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沿动态     
《绿色视野》2012,(4):4-5
国际动态非洲建立世界最大自然保护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生物国际保护区近日在非洲建立,非洲野生生物将会受到格外保护。这一新的自然保护区横跨博茨瓦纳、安哥拉、纳米比亚、赞比亚以及津巴布韦。世界自然基金表示,有44%的非洲象都生活在卡沙跨界保护区里,这里的  相似文献   

2.
国内资讯     
《绿色视野》2011,(8):71-71
猫儿山纳入生物圈保护区 漓江发源地、地处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的猫儿山,近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协调理事会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是广西首个森林生态系统被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这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这一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对这一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及漓江、资江、浔江、柳江等水系的环境保护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缤纷资讯     
《绿色视野》2012,(8):70-71
国际资讯澳洲设最大海洋保护区澳大利亚近日宣布设立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并将限制岸外的捕鱼作业和石油及天然气开采活动。这个新的保护区面积将达310万平方公里,超过澳大利亚水域的1/3,受保护的大部分为海洋  相似文献   

4.
缤纷资讯     
国际资讯刚果盆地森林将划出优先保护区为了遏制刚果盆地森林的乱砍滥伐现象,保护这一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中部非洲区域环境计划将为刚果盆地森林划出12个优先保护区,在财力和技术方面提供帮助,使其实现自主的可持续管理。据专家估计,刚果盆地森林的60%有商业开采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梳理现有区域性国家管辖范围外海洋保护区在禁止捕捞特定海洋生物、禁止排放与倾倒废物、禁止转运活动、联合评估海洋环境以及海上检查等方面的管理措施,得出国际社会在确保尽可能多的缔约方加入该国际文书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完善缔约方报告制度,并在借鉴南极海洋保护区的基础上,探讨设立非缔约方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6.
浅析温室效应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近年来人口激增、人类活动频繁,矿物燃料用量猛增,再加上森林植被破坏,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不断增加,造成了温室效应加剧,将会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升高,给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等多方面带来影响。只有设法减少燃料的使用量,开发新能源,广泛植树造林,禁止砍伐森林,有效地控制人口,才能减缓温室效应的加剧。  相似文献   

7.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2,(2):70-70
象牙走私案大量增加 据国际野生动物贸易监测组织在英国伦敦发布的最新数据,2011年全球大规模象牙走私案件达13起,查获走私象牙重量超过23吨,这可能是1989年国际禁止象牙贸易以来最多的一年。这说明至少有2500头大象被猎杀。2011年查获的大规模象牙走私案件主要发生在非洲和亚洲国家,受象牙走私影响最严重的是非洲国家。  相似文献   

8.
国际     
正印度治理空气污染印度正在制定治理首都新德里空气污染的计划,但政府未将车辆作为重点目标。印度政府治理计划将要求对焚烧垃圾、建筑扬尘等实施禁令。在印度政府尚未采取协同行动治理污染之际,该国法院已采取相关措施,如禁止销售以柴油为燃料的豪华车,并要求对进入新德里的卡车征税等。安哥拉为2016年环境日主办国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安哥拉政府在巴黎气候大会期间联合宣布安哥拉为2016年世界环境日主办国,安哥拉目前正在积极寻求保护国家的生物多样性并恢复大象数量。2016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将围绕打击非法野生动植  相似文献   

9.
前沿动态     
世界环境日主题锁定“沙漠和荒漠化”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宣布,2006年世界环境日庆典将在阿尔及利亚举行,这是世界环境日庆典首次在非洲国家举行。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沙漠和荒漠化”。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指出,地球陆地表面的40%属于旱地,上面居住着全世界1/3  相似文献   

10.
在欧洲所进行的一个最大的“无小汽车”实验中,一个名为LaRochelle的法国城市在9月9日宣布,13个小时内,在其市中心禁止所有“冒烟的机器”行驶。大约有3万辆小汽车和其它车辆被停放起来,而城镇里的居民则利用其它的公共交通设施,乘坐一种小型的电动出租车或者干脆骑自行车或步行外出。InRochelle的市长发言人称:这一天是一巨大的胜利,“一种固有的观念被扭转过来了”。大约有500名自愿者来协助组织这一实验。而市政府花了70万法郎来进行宣传、张贴海报以及鼓励公共交通等活动。在欧洲,有不少城市和城镇都已经采取措施来减少公路交…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际集团(AIG)于2008年4月23日在北京宣布,其注资中国和美国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的工作正式完成,总注资额达到400万美元.该项目的完成将产生62万吨的二氧化碳补偿额度指标--这一数字是根据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目录核算出来的.该数字相当于AIG全球业务部门在2006年所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总量.作为公司环境策略的一部分,AIG将把这些指标进行封存.  相似文献   

