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面对能源紧缺问题,世界各国除了加强对常规能源开发外,一些国家纷纷投入到新能源开发中来。核电作为一种新能源,因其清洁、安全、供应能力强等特性逐渐受到各国的青睐。我国核电发展较晚,但进步很快。根据我国大力发展核电的政策形势,分析了我国发展核电的必要性,并用区位商定量分析了核电区域布局,对我国核电发展提出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能源形势严峻,发展核电事业势在必行。当新的一轮电力短缺出现时,人们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了核电。据悉,我国将启动庞大的核电发展计划。国家发改委已经明确了核电的远景规划: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600万千瓦。即核电的装机将从目前的建成和在建870万千瓦基础上,新增2730万千瓦。这个规划意味着从2004年起,中国每年将至少批准建设两个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意味着今后十多年每年都要建设一座"大亚湾核电站"。核电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安全清洁的替代能源。但是,1986年4月在前苏联发生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蒸汽爆炸及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后,加大了公众对核电安全的担忧。我国将启动核电发展计划的消息,再度引起了公众对核电安全的关注。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核安全司李干杰司长。  相似文献   

3.
童欣 《绿叶》2011,(4):97-103
德、法两国都是核电领域的先进国家,但发展前景却完全不同,当核电继续在法国作为能源支柱时,其在德国已经走向终结。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既有资源储量、人口分布方面的原因,也有历史传统、国家政策和国内政局方面的影响。我国应该立足于国情制定具有前瞻性的能源战略,在能源的发展和民众的意愿之间取得平衡,在保障公民自由权利的前提下维持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通过信息公开、分享核电知识、开展科普活动,密切与公众的联系,将核电企业的发展与公众的生活紧密联结在一起,逐渐形成息息相关的结合体,以持续的行动,帮助公众科学理性地认知核电。在我国核电管理体制下,政府、监管机构在核电项目前期、建设、运营等全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核电企业往往是以B2B的沟通模式,在运营过程中注重与各级政府、监管机构的沟通与交流。  相似文献   

5.
我国掌握的高温气冷堆是最新的核电技术,其"固有安全"性开启了世界核历史上的第二核纪元。落实强化自主创新的国策,加大对高温气冷堆技术方向的投入,巩固我国在核电技术革命中的领先优势,积极促进高温气冷堆技术的产业化,必将引领我国核电产业朝着自主、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煤炭大国,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几乎占据70%的份额,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的28%而言,我国是以煤炭消耗为主的少数国家之一。从环保角度看,调整能源结构是改善环境质量必要的经济和行政手段之一,快速发展核电是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正尽管中国核电已经发展了30余年,各核电企业也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但是,截至目前,我国尚未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核安全文化,全社会对核电的认知尚显不足。沟通是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过程,以求思想共鸣、情感互融、行为一致。企业扎根于社会、从社会中获得给养,得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需要进行沟通,以期获得理解和支持,从而促  相似文献   

8.
陈国强 《绿叶》2013,(Z1):142-145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很难实现大幅度降低。为此,以能源系统改革来推动绿色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清洁能源,更需考虑能源清洁问题。发展和推动各类方案与措施,避免或减少能源开发、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陈国强 《绿叶》2013,(1):142-145
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很难实现大幅度降低。为此,以能源系统改革来推动绿色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清洁能源,更需考虑能源清洁问题。发展和推动各类方案与措施,避免或减少能源开发、销售及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制定不同的沟通方案;打造中国核电的公众沟通品牌;参与社会公益,创作具有亲和力、影响力,易于传播企业沟通形象。作为改善大气环境、提供能源支撑和调整能源结构的重要支柱,核电近年再次迈入快速和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推动核电出口,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战略,也是国家"一带一路"和"走出去"战略的良好实践,更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对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实现  相似文献   

