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钾素Q/I特性是表征土壤钾素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它能同时度量土壤钾素的强度和容量。本文研究了我国南方一些土壤的钾素Q/I特性、结果表明:(1)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Q/I曲线,它们表征不同的土壤钾素有效性和钾素状况;(2)土壤钾位缓冲容量(PBC~K)与阳离子交换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288),石灰土和紫色土的PBC~K值高于砖红壤、赤红壤和红壤,而ARe~K值则相反;(3)—△K°与土壤交换性钾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70),但是具有一定含量的2:1型粘粒矿物的石灰土和紫色土,其—△K°明显低于交换性钾量,因此,lmol L~(-1)中性NH_4OAc可能会过高地估计土壤的交换性钾。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了无穷积分I=+∞∫-∞e-x2dx的四种不同解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证实了I=(√)π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定在各种条件下Ag(I)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生长的抑制作用,系统分析了各参数对Ag(I)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好氧、厌氧状态下,Ag(I)对E.coli的抑制能力基本相同;在LB培养基、氨基酸基本培养基和标准基本培养基中Ag(I)开始抑制E.coli生长的浓度差异较大,分别为10、0.5、0.1μmol/L; LB组分中的酵母粉的加入完全消除了Ag(I)对E.coli的抑制作用;此外,菌体浓度越高抑制其生长所需的Ag(I)浓度也越高.因此Ag(I)对E.coli生长的抑制作用与氧化应激无关,而与培养基种类、培养基组分及菌体浓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大气质量评价近年来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是赋权问题仍未真正解决.究其原因,主是要由于各个大气污染参数在环境中的作用、地位不等,它们对环境的污染影响程度不同,毒性又各异,而且彼此间还存在着复杂的协同或颉颃作用,因而使得赋权十分困难.但是,如果仅将各污染参数的监测数据按简单的处理后迭加(如I=sum from i=1 to n Ci/Si)并以此代表大气环境质量,显然会导致失真的结论.对此,专家们认为应当分别确定各  相似文献   

5.
针对重金属及多溴联苯醚(PBDEs)复合污染问题,以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复合菌为吸附材料,研究了十溴联苯醚(BDE209)对蜡状芽孢杆菌复合菌吸附及释放金属离子的影响.结果表明,蜡状芽孢杆菌复合菌对低浓度的Pb(II)(0.712mg·L-1)、Zn(II)(4.844mg·L-1)具有快速、高效、稳定的吸附能力,最高吸附率分别达到98.31%和97.83%;对低浓度的Cu(II)(1.915mg·L-1)也能起到一定的去除作用,吸附率最高可达59.90%.复合菌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同时,释放了其他金属离子:Ca(II)、K(I)、Na(I),且释放总量大于吸附总量.不同浓度的BDE209对复合菌吸附重金属产生不同的影响.1mg·L-1的BDE209基本表现为促进复合菌对重金属的吸附;而10mg·L-1的BDE209在0~4h之间促进复合菌对Pb(II)、Zn(II)的吸附,在反应4h后明显抑制吸附作用,而对Cu(II)则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BDE209对金属离子释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反应的初始阶段(0~4h),表现为高浓度的BDE209减缓K(I)、Na(I)的释放.  相似文献   

6.
稀土元素日允许摄入限量的差异与农用安全性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不同时期提出的稀土元素日允许摄入量(AD I)的差异性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近期提出的AD I值明显低于早期的AD I值,反映了人们对稀土元素毒性效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根据农产品中稀土元素残留量及其可通过食物链为人们所摄入的现状,分析了稀土农用、稀土厂“三废”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影响以及潜在的食品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pH值和离子强度对胡敏酸与芘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荧光猝灭法研究了不同pH值和离子强度下胡敏酸与芘的结合常数(Kdoc)的变化,并结合芘的特征参数,I1/I3和原子力显微镜图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对Kdoc数值的影响在不同pH值条件下呈现不同的规律.酸性和碱性条件下,Kdoc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逐渐减小;而在中性条件下,Kdoc值随离子强度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8.
