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从2013年起,江苏就启动"带着公众看环保"活动,选择部分环境监测站以及污水、垃圾、电子废弃物处理设施作为开放点,组织公众深入其中,学习环保知识,感受环保变化。面向公众开放环境保护设施,是落实《环境保护法》,扩大环境信息公开,引导公众参与和监督环保工作的重要措施;是普及环保科学知识、展示环保发展成果,把环境教育课堂搬到现场的生动实践;也是带领公众亲历环保,进而促进了解、消除隔阂,缓解环保"邻避"效应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
正开放环保设施,是一项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推动才能完成的工作。只有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位一体",横向沟通、上下联动,环保设施开放工作才能做好、做实。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深入贯彻,天津市治污减排工作力度前所未有,一大批环保设施建成并投入使用。为引导广大企业和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天津市积极探索,努力实践,形成了具有天津特色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以湖北省为例进行分析,建议要从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的工作管理体系等举措入手,建立环保公众开放的长效机制。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是让公众理解环保、支持环保、参与环保的重要手段。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中关于"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社会开放"的要求,2017年5月原环保部与住建部联合出台了《关于推进环保  相似文献   

4.
<正>开放是最好的"化解剂"——推动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可以保障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激发公众参与理解环境治理、破解"邻避效应"的有效途径。我们生活中制造的垃圾到哪去了?怎样进行垃圾分类?污水如何变成净水?为守护青山绿水,我们能做些什么?成都通过持续开展环保设施公众开放活动,带领公众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5.
正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把"闲人免进"的环保封闭场所变为向市民开放的"城市客厅",让公众参与其中,对化解"邻避效应",促进社企和谐共建发挥积极作用。环保设施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推动相关设施向公众开放,既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也是推进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促进行业企业可持续发展、化解"邻避效应"的重要措施,是新时期环境教育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6.
<正>记得是去年,笔者在江苏采访的时候,一位基层环保系统的工作人员说出了这样的抱怨:"做环保工作一点成就感都没有。如果我是医生,躺着来的病人站着出院了,我肯定会有成就感。做环保就不同了,我做了20  相似文献   

7.
<正>最近的天气很不好,我知道这是雾霾,只有风来了,才能吹跑它。我们国家现在倡导节约能源资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最近班里画的"低碳环保"图画、"节约用水"手抄报,还有《中小学生守则》最后一条:"节粮节水节电,低碳环保生活。"都是希望我们关注生态环境,呵护自然生态,携手共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历经改革开放四十载,在三秦环保的奋进史册里,环境哨兵们保卫蓝天无疑是最精彩的篇页之一。这是一种绿色使命的情怀:从美丽大秦岭俯瞰西岳华山,巍峨耸立,雄浑渭水奔流不息入黄河,1.3万平方公里的关中沃野风景独好;这是一个无与伦比的组合:从"60后"到"90后",一个个环保人的奋斗足迹胜似千言书上的墨迹,每次都标注了他们奉献的新境界;这是一支能征善战的  相似文献   

9.
环保出游     
正虽然我看到和体验的仅仅是几个国家旅游层面的环保意识,但我已经深深地感受到:在不少国家,环保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理念。"环保"是很时尚的一个词。提到"环保",很多人把它定位在家庭生活领域中。其实,环保渗透于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领域、各个角落。环保可谓"无孔不入",甚至"波及"到了旅游领域。笔者在韩国旅游期间看到,当地人特别注重"低碳出游"。在雪岳山看"枫景"时,与满山红彤彤的"枫景"相媲美的是韩国人的环保意识:山口处,原本可以跑汽车的平坦公路上,看不到一辆汽车的  相似文献   

10.
读者评刊     
正@孙劲松:流口镇是新安江源头第一镇,为了保护源头活水,这里以兑换生活用品的方式建起了"垃圾超市"。村民于凤琴赶了10公里山路送来了一麻袋垃圾,她说:这些瓶子、袋子干活时就顺手捡起来,因为这个对土壤、水体都有污染。《山沟里的垃圾兑换超市》的经验值得借鉴。@周立波:生活中有很多机会让我们成为环保达人,英国校服商店卖的校服,都是学生穿小了的,或是毕业了用不着的校服,只要没有明显的破损都可以在校服商店寄卖。《从校服商店看英国学校的环保理念》的确给了我们很大的启迪,原来环保并没有那么遥远,也不是那么抽象。  相似文献   

11.
蔡豪茜 《环境教育》2011,(12):73-73
"环保"一个新时代"不老"的热点。正如现今社会人人口中流传"环保"一词,但事实上人们是否都做到了呢?环保并不是在口中讲了就会实现的。"环保言与心,创绿践与行",正如这句话所讲,我们必须要以行动来证明,看看我们学校‘永嘉十五中’,多次开展绿色环保活动,像  相似文献   