12.
从5月下旬起到9月,国家环保总局、国土资源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将联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查处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违法案件,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区域性生态破坏问题,为建设生态保护型社会创造条件。此次检查的重点包括: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区以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等禁止采矿的地区,违法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据国家环保总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对在禁采区开矿的企业,无证开采的应取缔关闭,有证开采的要限期关闭或补偿后予以关闭;对不符合安全生产基本条…  相似文献   

13.
五十、六十年代是美国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美国工业发展迅速,卫星上天,宇航员登临月球,使美国在征服太空领域方面遥遥领先于世界。与此同时,美国的环境污染却达到了高峰。面对许多河川鱼虾绝迹,湖泊布满了藻类,海湾禁止游泳和捕鱼以及日益恶化的大气等事实,民众日益觉醒,强烈呼吁“为什么我们有能力征服太空,而不  相似文献   

14.
第三,生态破坏——非洲大灾荒非洲由于干旱引起的大灾荒,已经持续多年,几千万人挣扎在饥饿死亡线上,有上百万人被饿死,成为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灾难,引起了全世界的同情。非洲大灾荒成为近年间国际舆论的重大话题。专家们普遍认为,这场灾荒与其说是天灾,不如说是人祸,是农业和人口政策失误,滥伐、滥耕、滥牧,严重破坏生态的必然结果。非洲每年砍伐森林270万公顷,砍伐后重新植树的很少。这次遭灾最重的埃塞俄比亚,过去森林覆盖率曾达50%以上,到1981年就减少到3.1%。由于森林大面积毁坏,破坏了植被,导致雨量减少和地下水枯竭。  相似文献   

15.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大气温室气体浓度显著上升。气候变化已经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随着气候变化频率增加和强度增大,自然生态系统将进一步遭到破坏,进而殃及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饥饿和贫困,威胁全球未来的共同繁荣。然而,解决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问题仅仅依靠单个主权国家是无法办到的。世界各国如何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哪些困境,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16.
国际     
正美国将废除《清洁电力计划》10月10日,美国环境保护局局长斯科特·普鲁伊特签署文件,正式宣布将废除奥巴马政府推出的气候政策——《清洁电力计划》。美国环保局在一份声明中称,在对《清洁电力计划》进行评估后,认为这项政策超出了美国环保局的法定权限,废除《清洁电力计划》将促进美国能源发展,减少不必要的相关监管负担。这也意味着,奥巴马政府发起的"煤炭战争"结束了。  相似文献   

17.
新疆巩乃斯山地草甸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植物种类丰富,典型的中生植物占绝对优势,且有不少优良的牧革种质资源和残遗草本植物,森林和草甸发育良好,是保护区最具有景观意义的植被。由于过度放牧、人为活动频繁和民害严重等因素的影响,使保护区的草地植被表现出一定程度的破坏和退化现象。  相似文献   

18.
肿瘤是目前对人类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1968年有人指出,全世界肿瘤每年的发病率达100/10万,平均每年约有200~300万人死于肿瘤,肿瘤死亡率平均每年增加近3%。美国的肺癌,从50年代至现在增加了近13倍,其肿瘤死亡率已超过心血管疾病居世界第一位。其后为日本,意大利、新加坡和非洲的苏丹。总的来说,男与女的发病率相差不大,40~70岁年龄组发病率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70%。肿瘤发病率的增加同工业  相似文献   

19.
世界旅游日     
世界旅游日"是由世界旅游组织(OMT)确定的旅游工作者和旅游者的节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人们收入的增加,带薪假日的延长,平均寿命的增高和退休人员队伍的扩大,旅游活动已从少数人的特殊享受变为大众的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旅游业的依托是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景现旅游资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是对旅游资源最大的玻坏。海水被油污染后,就不会有游客下海游泳,也不会有人躺在肮脏的海滩上晒太阳。酸雨导致大面积林木枯死,直接破坏自然景观;而旅游业本身对环境也有污染,游客大量丢弃生活用品,一次性用品,都…  相似文献   

20.
《环境教育》2012,(9):84-84
上期我们介绍了生物多样性的五大破坏因素之一的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且强度增加,全球海平面的上升,冰川面积大幅减少以及植物、昆虫、鸟类和鱼类的分布向高纬度转移等问题,都给人类的生活和发展造成了或多或少的影响。而本期我们将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又一主要破坏因素——生境丧失和破坏化,这个破坏因素主要是由人类长期的生存、发展活动所导致,因此,我们更应给予高度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