合成了x值不同的 La_2.x_Sr_xCuO_(4±λ)(x=0.0—1.0)系列复合氧化物催化剂.用XRD、IR,XPS和化学分析等方法对催化剂的组成、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NO分解的催化性能和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x=0.0—1.0范围内.所有样品都具有A_2BO_4结构.发现NO分解活性与氧空位(缺陷)的浓度有关,与不同价态的Cu离子含量之间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9.
(过冷)液体蒸气压(PL)是评价化学品在环境中分配、迁移和归趋行为的重要参数。PL具有较强的温度依附性。发展一种能够精确预测不同环境温度下化学品PL的方法,有助于填补化学品生态风险评估的大量数据缺失。本研究收集整理了661种有机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200~830 K)共计10 478个log PL值。在此基础上,采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和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构建了PL的线性和非线性预测模型。结果表明:2种模型均具有良好的拟合度、稳健性及预测能力,SVM模型的预测性能略高于PLS模型(PLS:R2adj.tra=0.912,RMSEtra=0.477,Q2ext=0.910;SVM:R2adj.tra=0.997,RMSEtra=0.092,Q2ext=0.967)。机理分析表明,温度是影响PL的主要因素,温度越高,蒸气压越大;其次,X1sol也影响PL大小,X1sol用来描述分子间的色散作用,分子间色散力越小,蒸气压越大;此外,化合物的氢键个数、极性和分子构型等因素也影响PL大小。采用Wiliams plot方法表征了PLS模型应用域。所建立的模型可用来预测烷烃、烯烃、醇、酮、羧酸、苯、酚、联苯、卤代芳香烃、含N化合物及含S化合物在不同温度下的PL数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Ensembl、Genbank登录的鱼类cat、gapdh和gst基因的CDS序列设计普通PCR扩增引物,寻找食蚊鱼的cat、gapdh和gst基因的c DNA片段,并根据定量引物设计要求设计出相应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q PCR引物,建立了食蚊鱼cat、gapdh和gst基因的SYBR Green I荧光定量RT-q PCR方法。该方法在104~108数量级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1.000);熔解曲线显示扩增产物特异性良好,均为单一峰值;质粒标准品最高浓度与最低浓度的批内试验变异系数与批间试验变异系数均低于2%。利用该方法监测和评价环境污染物对水生生物的影响,选择了水体中常见典型药物污染物——双氯芬酸,研究其对食蚊鱼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雌性食蚊鱼暴露在不同浓度双氯芬酸钠(0.005、0.05、0.5和5 mg·L-1)24 h后,其肝脏cat、gapdh和gst的mRNA呈现显著变化,相对于对照组,在低浓度0.005 mg·L-1时,cat与gst mRNA的表达量均有极显著上升(p0.01),而其它浓度均极显著下降(p0.01)。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快速、精确、灵敏度高的优点,可为利用该类小型鱼类的原位污染物的生物监测和生态毒理评价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基于As (Ⅲ)、As(Ⅴ)、Sb(Ⅲ)、Sb(Ⅴ)、Sc(Ⅳ)、和Sc(Ⅵ)立不同酸度下,与硼氢化钾反应形成氢化物的行为,提出了测定水样中不同价态As、Sb和Se的原子荧光法:用HAC—NaAC缓冲液控制水样pH=5.5和PH=5.0分别测定As(Ⅲ)和Sb(Ⅲ)含量,水样加HCl至2N直接测定Se(Ⅳ);另取相同量的水样,经KI和抗坏血酸还原后分别测定总As和总Sb量,水样加HCl至6N煮沸后可测总Se量。用差减法求得相应的As(Ⅴ),Sb(Ⅴ)和Se (Ⅵ)含量,方法用于实际样品测定均得到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2.
