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曹心德  尹明 《环境化学》1999,18(3):274-279
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植物中痕量稀土元素(REEs)的方法。详细讨论了测定稀土元素的质谱干扰及基体的抑制效应,采用代数法可有效地校正质谱干扰,内标法可以补偿基体的抑制效应。根据植物标准参考物质(GSV-2,GSV-4)的分析结果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在微波条件下,HF/HClO4/HNO3混合体系能快速而有效地分解植物样品,直接稀释后用ICP-MS测定其中的稀土元素。  相似文献   

2.
《环境化学》2006,25(3):386-388
复杂基体中痕量金属的测定是一项分析难度很大的挑战.干扰物浓度高,加上浓度和检测方案都不确定,造成许多组分的检出限受到严重影响,下面提出的技术——螯合离子色谱,成功地应用于大量过渡金属及其之后金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环境化学》2006,25(3):386-388
复杂基体中痕量金属的测定是一项分析难度很大的挑战.干扰物浓度高,加上浓度和检测方案都不确定,造成许多组分的检出限受到严重影响.下面提出的技术--螯合离子色谱,成功地应用于大量过渡金属及其之后金属的测定.  相似文献   

4.
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文超  王永花  孙成  杨绍贵 《环境化学》2011,30(9):1663-1671
固相微萃取技术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样品前处理技术,涂层是固相微萃取技术的核心部分.目前商品化的涂层缺乏选择性,易受基质干扰,不适合复杂环境基质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分析.分子印迹聚合物是一种具有强大分子识别功能的材料,具有高效的选择特异性,将其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可提高其选择性,扩大其应用范围,是目前固相微萃取涂层的研究热点之...  相似文献   

5.
石墨炉原子吸收中的基体改进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回顾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基体改进效应的研究,包括无机和有机基体改进剂的应用,碳化物涂层技术和保护气体中引入氧和氢气。讨论了基体改进剂存在时的原子化机理和干扰机理。列表说明了基体改进效应在不同样品痕量元素测定中的应用及其方法概要。  相似文献   

6.
神经系统与生物体其他系统联系密切,共同维持机体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环境中的金属污染物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生物体,干扰幼年或成年动物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其损害机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系统地总结了汞、铅和铝等金属污染物对神经系统的损害作用,着重在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上阐述了金属对神经系统的毒性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和发展趋势,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韩泽蓉  缪爱军 《环境化学》2023,(5):1466-1483
金属纳米颗粒在各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可通过多种途径进入环境,并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积累.因此关于其进入水环境后的行为及与水中初级生产者—藻类相互作用的研究至关重要.金属纳米颗粒在水中会发生团聚、沉降、溶解、硫化反应及光化学反应等,这些行为受到自身理化性质(大小、形状、表面电荷、晶体结构、化学组成等)和环境因素(pH、离子强度、阳离子价态等)的影响,进而改变金属纳米颗粒在藻类表面的吸附聚集和可能的吸收累积.金属纳米颗粒还可能影响藻类光合作用、引起氧化应激、甚至造成藻类的凋亡.同时,与金属纳米颗粒共存的其它污染物及天然有机质也可能改变金属纳米颗粒的行为、生物吸附、生物累积和生物效应.相应地,藻类在面对金属纳米颗粒胁迫时也会启动自我防御机制.尽管如此,真实环境中金属纳米颗粒与藻类的相互作用及分子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朱红霞  谭丽  陈烨  齐炜红 《环境化学》2019,38(11):2449-2456
通常状况下,黄原酸一般以黄原酸盐的状态存在,主要作为捕收剂广泛应用于矿产浮选.本研究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黄原酸总量,对测定涉及的关键操作环节及重点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黄原酸种类、酸加入时间、pH、酸加入量和酸种类等样品前处理步骤中的影响因素,讨论了重金属、含盐量、氧化物以及化学性质相同的共存物质等方法干扰问题.其中水样中氧化物对测定的干扰问题较为突出,可通过加入5—20 mg硫代硫酸钠去除.此外,硫代硫酸钠的加入还可将样品保存时间由1 d延长到2周.  相似文献   