11.
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工业企业环境安全事故又称为自然灾害诱发的技术事故(Natech).我国是工业大国,重化工业是我国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我国还是世界上自然灾害严重的国家之一,Natech风险不容忽视.开展Natech风险识别、评估和管理研究,有助于我国Natech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防范和降低区域Natech风险.目前,我国Natech风险基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难以支撑我国Natech风险防控实践.本文从Natech风险发生机制、风险评估、风险感知与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风险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回顾了国内外Natech风险研究现状,初步梳理了Natech风险的基本理论,并对我国未来Natech风险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为我国Natech风险研究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风险管理中,需要针对不同的管理目标进行评估与排序,实现有限资源供给下的风险管理效率最大化提升。作为环境风险优先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比较风险评价是针对不同类型环境问题进行评估与排序的方法,它可以从宏观尺度上有效识别出各类环境问题的风险大小顺序,并有针对性进行管理优先级的设置。本文在对国内外比较风险评价研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我国环境风险管理的意义,提出我国在开展环境问题的比较风险评价、建立与完善环境风险管理工作优先级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面临的生态环境风险形势复杂严峻,严密防控生态环境风险已成为“十四五”和中长期生态环境保护、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探讨了生态环境风险的概念、分类,系统梳理了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管理、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与损害赔偿等领域的国内外管理经验与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重点剖析了我国生态环境风险管理面临的痛点与难点问题,从树立生态环境风险法治管理理念、构建生态环境风险管理战略布局、建立生态环境风险常态化管控体系、加强生态环境风险防控技术支撑、强化经济和社会治理手段助力风险管控、建设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业务化工作体系等六个方面,系统提出了加强我国生态环境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更有效地防范化解重大生态环境风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壤污染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土壤污染带来的人体健康和生态风险日益凸显.本文针对我国土壤污染环境风险评价体系在风险管控中的缺失问题,系统总结了国内外土壤污染的风险研究发展成果,按照土壤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和生态风险,分别进行评价方法、评价标准和管理实践的总结与评述.文章着重指出:土壤污染风险评价在生态系统水平及区域流域尺度上缺失,评价方法未能与污染物存在形态完全匹配,评价指标还不能覆盖大部分重金属和有机物,健康风险与生态风险还没有实现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数据有助于认识我国企业的环保行为,同时也有助于深化对近年来企业经济行为的理解。本文立足于坚持绿色发展的现实背景,实证研究了财务状况、系统性风险对我国电力上市公司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由于投资者与企业管理者对社会责任的忽视,电力企业系统性风险无法影响其ESG表现。研究还发现,较好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合理的资本结构可以促进公司ESG表现,但良好的营运能力会使公司忽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本文将系统性风险与电力行业ESG研究相结合,为未来的扩展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并就加强信息披露监督、继续深化绿色市场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环境风险评价是油气处理终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HJ 169—2018《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文章对油气处理终端潜在的环境风险进行评估,进行了环境风险识别、风险事故情形分析,确定了油气终端环境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选择原油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全破裂和陆地混输管线全管径泄漏为最大可信事故。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环境风险防范措施,提高工程设计安全系数,实现本质环保;构建地表水环境风险防控体系,完善事故水封堵系统;做好分区防渗措施,实现污染物源头控制等;为油气终端环境风险评估及风险防控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给我国带来了大量的场地污染问题,污染场地修复和风险管控成为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领域,创新土壤污染防治经济政策,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内在要求,是破解土壤生态环境问题、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管理转型的重要支撑。本文从经济政策的体系、投融资模式与机制等方面展开,对美国、德国、荷兰等发达国家的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进行了梳理分析,总结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介绍了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实施现状,最终从完善调控体系、明晰权责归属、拓宽资金来源、规范资金运营、丰富投融资模式、探索费用效益分析机制等方面提出我国污染场地风险管控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法治国家和风险社会理念下的环境治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面对现代环境问题,我国环境治理需要以法治国家和风险社会理念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法治国家要求立法、行政与司法的长期稳定、系统有效运作,而风险管理需要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对风险有及时认知和科学评估,两方面都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支撑。现代环境行政法首先强化了直接行政监管,不断加强对私权干涉的程度,而且扩展了现代环境规划制度,还创新了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同时针对现代环境问题的源头:经济上的外部性,针对性采取多种经济手段。此外在风险沟通和信息公开以及加强程序性权利上,公众参与制度进一步得到细化。这些环境治理行政手段既继承了国家传统行政机制,又都基于法治国家与风险管理理念予以补充,以更有效地、针对性地实现现代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环境风险事故频发。与此同时,公众对于美好环境的需求日益提升,公众与专家和政府之间的风险判断差异是不同规模的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诱因。为识别公众环境风险接受度的影响因素,本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11种环境风险的客观风险水平和公众感知到的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社会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公众风险接受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经济水平、风险影响度、场域了解度、政府信任度均直接影响公众的风险接受度;客观风险水平则通过风险影响度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风险接受度。因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降低公众风险感知偏差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我国除了通过更严格的风险管控手段降低风险事故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外,还需要通过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生态科普等方式增强公众对风险场域的了解度和对政府的信任度以提升风险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核能与核技术利用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但也使得我国面临的核与辐射安全风险日益加大,对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需求与日俱增。当前,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挑战与机遇并存。介绍了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开展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提出亟需利用信息化及大数据技术,推动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现代化进程。基于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数据现状,提出了促进我国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数据管理水平提升的几点措施,包括完善数据管理体制,提升数据管理技术,转变数据管理思维,树立数据共享意识等。此外,详细阐述了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大数据建设策略,包括总体架构、建设目标、主要任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