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重金属Cu,Pb,Zn,Cr,Cd在水稻植株中的富集和分布   总被引:103,自引:0,他引:103  
研究了外源可溶性重金属进入水稻土环境后,在水稻植株中的迁移、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分布及其分布随时间的变化。在水稻生长季节,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中迁移能力的大小依次为:Cd,Cr>Zn,Cu>Pb。重金属在水稻植株不同部位的积累分布是:根部>根基茎>主茎>穗>籽实>叶部。水稻分蘖期重金属在根部、茎干部和叶片的积累量达到最大,随着时间的延长,在根部积累的重金属愈来愈少;在茎干部积累的重金属在拔节期降至最小,随后含量又稍微上升;叶片上的重金属含量在拔节期迅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西安污灌土和西红柿Cu,Pb,Cd,Cr,As,Hg元素分布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元素在污灌土中发生了明显累积,但不同元素的累积强度不同。重金属从土壤向西红柿的迁移转化中,迁移累积率在灌土中Cd>As>Cu>Cr>Hg>Pb,而正常土中Cd>As>Hg>Cu>Cr>Pb。西红柿不同生长阶段对土壤中重金属吸收程度不同,西红柿Cu、Cd、Hg含量与土壤中该元素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矿区污染土壤Pb、Cd、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调查湘南某铅锌矿区周围的菜园土和水稻土Pb、Cd、Cu和Zn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活性和迁移性。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中Pb、Cd、Cu和Zn的总量分别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相应的标准。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研究发现,土壤中Pb、Cd、Cu和Zn的各形态含量之和与其总量非常的接近,其中菜园土Pb的提取率为96.3%,Cd的为94.1%,Cu的为93.4%和Zn的为91.7%;水稻土Pb的为97.6%,Cd的为92.0%,Cu的为92.1%和Zn的为91.7%,表明该形态分析方法的结果是合理的。土壤中Pb、Cd、Cu和Zn各形态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别,残渣态是主要形态,其中Pb的含量占60.7%~58.2%,Cd的是50.4%~59.2%,Cu的是37.3%~53.4%,Zn的是54.9%~46.9%,而交换态所占的比例最小。菜园土重金属的生物活性系数的大小是:Cd>Cu>Pb>Zn,迁移能力的顺序是Cd>Cu>Zn>Pb;水稻土重金属的活性大小和迁移能力的顺序都是:Cd>Pb>Zn>Cu。菜园土重金属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较水稻土的大,其中Cd的生物活性和迁移性的最大。研究结果将为评估矿区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深圳市城市绿地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深圳市中心区城市绿地表层土壤(0-20cm)中Cu,Zn,Pb和Cd的含量、化学形态分布和迁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Cu,Zn,Pb和Cd的含量分别为6.4-188.2(26.3)mg·kg-1,34.9-284.8(69.1)mg·kg-1,15.2-245.5(47.2)mg·kg-1和0.01-3.48(0.47)mg·kg-1.道路绿化带土壤中Cu,Zn和Pb的平均含量最高,在公园绿地土壤中Cd的平均含量最高.分别有75.6%,87.0%,98.8%和98.8%的土壤中Cu,Zn,Pb和Cd的含量超过广东省赤红壤的背景值,重金属在土壤中呈现明显的富集特征.土壤中Cu,Zn和Cd以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Pb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最高.随着土壤中Cu,Zn,Pb和Cd含量的增加其残渣态所占比例降低,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或交换态所占比例增加,重金属活性增大.土壤中Cd迁移能力最强,迁移能力依次为Cd>Zn>Pb和Cu.  相似文献   

