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龙湾区是温州市的三大城区之一,从20世纪80代以来,随着温州市经济的迅猛发展,人口的增长,龙湾区城市内河水质不断恶化。本文通过对龙湾区内河设置水质监测点,分季度采样分析,对龙湾区内河水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各片区的主要污染物,为改善河道水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针对彩南油田原有水处理技术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的现状,对水质净化工艺技术进行改进研究。确定预催化—强化絮凝净水的技术路线,并选定了最优药剂体系、加药量和加药位置;结合以往污水处理经验和现场实际情况,在预催化—强化絮凝净水技术基础上自行研发了新型污水反应器,对斜板沉降罐进出水系统、沉降罐收油槽、调储罐、污泥沉降池和杀菌技术进行了改进。通过现场实际运行,处理后含油污水水质达到Q/SY XJ0039—2001《彩南油田注水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3.
在众多煤泥水处理方法中,自然沉淀法处理效果不好,所需时间久;浓缩沉淀法涉及的设备多,处理能力、效果相对较好;反渗透技术能净化水质,但因膜的特性而存在局限性;而混凝沉淀处理效果好、能力大,但药剂成本高且不易回收、降解;电化学法性能优异,却鲜有应用实例。提出应开发高效的天然絮凝剂,并从节能降耗、安全等着手开发电化学法处理煤泥水的实际应用工艺。  相似文献   

4.
含硒废水处理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含硒废水通常采用生物法、絮凝沉淀法和过滤法处理.在生物法中,采用厌氧生物处理来降低原始废液中可溶的硒酸盐与亚硒酸盐,并转化为不溶性的单质硒,从而以不溶性单质硒的形式去除硒酸盐或亚硒酸盐;在絮凝沉淀法中,通常是向生物处理后的废水中加入一种金属盐,使该金属盐与可溶性硒反应并生成一种不溶性硒化合物,从而以不溶性硒化合物形式去除残留的可溶性硒;在过滤法中,将絮凝沉淀法中残留在废水中的不溶性硒去除,这样就能在不用大量化学药剂和不产生大量沉淀的情况下去除含硒废水中的可溶性硒.本文介绍的新工艺出水中硒浓度≤0.1 mg/L,而且处理成本也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
电絮凝技术在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夏清 《四川环境》2011,30(3):94-98
简要介绍了电絮凝技术的基本原理,综述了电絮凝技术在废水治理和给水净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新疆油田风城油田作业区稀油污水处理为例,针对污水水质不稳定的问题,分析了污水处理工艺、运行状况及影响水质的原因.针对水质恶化的原因,在原污水处理流程不同位置开展电絮凝技术处理效果研究,优化出适宜的电流密度、极板间距以及电解时间等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级过滤器进口安装电絮凝装置后,其出水石油类为0,悬浮物为2 mg/L以下,达到了油田的处理要求.  相似文献   

7.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鸣 《四川环境》2009,28(3):71-74
絮凝沉淀法是水处理中的有效方法,絮凝剂的选择是该方法中的关键因素,根据其化学成分的不同,一般分为无机、有机、微生物絮凝剂三种。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由于其用量小、絮凝速度快和受外界因素影响小等优势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详细介绍了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种类、使用情况及研究进展,并对有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南昌城市内河湖密布,拥有"一江""两河""八湖",近几年来市内河湖逐步淤塞,生产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导致市内河湖水质急剧恶化,蓝藻现象时有发生,河湖治理陷入了困境。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利用PPP模式筹措社会资本;用好用实"河长制",强化协同治理;创新河湖治理模式,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等途径,南昌市较好地破解了治理困境。  相似文献   

9.
在含油污水水质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烧杯实验和分光光度法研究絮凝剂的絮凝效果。筛选出以无机絮凝剂硫酸铝与两性高分子聚合物CE-3090的复配体系,同时研究了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并探究了其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温度为40℃,pH为7.72,170 r/min时高速搅拌1 min,然后50 r/min低速搅拌5 min,硫酸铝的加量为90 mg/L、CE-3090的加量为0.5 mg/L,絮凝沉降30 min后其絮凝效果较好。实验证明:该复配处理剂处理含油污水后,含油量和杂质含量都达到了SY/T 5329-94《碎屑岩油藏注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油田污水回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氧化塘的净化污水机理和水质变化特点。提出了用于进行氧化塘水质预测的二维水质模型。探讨了氧化塘水质预测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介绍碳黑废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技术改造及其技术要点。着重阐述了关键设备斜管沉淀池的运行原理、运行结果及其在整个流程改造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改造后的工艺流程特点是斜管沉淀效率高,出水水质好,副产品碳黑质优销路好,劳动强度低,废水可循环使用,设备占地少,运行费用低,总体效益好。改造后实现了全厂生产用水闭路循环,取得了可观的经济、环境、社会效益。废水循环利用在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有收益,实现了废水及固体废物的资源化。  相似文献   

