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惠州西湖沉积物营养盐的释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惠州西湖为典型的南亚热带城市浅水湖泊,位于惠州市中心区域,近年来已采取了截留城市污水、引清水等治理措施,但西湖水体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以惠州西湖沉积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原状泥柱静态培养法对惠州西湖各子湖沉积物氨氮和反应磷的释放通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惠州西湖沉积物中氨氮(NH4 -N)释放通量为-31.64~69.73 mg·m-2 ·d-1,不同湖区释放通量差异较大,总体上沉积物为水中氨氮的源;各湖区沉积物中的反应磷(PO43-P)的平均释放通量为-6.42~-0.80 mg·m-2·d-1,惠州西湖沉积物为水中磷的汇.研究结果可为惠州西湖水质管理和生态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太湖不同湖区无机氮转化潜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集太湖梅梁湾和东太湖的水样和积物,在实验室内模拟研究不同湖区水体中溶解性无机氮(DIN)短期内的转化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太湖藻型湖区(梅梁湾)和草型湖区(东太湖)水体中存在着强烈的硝化作用,NH 4-N和NO3-N含量之间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或P<0.01),NH 4-N质量浓度下降速率为0.08~0.19 mg·L-1·d-1.在同样的试验条件下,藻型湖区硝化速率高于草型湖区.NH 4-N初始浓度越高则硝化速率也越高,不添加外源氮时硝化速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降低.藻型湖区的反硝化作用强于草型湖区.室内模拟试验20 d后,沉积物中TN含量平均下降了3.7%,东太湖水样中平均下降26.7%,梅梁湾平均下降42.2%.湖泊沉积物是进行反硝化作用的重要场所.短期内DIN的转化潜力反映了不同湖区氮素转化速率,也反映了不同生态类型水体对湖泊氮素转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乌梁素海是典型的寒旱区湖泊,具有多草、多藻、水浅及寒区气候等特征。针对乌梁素海湖泊富营养化及水华问题,运用AQUATOX模型对乌梁素海湖区主要营养盐的季节变化以及不同藻类(蓝藻、绿藻、硅藻)的演替规律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研究建立的乌梁素海生态系统模型,能较好的模拟水域中营养盐的动态变化以及不同藻类(蓝藻、绿藻、硅藻)的季节演替规律,与乌梁素海实际水环境状况大体吻合。在模拟的基础上,对控制入湖氮、磷污染负荷后营养盐浓度及藻类生物量的响应关系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氮磷与营养物响应关系方面,消减入湖氮磷负荷能有效降低乌梁素海湖区相应营养物浓度,且随消减量的加大,其浓度也不断降低。同时消减入湖N,P负荷的20%,营养物TN,TP浓度分别降低17.06%和4.83%;消减入湖N,P负荷的30%,营养物TN,TP浓度分别降低25.62%和6.92%;消减入湖N,P负荷的50%,营养物TN,TP浓度分别降低42.58%和11.56%。在氮磷与藻类响应关系方面,消减氮磷负荷可以有效降低湖内绿藻、蓝藻生物量。同时消减入湖N,P负荷的20%、30%和50%,绿藻及蓝藻生物量平均降幅分别为7.77%、12.60%、19.54%和6.05%、10.60%、13.12%。单一控制磷负荷亦能有效降低绿藻和蓝藻生物量,且作用更加明显,而单一控制氮反而会使蓝藻的生物量增加。因此,在乌梁素海富营养化的治理中,需采取同时消减入湖氮磷负荷或者单一消减磷负荷的措施,以实现抑制水华暴发、改善区域生态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江苏宝应湖沉积物浸出液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斜生栅列藻 (Scenedesmusobilquus)、初级消费者大型氵蚤 (Daphniamagna)和高级消费者斑马鱼 (Brachyddaniorerio)的影响。结果表明 ,沉积物浸出液对大型氵蚤和斑马鱼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但与湖水对照相比 ,浸出液对斜生栅列藻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 ,且随浸出液浓度升高 ,对藻类促进作用越大。化学监测结果表明 ,沉积物浸出液中磷浓度明显高于湖水 ,表明沉积物中磷向水体释放 ,可促进湖泊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5.
