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明确城市绿地及其组合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采用实地调查与遥感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了绿地类型和地表温度等相关数据,并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不同绿地类型及其组合的降温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树林和混合绿地的降温效果明显好于草坪和裸地,但更易受到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绿地分布的影响;(2)不同城市功能区内各绿地类型的降温效应存在明显差异;(3)降低光照强度和增加空气湿度可能是降温的主要机制之一。研究结果对于深入了解绿地类型的降温特征、指导城市绿地规划建设以及定量评价城市绿地建设均可提供技术支撑和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
土壤遥感分类识别专家系统的结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炜 《生态环境》2004,13(1):63-68,73
介绍了土壤遥感分类识别专家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实现方法,阐述了土壤遥感分类识别专家系统的土壤分类决策判断树的构造原理,讨论了土壤遥感分类识别专家知识表示的基本原则和系统知识库中专家知识的组织方式,以及专家系统推理机的设计原理和推理规则的构建方法。系统采用压缩编码方式存储地学专题图形和遥感图像数据,具有数据与图像的存储更新、查询检索、分析处理、特征提取和信息输出等功能。该系统可以对遥感图像进行土壤类型的分类识别,并对分类精度进行监测与评价。用该系统对新疆天山北麓阜康试验区的土壤分类识别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讨论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地景观卫星遥感信息解译——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50,自引:2,他引:48  
根据卫星遥感数据的特点,探讨了利用TM数据和SPOT数据对城市绿地景观进行分类的理论和方法,并据此,以上海市为例,把上海市外环线内650km^2范围的绿地景观分为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附属绿地、农林植被和自然植被5大类型,并将每一类型的绿地信息提取出来。  相似文献   

4.
中山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特色及新的发展思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山市在城市绿地规划中利用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遵循多样性保护与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创造出健康优美的城市生态环境;本文阐述了中山市城市绿地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特色及新的发展思路,可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其它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哈尔滨市绿地景观格局与过程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城市绿地景观的空间结构和生态过程的研究是城市景观生态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基本特色之一.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支持下对哈尔滨城市现有景观生态格局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认为主要存在以下景观生态问题:景观生态连通性低;景观结构单一;绿地面积少,且绿地空间分布不均衡.在现有景观格局基础上,哈尔滨市可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改善景观生态过程和格局的连续性:在景观生态战略点开辟新的绿色斑块;建立和完善生态化的水系廊道网络;建立城效绿化网络,连接绿地系统的点、线、面;增加城市绿地系统中的景观异质性和多样性;在城市扩展中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性.图4表4参19  相似文献   

6.
宁波市城市绿地系统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有着更加严格的要求,能否拥有一个良好的城市绿地系统,将成为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对彩红外航空遥感绿化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宁波市城市绿地系统景观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构建宁波市城市绿地系统的基本思路和绿地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城市绿地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探讨:——天津实例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出发,建立了城市绿地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将AHP决策分析方法同模糊评价方法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城市绿地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同时,阐述了这一方法在天津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遥感估算的上海城市森林碳储量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森林在固碳释氧、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其碳储量的估算为中国城市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提供重要数据基础。