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方法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蔡燕飞  廖宗文 《生态环境》2002,11(2):167-171
土壤微生物研究方法经历了微生物纯培养、土壤酶活性(BIOLOG微平板分析)、微生物库(如微生物生物量)和流(C和N循环)、微生物生物标记物(FAMEs)、微生物分子生物学技术(从土壤中提取DNA,进行PCR-DGGE、PCR-SSCP、RLFP分析等),揭示了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现代生物技术和传统微生物研究方法的配合将为土壤微生物学研究提供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嗜酸微生物生态学与矿物生物浸出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嗜酸微生物存在的环境、生态结构和微生物多样性,以及温度、氧对嗜酸微生物的影响.总结了嗜酸微生物群落间存在竞争、捕食、共生、合作等相互作用关系,这对理解矿物的生物浸出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嗜酸微生物生态学的理解主要基于传统的纯菌培养分离技术,但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科学的研究手段,将纯菌培养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是研究嗜酸微生物生态的有效方法.认为理解嗜酸微生物生态学规律,将有利于开发新的微生物矿物加工技术,我国有必要加强浸矿微生物生态学的研究.表1参24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分子生态学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大大推动了微生物生态学的发展,导致了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的产生.微生物分子生态学方法弥补了传统的微生物生态学方法的不足,使人们可以避开传统的分离培养过程而直接探讨自然界中微生物的种群结构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采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有核酸探针技术、PCR扩增技术、rRNA序列同源性分析方法、剃度凝胶电泳方法等.这些技术方法的采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和微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的突破[1~6],使得对某些微生物的研究成为可能,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了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4.
分子技术在湿地微生物群落解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威  吴苏青  吴振斌 《生态环境》2010,19(4):974-978
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应用近年来受到了广泛重视。微生物是人工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群落结构对于湿地的净化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与传统的微生物分析技术相比,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解析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时无需纯培养,具有高效、快速、简便的特点,使其广泛应用于环境微生物的研究。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几种新的分子生物技术,包括PCR-DGGE、LH-PCR、T-RFLP、PCR-SSCP和ARDRA,以及其在人工湿地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现状。通过这些分子技术,可以分析湿地处理特定废水过程中微生物的数量、丰度、多样性及优势种;鉴定湿地中特定功能菌群(如氨氧化细菌、反硝化细菌、除硫菌等)的数量、活动分布、空间变更及与污染物去除的关系;判断各种系统条件(如不同基质、植物、水力负荷等)的设置对微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分子技术在湿地领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解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微生物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对于开发微生物资源,阐明微生物群落与其生境的关系,揭示群落结构与功能的联系,从而指导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定向调控具有重要意义。基本按照年代顺序概述了常用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解析技术,同时也体现了解析技术由片面向全面、由低分辨水平向高分辨水平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前,对环境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认识依赖传统的培养分离方法,方法的分辨水平低,认识是不全面的和有选择性的;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在微生物化学成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生物标记物方法(醌指纹法、磷脂脂肪酸法等),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进入到较客观的层次上;在80和90年代,以DNA为目标物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rRNA基因测序技术、基因指纹图谱等)比较精确地揭示了微生物种类和遗传的多样性,并给出了关于群落结构的直观信息。指出了每种解析技术的功能特点和局限性,并展望了解析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原位、快速、灵敏、高通量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6.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测定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在养分的循环与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土壤微生物性质常被用作表征土壤质量的灵敏性指标,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土壤环境复杂,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需要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打开土壤系统这个黑箱,自19世纪60年代以后,土壤微生物学在研究方法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概念及微生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重点就已有应用比较多的研究方法如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的熏蒸法,测定微生物多样性的平板计数法、Biolog微平板计数法、磷脂脂肪酸法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及优缺点分析。结合现有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测定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方面应该引入更多的新技术,发展新方法,以期探索更多的未知微生物种群;其次应该根据实验要求,完善和改进现有研究方法,使其更为统一和准确;再者,在微生物数据的分析上应该探索和借鉴更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从而更深入更全面的解读实验当中所得到的微生物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测定方法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作为土壤中重要的分解者,在养分的循环与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由于其与土壤理化性质相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因此,土壤微生物性质常被用作表征土壤质量的灵敏性指标,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微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指标。土壤环境复杂,微生物种类丰富多样,需要合适的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打开土壤系统这个黑箱,自19世纪60年代以后,土壤微生物学在研究方法上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本文综述了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概念及微生物生物量和多样性研究方法的发展状况,重点就已有应用比较多的研究方法如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的熏蒸法,测定微生物多样性的平板计数法、Biolog微平板计数法、磷脂脂肪酸法及分子生物学等研究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及优缺点分析。结合现有微生物生物量及多样性的测定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一方面应该引入更多的新技术,发展新方法,以期探索更多的未知微生物种群;其次应该根据实验要求,完善和改进现有研究方法,使其更为统一和准确;再者,在微生物数据的分析上应该探索和借鉴更多的分析方法和手段,从而更深入更全面的解读实验当中所得到的微生物的信息。  相似文献   