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长期的监测资料,计算了表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的系统能(Ex)、系统能结构(Exst)和生态缓冲容量(|β|)指标,以及湖泊营养状态指数(Its)。结果表明,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差异明显,1998—2001年太湖典型湖区健康状况由好到差的相对顺序为:东太湖、贡湖和湖心区、梅梁湾、五里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生态系统健康指标阈值和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IEx)及其健康状况分级。经2002、2003年太湖不同湖区实测检验表明,所提出的湖泊系统能量健康指数及其健康状况分级适用于评价太湖不同湖区生态系统健康的区域分异状况。  相似文献   

6.
对骆马湖1998年度湖体内网围养殖入湖营养盐的研究结果表明,入湖氮、磷量分别为339 和57 t,分别占湖体滞留氮、磷总量的27%和33%,说明网围养殖对湖体水质有一定影响.另外,从近10 a湖区网围养殖面积和产量变化状况分析,1995年以来网围养殖面积趋于稳定,因此网围养殖对湖体水质富营养化的影响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7.
大气氮湿沉降对青山湖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婉敏  朱蕊  张建英 《环境化学》2012,31(5):631-635
针对大气湿沉降氮的区域通量问题,通过2008年春、夏季对临安青山湖区湿沉降中氮素化学形态的分析,揭示了大气氮湿沉降的时间分布特征,通过估算大气氮湿沉降的输入通量,研究湿沉降对湖区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结果表明,春季青山湖降水总氮浓度范围为(1.30±0.02)—(9.80±0.85)mg.L-1,其中铵态氮占总氮比例最高,为40.7%,硝态氮和有机氮的比例分别为33.5%和25.8%;雨水氮浓度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呈显著下降趋势,铵态氮和硝态氮所占的比例随着降雨的进行会逐渐升高,而有机氮的比例却有不断降低的趋势;青山湖春季大气氮沉降负荷为6.64 kg.hm-2,雨水中平均的氮浓度为(4.86±0.65)mg.L-1,严重超过了水体富营养化0.2 mg.L-1的阈值,对青山湖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8.
浮游动物在生物操纵法除藻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室外现场实验和室内受控生态系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动物对藻类生长的控制作用。对浮游动物与藻类的计数与测量数据,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了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法)和相关性分析。实验结果显示,总磷含量比总氮含量对浮游动物生长的影响更大。浮游动物与藻类之间呈现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说明浮游动物群体,尤其甲壳类群体,在适当条件下对藻类群体以及其中的蓝藻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适当的鱼类密度下,浮游动物能够起有效的控藻作用,但鱼类密度过高会抑制该作用。底泥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能够影响浮游动物对藻类的摄食力。  相似文献   

9.
不同形态氮输入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活动导致湿地生态系统氮负荷明显增加,引起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发生诸多变化。外源氮输入对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影响已成为当今国际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文章综述了不同形态氮素对湿地植物固碳潜势、土壤自养与异养呼吸速率的影响、土壤甲烷排放及不同形态氮与全球变暖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矿化速率的交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研究表明,(1)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的选择性吸收,会影响植物叶片的光合速率,改变植物的固碳潜势,影响植物根系的自养呼吸速率;同时,会影响凋落物归还量,改变植物对土壤的有机碳输入;此外,还可能影响凋落物的质量(如C/N),改变凋落物的分解速率,影响土壤异养呼吸速率。(2)各种形态氮输入对土壤p H产生不同的影响,改变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影响有机碳的分解及土壤异养呼吸速率。(3)土壤有机碳组分对各种形态氮素的不同响应,也会改变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4)植物对不同形态氮素的选择性吸收,及各种形态氮输入对土壤p H产生的不同影响,会影响土壤中可利用C、N源的供应,改变土壤的酸碱环境及氧化还原电位,影响土壤CH4排放。(5)大气氮沉降与全球变暖同时影响土壤碳循环过程,但不同形态氮素与全球变暖对湿地土壤碳循环过程的交互作用研究仍较少见。迄今为止,氮沉降对湿地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影响效应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仅有少量研究区分氮素形态对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影响,而关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鲜有报道。今后应着重区分不同形态氮素对湿地土壤碳库稳定性的影响机理研究,以便深入了解氮沉降与湿地土壤碳库稳定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利用多生物学指标评价宝应湖沉积物的环境质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江苏宝应湖沉积物浸出液对水生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斜生栅列藻(Scenedesmus obilquus),初级消费者大型蚤(Daphnia magna)和高级消费者斑马鱼(Brachyddanio rerio)的影响,结果表明,沉积物浸出液对大型Sao和斑马鱼无明显的急性毒性,但与湖水对照相比,浸出液对斜生栅列藻的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且随浸出液浓度升高,对藻类促进作用越大,化学监测结果表明,沉积物浸出液中磷浓度明显高于湖水,表明沉积物中磷向水体释放,可促进湖泊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11.