以上海城市森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样地调查数据与Landsat OLI遥感影像,分别计算样地碳储量和遥感参数变量(波段数据、植被指数数据和纹理数据),构建基于多元逐步回归模型和普通克里格残差矫正相结合的估算模型,分析区域尺度城市森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81个样地的碳储量范围为0.09—7.10 t,均值为2.14 t,数据有右偏分布和瘦尾特征,变异系数为0.75,样地类型多样;上海城市森林总碳储量为2.87 Mt,碳密度主要集中在13—40 t·hm~(-2)之间,均值为25.09 t·hm~(-2),整体呈现中部较低,东西部较高的态势,与土地利用强度及城市森林分布有关。(2)主城区碳储量为0.37 Mt,碳密度为1—69 t·hm~(-2),均值为21.77 t·hm~(-2);非主城区碳储量为2.50 Mt,占上海城市森林碳储量的87.11%,碳密度范围为0—89 t·hm~(-2),均值为25.66 t·hm~(-2)。(3)在选择波段反射率和遥感植被指数的同时,提取影像纹理特征并纳入模型,提高了影像的分类精度;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结合残差矫正的方法估算城市森林碳储量,使估算结果的均方根误差降低了10.29%,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5.5%,提高了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地生态效果评价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城市绿地在改善城市环境、为居民提供游憩服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衡量绿地效果的指标从总量上规定城市绿地应达到的指标,但缺乏绿地空间分布合理性的表征。本文采用景观生态学中的异质性指数和均一性指数,提出判断城市绿地分布合理程度的两种新指标。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热岛(UHI)问题越来越突出,如何缓解城市发展所带来的热岛效应加剧,提高居民健康生活质量,改善人居环境,已成为全民关注的重点生态环境问题。在高度发达的城市区域,绿地对城市热岛具有明显的降温效应,因此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遥感和GIS的方法,通过热环境反演和空间统计分析,以广州市主城区30块主要城市公园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城市绿地形态、城市绿地缓冲区和热环境三维分析3个方面研究了城市绿地对城市热岛的影响。结果显示:城市绿地形态(面积,周长,形状指数)与公园的温度具有较强的对数相关性,并且随着三者的增大,绿地内部均温和最低温度均降低,并且呈现"饱和"趋势;通过对城市公园斑块建立3个缓冲区(120、240、360 m),并进行缓冲区内的均温统计发现,30个城市公园的温度变化呈现出3种情形,即自内向外变高、变低和不变;最后,为了更好的解释上述3种情形,引入三维热环境分析,对3种情形分别选取代表性公园进行分析,总结其空间分布规律,结合相关数据对产生的这种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在对城市公园与热环境关系传统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三维的分析方法,能够更加清晰的展示二者的关系,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利用景观梯度法分析张家港市城市景观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遥感与GIS技术平台的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梯度法分析了张家港市各土地利用类型的景观格局及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6年,张家港市城市景观格局总体变化明显,城镇用地增长22.10%,农业用地则减少14.96%.在空间上,呈现出城市一城乡交错带一农业区的变化特征;在时间上,整体样带体现出斑块密度升高、...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市热岛的定量监测及规划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定量地评估北京城市热岛现状并预测未来北京城市热岛发展趋势,分别采用气温资料、遥感资料和城市规划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对北京20个气象台站按照台站距离城市中心的距离划分为远郊、近郊和城市三类,分别计算三种类型站点经过海拔订正后的年平均气温,利用1971-2012年城市站和远郊站的年平均气温差值估算北京气温热岛的时间变化;利用1987-2012年的NOAA/AVHRR和Landsat-TM两种不同分辨率的卫星资料,采用定量化的指标--地表热岛强度和热岛比例指数分别估算了不同时期北京地区和城六区热岛强度和范围,并对北京平原地区的城市热岛状况进行了评估;利用2020年的北京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料,结合2008年的城市热岛现状监测结果对2020年的北京热岛状况进行了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城市的气温热岛与遥感监测地表热岛在时间变化趋势上具有一致性,不同分辨率卫星资料监测地表热岛在时空分布上也具有一致性。其中1971-2012年,以年平均气温计算的北京城市热岛强度增温率为0.33℃·(10 a)-1,近5年(2008-2012)平均热岛为1.12℃。遥感监测结果显示1987-2001年北京地区的热岛持续增强,2001年之后由于北京申奥的成功进行了大面积的旧城改造和绿化,使得城市热岛强度和范围在2004年和2008年有所降低,2008年之后城市热岛继续向东、南和北方向扩展,并出现了中心城区热岛与通州、顺义、大兴、昌平热岛连成片的趋势,到2012年城六区热岛面积百分比已从1990年的31%增加到77%。由热岛比例指数确定的北京各区县热岛强度排名前三分别是城区、海淀和丰台,延庆县最低。对2020年城市规划图热岛模拟结果显示北京热岛已由“摊大饼”演变为“中心+周边分散”模式,中心城区热岛强度和范围明显减弱,周边广大远郊区将出现分散?  相似文献   

13.