8.
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土壤微生物作为地球化学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及所参与的生化过程都会受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通过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可以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风险评价.论文就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对有机质降解、N传输、酶活性等微生物过程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评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区域南多北少的问题以及研究中难以排除其他环境因子干扰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指出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分子手段的多方位应用并建立综合可行的被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土壤微生物作为地球化学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主要参与者,其自身及所参与的生化过程都会受到重金属污染的严重影响. 通过研究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可以建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指标体系,而评价体系的建立有利于土壤环境质量的监测与风险评价. 论文就重金属污染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多样性,对有机质降解、N传输、酶活性等微生物过程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评述.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区域南多北少的问题以及研究中难以排除其他环境因子干扰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论文指出以后应进一步加强分子手段的多方位应用并建立综合可行的被污染土壤的微生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在中国油田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技术近年来在研究油藏环境中微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指导微生物采油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利用分子微生物生态学方法研究油藏微生物群落结构的进展,其中包括大庆油田和西北部油田的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胜利油田16SrDNA的荧光标记末端多形态限制性片断分析技术(T-RFLP),以及吉林油田应用的DNA基因跟踪检测技术,并指出了存在问题和研究方向.图1参18  相似文献   

11.
生物过滤技术在大气污染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过滤是控制大气污染的经济有效技术,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介绍了生物过滤技术处理废气的研究,应用历史,现状,和生物过滤理论,分析了工艺的使用范围,设计及运行控制要点,列举了应用的范例。  相似文献   

12.
丛枝菌根真菌对内蒙古草原大针茅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伟琦 《生态环境》2010,19(2):344-349
使用真菌抑制剂在内蒙古草原开展原位试验,人为创造菌根受抑制和正常两种环境,通过分析菌根侵染率,测定大针茅群落的物种组成、丰富度和多样性等结构指标,分析丛枝菌根真菌对群落结构和净初级生产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群落的菌根侵染率不同,苯菌灵有效地降低了植株的菌根侵染率。丛枝菌根真菌短期内未能对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多样性产生影响,未能改变植物群落的结构和净初级生产力。但丛枝菌根真菌的存在,会对植物群落内不同植物种的地上部生物量实现再分配,降低了优势种垄断资源的能力,使群落内物种的生物量和营养元素含量趋于均匀,有利于保护关键种,有利于植被的恢复与重建。因此,研究结论为内蒙古退化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Along a composite onshore-offshore gradient, 4 homogeneous areas within beds of the marine angiosperm Thalassia were studied in detail. Eleven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nd molluscan and echinoderm abundance were sampled at monthly intervals for 1 year.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were generally more extreme, and their variance greatest, nearshore; they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ith distance from shore. Environmental predictability and cumulative diversity (H) increased with distance from shore, whereas abundance was greatest in the higher-stress environments. Over the year, the population variance (number of species, density, and diversity) was no greater in the unpredictable, low diversity environments than in the more predictable, high-diversity environments. Bivalves collected from the low-diversity environments were markedly eurytopic forms. whereas the highest-diversity area contained predominantly stenotopic taxa. Typical suspension feeders were dominant only in the most diverse area, whereas more generalized feeders dominated the higher-stress environments.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bivalve diversity increased with the variety of available food.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atastrophes and other long-term phenomena, and bi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predation, are of great importance in determining the differences in fauna between these areas.  相似文献   

14.
不同DNA分子标记在云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国内外近20a来在DNA分子水平上埘云杉属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简述用RELP、RAPD、SCAR、AFLP、SSR、EST、STS以及SNP标记对于云杉属核DNA、线粒体DNA、叶绿体DNA和rDNA多态性进行的研究以及在云杉属品种鉴定、遗传作图、遗传多样性、进化及分子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参85  相似文献   

