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14C-绿黄隆进行麦茬土壤残留及其对后茬水稻影响的盆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于麦地的绿黄隆经过麦季(206d)后有25%~30%残留于土壤;经过麦-稻两季(326d)后仍有约15%的绿黄隆残留在土壤中;麦茬土壤中残留的绿黄隆严重影响后茬水稻根系生长,进而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水稻植株残留量和转移系数是根系>>茎叶>稻谷,在各部位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相似文献   

2.
江苏省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用土培方法探索水稻土墙玫瑰测定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甲磺隆残留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沙土、添加法加入甲磺隆,培养时调节含水量35%左右,恒温d,将获得满意的甲磺隆残留土培生物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测得的江苏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残留的敏感程度呈现:常规粳稻,糯稻、杂交粳稻〉常规灿稻〉杂交灿稻之趋势;土壤中甲磺隆残留量达0.5μ/kg对在多数水稻品种秧苗根系生长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绿磺隆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以及水稻对绿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绿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2.82和32.98d;水稻对绿磺隆及敏感,它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抑制浓度仅为0.1μg/kg,麦收后土壤中残留的绿磺隆极易对后茬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4.
在用土培方法探索水稻土培生物测定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甲磺隆残留对水稻秧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高沙土,添加法加入甲磺隆,培养时调节土壤含水量35%左右,恒温培养6d,将获得满意的甲磺隆残留土培生物测定结果;用此方法测得的江苏主要水稻品种对甲磺隆残留的敏感程度呈现:常规粳稻>糯稻、杂交粳稻>常规籼稻>杂交籼稻之趋势;土壤中甲磺隆残留量达05μg/kg对江苏大多数水稻品种秧苗根系生长有着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观察了不同水稻品种对绿磺隆的敏感性,发现“9325”、“9-92”、“9380”等3品种对绿黄隆高度敏感。采用添加法试验,证实绿磺隆残留对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积累、产量影响明显,残留致使“9-92”水稻减产2.32%~23.58%。建议在镇江市沿江、孟河平原和丘陵非重草害田块,应停止使用绿磺隆或通过复配方式,降低绿磺隆用量。  相似文献   

6.
绿磺隆残留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不同水稻品种对绿磺隆的敏感性,发现“9325”、“9-92”、“9380”等3品种对绿黄隆高度敏感。采用添加法试验,证实绿磺隆残留对水稻株高、分蘖、干物质积累、产量影响明显,残留致使“9-92”水稻减产2.32% ̄23.58%。建议在镇江市沿江、孟河平原和丘陵非重草害田块,应停止使用绿磺隆或通过复配方式,降低绿磺隆用量。  相似文献   

7.
用田间模拟试验法,研究了土壤中绿磺隆不同添加量与水稻危害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绿磺隆添加量超过0.375g(AI)/hm ̄2时,就可能对水用产生危害,在此用量水平下,绿磺隆在耕层土壤中的平均残留浓度为0.17μg/kg,按此推算,麦田按正常用量的2倍量(30g/hm ̄2)施用,在种麦期间绿磺隆在麦田土壤中的半衰期超过32.1d.即会对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8.
绿磺隆对水稻的残留危害剂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用田间模拟试验法,研究了土壤中绿磺隆不同添加量与水稻危害剂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稻田绿磺隆添加量超过0.375g(AI)/hm^2时,就可能对水稻产生,在此用量水平下,绿磺隆在耕层土壤中的平均残留浓度为0.17μg/kg,按此推算,麦田按正常用量的2倍量(30g/hm^2)施用,在种麦期间绿磺隆在麦田土的半衰期超过32.1d,即会对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9.
采用改进的玉米主根长土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典型农区土壤中残留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在5种土壤中剂量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之间皆达极显著相关,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碱性轻质土壤中活性较高,酸性重质土壤中活性较低,活性大小顺序为黄潮土〉高沙土〉砂姜黑土〉滨海盐土〉太湖水稻土。  相似文献   

