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于2004年7月至2005年6月期间分季度对福建省兴化湾大气沉降颗粒物进行采集和分析,并对10种元素的沉降通量(mg·m-2·a-1)进行了计算,其中,Cd:0.08±0.01;Cr:11.63±7.82;Cu:2.72±0.99;Ni:7.81±1.18;Pb:3.83±1.96;Zn:14.39±6.58.结果表明, 兴化湾大气沉降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相对较好.铅同位素研究表明,人们的生产活动可能是大气沉降中Pb污染的主要来源.通过对元素富集因子的计算说明大气沉降中Cd,Pb,Zn,Cr和Ni主要为人为来源. 相似文献
2.
大气沉降对土壤重金属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选择大气污染严重的太原市为研究区,通过定点监测,分析了不同类型区大气TSP和降尘的污染状况及周年内的月变化趋势,测定了大气干湿沉降中Hg、Cd、Pb三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计算出大气干湿沉降对土壤系统重金属的年输入量分别为Hg4.48g/(hm2×a),Cd6.34g/(hm2×a),Pb349.4g/(hm2×a);不同类型区大气污染状况与大气沉降输入土壤中重金属累积顺序一致均为工矿区>城区和近郊区>风景区>远郊区。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高分辨率气质联用测定北京市大气沉降样品中的二噁英(PCDD/Fs).结果显示,5个样品的总浓度为332—3950pg·g-1和6.9—85pgTEQ·g-1.降雪样品浓度高于其它样品,且不同采样点样品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2,3,4,7,8-PeCDF是主要的TEQ组分.大部分样品同族体浓度以PeCDFs最高,其次是OCDD.∑PCDDs-2·month-1.北京背景土壤PCDD/Fs组成与大气沉降极为相似. 相似文献
6.
农田生态系统大气氮、硫湿沉降通量的观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7年10月至2008年9月,借助自动降雨收集器(APS-2A)及自动气象观测站(VSALA-M52),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江西鹰潭)农田区内定位采集雨水样本,探讨了大气氮、硫湿沉降特征,估算了大气氮、硫的湿沉降向农田生态系统的输入通量.结果表明,雨水中氮、硫素的月质量浓度变异较大,全氮(T-N)、铵态氮(NH_4~+-N)、硝态氮(NO_3~--N)和硫(SO_4~(2-)-S)的月质量浓度,即ρ(T-N)、ρ(NH_4~+-N)、ρ(NO_3~-N)和ρ(SO_4~(2-)S)分别为1.09~7.84、0.64~6.25、0.34~1.83和0.95~7.64mg·L~(-1),均与降水呈负相关,其中ρ(T-N)、ρ(NH_4~+-N)、ρ(SO_4~(2-)-S)与降水的相关性达到比较显著水平(n=11,p<0.10).湿沉降月通量F(T-N)、F(NI_4~+N)、F(NO_3~--N)和F(SO_4~(2-)-S)分别为1.0~7.84、0.64~6.25、0.17~1.54和1.22~9.15 kg·hm~(-2),均与降水呈正相关,其中F(T-N)、F(NH_4~+-N)和F(SO_4~(2-)-S)与降水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水平(n=11,p<0.05).季节上,雨水氮、硫浓度及湿沉降氮、硫通量均呈冬春>夏秋的特性.湿沉降向农田生态系统输入N 35.94 kg·hm~(-2)·a~(-1)和S45.93 kg·hm~(-2)·a~(-1),其中NH4~+-N的年沉降通量为22.92 kg·hm~(-2),占湿沉降氮总量的63.75%.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黄海西部的千里岩、青岛的麦岛降水(雨+雪)中的H+,NH4+,K+,Na+,Ca2+,Mg2+,F-,Cl-,NO3-,SO42-,SiO32-,PO43-进行了测定.计算了除H+以外其他离子的湿沉降通量.1998年千里岩N,P,Si的湿沉降通量分别为:DIN([NH4+]+[NO3-])0.611g·m-2·a-1,P 0.002g·m-2·a-1,Si 0.078g·m-2·a-1,麦岛N,P,Si的湿沉降通量分别为:DIN 0.776g·m-2·a-1,P 0.008g·m-2·a-1,Si 0.060g·m-2·a-1千里岩降水的N/P比(摩尔比)为727,远高于海水中的Redfield比值(16),将对该海域的营养盐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对于忽略小于0.7mm的降水对湿沉降通量所可能产生的误差进行了估算,发现几种主要离子均小于9%. 相似文献
8.