基于RS和GIS的长沙城市热岛效应与TSP污染耦合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热岛效应反映了城市化发展对城市环境的影响,是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以长沙市为例,利用3S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对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在城市热岛中的作用与贡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沙城市热岛效应与TSP污染在空间与时间分布上都具有耦合关系。采用RS和GIS技术可以从空间上对TSP在城市热岛中的贡献进行研究。长沙市TSP污染的分布特征和热岛强度分布状况基本一致,都是由市中心往外逐渐减轻。TSP高值区,城区呈高温区;TSP低值区,城区呈低温区。采用长沙市TSP高值区、TSP低值区的两个监测点2002年逐月TSP监测数据及相应气象统计数据,从时间上对TSP污染与城市热岛效应进行了相关性研究,长沙市TSP污染与热岛强度在年度分布上存在正相关关系。随着长沙城市建设和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热岛强度有逐年增强的趋势。3S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使科学研究更客观、准确。3S技术用于中尺度的区域环境质量调查,可实现空间区域的定量表达,而传统技术获取的环境背景数据,则从微观上对空间数据的准确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4.
《Ecological modelling》2003,170(2-3):245
With the increasing importance and awareness of water quality in the small basins, the modelling system is developed for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s of surface water pollution. The compartment model deals with basin characteristics extended by land cover attributes. The parameters of the model are estimated by experimental data of water quality together with land cover types that serve as nutrient detention media or transformers. The study examines methodology to determine the potential areas of nitrate pollution from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 by remote sensing techniques. Classification of water, agricultural, forest and urban areas is processed with satellite images (LANDSAT 7). Whereas the agricultural and urban areas act as sources of pollution, forest zones operate as sinks. The nitrate levels are decreased downstream, if the proportion of the forest inside contribution zones increases. The modelling system is used to simulate amounts of nitrates in each compartment of the stream during the monitored period of one year. The number of compartments and their lengths are estimated on the basis of morphology of the basin. Simulation of the dynamic model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TabSim.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remote sensing tools are used to manage and estimate nitrate inflows from point and non-point sources of pollution.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spatial and time variation of the nitrate (NO3) within the basin of the stream Rakovnický (the west part of Bohemia, the whole area of 368 km2). It is shown that the model approach extended by the GIS and remote sensing can support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or better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the basins.  相似文献   

15.
陈健  王秀君 《生态环境》2012,(5):970-976
蝗虫生境是蝗虫赖以生活、生存的环境。利用遥感技术获取与蝗虫密切相关的各种生境因子,并结合GIS技术研究和阐明蝗虫的生境因子对东亚飞蝗的产卵、孵化、成虫、迁飞等生育周期的影响机理,是实现对蝗虫监测、预测预警的基础。文章首先分析了各种蝗虫生境因子对蝗虫发生的影响机理,认为这些生境因子对蝗灾发生的影响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仅靠单个生境因子进行蝗灾的预测是不全面的,而遥感和GIS技术方便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多种生境因子数据,在大尺度蝗灾发生监测和预警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遥感与GIS在蝗虫的不同发育阶段(蝗卵发育阶段、蝗蝻发育阶段和成虫阶段)的应用及其进展的分析,认为对蝗虫不同生育阶段的遥感监测需采用不同的参数和技术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最后提出了遥感与GIS在蝗虫生境监测方面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分区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城市景观和居民身心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环境质量分区是进行城市生态环境评价的基础性工作,是进行城市环境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从环境质量分区的概念阐述入手,在分析传统分区方法的同时,提出城市环境质量分区的遥感技术法,证明遥感技术应用于城市环境质量分区,具有精度高,快速和省力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与GIS的土壤侵蚀强度快速估测方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针对土壤侵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遥感数据、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的区域土壤侵蚀快速估测方法。