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生物圈2号”曾被称为人类的“小地球”。尽管这个独特的生态环境实验寄托着人们美好的愿望,但最终还是失败了,其失败给人们留下了诸多启示。几年前,美国人为进一步认识地球的生态循环,验证人类采用高科技手段在与世隔绝的密封生物圈中获得食物和空气的可能性,希望创造一个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系统的奇迹,进而还设想在地球之外的星球上建造一个全新的生存空间,所以不惜巨资,耗费两亿美元建成了“生物圈2号”实验工程。  相似文献   

2.
宣教     
《环境教育》2010,(5):5-5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公布了2010年“六·五”世界环境日主题为“多样的物种·唯一的地球·共同的未来”(MANYSPECIES·ONEPLANET·ONEFUTURE)。主题呼应了保护地球上生物多样性的紧迫性,号召人们:一个没有生物多样性的世界的前景是黯淡的,千百万的人类与千百万的其他物种共有一个地球,只有和谐共处,才能享有更安全、更繁荣的地球。  相似文献   

3.
臭小子有个大家庭臭小子官名叫“臭氧”,洋名——或者说它的化学符号为“O_3”。臭小子是人们对它的一种爱称。要说臭小子的家庭有多大,是个啥样子?咱们在地球上的人们没法形容,还是让去过太空的人说说吧。那是1969年7月16日,美国“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把载有两名字航员的登月舱送上了月球。回望地球,宇航员们禁不住兴奋地报告说:地球原来是一颗蓝色的美丽星球啊! 啊!蓝色的星球,神奇的蓝色星球! 宇航员们知道,这蓝色来自地球大气对太阳光芒的映照。正是地球借助了万有引力的作用,才把厚达万里的大气层拢在自己身边,并用各种不同的气体,为自己编织了这层美丽的外衣。地球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编织并穿上这件美丽的外衣,不是为了漂亮好看,而是为了给她的儿女——那地球上的生灵万物提供庇护,给他们留住阳光,保住温暖;给他们拦住水份,提供乳汁;给他们挡住紫外线,免被灼烧致命……正是地球母亲有了这件蓝色而又神奇的外衣,给大地万物  相似文献   

4.
《油气田环境保护》2005,15(3):42-42
现代科技造就了现代明,也伴生了现代污染,“温室效应”正促使地球气候逐年变暖,两极的冰盖正慢慢融化,海平面目渐升高。地球需要“退烧”!随着空间技术的发展,人们将眼睛聚焦到了太空,利用空间技术来控制和改变地球的气候,优化生态、造福人类,已成为宇航、环保专家们致力研究的课题。当前,各种冷却地球的“太空气候工程”方案正纷纷出笼。  相似文献   

5.
鲁枢元 《环境教育》2005,(11):51-55
本文认同地球已经进入“人类纪”这一学术界的最新判断,而且认为“人类纪”远远不仅是一个地质科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跨越了人与自然的多学科的概念,一个全体地球人类都不得不密切关注的整体性概念。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纪”才是真正意义上“全球化”,一种充盈着生态学意味的“全球化”。而“精神圈”的存在则是“人类纪”的重要表征。人类在酿造了地球生物圈的种种危机的同时,也给地球的精神圈遗留下种种偏执和扭曲、空洞和裂隙。修补地球破碎的“精神圈”,是文学艺术在“人类纪”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6.
省长宋宝同志在一九九八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一九九八年六月五日同志们:今天是“六·五”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国在今天都要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引起人们对我们生存的地球环境的关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相似文献   

7.
周围 《环境教育》2007,(2):30-32
2月2日,是第十一届世界湿地日。湿地与森林、海洋并成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肾”。在这个湿地的节日,我们更要看到,地球上已经有50%的湿地消失,中国湿地保护堪忧。对此,我们特意组织了这篇稿件,希望能引起人们对湿地保护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感谢大地,正是大地上的山脉、森林、河流与荒原,引领我们走向崇高并保有一个作家和诗人不可或缺的思考和想像。”“为了生命的广大和美丽,我们的路还很长很长。”这是著名作家徐刚在首届全国环境文学作品奖颁奖大会上满怀深情的话语,代表了所有关注人类生存家园——地球命运的人士的心声。提起环境文学,人们自然会想起美国著名女作家蕾切尔·卡逊和她的《寂静的春天》,还有著名作家徐刚和他的报告文学《伐木者,醒来》。《寂静的春天》是环境保护运动的第一声号角,引发了现代世界范围内的群众性的环保运动,“她惊醒的不但是我们国家,甚至是整个世界。”《伐木者,醒来》对中国的环境发出了强劲的棒喝之声,惊醒国人。“我们的同胞砍杀的是我们民族赖以生存的肌体、血管,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是一个天天在流血的国家。”“我仍要在地球上放号——无论我的声音是多么细小——伐木者,醒来!”这是作者向人们敲响的大自然的警钟。优秀的文学作品常常有这样的感召力,不仅冲击人们的视觉,还冲击人  相似文献   

