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巴丹吉林沙漠盐湖表层沉积物中筛选到一株高效耐盐苯酚降解菌CL.测定了菌株CL的生理生化指标、16S rRNA基因序列,通过动力学模型探究了该菌株的生长和苯酚降解特性,同时考察了固定化对其耐受及降解苯酚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CL属于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 sp.),在温度30℃、pH 7.0—8.0、盐度0—10%和苯酚浓度100—200 mg·L~(-1)条件下,该菌株能高效降解苯酚,其降解率均在85%以上.菌株CL对不同浓度苯酚的降解符合Haldane模型,其最大比降解速率和抑制常数分别为0.32 h~(-1)和351.70 mg·L~(-1),同时该菌株在不同盐度下对苯酚的降解符合Ghose and Tyagi模型.固定化可以明显增加菌株CL对苯酚的降解和耐受能力.菌株CL在高盐环境下能够高效降解苯酚,具有生物处理高盐含酚废水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生物炭对土壤中阿特拉津吸附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究生物炭对土壤中阿特拉津的吸附特征及影响因素,采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灭菌(T1)、5%秸秆生物炭+灭菌(T2)、未灭菌(T3)和5%秸秆生物炭+未灭菌(T4)条件下对土壤中阿特拉津吸附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最初0—12 h内,不同处理下阿特拉津吸附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快速增加,而在12—96 h内增加较为缓慢并逐渐趋于平衡.在96 h时,T2和T4处理下阿特拉津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46.22 mg·kg-1和46.43 mg·kg-1,而未添加生物炭的T1和T3处理则有所降低,分别为44.20 mg·kg-1和43.09 mg·kg-1.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更好地拟合不同处理下土壤对阿特拉津吸附特征,T2和T4处理下吸附速率常数K分别为0.257 kg·mg-1·h-1和0.339 kg·mg-1·h-1,显著高于未添加生物炭处理的T1和T3处理(K分别为-0.083 kg·mg-1·h-1和-0.261 kg·mg-1·h-1).内扩散模型显示添加生物炭后,土壤对阿特拉津的吸附是一个由边界扩散、内部孔隙扩散等多因素控制的复杂化学过程.添加生物炭可显著提高土壤pH、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其中土壤有机碳含量与阿特拉津最大吸附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由此可见,添加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对阿特拉津的固持能力,减少其淋溶迁移风险,从而达到修复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单壁碳纳米管(SWCNTs)对大肠杆菌等模式菌株的生长抑制作用明显,为了解SWCNTs对具有环境功能的菌株的作用,以苯酚降解菌Arthrobacter sp.W1为对象,考察不同浓度SWCNTs下菌株W1的生长曲线和苯酚降解曲线,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凋亡检测、DNA泄漏量分析和活性氧产量分析考察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特定浓度范围的SWCNTs(0.5-5.0 mg/L)会加快W1的苯酚降解速率,且1.5-2.0 mg/L SWCNTs不抑制W1的生长.SWCNTs在溶液中形成团簇并吸附W1细胞,且对W1产生以物理穿刺为主的毒性作用,但在特定浓度范围的SWCNTs条件下,SWCNTs-菌株-苯酚体系增加了菌体与苯酚的接触机会,从而对W1生长和苯酚降解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揭示SWCNTs的环境微生物效应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陈建军  张坤  祖艳群  李元 《生态环境》2011,20(11):1753-1757
通过盆栽试验探讨了种植皇竹草(Pennisetum hydridum)对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阿特拉津对皇竹草生长的影响,以及皇竹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以期为阿特拉津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在≤200 mg.kg-1质量分数范围以内,种植皇竹草对土壤阿特拉津的初期降解效率比对照明显提高,最大提高了29.64%,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阿特拉津质量分数在≤200 mg.kg-1范围内对皇竹草株高没有影响,≤50 mg.kg-1质量分数范围内对生物量没有影响,根冠比变化不明显;随阿特拉津质量分数的增加皇竹草根际和非根际土壤中的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质量分数为100 mg.kg-1时达到最大,根际土壤中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明显高于非根际土壤,真菌数量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变化不明显。说明种植皇竹草有助于阿特拉津降解效率的提高,且与种植皇竹草后改变了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皇竹草的生长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5.