荣成天鹅湖为一天然瀉湖,近年来绿潮硬毛藻大量爆发,内源污染日益严重。以大型硬毛藻和不同湖区沉积物为试材,设置沉积物+水、沉积物+水(灭菌)、沉积物+水+藻、沉积物+水+藻(灭菌)4个处理,研究了不同微生物活性及藻类条件下上覆水体氮磷质量浓度的变化,同步监测水土界面DO和pH等理化参数,以探讨藻分解和微生物对天鹅湖不同湖区沉积物氮磷释放的影响,为藻华消亡过程中内源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微生物存在和硬毛藻分解可使水体氮质量浓度明显增加(P<0.05)。试验过程中,水体总氮在有藻和无藻条件下的质量浓度变幅分别为1.56-14.11 mg·L^?1和0.11-8.96 mg·L^?1,后期灭菌处理明显低于未灭菌处理。藻分解对水体磷质量浓度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有藻条件下灭菌处理总磷质量浓度为0.31-1.27 mg·L^?1,未灭菌处理为0.27-1.41 mg·L^?1;而无藻条件下灭菌和未灭菌处理变幅分别为0.019-0.047 mg·L^?1和0.025-0.078 mg·L^?1。在天鹅湖,不同湖区沉积物氮磷的释放能力存在差异,水体氮质量浓度在有藻和无藻条件下均表现为西北部>湖中心>湖南部,磷质量浓度有藻条件下与氮一致,而无藻条件下则表现为湖中心>西北部>湖南部。湖中心沉积物处理水体营养盐浓度受微生物活性影响较大。3种因素对水体氮磷质量浓度的影响效应表现为:藻类>微生物>沉积物。可见,在藻类大量暴发且微生物活性较高的湖中心及西北部,沉积物氮磷的释放潜力较大,尤其在藻类堆积腐烂时期,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2.
甲基汞是一种高毒性的污染物,其易累积在水生生物体内,从而对水生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控制着进入食物链的甲基汞浓度和总量.藻类对甲基汞的显著富集作用及水生食物链传递过程导致其在高营养级生物中显著累积.因此,厘清藻类在甲基汞的富集与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的作用对于揭示甲基汞的生物累积和预测甲基汞的环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藻类对甲基汞的富集与食物链传递特征与机制,总结了影响富集与食物链传递的生物与环境因素,讨论了全球变暖和富营养化等环境变化对藻类富集与传递甲基汞的影响,并展望了藻类富集甲基汞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对骆马湖 1 998年度湖体内网围养殖入湖营养盐的研究结果表明 ,入湖氮、磷量分别为 3 3 9和 5 7t,分别占湖体滞留氮、磷总量的 2 7%和 3 3 % ,说明网围养殖对湖体水质有一定影响。另外 ,从近 1 0a湖区网围养殖面积和产量变化状况分析 ,1 995年以来网围养殖面积趋于稳定 ,因此网围养殖对湖体水质富营养化的影响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4.