12.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治理黑臭河流的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是一种辅以曝气复氧的生态处理工艺。本文介绍了人工曝气生态净化系统的构造、净化机理及其在治理福州白马支河的成功应用。近一年来的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黑臭河流的净化效果好,同时还可实现污水的资源化,适合于城市景观河道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人工湿地是近年来国内外应用较多、发展较快的一种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从国内外人工湿地净化河水的技术应用出发,列举了人工湿地处理河水污染的效果和优势,并对湿地净化河水效率影响较大的湿地植物、填料、气候条件以及湿地构造4个因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和总结,最后对人工湿地净化河道水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节水农业技术—咸水灌溉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疆地处内陆,属典型温带、暖温带荒漠大陆性干旱气候,年降水量很少;而地面水资源又较贫乏,随着“温室效应”的加剧,导致主要河流水量减少。而绿洲农业灌溉用水量却大幅增加,在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水供求矛盾已日趋突出,有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就适合新疆实情的节水农业技术咸水灌溉做了详细的介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河流水质模型在双流县流域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现有的河流水质模型,构建了一个可实时模拟河流水环境质量变化状况的动态模型。模型采用一维稳态单组分水质模型对河流的CODCr、NH3-N的降解进行计算,采用多宾斯-坎普稳态模型对河流的BOD、DO变化情况进行计算。模型引入水文数据、水质监测数据、环境统计数据、社会统计公报数据,以Excel作为数据平台,可以反演出河流不同月份、不同区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研究将该模型应用于双流县的流域治理,以在锦江双流段的应用为例进行了具体说明。根据2008年双流县河流的相关数据,研究使用该模型反演出了锦江双流段的污染物降解系数,并对其反映的流域污染状况进行了分析。随后,研究使用该模型已计算出的岷江中段河流的降解系数,模拟计算了4种情景下锦江双流段出境断面的可能水质变化,以验证拟定的双流县流域治理方案的预期效果。模型具有实用性和进一步扩展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谢意 《四川环境》2021,(2):198-203
河长制作为一种综合管理制度,明确了河湖治理的权利和责任,实现了外部性的内化与交易费用的降低,河长制的起源是内生性变化的结果,其制度变迁的过程受制于路径依赖的惯性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变化,河湖水质的改善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升验证了河长制是制度创新的成功实践。中国河湖治理制度的演进符合制度变迁的进程,河长制的实施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基于制度变迁理论,以首创河长制的江苏省为例,通过展开江苏省河湖治理政策的演变过程分析河长制的成效和实施动因,进而总结制度变迁理论为河长制变迁提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微波应用于油田采出水处理,具有辅助絮凝、杀菌、降低腐蚀的作用。实验表明:应用微波处理油田采出水,可使PAC(聚合氯化铝)加量减少20%、PAM(聚丙烯酰胺)减少30%,处理时间仅为常规工艺的1/4,微波处理60s可将采出水中的TGB(腐生菌)、FEB(铁细菌)、SRB(硫酸盐还原菌)杀死99%以上,与常规工艺相比,微波处理后水质腐蚀率可下降20%以上。  相似文献   

18.
河道治理工程重在改善河道的水质,以恢复河流生态系统。本文以北京市大兴区天堂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了河道治理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水质改善预测分析,首先分析生态需水量和供氧量是否满足河流生态需水要求,后又利用地面水环评助手软件预测了河流水质,预测分析了天堂河水质目标的可达性,旨在为以后的河道治理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Lake eutrophication problems have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Taiwan, especially because they relate to the quality of drinking water. In this study, steady-state river water quality and lake eutrophication models are solved using 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s to find the nutrient removal rates for eutrophication control during dry season. The kinetic cycle of chlorophyll-a, phosphorus and nitrogen for a complete-mixed lake is considered in the optimization framework. The Newton-iterative technique is adopted to solve the nonlinear equations for the steady-state lake eutrophication model. The optimization framework is applied to Cheng-Ching Lake in southern Taiwan. Several nutrient loading scenarios for eutrophication control are studied. Optimization results for nutrient removal rates and corresponding wastewater treatment capacities of each reach of the Kao-Ping River define the least cost approach to lake eutrophication control. A natural purification method, structural free water surface wetland, is also suggested to save more investment and improve river water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