从有机磷生产厂家的下水道污泥中分离出一株对高浓度和低浓度乙酰甲胺磷都具有高效降解能力的寡营养菌YAL-2,根据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YAL-2鉴定为Methylobacterium sp.降解特性实验表明,菌株YAL-2能利用乙酰甲胺磷为唯一碳源生长和降解;在添加了甲醇的无机盐培养基中,84 h可完全降解300mg L-1乙酰甲胺磷,24 h将50 mg L-1和10 mg L-1乙酰甲胺磷降至非检测水平;4 d能完全去除100 mg L-1甲胺磷,5 d分别降解58.4%和40.6%的100 mg L-1乐果、敌敌畏.小青菜农药残留去除实验显示,菌株YAL-2可在7 d内将乙酰甲胺磷和甲胺磷将至限量水平.结果表明,将菌株YAL-2应用于保证果蔬等食品的食用安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以毒死蜱降解中间代谢产物3,5,6-三氯-2-吡啶醇(TCP)高效降解菌罗尔斯顿菌(Ralstonia sp.)T6为材料,研究其在土壤中对TCP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温度、接菌量和初始底物浓度对TCP的降解都有影响,T6菌株降解TCP的最适温度为30℃,当土壤含菌量〔以菌落形成单位(CFU)计〕小于10×108kg-1时,降解率随着含菌量的增加而提高,当含菌量超过10×108kg-1时,降解率不再提高。降解率随着TCP初始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当TCP初始浓度为50~100 mg·kg-1时,6 d内可将50 mg·kg-1TCP降解80%。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将来源于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sp.)DSP-1的甲基对硫磷水解酶基因(mpd)插入菌株T6基因组16S rRNA基因中,成功构建一株可彻底矿化毒死蜱的重组工程菌株T6-mpd。生长试验结果表明罗尔斯顿菌T6-mpd和T6的生长特性基本一致。对T6-mpd菌株降解毒死蜱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LB培养基中,T6-mpd对毒死蜱的水解效率与DSP-1基本一致,但在基础盐(MSM)培养基中,T6-mpd在60 h内对50 mg·L-1毒死蜱的降解率仅为36%,显著低于DSP-1。模拟土壤原位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在含菌量为108kg-1条件下,T6-mpd在2 d内可将50mg·kg-1毒死蜱降解64%。认为T6-mpd菌株在毒死蜱残留污染环境修复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液混合放电降解水溶液中的阿特拉津,考察了放电输出功率、溶液pH值和Fe2 浓度对阿特拉津降解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降解动力学.结果表明,提高放电输出功率、降低溶液pH值均能提高阿特拉津的降解率.相同实验条件下,添加Fe2 显著提高了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在Fe2 添加量分别为0.2,0.6,2.0 mmol·1-1时,随着Fe2 浓度的升高阿特拉津的降解率也不断提高.阿特拉津在气液混合放电反应器中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阿特拉津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主要通过以下4种途径产生:脱烷基作用、烷基氧化作用、脱氯羟化作用和脱氯羟化-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强化酚污染的生物治理,提高酚类污染物的去除效率,采用单因素实验方法研究1株Diaphorobacter细菌(命名为J5-51)降解酚类物质的特性.结果显示,菌株J5-51在pH为6.0-9.0、温度为25-35℃的情况下均能较好地降解对氯酚;添加0.2 mmol/L的Ca~(2+)能够促进、而添加相同浓度的Co~(2+)和Ni~(2+)则抑制对氯酚的降解;菌株降解对氯酚的速度与对氯酚的初始浓度呈负相关关系;除对氯酚外,菌株还能降解吡啶、苯酚、2-甲酚、3-甲酚和4-甲酚.在优化的条件下,菌株可在72 h内完全降解焦化废水中约400 m g/L的苯酚和100 mg/L的甲酚;同时,对菌株J5-51进行固定化有利于其降解酚类化合物.综上认为,菌株J5-51在处理酚类化合物共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图6参13)  相似文献   

