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可安  叶小青 《环境化学》2023,42(2):358-369
青春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的关键窗口期,易受到外界环境信号的干扰。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通过干扰人体内天然激素的正常运作,影响青春期发动时相。目前,各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青春期性成熟的影响均未得到一致结论,且具体诱发机制不明确。本文综述了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这两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女性青春期性成熟的影响及其造成女性青春期性成熟异常的可能机制,以期为深入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青春期性成熟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提供思路,为加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对保障女性健康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DCs)的低剂量-效应已成为生态毒理学界的研究热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接近或低于无可见不良效应浓度水平(NOAEL)时仍可诱发生物效应并存在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这对现行的动物繁殖和发育毒理学检测规程以及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挑战.此外,由于环境中内分泌干扰物呈低剂量长期暴露的特征,研究低剂量-效应对正确进行生态风险评价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当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低剂量-效应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3.
水体中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够影响鱼类性别决定过程,对鱼类产生明显的雌、雄性化效应.为深入研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性别决定的影响及其机制,论文介绍了鱼类性别决定基因SRY和DMY基因在鱼类性别决定中的作用,以及Sox、DMRT、CYP和Vasa、Dax1、Foxl2等鱼类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对鱼类性别决定的调控作用,综述了各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引起的鱼类雌、雄性化效应的最新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鱼类性别决定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该领域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李金荣  郭瑞昕  刘艳华  陈建秋 《环境化学》2020,39(10):2637-2653
内分泌干扰物(EDCs)作为一类新型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后将干扰机体内分泌系统,引起多种疾病.本文对5种典型EDCs,包括双酚类(bisphenol,BPs)、多溴联苯醚类(poly brominated diphenyl ethers,PBDEs)、烷基酚类(alkyl phenols,APs)、邻苯二甲酸酯...  相似文献   

5.
家蚕——新的内分泌干扰物筛选靶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内分泌干扰物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如何建立快速有效的筛选方法,从复杂的周围环境中鉴别出具有内分泌干扰活性的物质,指导人们尽量规避不必要的暴露风险,成了当前环境学家的重要任务。本文以鳞翅目昆虫的模式物种家蚕为对象,介绍了其内分泌系统组成及相关激素的作用,分析了作为内分泌干扰物筛选靶标的优势,阐述了候选的测试端点及依据,从理论和方法不同角度探讨了家蚕成为一种新的内分泌干扰物筛选靶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鱼类性别分化是在性别决定机制的控制下,鱼类未分化的性腺向卵巢或精巢发育,并出现第2性征的过程,受自身内分泌系统的精确调控.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能通过干扰内源激素的合成、释放、转运、代谢、结合和作用等过程影响鱼类的内分泌机能,从而对鱼类的性别分化产生影响.介绍了鱼类性别分化的模式和过程以及内分泌系统对鱼类性别分化的调控作用,综述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对鱼类性别比例、配子发生、性腺发育和第2性征的影响,从性类固醇激素的合成以及性别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达两个方面探讨了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影响鱼类性别分化的作用机制,并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共振光散射光谱,研究了农药类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以及重金属类内分泌干扰物Cd2 和Pb2 与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双酚A和重金属离子均能与DNA发生相互作用,双酚A与DNA的作用模式为嵌入模式,金属离子与DNA作用后形成复杂的超分子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双酚A是一种典型的内分泌干扰物,环境暴露量逐渐升高;其分子结构稳定,不易降解,且具有一定的毒性,对生态环境安全和哺乳动物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发展高效、绿色且经济的双酚A处理技术已成为一个研究重点. 本文简单介绍了环境中双酚A的来源与危害,综述了近期国内外处理双酚A废水的技术方法,着重论述了吸附法、膜技术、生物法、臭氧氧化法、光催化氧化法、电催化氧化法及过硫酸盐氧化法、等离子体降解法在双酚A废水处理方面的反应机制和技术优缺点,分析了相关技术目前所取得的研究进展. 总体而言,目前这些单一的处理技术在矿化效率、催化剂合成、二次污染控制和处理成本等问题上难以兼顾,因此我们建议可采用多种技术联合实施的处理方案,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下对含双酚A废水的高效、安全降解.  相似文献   

9.
邻苯二甲酸酯(phthalic acid esters,PAEs)是一类对人体内分泌系统有干扰作用的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PAEs在环境介质如水体、底泥和土壤中长期赋存会对生物体产生毒害效应,其分布广、浓度高和难降解等特点是限制有效环境治理的主要因素。作为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微生物对污染物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和高效的降解能力,这为PAEs的生物修复提供了可能。与物理化学修复法相比,微生物修复技术具有可控性强、修复面广和灵活性高等优势。本文综述了已报道的大部分PAEs降解细菌的种类及其代谢机制,并分析了其在PAEs污染水体和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以期为PAEs环境行为与生物修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排入环境的多种农药、阻燃剂、多氯联苯、塑料包装成分、防腐剂、工业副产物和重金属等化学物质,已被证明是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通过各种途径干扰内分泌系统,例如作用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 HPG)轴。垂体是HPG轴中联系下丘脑与性腺的重要内分泌器官,合成和分泌2种促性腺激素,即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 LH)和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 FSH),在调控性成熟与生殖发育过程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如果垂体促性腺细胞作为EDCs作用的靶标,LH和FSH的合成、分泌、转运或者代谢受到干扰,可能会引起生殖系统的内分泌紊乱,影响性成熟和生殖功能,甚至增加生殖障碍等相关疾病风险。已有一些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报道EDCs暴露与人体及哺乳动物体内LH和FSH水平改变相关,但影响促性腺激素的作用机制研究却相对有限。本文对近年来EDCs影响促性腺激素的环境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实验以及毒理学机制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并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城市污泥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好氧降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在环境中的滞留情况,妥善解决城市污泥的处理处置问题,对城市污泥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的好氧生物降解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邻苯二甲酸酯的好氧生物降解性随烷基链含碳数的增加而降低;其好氧降解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其好氧生物降解速率常数与烷基链含碳数、降解半衰期与烷基链含碳数、降解速率常数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邻苯二甲酸酯类环境激素降解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概括介绍了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和致癌作用,以及其对环境生态系统的影响,论述了近年来在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降解方面所取得的进展,重点讨论了邻苯二甲酸酯的光催化降解。  相似文献   