5.
玉米对重金属累积与转运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8个玉米品种对重金属Cd、Pb、Zn和Cu累积与转运的品种差异,以期筛选出适合广东地区冬季种植的低累积玉米品种.结果表明,8个玉米品种问籽粒和茎叶Cd、Pb、Zn和Cu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对玉米籽粒Cd、Pb、Zn和Cu含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8个玉米品种划分为3类:灵丹20、正丹958和高优1号属Cd、Pb、Zn和Cu较低累积类群,蠡玉6号、丰田1号、超甜38和华宝1号属Cd、Pb、Zn和Cu中等累积类群,粤糯1号属Cd、Pb、Zn和Cu高累积类群.根据玉米籽粒生物量、籽粒重金属含量以及重金属转运系数等指标进行评价,认为饲料玉米灵丹20和正丹958可作为广东地区冬季种植的低累积玉米品种.  相似文献   

6.
崇明岛公路两侧蔬菜地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研究崇明岛公路两侧土壤和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陈海、北沿公路两侧蔬菜地土壤、蔬菜和路面灰尘样品,测定重金属Pb、Cd、Cu、Zn含量.结果表明,以上海市土壤环境背景值上限值为评价标准,所有土壤样品Pb、Cd、Cu和Zn的超标率分别为10.1%、25.4%、6.5%和8.7%;以HJ 332-2006 食用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中蔬菜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指标限值(pH值6.5~7.5)为标准,Cd超标率在21.0%,仅有不到3%样品Pb含量超标,而没有样品Cu、Zn含量超标.以国家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的重金属限量为标准,路侧蔬菜样品Pb含量超标率为43.2%,Cd为18.6%,Zn和Cu则小于5%.由此可见,崇明岛主要公路两侧土壤污染以Cd为主,而蔬菜污染则以Pb为主.在长期运营的前提下,低交通量公路两侧50 m范围内耕作层土壤和两侧作物会发生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路面灰尘是路侧土壤和蔬菜的潜在污染源.  相似文献   

7.
湘南某矿区菜园土中典型重金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运用Tessier连续提取法和Leleyter连续提取法研究湘南某矿区菜园土中Pb,Zn,Cu和Cd的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菜园土中Pb,Zn,Cu和Cd的总浓度严重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Pb,Zn,Cu和Cd的主要形态是残渣态,水溶态和交换态所占比例较小.重金属生物可利用性的研究表明,Pb,Zn,Cu和Cd生物可利用的含量较少;在Tessier方法中,除Cu之外,生物不可利用态是主要形态,其次是潜在生物可利用态,而在Leleyter方法中,潜在生物可利用态是主要形态,其次是生物不可利用态.  相似文献   

8.
高太忠  张昊  周建伟 《生态环境》2011,20(4):652-658
为揭示在溶解性有机物(DOM)作用下土壤中重金属的吸附和迁移规律并确定迁移数学模型,通过不同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和土柱淋滤实验,研究了溶解性有机物对重金属Cu,Cd,Pb,Zn在褐土中吸附和迁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DOM对Cu和Cd在土壤中的吸附促进作用较明显,对Pb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对Zn的吸附影响不明显;随着pH的改变,25℃下Cu在土壤中的吸附高于15℃和35℃条件下。DOM质量浓度越高,Cd、Zn溶出的促进效果越明显,Cu、Pb则恰好相反。DOM对土壤中Cd、Zn的垂直迁移起着促进作用,而对Cu、Pb迁移起着一定的抑制作用;DOM对土壤重金属的平均迁移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此迁移模型能够定量计算并预测重金属质量浓度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9.
污染土壤中有机质结合态重金属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章明奎  方利平  周翠 《生态环境》2005,14(5):650-653
用物理与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2个污染土壤剖面中有机质结合重金属(Cd、Cu、Pb和Zn)的分布,把有机质相结合态重金属分为颗粒状有机质(POM)结合的重金属和与细土腐殖质结合的重金属。结果表明,土壤POM对重金属有明品的富集作用,其中〉2mmPOM重金属Cd、Cu、Pb和Zn的富集系数分别在1.4~3.2、2.5~2.6、2.8—3.9和3.0~3.9之间;而0.05~2mmPOM重金属Cd、Cu、Pb和Zn的富集系数分别在2.7~7.8、3.2~6.4、3.2~9.3和3.2~5.6之间,0.05~2mmPOM组分中重金属的平均富集高于〉2mmPOM组分。POM中重金属的富集程度与土壤重金属的积累呈正相关。有机质结合态重金属占土壤重金属总最的比例随土壤有机质积累而增高,表土层约40%以上的重金属以有机质结合态存在。  相似文献   