污水处理厂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抗性基因,给环境带来了潜在风险。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在不同初始p H(对照组、初始p H=3、5、7、9、11)下观察厌氧条件下,8种抗生素浓度以及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 A、tet G、tet L、tet M、tet O、tet Q、tet W、tet X)、磺胺类抗性基因(sul I、sul II)和Ⅰ类整合子(int I 1)的行为特征。研究结果显示,初始p H对抗生素的降解影响较小,污泥中总抗生素的平均去除率为42%。对照组及初始p H为3、5、7、9、11下的总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分别削减0.65 log、0.96 log、0.75 log、0.62 log、0.86 log和0.98 log。不同四环素类抗性基因表现相似,在初始p H=3和初始p H=11下部分抗性基因削减较多,特别是tet A、tet G、tet L、tet O和tet X。2种磺胺类抗性基因均无削减,浓度平均上升0.18log。相关性分析显示,总抗性基因与TN、NH3-N、TP、SCOD(溶解性COD)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上述研究结果为污泥厌氧消化中抗生素抗性基因减量条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不同原料比例碘铈共掺杂纳米TiO2催化剂,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等检测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初步表征.结果表明,经过450℃煅烧处理得到的TiO2、铈掺杂TiO2以及碘铈共掺杂TiO2催化剂均为锐钛矿相,掺杂的Ce和I原子可能以I—Ce—O及O—Ti—I等键合方式进入TiO2晶格内部,此外,I-Ce离子共掺杂能有效降低TiO2表面的电子-空穴对的复合.以染料罗丹明B(Rhodamine B,RhB)和无色小分子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为降解的目标化合物,发现碘铈共掺杂的最佳物质的量之比为nCe∶nI∶nTi=0.04∶0.05∶1,即I0.05Ce0.04TiO2催化剂在可见光照射下(λ〉420 nm)降解目标化合物其光化学活性明显优于单掺铈的TiO2催化剂和未掺杂的TiO2.该催化反应涉及到空穴氧化,并伴有羟基自由基(.OH)、超氧自由基(O2.-)及H2O2等氧化物种的产生.  相似文献   

14.
为评价由酸雨、酸性矿山排水等环境污染导致的水体酸化及水体重金属联合作用对水生生物的生态毒性效应,研究了不同pH值(pH=3、4、5、6、7和7.8)条件下Cu2+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水体及Cu2+单一存在时,酸对斑马鱼胚胎24h半数效应浓度值EC50为pH=3.65,Cu2+(pH=7.8)对斑马鱼胚胎24h-EC50为0.267mg·L-1;当水体酸化及水体中的Cu2+共存时,较低的pH对Cu2+的生物毒性起协同作用,表现为随溶液pH的降低,各浓度Cu2+对斑马鱼胚胎的24h凝结率显著增高(P24h致死率=0.001),而斑马鱼胚胎96h孵化率显著降低(P96h孵化率=0.002),且不同浓度的Cu2+之间的生物毒性效应存在显著性差异(P24h致死率=0.0321;P96h孵化率=0.0028)。这说明酸性水体和Cu2+都显著影响斑马鱼胚胎的发育,且Cu2+在酸性水体中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显著增强。因此,在受重金属Cu2+污染的地区,如同时受到酸雨或酸性矿山排水等较低pH值和Cu2+的双重胁迫,较低浓度的Cu2+就能够对水生生物的生殖发育及水生生态系统产生严重的影响和危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稀土离子与氨基酸 (Pro)的相互作用 ,在pH≈ 3.5水溶液中合成了高氯酸八水·(脯氨酸 )合铱 (Ⅲ )铒 (Ⅲ ) ,获得了单晶 ,并经四圆衍射仪测定了结构 .配合物组成为C2 0 H52 Cl6ErN4 O4 0 Y ,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 =0 .986 0 (2 )°nm ,b =1.30 2 0 (5 )nm ,c=1.36 32 (5 )nm ,α =10 9.32 (3)° ,β=110 .19(2 )° ,γ =10 0 .96 (2 )°,V =1.45 6 (1)nm3,Z =1,Dc=1.6 6 3g/cm3,μ =2 .797mm-1,F(0 0 0 ) =72 9.配合物分子中 ,Y3 ‘、Er3 在相应位置上出现的几率各为 5 0 % ,相邻两个金属离子被两个以桥式双齿配位的Pro分子连接 ,每个金属离子除了与 4个羧基O配位外 ,还与 4个水分子的氧配位 ,配位数为 8,形成变形的四方反棱柱 .图 4表 3参 10  相似文献   

16.