9.
李飞永 《环境化学》1990,9(2):65-68
用金属导线Ag等材料做成的阴极线束,可以在恒电位下定量电富集并通过加热热离解定量释放出Hg.此法具有法拉第电解定律的高度准确性和过渡金属汞齐化的高度灵敏性,可用来测定天然水中浓度低达1ng/L以下的超微量汞,水样不需预处理,不需外加各种试剂,而热离解Hg蒸气的测定,则可用普通的测汞仪.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酮胺型共价有机骨架材料(TpBD),硅酮胶黏附法制得固相微萃取纤维涂层,探究了该涂层对水中多溴联苯醚(PBDEs)的萃取性能.利用正交实验优化了TpBD涂层的萃取条件,结合气相色谱技术建立了基于该涂层的水体PBDEs定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显示,TpBD涂层不但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还可高效富集水中的PBDEs,在相同萃取条件下,TpBD涂层对PBDEs的萃取效率是商用涂层的1.2—39.5倍.基于TpBD涂层的PBDEs检测方法线性范围较宽(2.00—50.00 ng·L-1)、灵敏度高(检出限为0.16—0.45 ng·L-1)、精密度和重现性好(同批次涂层测定结果的日内相对标准偏差(RSD)<14.7%,日间RSD <13.5%;3批次涂层测定结果的RSD <13.1%),在实际环境水样的分析中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加标回收率为81.1%—106.5%).  相似文献   

11.
煤中痕量元素与三态硫关系的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陆晓华  陈光南 《环境化学》1997,16(4):306-310
将青山烟煤按不同比重分级后,分别测定了各级煤粉中痕量元素Be、Cd、Pb、Co,Cr,Cu,Ni,As以及三态硫的含量,发现痕量元素与三态硫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本文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了痕量元素与三态硫关系的模型,并用该模型对青山烟煤某一比重范围内煤粉中的痕量元素含量进行预报,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生物质气化发电厂灰渣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其析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Tessier逐级提取形态分离法和模拟酸雨浸提实验,研究了生物质气化发电厂的气化器、淋洗器和旋风分离器底灰中微量元素的赋存形态及其析出规律,探讨了微量元素析出浓度和影响其析出的因素.结果表明,微量元素大部分存在于残渣态,其有机态、Fe-Mn氧化态和碳酸盐结合态的浓度依次减少,可交换态的赋存量极低;元素的析出受浸提液pH值、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的影响,元素在灰渣颗粒物中的赋存形态及含量的高低也影响元素的释放和析出程度.  相似文献   

13.
燃煤电厂排放细微灰粒中痕量元素的分布与富集规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陆晓华  张保军 《环境化学》1995,14(6):489-493
本文测定了武汉市青山热电厂5^#锅炉在两种不同燃烧工况条件下,除尘器入口烟道灰的四种不同粒径灰粒中的Cu,Co,Ni,Pb,Cd,Cr和Be等七种痕量元素的含量。发现大部分元素有在细微粒子中富集的倾向,富集程度与颗粒物粒径大小、元素性质、元素存在形态及燃烧工况条件有密切关系。这种富集倾向可用痕量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的蒸发-凝集作用来解释。  相似文献   