9.
由联合国倡导的“世界环境日”活动已踏入了第24个年头,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为“我们的地球·居住地·家园”。旨在强化人们的地球环境意识,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环境,就如同我们的家园和居住地一样,不仅需要建设,更需要保护。在增强社会物质基础的同时,不断改善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质量,这是我们各级政府和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陈平  陈凡 《环境教育》2004,(4):48-49
一、总题的提出 今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兰州地区下了一场小雨。雨后天气晴好,我们在滨江路上散步,没走多远就发现铺有地砖的人行道上有许多小鸟在啄食路面上的蚯蚓。仔细一看路面上的蚯蚓真不少,它们基本上已经奄奄一息了。记得生物课上老师讲过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喜欢湿润、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当雨水灌满洞穴时,蚯蚓会爬到地面上来补充氧气。可现在雨已经停  相似文献   

11.
今年4月22日是第22个世界地球日。这天,吉林大地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写有“地球已伤痕累累”、“保护地球、热爱地球”、“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宣传标语。各地在当地环保局的组织安排下,以各种形式在公园、广场、街道市区、厂矿企业等地进行了关于“地球日”、“环保知识”的宣传。吉林市开展了“我们为地球洗洗脸”的活动,4月22日这天有6000余名中、小学生,走上街头,在主要街道进行环境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地球成为人类、动植物共同生息繁衍、和谐相处的美好家园,联合国环境署把今年“6·5”世界环境日主题确定为:“为了地球上的生命”(Forl。ifeOnEarth)o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活动的空间不断扩大,需求日益增加,对地球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在人类为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辉煌成就而欢呼的同时,也发现地球上的生命正受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严峻挑战,大气污染日益严重,全球性淡水资源不足、水污染加剧、供需矛盾尖锐,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生物生存环境越来越充满危险,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等等。“…  相似文献   

13.
一年一度的“世界地球日”又将来临。每到此时,中国很多从事和关心环保的人们自然会想到“地球奖”。那么“地球奖”的主要创办者——香港地球之友,今年会有什么新举措呢?你了解它的历史和业绩吗?你知道香港地球之友是如何在香港本地开展环境教育活动的吗?带着同样的心情,近日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香港地球之友总干事吴方笑薇女士。  相似文献   

14.
回眸2006年,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频发也许是有关地球环境问题人们谈得最多的两个词组,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自然因素,更有人为之“祸”。让我们来看看,2006年的地球,带着什么样的表情旋转了365个日夜  相似文献   

15.
湿地的召唤     
1998年绿色营的主题是“保护湿地”湿地,对许多人来说,是个陌生的名词。一般说来,它包括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地带的滩涂、红树林和珊瑚滩;还包括生态功能有限的人工湿地。湿地有两个特点:一是科学研究越来越表明它的重要,它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以及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方面有其特别功能,人们称其为“地球的肾”;湿地还向人类提供大量的粮食、肉类、鱼、药材、能源、水源、工业原料,以及湿地所特有的鹤类、鹳类、鹮类等大型水禽和湖沼海岸风光所具有的美学源泉。再是人们…  相似文献   

16.
天地之大,无奇不有,然而天地问的奇怪现象都是按其自然规律变化着的。比如,在人们的生活中,除了每晚“新闻联播”电视出现的地球图像外,我们居住的半径6371公里的地球委实太大,以致于没人能觉察出大地是弧形的,一直到1967年7月,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发射成功,人类第一个使者离开地球踏上另一个世界——月球,回顾我们居住的星球,才自豪地看到地球的真实面貌。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离地球38万公里,却日夜不停地绕着地球运转。而地球距太阳1.5亿公里(天文学家把日地距离叫一个“天文单位”),又日夜不停地绕太阳公转。简言之在太阳系里共有9大行星,66颗卫星,数以亿计的慧星、小行星都在绕日运行。这些天体绕日运行的范围为40天文单位,相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如果城市的人行道上有蚯蚓在爬行,路人大多会跨过或绕开,甚至会有意将其踩死。而在欧美等国家,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路人大多会停下来,小心翼翼地将其送进路边的草丛里,让其回归自然。从对待蚯蚓的态度上,中西方国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其实,这就是生态意识的差距。为此,国内不少学者认为,国人生态意识差的主要原因是惩处力度不够,只有“重典”伺候,方能奏效。  相似文献   

18.
大学"绿色文明"的荣誉和形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平 《环境教育》2001,(4):16-18
创建“绿色大学”的迫切性   全球生态危机引发的地球上“绿色”的加速失落,已经促使人类文化的“绿色”转向。在工业领域人们提倡“清洁生产”,实行 ISO14000认证制度;在消费领域,社会鼓励“绿色消费”;在教育领域,国家支持创建“绿色学校”。相比之下,绿色大学的开展则显得非常薄弱。然而高校学生是国家未来的管理者、工程师、决策者和科学家,他们的生态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他们未来工作时的决策。所以,加强“绿色大学”建设,培养具有较高环境意识的各类人才,是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任务。 “绿色教育…  相似文献   

19.
6月,我们迎来了本世纪的最后一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一主题表达了人们对生存家园——地球环境的深切关注,也传递了人们对人类未来发展前景的深切忧虑。即将结束的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空前的时期。一次又一次的新...  相似文献   

20.
走进芦小,就像走进一幅画卷。 一进门,便是一片开阔的广场,六根高大的罗马柱,围起环形的台,上方,“地球之友”四字,赫然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台前的广场上,彩砖与花坛相映,一片生机。——芦小人称之为“永鼎环保园”。在这里,一届届的芦小孩子表演过他们的精彩节目在这里,来自国家环保总局、省环保厅的领导发表过热情洋溢的讲话……而此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