9.
在修复石油烃污染的环境时,多采用表面活性剂增强修复效果,而一些微生物既能降解石油烃,又能代谢分泌表面活性剂,从而促进油的乳化,提高油的分散程度,增大菌株和油珠的接触面积,提高其对石油烃的降解,增强修复效果。该研究从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一株既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又高效降解石油烃的菌株B-6。通过观察形态特征、生理生化试验及16S r DNA序列分析,对菌株进行鉴定。并研究了菌株产生物表面活性剂及降解石油烃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B-6初步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菌株B-6的发酵液经粗提后,得到黄褐色粘稠状生物表面活性剂粗品,其产量为2.19 g·L~(-1)。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菌株B-6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糖脂类生物表面活性物质。该菌株用于水中石油烃的降解,石油烃初始浓度为2 000 mg·L~(-1),120 r·min~(-1)、30℃下振荡培养5 d后,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率达99.13%。  相似文献   

10.
绿麦隆、阿特拉津单一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敏苓  戴树桂  张平 《生态环境》2006,15(3):525-528
以赤子爱胜蚓为研究对象,采用滤纸急性毒性实验研究了农药绿麦隆、阿特拉津对蚯蚓的单一和复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实验表明,绿麦隆与阿特拉津单独存在时,均对赤子爱胜蚓产生毒性。阿特拉津对蚯蚓的毒性大于绿麦隆,绿麦隆和阿特拉津48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89.64和43.33mg·L-1。复合毒性实验表明,绿麦隆与30mg·L-1和40mg·L-1的阿特拉津复合,其48h的半致死量分别为116.03和48.14mg·L-1。绿麦隆和阿特拉津的复合污染对蚯蚓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而这种协同作用与污染物的质量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黄杆菌ND3菌株的分离和降解萘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蔡宝立  张富国 《环境化学》1998,17(5):434-438
从工业污水中分离出高效降解萘的菌株黄杆菌ND3,该菌株还能降解水杨酸,对翔基苯甲和苯乙酸,对氨苄青霉素和氯霉素具有抗性,含有一个大质粒。适合该菌株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被确定。在最适培养条件下,ND3菌株对萘的降解率达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一株降解萘的细菌Ralstonia sp. strain U2对萘具有趋化现象,萘、水杨酸都可以作为其对萘产生趋化现象的诱导物.U2菌对水杨酸、龙胆酸同样都具有趋化性,但这种趋化性是组成型的,不需要诱导.图3参22  相似文献   

13.
红酵母菌株(Rhodotorula sp.)CIBAS A 1401是一株分离自我国西南天然源的具有生物技术用途的高活性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菌种.它已经在我国作为工业生物催化酶源菌种,用于PAL/反式-肉桂酸生物转化途径生产L-苯丙氨酸(L—Phe).该菌株细胞多为球形或卵圆形,单个或几个细胞连结成串珠,多端出芽;在麦芽汁琼脂上产生橙红色菌落,有光泽,表面粘稠,边缘整齐平滑;在马铃薯琼脂上生长不形成菌丝或无假菌丝;不形成掷孢子,不发酵任何糖,能以硝酸盐为唯一氮源,可同化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松三糖、D-甘露糖、甘露醇、D-木糖、D-山梨醇、D-果糖、乙醇和甘油;不能同化肌醇、赤藓醇、蜜二糖等;无有性生殖现象.按照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A1401菌株鉴定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Harrison),并命名为粘红酵母:Rhodotorula glutinis CIBAS A 1401.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   

14.
对从土壤中分离出的321株菌株进行了筛选,得到1株高产胞外黑色素的菌株,比较了其在不同培养基上产黑色素的能力.初步确定该菌株为链霉菌属.该菌黑色素产量高,约为0.70g/L,在产黑色素的微生物中,链霉菌可以作为一类新的菌种资源.图2表1参15  相似文献   

