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采用内蒙古2008—2017年经济生态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内蒙古经济与生态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与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内蒙古经济与生态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分析。总体而言,2008—2017年,内蒙古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是2012年以前发展水平较低,2012年以后发展水平迅速提高;2008—2011年,耦合协调等级处于失调衰退类,2012年开始,经济与生态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提高较快,进入了勉强耦合协调发展阶段;2016年开始,耦合协调度达到0.7以上,进入良好耦合协调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评价模型,对青海省旅游—经济—环境系统(TEE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2000—2014年青海省TEE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但耦合度处在磨合阶段,协调度也仅达到初级协调水平。旅游业与经济系统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但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在2008年后高于环境阈值,环境成为青海省TEE系统协调发展的短板。今后,青海省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着力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以促进青藏高原地区TEE系统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3.
构建生态-经济系统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及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河南省资源型城市2008—2017年生态与经济耦合协调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各资源型城市的生态与经济子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波动上升趋势;耦合度于2017年均达到高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总体上不断增长。(2)资金投入、科技创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对河南省资源型城市耦合协调度起显著的促进作用,环保意识、城镇化水平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复杂系统,厘清“三水”共治系统耦合协调演进机理有利于区域水生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首先,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三水”共治系统协调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10—2020年“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和耦合协调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个城市“三水”协同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子系统的状态指数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但城市间差距较大;“三水”系统耦合度整体上处于良好耦合阶段;“三水”系统耦合协调度小于耦合度,其耦合协调水平偏低,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不充分发展态势和分化状态。耦合协调度的演变趋势是逐年向优质阶段提升。其次,用Tobit对“三水”系统耦合协调度回归,得出环境保护水平、能源消耗水平、产业发展水平3个因素对“三水”共治系统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影响。结合本文研究结论,提出共建长江上游绿色生态廊道,建立多环境要素系统联动机制,以及跨界河流水污染联合防治及水环境保护政策与督察协调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构建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熵值法、耦合度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安徽省16个省辖市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期内,安徽省技术创新与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均逐年提升;但其空间分布严重不均衡,地区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皖江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优,皖南地区次之,皖北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程度最不协调。  相似文献   

6.
选取2001~2015年的相关数据,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耦合协调度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出江苏省经济增长与大气环境演变交互作用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选取2001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4个典型年份对经济与大气环境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4个典型年份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低耦合度区域呈现增大趋势,低耦合度区域主要以宿迁市为中心,在其周边扩散;(2)耦合度绝对数值的最高值呈现下降趋势,经济与大气环境的耦合度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和拮抗阶段;(3)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低协调度区域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低协调度区域主要位于江苏省北部区域;(4)协调度绝对数值的最高值呈现下降趋势,经济与大气环境处于低度和中度协调耦合。  相似文献   

7.
以吉林省延边州红旗村为案例研究地,构建乡村振兴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依据2014—2018年的指标数据计算了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红旗村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存在耦合关系,处于中等强度耦合阶段;乡村振兴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综合评价指数呈连年上升趋势,但后者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前者;红旗村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过程可划分为低度协调、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3个阶段,并向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演化。  相似文献   

8.
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耦合协调性,研究表明:(1)时序方面:2011—2016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耦合度在0.964 5~0.987 0之间,为高水平耦合作用阶段。耦合协调度在0.558 8~0.675 9之间,为较高水平耦合协调阶段。(2)空间分异方面:2011—2016年,耦合度呈梯次变化,由西北向东南递减。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小,各市耦合度缓慢下降。2011—2016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耦合协调度呈西北—东南地区降低、西南—东北地区增加的交叉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9.
选取山东省各地市2010—2016年面板数据,基于DPSIR模型构建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①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由相对落后向相对发达演变,2016年绝大部分地市达到相对发达状态,但局部时序演变波动不稳定;②2016年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主要表现为"集群化、梯度化、极差化"分异特征;③2010—2016年山东省生态文明建设处于高度耦合水平,但耦合度空间格局时序变化较大;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水平,其空间格局较为稳定,时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生态环境脆弱,生态价值巨大,深刻了解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状况与相互关系,对青海省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有助于形成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态势。文章基于2000~2014年《青海省统计年鉴》及《青海省环境状况公报》的数据,通过构建青海省经济—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熵权法对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及协调度评价模型研究了青海省2000~2014年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度及协调类型。结果表明:青海省2000~2014年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经历了三种耦合协调类别:2000~2006年为勉强协调发展类;2007~2009年为初级协调发展类;2010~2014年为中级协调类,耦合协调类别等级不断提升。耦合协调类型方面:2000~2009年为经济损益型,2010~2014年发展成生态滞后型。  相似文献   