首先,通过对土壤侵蚀问题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确定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其次,利用遥感(RS)、GIS技术提取土壤侵蚀敏感性因子信息;然后,在GIS系统支持下,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土壤侵蚀强度分级;以北京密云水库周边区域为例,进行了土壤侵蚀估测方法的应用,并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空间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区域土壤侵蚀快速估测方法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一致性;(2)密云水库周边地区土壤侵蚀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所占面积比例为67.51%,中度以上侵蚀仅占面积的1.46%;(3)土壤侵蚀受坡度、地貌影响明显,中度侵蚀主要发生在低山、丘陵区以耕地为主的土地利用上以及坡度在大于25°的阳坡地带。  相似文献   

18.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Ma'anshan City was analyzed based on theories and methodologies of landscape ecology, remote sensing, global positioning, and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The study area encompassed the entire built-up area of 63.88 km2; a north–south transect 3-km wide and 13-km long was established along the long axis of the city. Five major landscape elements were assessed: urban land, urban forest, agriculture, water, and grass. Urban land was the dominant land cover type, and occupied 67% of total land area; while patches of urban forest occupied 16%, with a landscape element dominance of 0.42. Urban forest was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land-use category and location into six types: scenic forest, yard forest, recreational forest, roadside forest, shelter forest, and nurseries. There were 2464 urban forest patches, the largest being 185.1 ha, with an average of 0.43 ha. The low nearest neighbor index and high patch density indicated that urban forest patches tend to be aggregated and have a high degree of fragmentation. This study also demonstrated that the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ization could be quantified using a combination of landscape metrics and gradient analysis. Urban forest has distinct spatial characters that are dependent on specific landscape metrics along the urbanization gradient.  相似文献   

19.
基于MODIS数据的河南省冬小麦产量遥感估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玲  郭其乐  彭记永 《生态环境》2012,(10):1665-1669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小麦生产对中国的粮食保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大范围对小麦产量进行监测预报,对于农学经济发展和粮食政策制定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作物产量进行遥感监测的原理是建立在其遥感特征基础之上的,通过建立作物长势指标与遥感信息的定量关系,可实现对作物产量的监测预报。文章基于2009年MODIS遥感数据和气象数据,利用Arcgis和ENVI提取纯小麦像元,并提取纯小麦像元对应的NDVI、NPP和LAI,获取分县NDVI、NPP和LAI均值,利用统计软件对产量数据和分县遥感参数均值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产量估算模型。以往研究多采用遥感图像上某像元和地面调查点进行研究,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文章以县为单位,对冬小麦平均单产和县域内冬小麦种植像元遥感参数的均值进行相关研究,提高了模型模拟精度。同时文章选用多种遥感参数和多项气象因子建立估产模型,避免了针对一个参数进行估产的局限性。在最佳时相的选择上,根据冯美辰(2010)以往的研究结果,从4月以后,5月8日和4月20Et植被指数和产量相关性最大,4月份之前冬小麦处于返青到拔节期,对产量来说还有很多不确定闪素,因此文章选用5月8El和4月20日进行冬小麦估产研究。结果表明,5月8日的估产模型优于4月20日,加入气象冈子的遥感气象估产模型优于只采用遥感参数进行估产的遥感模型。利用2010年产量数据对模型精度进行检验,遥感气象模型预测精度在70.2%N99.7%之间,平均精度为90.7%;遥感模型预测精度在68.1%到95.5%之间,平均精度为83.9%。表明遥感气象模型模拟精度更高,其精度可以满足大面积估产要求,可以对产量预报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GIS在数字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模式,针对数字城市建立了GIS数据模型、数字城市规划模型、数字城市基本模型、公众参与冲突的协调机制理论模型,在GIS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数字城市的框架与关键技术,并对解决城市规划中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该方法表明,GIS技术在城市规划中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图2,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