作用越大,化学监测结果表明,沉积物浸出液中磷浓度明显高于湖水,表明沉积物中磷向水体释放,可促进湖泊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7.
森林生态系统中土壤呼吸研究进展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易志刚  蚁伟民 《生态环境》2003,12(3):361-365
土壤呼吸是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壤碳流通的一个重要过程,也是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一个关键部分,对研究全球变化有非常重要影响。文章综述了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的各种测量方法,比较了静态气室法和动态气室法的优缺点,认为动态红外气体分析法是最可靠的方法之一;探讨了影响土壤呼吸速率的各种因素,指出在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中,温度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最大;最后提出了土壤呼吸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在过去100年,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范围已发生了巨大变化,且速度惊人。我们已经在地质尺度上改变了地球的生物、物理及化学性质。人类活动的这种累积作用影响了地球生命的支撑系统。如何有效地管理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系统?一旦管理失败会有什么后果?这种挑战在21世纪会更严峻。人们必须对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活动如何影响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服务有更深入的认识,决策者为了制定高明的决策,必须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掌握更准确的信息。总之,我们必须有大量信息来满足全球、国家和当地尺度的资源管理决策的需求。为此,世界多个机构和组织提出并制定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计划(MA:Millennium Ecosystem Assessment),1998年12月成立了MA指导委员会。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高寒生态系统碳循环对气候变暖和放牧等的响应依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采用开顶式温室模拟增温,采用刈割和牲畜粪便归还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中度放牧,研究气候变暖和中等强度放牧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碳交换、生态系统光合、生态系统呼吸与土壤呼吸的影响.结果显示:模拟气候变暖和中度放牧显著改变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净碳交换及其组分,并且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响应随时间呈现不同的变化.增温显著提高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和生态系统光合,增加生态系统净碳固定;中度放牧降低生态系统呼吸和土壤呼吸,而对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生态系统光合的影响存在明显季节动态变化,即在处理初期(8月上旬)明显降低,而后逐渐上升,在生长季后期、末期(9月中下旬-10月份)显著高于对照;增温和中度放牧未表现明显的交互作用,增温+放牧处理增加了季节性平均净生态系统碳交换和生态系统光合,但没有显著影响季节平均生态系统呼吸.增温和中度放牧的交互作用对碳交换的影响存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本研究表明,在未来气候变暖和中等强度放牧的背景下,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碳汇功能有可能增强.  相似文献   

20.
我国淡水藻华长期变动特征综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能汪  章颖瑶  李延风 《生态环境》2010,19(8):1994-1998
水体富营养化与淡水藻华(水华)是全球普遍现象,我国是一个高氮磷投入的国家,在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背景条件下,河流湖库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文章收集了近30年来我国水华事件的相关文献资料,基于综合研究和统计学分析,回顾性评估了我国水华发生的基本特征、变动规律和成因。数据表明,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水华发生频率从上世纪80年代每年1~2次上升到2000年以后的每年近10次(不完全统计),总体呈现上升趋势;水华从湖泊向河流库区扩展,从点到面蔓延,且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污染严重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在我国化肥施用、畜禽养殖、电站大坝建设等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暖的叠加影响下,河流湖库的氮磷浓度上升、氮磷比值下降,水体水化学和生态环境的长期变动加大了水华发生的风险。文章认为,在流域海域综合管理框架下进行氮磷污染的联合控制,以及多学科交叉开展特定水体的水华过程和机理研究是今后藻华防控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