太湖表层沉积物中多磷酸盐检出的环境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氮限制型富营养化湖泊中,沉积多磷酸盐(Poly-P)可以用来示踪营养盐磷的输入和湖泊的富营养化过程。太湖是一个典型的磷限制型富营养化湖泊,通过对太湖表层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氢氧化钠可提取磷(NaOH-P)以及Poly-P的提取分析,初步探讨了太湖营养盐磷输入的历史记录,并揭示了该湖Poly-P的主要来源和保存机制。太湖Poly-P的质量浓度较低,变化范围为0.004~0.065mg·g-1。NaOH-P占TP组成的22%,是太湖沉积物总磷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结果显示,在湖泊水体藻类生物量较大和NaOH-P是沉积物TP重要组成部分的磷限制型湖泊中,Poly-P也是沉积物磷汇组成的一个重要部分,同时还是一个可以反映由人为磷输入增大导致湖泊富营养化程度加剧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南四湖底泥重金属赋存形态与稳定度的空间差异,利用柱状底泥采样器分别在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和微山湖采集原位柱状样,在对典型重金属Pb、Cd、Hg、As形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表层底泥(0-4 cm)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南四湖的4个湖区采样点位表...  相似文献   

16.
网围养殖对骆马湖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骆马湖1998年度湖体内围养殖入湖营养盐的研究结果表明,入湖氮、磷量分别为339和57t,分别占湖体滞留氮、磷总量的27%和33%,说明网围养殖对湖体水质有一定影响。另外,从近10a湖区网围养殖面积和产量变化状况分析,1995年以来围网养殖面积趋于稳定,因此网围养殖对湖体水质富营养化的影响也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湖泊沉积物酶活性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营养物分解合成过程的生物化学机制,研究了长江中下游6个浅水湖泊沉积物氮、磷、有机质和铵氮含量,水解酶、氧化还原酶活性,微生物种类与数量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大通湖、珊珀湖、赛城湖和军山湖等养殖型湖泊,污染严重,其沉积物脲酶活性明显高于污染程度轻的大型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且与沉积物总氮(TN)、有机质(OM)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885,P<0.01;r=0.900,P<0.01);沉积物碱性磷酸酶(APA)活性与总磷(TP)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86,P<0.01).湖泊沉积物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活性变化趋势相近,分布状况与湖泊污染程度、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等紧密相连.湖泊沉积物微生物以细菌为主,放线菌次之,真菌最少.各湖泊氨化细菌数量差异较小,而反硝化细菌数量差异较大,反硝化细菌可能是导致该区域湖泊沉积物氮素累积的重要生物指示因子,可以作为反映湖泊富营养化程度的生物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8.
(一)第5届国际湖泊保护与管理会议将于1993年5月17日至21日在意大利斯特雷萨(Stresa)举行.会议的主题为“2000年以后湖泊生态系统战略”(Strategies for LakesEcosystems beyond 2000).会议内容包括:(1)富营养化管理的科学基础;(2)供人类使用的湖泊、水库的水质;(3)入湖微污染物的归宿和影响;(4)营养物的非点源控  相似文献   

19.
饮用水处理中藻类去除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的大量繁殖 ,从而藻类及其分泌物质会影响饮用水质量 .本文对饮用水处理过程中藻类的去除方法进行阐述和比较 ,并对其中影响藻类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参 5 4  相似文献   

20.
中国湖泊的富营养化与生态系统退化问题已非常严重,太湖、滇池、东湖、西湖等许多湖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现象,水生植被消亡、蓝藻水华频发,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沉水植物的恢复重建已成为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关键手段之一与研究热点。对国家"十二五"水专项的浙江杭州西湖的沉水植物恢复示范区中的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依据植物种在示范区各水域的出现频率与各生活型植物种的组成,探讨了沉水植物恢复过程中植物种绝灭与定居特点。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表明:沉水植物恢复工程是沉水植物物种多样性不断增加的过程,恢复工程首先导致恢复示范区内特有种的出现,其次为稀有种。从植物的生活型来看,多年生沉水植物受示范工程的影响最大,而一年生沉水植物可存活于示范工程区的内部与外部,在示范工程区内沉水植物物种的绝灭速率小于定居速率。这表明,在湖泊恢复沉水植物,第一,必须要有一定的保护区域;第二,要合理利用湖泊资源,实行科学的湖泊管理制度;第三,有效恢复沉水植物群落需要经历一定时间与空间的生态重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