10.
绿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与危害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江苏省苏南地区,冬季麦田每公顷施用15g绿磺隆(以有效成份计,下同),翌年水稻栽秧时土壤中绿磺隆的残留量为0.22μg/kg,种麦期间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量约占施用量的96.8%,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平均为38.6d。水稻对绿磺隆也有高度的敏感性,由于绿磺隆在渍水土壤中容易降解,所以它在稻麦轮作地区对后茬水稻的实际危害较轻。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绿磺隆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1.
绿磺隆在土壤中的残留及其对后茬作物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绿磺隆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规律 ,以及水稻对绿磺隆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绿磺隆在土壤中残留期较长 ,在江苏省吴县及河北省石家庄市麦田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 2 2 82和 3 2 98d ;水稻对绿磺隆极为敏感 ,它对水稻根系生长的抑制浓度仅为 0 1 μg/kg,麦收后土壤中残留的绿磺隆极易对后茬水稻产生危害。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苏南地区,冬季麦田每公顷施用15g绿磺隆(以有效成份计,下同),翌年水稻栽秧时土壤中绿磺隆的残留量为0.22μg/kg,种麦期间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量约占施用量的96.8%,绿磺隆在土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平均为38.6d。水稻对绿磺隆也有高度的敏感性,由于绿磺隆在渍水土镶中容易降解,所以它在稻麦轮作地区对后茬水稻的实际危害较轻。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绿磺隆对作物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在扬州和聊城两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在小麦上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消解半衰期分别3-4d和8-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推荐暂定异丙隆在小麦上MRL值为0.5mg/kg。25%异丙性可湿性粉剂,按7.5kg/hm^2用量,在次年早春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绿磺隆在太湖水稻水中降解速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东瑞  陈杰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2):37-39,48
在实验室内,采用改进的玉米根长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土壤微生物,土壤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绿磺隆在太湖水稻中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不同处理下,绿磺隆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2)绿磺隆在未灭菌土壤中的降解明显快于灭菌土壤;(3)在试验范围内,绿碘隆降解随土壤温度的升高和土壤含水量的增大加快,其半衰期在0.7 ̄5.8周之间变化。  相似文献   

15.
在扬州和聊城两地进行了除草剂异丙隆在小麦上和麦田土壤中的残留动态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结果表明,异丙隆在小麦植株和土壤中消解较快,消解半衰期分别为3~4d和8~14d;收获时小麦籽粒中异丙隆残留量小于0.04mg/kg。推荐暂定异丙隆在小麦上MRIL值为0.5mg/kg。25%异丙隆可湿性粉剂,按7.5kg/hm ̄2用量,在次年早春(2月)使用,籽粒中异丙隆最终残留量不会超过MRL值,对小麦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进的玉米主根长土培生测法,研究绿黄隆、甲黄隆在江苏省典型农区土壤中残留活性。结果表明,两种除草剂在5种土壤中剂量与玉米主根长抑制率之间皆达极显著相关,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是主要影响因素,碱性轻质土壤中活性较高,酸性重质土壤中活性较低,活性大小顺序为:黄潮土>高沙土>砂姜黑土>滨海盐土>太湖水稻土。  相似文献   

17.
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以 ̄(14)C-苄嘧黄隆研究其土壤和作物残留性,结果表明,在常用量条件下施于水稻土壤的苄嘧黄隆,经过稻季(98d)后,土壤残留量为1.5μg/kg,消解半衰期为28d.稻谷残留量为11.63μg/kg,低于苄嘧黄隆允许残留量(20μg/kg)。苄嘧黄隆属于易降解除草剂,按常规使用对环境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用生物测定方法测定了土壤中绿磺隆残留量,建立了绿磺隆浓度(Y)与玉米根长(X)之间的相关模式:Y=30.562-36.38InX+14.828(InX) ̄2+2.043(InX) ̄3.此模式适用于土壤中0.1~4.0μg/kg浓度范围的绿磺隆残留量测定,最低检出量为0.1μg/kg。  相似文献   

19.
吡嘧磺隆在水稻、土壤和田水中的消解和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水稻(糙米、稻壳和植株)、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残留分析方法.待测样品通过二氯甲烷或二氯甲烷/丙酮(1∶1,V/V)提取,C18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测定吡嘧磺隆的含量,并研究了2010—2011年北京、安徽和海南等3地水稻、土壤和田水中吡嘧磺隆的消解动态和残留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对水稻、土壤和田水的添加回收率均在73%—10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0%,在糙米、稻壳、植株、土壤、田水中的吡嘧磺隆最低检测浓度(LOQ)为0.005 mg.kg-1,符合残留试验要求.消解和残留试验结果表明,吡嘧磺隆在田水和土壤中的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半衰期分别为5.29—6.42 d和4.99—6.42 d.秧苗期施药,收获时水稻和土壤中均未检出吡嘧磺隆的残留.  相似文献   

20.
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途径及其对持留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田间和实验室试验,研究了除草剂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降解代谢规律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试验表明,阿特拉津施用后、在作物生长期内可降解90%以上,土壤酸碱度对阿特拉津在土壤中的代谢有显著影响。在碱性土壤中阿特拉津主要经过微生物代谢而被降解;在酸性土壤中化学水解占优势地位。阿特拉津在强酸性土壤中的持留性(半衰期为63d)低于弱酸性土壤中的持留性(半衰期为84d),而在碱性土壤中由于较强的微生物降解作用,其持留性(半衰期为51d)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