11.
在阐述旅游经济、交通运输与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旅游经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引入耦合协调度数学模型,对江西省2005—2014年旅游经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旅游经济—交通运输—生态环境的综合发展水平处于稳步提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的综合评价指数波动较大,呈现出“先降后升再降”的态势;近年来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处于颉颃状态,耦合协调类别经历了由极度失调衰退—中度失调衰退—轻度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衰退—勉强耦合协调—初级耦合协调的转化历程,虽然耦合协调度所有改善,但协调等级处于较低水平。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结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实现区域生态保护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回归分析方法,评价2007—2017年我国黄河流域9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2007—2017年,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评价值均呈增长趋势,旅游经济的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生态环境。②2007—2017年,黄河流域各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③政府控制力、产业结构(第三产业占比)、人口规模和人民生活水平4个因素对本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业研发投入对本地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济南市城镇化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济南市为例,通过构建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计算得出两者的综合指数,结合耦合度、协调度模型分析城镇化子系统和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的耦合交互机制。结果表明:2007—2016年间济南市城镇化综合指数和土地利用效益综合指数均呈上升趋势,个别年份两者的综合指数存在波动;城镇化子系统和土地利用效益子系统间的耦合度除2007年外始终处于颉颃阶段,协调度则始终处于严重失调阶段,但耦合度指数和协调度指数都在不断增加,说明两个子系统间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均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在未来发展中,济南市要积极提升土地利用效益,推进城市土地利用合理布局与结构优化,从而促进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综合考虑人口、经济、生态环境三方面因素,构建两淮地区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对两淮地区2007—2017年的28个评价指标进行赋权,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表明,两淮地区2007—2017年间的耦合协调度呈不明显的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发展类型为极度失调衰退型与严重失调衰退型。针对两淮地区耦合协调发展现状,结合其特殊的经济发展模式,提出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水资源短缺日益威胁着干旱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是干旱地区在生态重建时期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干旱地区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主要措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依据农业的多功能性,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干旱区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甘肃省民勤县的农业综合效益由0.22上升到0.76,其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根据民勤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节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度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评价模型,以环渤海地区17座城市为例,对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协调关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发现:1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但基本公共服务地区差异明显小于经济差异;环渤海17座城市可分为经济发展滞后型和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型两类。2就耦合度来看,环渤海地区城市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都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就耦合协调度指数而言,天津、大连、青岛属于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高度耦合协调类型;东营、烟台、威海、盘锦、潍坊、唐山、滨州、营口、秦皇岛属于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中度耦合协调类型;丹东、日照、沧州、锦州、葫芦岛属于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低度耦合协调类型;环渤海17座城市综合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指数可划分为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和谐型、经济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磨合型。  相似文献   

17.
以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耦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耦合协调关系评价模型,分析了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耦合协调度。结果发现:①富川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系统与乡村旅游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②二者的耦合度呈现波动上升,总体处于中度耦合阶段,但耦合值有待提升,系统相关性良好,耦合作用初见成效。③耦合协调度在时间序列上呈梯度发展,在发展阶段实现了从"失调"向"协调"的转变,协调作用由弱到强,呈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整体协调度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徽段整体包括蚌埠、淮南、阜阳等8座城市2013—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发展状况和耦合协调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2013—2017年,淮河经济带安徽段整体耦合度为0.49~0.50,始终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阶段转化为初级协调阶段,一直呈增长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短缺日益威胁着干旱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是干旱地区在生态重建时期的手段之一,同时也是干旱地区实现农业综合效益最大化的主要措施。在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依据农业的多功能性,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方面构建了农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干旱区农业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甘肃省民勤县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2012年甘肃省民勤县的农业综合效益由0.22上升到0.76,其中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根据民勤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节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能源富集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和粮食主产区,其水资源匮乏使区域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为研究黄土高原能源富集区能源、粮食与水资源之间协调发展状况,本研究以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为核心,通过构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TOPSIS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了典型案例地榆林市及榆阳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水平及其耦合协调关联特征。结果表明:从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协调关系来看,榆林市各区县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度整体较高且近年来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耦合协调度呈现“北高南低”格局且近年来表现出轻微下降趋势。从榆阳区层面来看,榆阳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耦合度较高,耦合协调度呈现由中度协调向优质协调发展态势,水资源系统制约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安全发展,能源子系统波动性较强。为协调能源富集区水—能源—粮食纽带系统可持续发展,政府应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同时构建节约高效的资源管理体系,提升资源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