15.
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面临的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美球  刘桃菊  黄靓 《生态环境》2004,13(4):698-701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资源环境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在归纳土地生态系统具有尺度的宏观性、对象的地域性、空间的开放性和动态性、问题的复杂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的内容应包括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机理、评价和管理等三个主要方面。结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指出我国开展土地生态系统健康研究面临着包括人口密度过大,土地资源压力大;我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多样,社会经济区域发展不均衡,全国各地土地生态系统的区域分异性很强等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醌类图谱分析在环境微生物生态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各种非培养微生物测定法的重视,醌类图谱分析作为微生物群体指标已在各种环境中得到了应用.首先是样品的分析测定技术得到了提高,如用硅胶柱代替薄层色谱.醌类图谱分析的特点是能够同时对应微生物生态评价的3个重要指标,即微生物群体结构、生物量及微生物多样性.在结合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在土壤、污泥及堆肥等不同环境样品及不同微生物反应过程中,已通过醌类图谱分析对这3个指标在微生物生态系中的变动进行了成功的评价.另外,对C-14同位素标记醌类图谱分析法及醌类图谱分析法在污染物降解中的应用等最新进展也进行了简介.图4表3参43  相似文献   

17.
A model for assessing approval of a beach for recreational water activity was proposed. The model is based upon a sanitary survey together with intensive microbiological monitoring three times a day, five times a week for a month. In highly populated areas, continuous surveys once a day, five days a week are needed in order to assure the cleanliness and safety of these beaches.

Due to our intensive monitoring system, we can assure that Tel‐Aviv has one of the cleanest beaches near a metropolitan area in the Mediterranean Sea.  相似文献   

18.
化学-生物絮凝污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直接从化学-生物絮凝工艺的活性污泥样品中提取DNA,对16S rDNA V3区进行PCR扩增,结合DGGE(变性浓度梯度凝胶电泳),分析了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并对Shannon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讨论,通过研究指出系统中细菌数量的增加或减少.测定了活性污泥中部分菌种的16S rDNA V3区片段序列,通过NCBI(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库比对,初步确定细菌的属.结果表明,PCR—DGGE结合测序技术是一种完全可行的快速进行环境样品微生物研究的分析方法.图3表4参13  相似文献   

19.
微生物方法降低城市污泥的重金属含量研究进展   总被引:43,自引:0,他引:43  
城市污泥 (简称污泥 )是城市污水净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沉积物 ,数量巨大 ,增长迅速 ,是亟待解决的城市固体废物 ,其处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烧、倒海和农业利用等 .前 3种方式由于场地的限制、费用昂贵、造成二次污染等原因而难以为继或被禁止 .污泥通常含有丰富的N、P、K和有机质 ,是良好的有机肥料资源 .实践证明 ,农业利用是污泥最有前景的处置方法 ,有利于城市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 .虽然我国污泥的农用率较低(<10 % ) ,但英、美、法、荷兰和瑞士等国也仅为 6 0 %左右 ,主要是因为污泥中重金属的含量超标 .因此 ,解决污泥农业利用的…  相似文献   

20.
Bioremediation of hydrophobic organic compounds (HOCs) contanlinated soils involves several physico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interracial processes among the soil-water-microorganism interfaces. The participation of surfactants facilitates the mass transport of HOCs in both the physicochemical and microbiological interfaces by reducing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The effects and underlying mechanisms of surfactants on the physi-cochemical desorption of soil-sorbed HOCs have been widely studied.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progress made in 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surfactant on microbiological interlhcial transport of HOCs 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s, which is vital for a better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 of the mass transfer of HOCs in the biodegradation process. In summary, surfactants affect the microbiological interfacial behaviors of HOCs during three consecutive processes: the soil solution-microorganism sorption, the transmembrane process, and the intracellular metabolism. Surfactant could promote cell sorption of HOCs depending on the compatibility of surfactant hydrophile hydrophilic balance (HLB) with cell surface properties; while the dose ratio between surfactant and biologic mass (membrane lipids) determined the transmembrane processes. Although surfactants cannot easily directly affect the intracellular enzymatic metabolism of HOCs due to the steric hindrace, the presence of surfactants can indirectly enhanced the metabolism by increasing the substrate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