麻疯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大戟科属麻疯树9个自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用10个引物对9个居群共135个样品进行了扩增,共获得169条清晰的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64个.POPGENE分析结果表明,麻疯树居群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水平(多态百分率PPB=97.04%,Neis遗传多样性H=0.2357,Shannon信息指数I=0.3760).AMOVA分析表明,9个自然居群间遗传多样性出现了较大的遗传分化(Gst=0.5398)可能与其有限的基因流(Nm=0.4667)和遗传漂变有关;而居群内有限的遗传分化可能是由于麻疯树自交、近交占主导方式的繁育方式有关.并进行了麻疯树居群的聚类分析.图3表4参19  相似文献   

17.
Nlll’llwrlStudyonheSei。nstribuboand1?I8rlsl’’llllzllionOfPOlyalumnumS山aeChloride(PASC)二.heSpotesDistribuh。nandTransfOI’YnanOfPASCDetendnedbyAIFermnCOInpexabo{17illle(:Mcbo汕trioMethd……………………‘··O川Bm刀则,Yue休呷皿,M皿哈二hm油吧tal.门)StudonheSeCi。nstribuwhandT?rarlsl’’tTI]illionOfPOyaldrinumSicateChloride(PASC)11.TheSpeCiesInsthbuhonOfPAH:DetemnnedbyPALNMRMetha…………………………………………………………………………………·MBp,MQi,ilv-.w,I…  相似文献   

18.
厌氧发酵过程pH对微生物多样性和产物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蔬菜类有机垃圾厌氧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探讨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发酵产物分布的关系.Shannon指数分析表明,pH=7和pH=8时的微生物多样性较高,随时间变化规律相似,而pH=5时的微生物多样性较低.UPGMA聚类分析和PCA分析结果也表明,pH=7和pH=8时的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pH=5与之显著不同.在不同pH条件下的优势菌属都是乳酸细菌和梭菌。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与发酵产物分布具有一定相关性,pH通过影响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最终影响发酵产物的分布.图4表2参27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太原市环境空气中含碳组分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于2014年3月、5月、8月、12月采集了太原市3个点位春、夏、秋、冬等4个季节的PM_(2.5)样品,利用碳分析仪(DRI 2001A)测定了样品中OC1、OC2、OC3、OC4、EC1、EC2、EC3、OPC共8种碳组分含量,计算了有机碳(OC)、元素碳(EC)二者浓度,分析了OC和EC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太原市PM_(2.5)中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是13.5±14μg·m~(-3)和6.5±6.1μg·m~(-3),其中OC浓度随季节变化顺序为冬季春季夏季秋季,EC浓度季节变化与OC一致.春、夏、秋、冬4个季节总含碳气溶胶(TCA)占PM_(2.5)比例分别为17.6%、9.5%、8.8%、42.3%,其中冬季最高,表明冬季含碳气溶胶污染较为严重.夏季中OC和EC相关性较弱(R~2=0.4054),而春季(R~2=0.7659)、秋季(R~2=0.8253)、冬季(R~2=0.8184)OC和EC相关性较强,表明夏季碳气溶胶来源不同.通过(OC/EC)min最小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OC)浓度,春、夏、秋、冬季SOC浓度分别为2.8±2.9μg·m~(-3)、1.0±0.8μg·m~(-3)、 0.5±0.4μg·m~(-3)、 3.6±3.5μg·m~(-3),冬季SOC浓度最高. 8种碳组分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季节一次排放源中生物质燃烧、机动车尾气排放及煤炭燃烧对太原市含碳气溶胶贡献不同,其中,冬季燃煤和机动车排放使太原市含碳气溶胶污染严重,应加强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源管控,来减轻碳组分污染.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对B型(middle east-Asian minor 1,MEAM1)烟粉虱(Bemisia tabaci)的控害潜能,研究了东亚小花蝽成虫对烟粉虱伪蛹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在20~ 32℃条件下东亚小花蝽成虫对烟粉虱伪蛹的捕食功能反应均属于HollingⅡ型.东亚小花蝽成虫的捕食量随猎物密度的升高而增加,猎物密度相同时,以28℃条件下的捕食量最大.东亚小花蝽的寻找效应随着猎物密度的升高而降低,其捕食效率(E)随着捕食者密度(P)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种内干扰方程为E=0.305 5P-0.6816,分摊竞争强度(I)方程为I=1.025 0lgP+0.038 0.由此可见,东亚小花蝽对MEAM1烟粉虱的捕食受到猎物密度、捕食者密度和温度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