2011年对位于黄、渤海分界处的大连旅顺口区大气氮沉降进行为期1年的连续观测.利用露天式长期大气采样系统,按月采集干沉降样品,同时每次降雨后用雨量器收集雨水,用流动分析仪分别测定气态、颗粒态和雨水中活性铵态氮与硝态氮浓度.结果表明,2011年旅顺口区无机氮沉降总量为25.86 kg·hm-2,其中,干、湿沉降分别占总沉降量的31.90%、68.10%.干沉降氮量为8.25 kg·hm-2,铵态氮和硝态氮分别为4.53、3.72 kg·hm-2,分别占总无机活性氮的54.91%和45.09%;干沉降颗粒态活性氮和气态活性氮分别为4.88、3.37 kg·hm-2,占总量的59.15%和41.85%.干沉降的总无机氮量月分布不均,1月份干沉降总无机活性氮量较大为0.77 kg·hm-2,2月份为1.23 kg·hm-2达全年最大,3月份为0.21 kg·hm-2为全年最小,4-12月份波动不大介于0.52-0.78 kg·hm-2,但铵态氮所占比重明显较高.按季节分析,大气干沉降总无机活性氮呈现出秋、冬两季比春、夏两季略高的趋势.全年共降雨706.34 mm,氮素湿沉降年通量为17.61 kg·hm-2,月均氮浓度为10.97 mg·L-1,沉降通量大的月份主要集中在降雨量大的7、8月份,夏季湿沉降氮量占全年湿沉降的一半以上.受黄、渤海共同影响的大连旅顺口区的地理位置特殊,大气沉降活性氮量动态变化受周边地区工业氮排放量与当地农田施氮量的共同影响,研究该地活性氮沉降量可反映出黄渤海区域氮沉降较高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10.
应用化学逐级提取流程对国际原子能机构(简称IAEA)气溶胶、室内和室外气溶胶、煤飞灰中元素的组成和化学种态进行了分析,应用仪器中子活化法测定了各种态中元素的含量,计算出元素在各种态中的分配比例.按照气溶胶中元素不同种态的环境和生物活性以及主要来源来分类,评述了元素在环境和生态系统中的吸收和转化能力,并对气溶胶中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作出了初步的探讨.实验数据表明,气溶胶中的不同元素在各种态中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地壳来源元素中,Sc,Al,Fe和Ti主要分布在不溶物态中,稀土元素主要分布在氧化物态和不溶物态;不溶物态沉降到地表后不易进行迁移和转化,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氧化物态性质比较活泼,可以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反应.Mn在气溶胶中主要分布在水可溶态和氧化物态,环境可交换性要比Al,Fe,Ti等大得多.人为来源元素的环境可交换态的比例都比较高,这说明它们通过干、湿清除过程沉降到地表后,水可溶态可以直接进入水循环;碳酸盐、氧化物和有机物态可以在适当的条件下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进入生态环境中,对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对喀什市具有代表性的5条交通主干道低空下的TSP及TSP中Cr、Cu、Pb、Zn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市交通主干道TSP在晴天的平均浓度为118μg/m^3、在浮尘天的平均浓度为316μg/m^3。与国标[GB 3095—1996](300μg/m^3)相比,TSP在晴天未超标,在浮尘天超标;同时研究发现车流量与TSP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喀什市交通主干道TSP中Cr、Cu、Pb、Zn在晴天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1μg/m^3、0.63μg/m^3、0.16μg/m^3,Zn未检出;在浮尘天的平均含量为2.74μg/m^3、1.03μg/m^3、2.36μg/m^3、7.10μg/m^3,TSP中Cr、Cu、Pb、Zn的浓度随距交通主干道距离的增加有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城市近地表降尘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007年6月采集的石家庄城市近地表降尘为对象,采用Hakanson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石家庄城市近地表降尘中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石家庄城市近地表降尘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变化均较大,Zn、Cd、Cr、Ni、Cu、Pb等属于强变异元素,重金属元素在近地表降尘中积累已达到严重程度;各重金属元素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成都市城乡结合部的大气水进行定点周期性采集和监测,并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样品中表征大气水样受污染程度的重金属含量,包括Cu、Pb、Fe、Mn、Zn、Cd、Hg、As、Cr等9种重金属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成都市城乡结合部大气水中主要污染重金属元素为Cu、Zn、As、Hg、Fe,其中Hg、As含量在秋冬季以及阴雨雾霾的特殊天气条件下尤其高,东郊监测最高As浓度为12.86mg/L,西郊监测Hg浓度高达17.55mg/L。从区域污染程度上说,西郊大气水重金属污染较为严重,东郊较之稍轻。 相似文献
14.