10.
泉州湾河口湿地秋茄红树林中重金属的分布、迁移和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泉州湾洛阳江河口湿地秋茄林及其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根际沉积物中酸可提取态重金属元素含量,讨论了秋茄林-沉积物系统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富集与迁移特征及其在秋茄林中的储量.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总量及酸可提取态含量的顺序分别为:Fe>Mn>Zn>V>Pb>Cr>Cu>Ni>Co>Cd和Fe>Mn>Zn>Pb>Cu>V>Cr>Ni>Co>Cd.与该海域应执行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GB1868—2002)一类标准限值相比,研究区沉积物中Zn、Pb、Cu、Cd、Cr的样品超标率分别为100%、100%、90%、70%和10%.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根际沉积物中Cu、Zn、Pb、Cr、Co、Ni可能存在相同的人为源和相似的环境行为,而Fe、Mn的来源及行为与其它元素有较大不同.各元素在秋茄树各部位的平均富集系数均小于1.多数重金属元素在秋茄树不同部位的富集系数顺序为:根>叶>枝,Mn为:叶>枝>根,而Cu和Pb为:根>枝>叶.秋茄树中重金属元素从根到叶的平均迁移系数顺序为:Mn(7.44)>Zn(0.94)>Cu(0.71)>Cr(0.68)>Cd(0.63)>V(0.50)>Ni(0.46)>Co(0.41)>Pb(0.37)>Fe(0.21).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suspensions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t concentrations between 100 and 500?mg L?1 on germination of Capsicum chinense seeds and vigor of plants were evaluated using a randomized complete design with four replications, resulting in increased germination and improved development of lengths of plumule and radicle. The activities of peroxidase, catalase and ascorbate peroxidase were determined, showing that at all concentrations the activities of the former two enzymes were increased, whereas the activity of the latter was reduced at 500?mg L?1. Pretreatments of seeds with ZnO nanoparticles can improve germin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eedlings and the activities of antioxidant enzymes.  相似文献   

12.
三唑酮在水中的光化学降解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太阳光和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水溶液中三唑酮光化学降解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在不同光源和透光介质下,三唑酮的降解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石英试管+高压汞灯、玻璃试管+高压汞灯、石英试管+太阳光、玻璃试管+太阳光、暗室;水溶液中三唑酮初始浓度越高,其光降解率越低,呈负相关关系;丙酮对三唑酮在水中的光解有极显著的光敏作用,光敏效率与丙酮添加量有显著相关性;三唑酮的光解实质为光氧化作用,溶解氧含量对三唑酮光解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光合细菌菌株PSB07-15对辣椒促生作用及对植株与土壤中甲氰菊酯残留的生物修复进行了研究,为光合细菌生物修复菊酯类农药残留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菌株PSB07-15菌液用ddH2O稀释100倍液、200倍液浸种处理后能够显著提高辣椒种子发芽率;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菌株PSB07-15施用1 875、3 750、7 500 mL.hm-2,辣椒鲜质量分别增加15.12%、21.68%、14.79%;菌株PSB07-15能够有效降解辣椒和土壤中甲氰菊酯残留(辣椒中大于47.20%,土壤中大于50.73%)。  相似文献   

14.
对氮肥的两种主要化学形态(即硝态氮和铵态氮)在土-水系统中的形态转化过程及控制因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供试系统中硝化作用与脱氮化作用都较强烈,硝化作用先于脱氮化作用,其速度明显比脱氮化作用快。硝化作用与脱氮化作用的耦合是氮化合物转化的核心机制。决定亚硝酸盐积累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相似文献   