12.
正作为一名久经沙场的环保老兵,海螺集团的职业经理人夏友好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去年他从陕西转战到贵州,担任贵阳海螺盘江水泥有限公司"一把手"。火辣辣的饮食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着实把吃着徽菜长大的夏友好给将了一军。然而,不多久他就发现,与当地政府送来的温暖相比,这都不是事。"在贵州,环保是被政府高看一眼的。"让夏友好印象深刻的就有两桩事:一则是对  相似文献   

13.
正南京市银龙花园学校自2014年被评为江苏省"绿色学校","绿色"主题便成为了少先队开展活动的一条主线,意在增强少先队员们的环保意识,力求做到人人知环保,人人护环境。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绿色教育活动:开展环保节假日主题活动。每年植树节,学校少先队都会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在世界水日到来之际,学校都开展节水、惜水、爱水的活动。世界地球日是学校少先队特别重视的环保节日,每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环境教育》2011,(11):8-8
"十二五"环保工作要更进一步,就必须破解两大难题:一是解决好环保如何进入宏观决策问题,二是解决好应对环保公共事务挑战的问题。"——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出席2011年"杜邦杯"环保摄影展开幕式时指出"十二五"期间环保工作亟需破解环保进入宏观决策和应对公共事务挑战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教育》2012,(11):52-53
网络论坛和环保微博,一年365天无休,网贴24小时内回复……在他的努力和带领下,如今的南京环保微博和网络论坛,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特色典型。麻辣新闻发言人、咆哮哥、工作中的拼命三郎、生活中的环保潮人……这些名号,都是用来形容一位50多岁的环保人,一位在环保战线上奋战了20余年的环保斗士,徐小怗。笔,是他的武器;口,是他的号角;那颗热爱环保宣教事业的拳拳之心,是他一直快乐、热情工作的源泉。年过半百,新点子比年轻人还多"想不完的点子",很多和他共事的年轻人,都直言"颇感压力"。别人嚼过的馍不啃,别人走过的老路子  相似文献   

16.
她是京剧小花旦出身,却在后来改行进了影视圈;她出演了许多影视剧,获得了"天下第一嫂"的美称;她曾连续四届担任政协委员,为百姓提出了很多实际的议案;她又是一位执著的环保名人,参加了许多大型环保公益活动。她就是被人们喜欢称作"嫂子"的王馥荔。花香熏醒环保心愿"因为爱花,所以我特别关爱身边的一花一草。"这也许是王馥荔环保意识的萌芽。她说,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小的时候,特别喜欢花,那时家里都没花,外面也没卖鲜花的,所以对花有一种特别的  相似文献   

17.
环保领域每一条"潜规则"的背后,都存在着环保部门事实上的不作为和监管缺位,都存在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因此,要一手治理环保"潜规则",一手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潜规则",是相对于"明规则"而言的,是指暗地里通行、起实际作用而上不了台面的规则。如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潜规则",环保系统也不例外。正是由于"潜规则"的存在,法律和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腐败案件逐年增加。本文以2011年7月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播出的《铅污染,谁之过?》等典型环  相似文献   

18.
冯洁 《环境教育》2010,(3):31-32
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低碳经济呼声日高,从生产到消费,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将环保贯彻其中。作为排碳大户的企业,在这个环节中应承担什么样的社会责任?如何将环保理念转化为切实的行动?大型企业也是排碳大户,为中小企业树立节能减排的榜样?企业家如何让环保成为企业日常生产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一场秀或一个口号?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本期"人物"对企业家的哥本哈根之行作了特别一次报道,并希望读者就"怎么看企业社会责任"与我们畅谈,谈谈您心中的环保典范!来稿请发至邮箱hjjy_ee@yahoo.com.cn,注明"企业环保责任"。  相似文献   

19.
2012年4月,"2011绿色中国年度焦点人物"揭晓,四川省环保厅厅长姜晓亭荣登焦点人物榜。他是全国环保系统的唯一代表。姜晓亭的获奖词是这样叙述的:作为一位政府官员,也是一位对环境保护事业有着很深情感的大力推行者,他在为建设四川环境保护事业付出艰辛劳动的同时,致力于"把基层环保的声音真情传递",致力于用通俗幽默的语言解读环保热门话题,致力于推广传播绿色理念……的确,无论是作为环保厅长还是全国人大代表,姜晓亭都是环保事业的大力推行者。在与环保结缘的短短两三年时间里,他从外行变成行家里手,从领导变为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首届"十佳环保人士"评选表彰落幕已经一年多,这一年多,他们过的还好吗?事业与产业是否有了新进步?作为民间环保人的旗帜与标杆,他们在安徽省环保公益事业中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为了使他们的事迹产生更广泛的后续影响,本刊记者特选择了4名有故事的"十佳环保人士"回访,再度走进他们的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