长春市大气降尘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长春市不同区域的33个大气降尘中的重金属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的大小依次为Fe>Mn>Zn>Pb、Cu>N i>Cd。降尘中重金属的空间分布为工业区>交通区>商业区>文化区、居民区>农村地区。相对于新城区和农村地区,老城区降尘中重金属的含量较高。富集因子的计算分析表明,Pb、Cd明显受到人为活动的影响,Pb主要来自汽车尾气,Cd主要来源于工业尘;人为活动对Cu、Zn、Mn的贡献占一定比例,但不大;N i为天然源。长春市大气降尘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但与国内其他城市相比,降尘中重金属的含量处于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交通主干道沿线大气颗粒物及其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集了上海市交通主干道金沙江路距路肩不同距离(近站位、远站位)近地表大气颗粒物样品24个,使用全谱直流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仪测定其As、Cr、Cu、Pb、Mn、N i等重金属元素浓度。结果表明,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及其重金属绝对浓度在每个采样点的近站位均高于远站位,而部分大气颗粒物的重金属相对浓度表现为远站位高于近站位;金沙江路沿线由外环到内环方向,大气颗粒物的质量浓度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而大气颗粒物重金属含量具有明显的升高趋势,这与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贵阳市中心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贵阳市中心城区五大功能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文教区、居民区)的土壤为对象,研究土壤中重金属(Hg、As、Cu、Cr和Zn)污染的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N.L.Neiow)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检测与初步评价,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法评价了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其结... 相似文献
17.
西安城市公园灰尘重金属污染及其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X-Ray荧光光谱仪对西安市城内、东郊、西郊、南郊及北郊不同区域公园灰尘中的重金属进行测试分析,并采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了公园灰尘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测试分析结果显示,西安城市公园灰尘中重金属Cu、Pb、Zn、Cr、Ni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6.4、124.7、323.4、125.2和35.4 mg/kg,均高于陕西省土壤环境背景值。灰尘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主要与区域的工业分布的集中度有关,同时也受到其他污染源的影响。污染评价结果表明,西安城市公园灰尘中Cu、Pb、Zn、Cr和Ni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污染,污染程度表现为Pb〉Zn〉Cu〉Cr〉Ni。 相似文献
18.
合肥市城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合肥市城市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土壤中,Ni和As2种元素污染不明显,但受到Cu、Zn、Pb、Sr、Cd、Hg6种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Hg污染最严重。Ni和As2种元素的分布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Cu、Zn、Pb、Sr、Cd、Hg6种元素主要来源于人为输入。Zn,Cd,Pb3种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比较相似,表现为在东部工业区和老城区内明显出现富集。Cu和Hg2种元素在合肥市城市土壤中含量的分布规律比较相似,峰值出现在东部工业区、老城区、北部和南部交通干线交汇区。Zn、Cd、Pb、Cu、Hg5种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工业活动和交通污染。Sr元素峰值出现在老城区和工业区中间,主要交通干线沿线和交汇地区含量也较高,Sr元素可能主要来源于交通污染。 相似文献
19.
长春市城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趋势预测预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分析了长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历史基础上,估算了重金属累积现速率和加速度,建立了污染超标年限预测模型,并分别在匀速累积模式和加速累积模式下对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趋势进行了预测预警。结果表明:在匀速累积模式下,长春市城市表层土壤中As、Cr、Pb累积速率相对缓慢,在未来50年内不会出现大面积超警戒线的情况,同时,分别将有约50%左右的表层土壤中的Hg、Cu、Zn和Cd含量在20~50年内超警戒线;在加速累积模式下,土壤中重金属累积迅速,在20~50年内,分别将有约80%、90%、65%和60%的土壤中Hg、Cu、Zn和Cd含量超过警戒线。值得注意的是10年内受As污染的土壤面积将从目前不足1%迅速上升到11.65%,在20~50年内,约58%的土壤中As含量超过警戒线。Cr和Pb在50年内不会对表层土壤造成大面积污染,土壤对其尚有较大环境容量。 相似文献
20.
芜湖市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芜湖市区153个土壤样品中9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和评价,利用多元地统计方法进行污染来源分析。结果表明:芜湖市区土壤Zn、Fe、Mn、Cu、Pb、Co、Cd、Ni、Cr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6.8、30600.1、466.1、35.0、29.1、16.7、1.2、26.3、78.3mg/kg;除Fe、Mn、Ni外,其他元素均高于相应土壤背景值,Zn、Cu、Pb、Co、Cd、Cr分别是背景值的1.26、1.09、1.17、1.20、6.11、1.29倍,说明这些元素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积累。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Cd污染最为严重,Zn、Cu、Pb、Co和Cr为轻度污染,Fe、Mn和Ni没有污染。综合相关性、聚类及主成分分析可知,Fe和Mn为"自然源因子",不同功能区分布主要受成土母质控制;Zn、Cu、Pb和Cd为"交通及工业活动因子",Cu、Cd高值区均分布在开发区,Zn和Pb的高值区分布在镜湖区;Ni、Co和Cr为"农业活动因子",其空间变异受成土母质及农业活动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