15.
纤维藻(Ankistrodesmussp.)对镍毒作用反应敏感,对Ni  相似文献   

16.
预处理青霉菌对中性红和孔雀绿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青霉菌(Penicillium sp.)为吸附剂,对水溶液中染料中性红和孔雀绿进行了吸附研究.试验考察了预处理方法、pH值和重金属离子对吸附的影响,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试验选用的预处理剂中,碳酸氢钠预处理的菌体吸附效果最好;溶液的pH值为5-6时,对染料的吸附量达到最大.当溶液中含有50mg·l-1Pb2+Zn2+Cu"任一种金属离子时,对菌体吸附中性红和孔雀绿均有抑制作用.碳酸氢钠处理菌体对中性红和孔雀绿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来描述,相关系数均为0.9997.菌体吸附中性红和孔雀绿过程中有Na+,K+和Mg2+的释放,表明吸附过程中存在离子交换吸附机制.此外,吸附过程中静电吸附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LHG1菌株的分离和降解环己烷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选择性培养从石油废水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以环己烷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降解菌株 L H G1 ,对 L H G1 菌株的降解特性进行了研究.确定 L H G1 菌株最适培养条件为:培养时间60 ~100 h 、环己烷浓度460 ~770 mg/ L、p H6 ~8 、ρ( Na Cl) = 10 g L- 1 、θ= 25 ~40 ℃. L H G1 菌株能够利用环烷烃代谢的中间产物环己酮和环戊酮.此外, L H G1 菌株还能降解液体石蜡、固体石蜡、萘和苯酚等链烃、芳香烃和酚类  相似文献   

18.
降解毒死蜱曲霉Y的分离和降解效能测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毒死蜱在灭菌土壤、施用过和未施用过毒死蜱的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测定表明:土壤中的微生物在毒死蜱的降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毒死蜱在连续使用后,降解速度大大加快,说明毒死蜱可诱发降解菌的产生,从连续使用毒死蜱的土壤中分离了1株可降解毒死蝗的真菌曲霉Y。测定了曲霉Y在不同接菌量、不同温度、不同毒死蜱浓度及不同碳源浓度下对毒死蜱的降解能力,同时,还测定了曲霉Y其他杀虫剂的降解能力。图6参13。  相似文献   

19.
以10株具有促生及抑制病害的芽胞杆菌属菌株(Bacillus sp.)的培养物,按不同比例配制成5个混合剂型细菌制剂.A、B、C、D剂型播种时接种不结球小白菜30d后,株高、叶片数、根长和干重分别增加7.8%、6.2%、9.4%和13.8%,除C处理的株高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外,其余均达显著水平.接种A和B剂型显著提高豌豆出苗率,出苗9d时两菌剂处理的地上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平均提高92.3%和183.3%,并发现5株供试菌株对引起豌豆病害病原菌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以A、B、E三个剂型菌悬液培养水稻种子4d时,各处理的平均芽长提高33.3%,根长提高16.0%,培养25d时株高、根数和地上部干重平均分别提高16.0%、9.5%和22.7%,均达显著水平.B剂型的培养物培养小麦27d时发现对株高、叶片数和植株干重的影响都不显著,但对根数和根重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综合分析认为,A菌剂最有利于供试作物出苗和苗期生长,其次为B剂型.表5参17  相似文献   

20.
一株嗜热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四川化工总厂热交换器中分离到一株嗜热硫酸盐还原菌。菌体呈微弯杆状或直杆状,大小0.5─0.8μm×2.8─3.4μm,革兰氏阴性,周身鞭毛,运动,形成次端生椭圆形芽孢。细胞内膜皱折较多。该菌在不含Fe2+盐培养基中生长,菌落呈灰白色,直径0.5mm.边缘不整齐;在含Fe2+盐培养基中生长,菌落呈黑色,直径2─3mm,菌落中央有0.5mm直径的突起。最适生长温度为50℃,最适pH6.5,不耐盐,于沸水中处理6h不失活;能分别以H2+CO2、乙醇、葡萄糖、可溶性淀粉、甲酸盐、乳酸盐或丙酮酸盐为唯一碳源;生长需要酵母膏。无脱硫弧菌素和细胞色素C3。该菌可能为新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