14.
煤中痕量元素分布的多变量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陆晓华 Ali  A 《环境化学》1995,14(6):494-499
本文用多变量分析法研究了煤中痕量元素的分布,并用实验研究了有机溶剂提取前后青山烟煤中痕量元素的变化。多变量分析结果表明:As,Cr,Co,Ni,Cu,Cd,V,Pb等元素与Be,Ge在煤中具有不同的分布特征,对青山烟煤的实验研究结果则表明:Cr,Co,Ni,Cu,Cd,Pb等元素趋向于与煤中的矿物质相结合,而Be,Ge两元素有较强的有机亲和性。实验研究结果与多变量分析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5.
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生物活性形态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环境中痕量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形态,包括生物可吸收态和生物毒性形态,这种形态的分析是重金属形态分析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对于水环境中重金属对生物的毒害现状评价、潜在危害预测以及水环境容量的确定、排放标准和污染治理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各种物理化学法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结果与生物测试重金属形态测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而探讨了应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金属生物活性形态分析的可行性和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东部花岗岩、玄武岩和石灰岩地区布设91个采样点,采集土壤剖面和母岩样品,测试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研究其纬向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时:(1)土壤微量元素含量顺序为:玄武岩土壤>石灰岩土壤>花岗岩土壤;(2)花岗岩和玄武岩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与母岩接近,石灰岩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远高于母岩;(3)花岗岩上土壤微量元素的含量由北向南呈降低趋势,而玄武岩和石灰岩上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由北向南均呈增高趋势,且与游离氧化铁含量的增高同步;(4)微量元素含量与氧化铁含量在玄武岩土壤中的相关性大于这两者在花岗岩土壤中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A ciliate red tide at Barrow,Alask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 September 1968 the first occurrence of extensive red water in the Arctic Ocean in the vicinity of Point Barrow, Alaska, was recorded. The organism causing this water discoloration was a fairly large (100 to 150 ) ciliated protozoan, with chlorophyll-containing endosymbionts. This ciliate, which is not identical to the commonly reported Mesodinium or Cyclotrichium species, i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but cannot be identified with any organism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Concentrations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utrients and trace metals were determined on water samples obtained from the red water and also in the clear water adjacent to it. These data are discussed relative to the hydrographic conditions in the Chuckchi Sea around Point Barrow. A direct species' analysis by microscopic methods indicated that the plankton were quite similar in all the water samples except for the aforementioned red ciliate, which accounted for over 90% of the total cellular organic carbon in the samples from the red water. Chemical analyses indicated that the red tide ciliate contained approximately 51% protein, 33% lipid, 8% carbohydrate, 0.2% chlorophyll a, and 1.2% DNA.  相似文献   

18.
蒋新  和文祥  Mueller P 《环境化学》2000,19(5):414-418
秀谷隆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取代脲类除草剂,其主要降解产物为4-溴苯胺(4-BA),研究4-溴苯胺在不同土壤中的降解动力学规律,并用土壤环境指示动物弹尾目跳虫Collembola(Folsomia candida)跟踪指示该化合物在进一步降解过程中的毒性,结果表明:4-溴苯胺在土壤中的降解行为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来较好地描述,其生态毒性明显高于母体化合物秀谷隆,该化合物在粘土中的残留量低于砂土,但毒  相似文献   

19.
三种载体上生物膜硝化作用动力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测定水中COD、:NH4^ —N、NO2^-—N及NO3^-—N的浓度变化,研究了淹没式废水处理装置中沸石、活性炭和沙粒3种载体上硝化作用生物膜的动力学过程和反硝化作用。结果表明,3种载体上生物膜降解有机物(以COD表示)的过程可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沙粒0.0848h^-1、活性炭0.1187h^-1、沸石0.1334h^-1。3种载体上生物膜去除氨态氮的过程则可用零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沙粒-0.7743h^-1、活性炭-0.9886h^-1、沸石-1.0714h^-1.附着于沙上的生物膜去除亚硝酸盐氮的过程也可用零级动力学方程描述,反应速率常数为-0.6057h^-1,水中硝酸盐氮浓度较高时,载体沸石和活性炭上可能附着生长反硝化菌。图5表2参15。  相似文献   

20.
应用空气整段间隔流动注射法与改进的钒-溴酸钾-没食子酸催化动力学反应体系相结合,建立了测定天然水体中痕量钒的催化动力学光度FIA法。通过使用一个自制的进样阀,使样品带在反应管道中的留存时间得到延长,加热允许温度得到提高。在温度80℃,反应留存时间4.75min条件下,可测定0—10ppb的钒,检出限达0.1ppb。测定2ppb钒样品时,RSD为2.7%(n=10),测定频率达90次/h,方法的平均回收率在80—10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