13.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n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是广泛用于塑料、树脂和橡胶制品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曾在各种环境介质中频繁检出.现有研究表明,DnBP和DiBP对人类和其他动物具有显著的内分泌干扰效应以及生殖发育毒性等不...  相似文献   

14.
环境基准研究与环境标准制定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基准是一个非常棘手且具有挑战性的科学难题,环境标准制定与修订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根据国际上该方向近年来的发展,对环境基准和环境标准的概念与内涵进行了论述,对过去的认识进行了纠正,指出:环境基准不等于环境质量基准,环境基准应该包括环境质量基准和污染环境修复基准2个方面;相应地,环境标准则应包括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环境修复标准2个部分。在此基础上,概述了国际和国内有关环境质量基准研究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列举了法国(作为西欧的代表)、加拿大(作为美洲的代表)和意大利(作为中欧的代表)在环境质量标准制定过程中的先进做法,介绍了美国、英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在污染环境修复基准研究与污染环境修复标准制定等方面的进展。最后,对我国今后环境基准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泥浆体系中吡啶的生物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环化合物已造成了土壤、地下水等体系的严重污染,危害人类健康与生态环境。生物修复是解决该类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由实验室培养的活性污泥中分离一株高效降解吡啶的菌株W12,经鉴定为脱氮副球菌(Paracoccusdenitrificans),以W12菌对受吡啶污染的泥浆体系进行生物修复。实验条件下,土壤对吡啶的吸附量很小,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当吡啶初始质量分数为1.65mg·g-1时,投加W12菌能够迅速促进吡啶的生物降解,在灭菌土和自然土中完全降解吡啶的时间分别为12h和18h,说明W12菌在自然土中的降解效果受到土著微生物的竞争影响;此外,对泥浆体系中吡啶降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投菌量是影响吡啶降解速率的关键因素,外加氮源以及土水比均对吡啶降解过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总量控制在环境管理中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实施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是法律的要求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指出容量总量控制是环境质量管理的必然趋势,总量控制研究的核心内容是确定区域允许排放量和制订区域污染综合治理方案,论述了实施总量控制的技术方法和原则,讨论了实施总量控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不同环境条件下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的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不同环境条件下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生物降解性能,采用已驯化的混合菌群作为接种液进行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脱色试验。结果表明,微氧条件下(静置敞口培养),偶氮染料酸性大红GR脱色效果最佳,染料脱色主要发生在菌体的对数生长期。混合菌群对pH、温度适应范围较广,pH为3.32~9.18,温度在20℃~37℃范围内均可以获得较好脱色效果,脱色率均在80%以上。微氧条件下酸性大红GR降解历程表明,偶氮基整个共轭系统被破坏,生成了一种新的结构,使原有的某些精细结构在二阶导数光谱中得以表现,由此探讨其生物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化学农药的特点和生产使用状况,阐述了加强农药安全监督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从农药生产、加工、贮运、供销到使用,实施环境安全全程监督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Three endocrine disrupting chemicals (EDCs), triclosan (TCS), 4-n-nonylphenol (4-n-NP), and di-n-butyl phthalate (DBP) were determined using stir bar sorptive extraction (SBSE) along with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photodiode array detection (HPLC/DAD). Benzyl butyl phthalate was used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The targeted analytes could be rapidly determined with limits of quantification (LOQ) ranging from 4.1 (DBP), 10 (TCS), to 34 (4-n-NP)?µg?L?1 in real samples such as bottled waters, personal care products, soaps, lotions, and uri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ed analytical scheme is solvent-saving, efficient, and capable of fast screening samples for these common EDCs.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畜禽养殖业的环境问题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畜禽养殖业规模化生产带来了畜禽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问题。2001~2002年作者的调查表明,吉林省8个主要城区畜禽存栏数已达到20184.87万头(只),由畜禽产生的粪便尿液总量达6533.24万t,它相当于全省当年工业废弃物产生量的4.1倍,这些排泄物向环境排放BODs质量为2.7116万t,排放的CODcr质量为3.6414万t,排放的NH3-N质量为0.575万t。文章针对吉林省畜禽养殖业目前的生产规模和由此给环境带来的危害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管理与治理措施,认为先进的饲料配方技术、清洁生产、开展国际合作以及使用生态厕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