15.
麻疯树RAPD分析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麻病树(Jatropha curcas L.)是一种具有广泛潜在用途的植物,为获得有重复性的RAPD分析结果,以对麻疯树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本文作者对影响RAPD扩增结果的多个因素,包括缓冲体系成分,Taq酶、引物、模板浓度,PCR循环数等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反应的最适条件范围。  相似文献   

16.
分析比较了相关分析法、多元线性回归法与逐步回归法在环境影响因子辨识中的功能异同点。以甘肃省白银市为例 ,用 3种统计学方法对城郊土壤 -作物系统重金属污染影响因子进行判别 ,提出了研究区土壤污染修复方案选择指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Summary. The oviposition-stimulating activity of (E)-capsaicin identified in the fruits of red pepper, Capsicum annuum L. (Solanaceae), towards the oriental tobacco budworm, Helicoverpa assulta (Guenée), was examined in the laboratory by using choice and no-choice bioassays.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commercially available capsanthin and dihydrocapsaicin, another known constituents of C. annuum fruit, and (Z)-capsaicin. In no-choice oviposition bioassays at 10.5 μg/cm2, (E)-capsaicin was the most active oviposition stimulant. Weak stimulatory activity was observed with capsanthin, (Z)-capsaicin and dihydrocapsaicin. In choice oviposition bioassays at 2.6 μg/cm2,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oviposition-stimulating activity between (E)-capsaicin and each of the other three alkaloids.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 indicate that the presence of double bond and its trans configuration appeared t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the oviposition-stimulating activity. On the basis of our results, (E)-capsaicin acts as a contact oviposition stimulant of female H. assulta.  相似文献   

18.
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粤东8 片龙眼园土壤进行大、中、微量营养元素含量测定、土壤吸附试验及盆栽诊断试验。结果表明,全部供试土壤均缺 N 和 P,88 % 土壤缺 K 和 Mg ,75 % 土壤缺 Ca 和 S,63 % 土壤缺 Cu ,50 % 土壤缺 B。在缺素土壤中若不配施这些元素,指示作物( 高粱) 的干物产量分别下降 N 60 .3 % , P65 .3 % , K 29 .5 % , Ca 46 .2 % , Mg 33 .5 % , Cu 19 .3 % , S17 .9 % , B15 .5 % 。综合各营养元素的施肥效应及缺乏的普遍性显示,粤东龙眼立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排序为: N > P> Mg > K > Ca > Cu > S> B;碱性紫色土则富 Ca 。  相似文献   

19.
黑藻群丛对水体氮素和其他主要环境因子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引种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构建了沉水植物-水-沉积物模拟微实验系统,研究了沉水植物黑藻生理活动的日变化对水体氮素迁移转化及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黑藻组水体中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显著高于对照组(无黑藻水体)(P<0.05),溶解性总固体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溶解氧浓度、pH值和氧化还原电位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15:00时达到峰值.水体NH4+-N和TN浓度始终保持稳定,且低于对照组.从日变化规律来看,在15:00-18:00之间NO3--N平均浓度较高,在24:00-次日2:00 NO2--N浓度较低. 关  相似文献   

20.
闫东锋  杨喜田 《生态环境》2010,19(12):2826-2831
研究选取14个分别代表植被群落、地形因子、土壤因子的指标,利用宝天曼自然保护区32块样地资料,研究了物种分布与环境之间关系。采用DCCA法可将该地区木本植物群落划分为3个类型;物种与9个环境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前4轴可解释物种总变异的94.1%;海拔、坡度、土壤含水量、坡向是影响该地区物种分布的主要因子,其中海拔是指示物种分布变化的最敏感因子。不同指标集团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地形与植被因子之间、土壤因子与植被因子之间第1对典范相关系数分别为0.712和0.783,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影响植被特征的最重要地形因子是海拔和坡度,土壤因子为土壤厚度和土壤含水量,而对地形和土壤反应最敏感的植被指标分别为林分密度和平均树高,群落分布状态是由地形和土壤因子共同作用所控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