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资源型城市的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也是现阶段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凸现出来的一项新课题.在生态环境危机和区域矛盾日益加剧的社会背景下,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已成为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有利于缩小区际间的差距,促进环境建设,同时也符合时代发展的主旋律.从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出、转型动力不足、社会问题突出、地方财政困难等方面阐述了构建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着重从法律保障、补偿标准、横向财政转移支付、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体制机制等方面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面临的障碍因素,并对我国资源型城市生态补偿运行机制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基于超系统思维的生态网络城市模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其内部资源与外部环境中生态承载力的双重限制。从超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态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并对生态城市超系统的构成及其耦合机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在外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能够实现互利耦合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网络城市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运用熵值法,根据生态城市的内涵,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对徐州市2001—2008年的生态城市建设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徐州市生态城市建设质量在逐年提高的同时存在着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指出行政推动力、经济推动力、城市经济组织与居民推动力、资源与环境约束力是解决徐州市生态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中新天津生态城艾毅幼儿园于2012年9月开园,是中新天津生态城第一所幼儿园,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目前在册幼儿390人,13个教学班。作为一座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中新生态城提倡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在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资源等方面都做出了良好示范,为幼儿园开展生态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生态资源。幼儿园的教师们一直致力于绿色校园、生态课题研究,鼓励孩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生态的规划建设对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可持续发展视域探讨当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存在的由规划滞后、规划重复、规划片面、执法不严等造成的城市规划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生态破坏的问题,提出构建城市生态规划的现实必然性和基本原则,从强化机制、转变观念、以人为本、健全法制、合理规划等角度探讨可持续发展视阈下城市生态规划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本文叙述了生态城市理念的由来,生态城市的特征以及建设生态城市的意义,在分析我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以城市规划为蓝本,以环境保护为重点,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经济、社会、生态高度和谐的生态城市.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分析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内涵,阐述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生态城市系统的构架和生态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正>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苏州高新区虽自然条件优越,但经济快速发展,企业和人口大量集聚,对资源和环境产生巨大压力。当前,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发展循环经济对区域发展尤为重要。从健全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生态集约的生产行为模式、完善废弃物再生利用体系和健全循环型社会发展体系四个方面,阐述苏州高新区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实践,为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资源型城市在我国经济发展大局中地位重要而特殊、历史贡献突出,城市发展的生命周期特征和物质代谢的"大进大出"特征明显,固体废物(以下简称固废)治理问题积弊已久、复杂多变。如何建设"无废城市"模式的资源型城市,是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无废城市"实践亟待破解的难题。本文研究分析了2017年我国资源型城市固废产生、贮存、综合利用、处置环节及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并从制度设计、产业转型、分类利用、标准建立四个方面提出了"无废"资源型城市建设的政策建议。根据资源型城市所处生命周期发展阶段的不同,提出了基于固废"产、存、用、置、销"的存量、流量挂钩约束的发展模式。同时提出以下建议:快速成长期城市应从产业体系构建、空间布局及准入条件着手控制固废增量;平稳成熟期城市应发展完善高值化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体系和制度体系;枯竭衰退期城市应注重挖掘和开发存量固废的资源价值;再生发展期城市应加强多源废物协同处置利用产业体系建设。本研究可为资源型城市的"无废城市"建设提供模式参考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生态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具体体现,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态城市的定义、特点和生态城市的主要建设模式,从而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绿色生态宜居城市是雄安新区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生态系统服务能力提升、生态安全保障,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国土空间管控是保障这一建设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础。本文从雄安新区的生态功能定位、新区可持续发展,以及居民福祉提升的目标出发,考虑新区生态安全格局结构完整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内在需求,首先,分析了新区生态安全保障的内涵和要求,明确了雄安新区生态安全所依赖的特征空间尺度;然后,基于新区多尺度的生态安全保障要求,提出了包括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安全管控体系、白洋淀国家公园建设、生态补偿机制的面向生态安全保障的国土管控策略,并从生态安全监测、生态安全预警和生态安全管理三个方面,探讨了新区生态安全管控体系;最后,针对京津冀、大清河流域、雄安新区三个生态安全保障的特征尺度,从不同尺度相应关键生态系统服务供需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安全保障的对策建议,为新区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低碳城市是一种实现低碳经济、进行低碳生产与消费、形成低碳生活、建设良性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生态体系的城市模式。通过调控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城市开放空间,有利于低碳城市理念下的生态城市建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对低碳城市建设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对郑州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借助AreGIS9.3软件分析了郑州市绿地服务区的影响范围;最后基于城市绿地系统优化原则提出四方面的优化建议——注重城市的生态设计;优化绿地系统的空间布局;实现“点”、“线”、“面”的有机结合;实施适度的绿地容量限制;发展立体绿化与推广绿色建筑材料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杨志华 《绿叶》2010,(8):71-77
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目的、内涵都是相通的.都是为了克服发展过程中碰到的资源、环境、生态问题.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内容都是发展新能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源头上做到节能减排。另外,低碳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都是城市.都必须因地制宜、扬长避短,都必须作为整体一盘棋来考虑。对低碳城市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评价,有助于推进这些事业.但也都要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14.
浅析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青海环境》2004,14(4):177-179
城市生态化建设是城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文章结合我国城市生态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化建设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15.
生态教育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重要环节,城市自然公园具有资源与区位优势,并切合全民教育理念,应成为生态教育的重要基地。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目标导向,剖析城市自然公园生态教育的实施路径,阐述城市自然公园生态教育面临动力缺乏、定位模糊、生态解说滞后、教育项目缺失等现实问题,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规划法构建相应的动力机制、教育定位、生态解说系统、教育项目等生态教育规划,并探讨支持生态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体系、生态补偿策略与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6.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质精神付诸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最优发展图景的一种城市意象构建过程;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及其指标评价体系则演绎了城市由"生态量变"向"生态质变"的逻辑和规律,为人们在心理层面形成对城市"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的生态美学意象提供了"可读性"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17.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娟  陆雍森  汪毅 《四川环境》2004,23(6):7-11
本文在对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及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对生态城市内涵的理解,提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设计的理论依据,以保证人类发展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发展与和谐为出发点。提出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框架,将生态城市的可持续性从两大系统加以体现。同时针对本套指标体系设计了二维评价体系.从可持续发展度和可持续发展协调度两个方面对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状态进行评价。最后以常熟市为案例,对本套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体系的实用性作了验证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展望与实施途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是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平台,是培养国家高素质和复合型人才的基地。本文对中国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呈现出3大趋势:将快速发展以与中国跨越式发展相适应;将出现多学科和跨学科的交叉渗透;高校多学科资源平台服务于可持续发展社会。建议通过教育理念的创新、师资梯队的建设、精品教材的出版以及教育平台的搭建这4个有效途径全面加强高校可持续发展教育,最终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校园生态文化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9.
人口、资源、环境是城市和谐发展的三大基本支撑要素。通过计算广州适度人口、验证库兹尼茨曲线、计算生态足迹等,分析了广州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支撑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基本要素——人口规模、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基本都已接近峰值,城市发展面临着有史以来的最大压力,而且资源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在弱化,但环境总体质量趋向于好转,库兹尼茨曲线正在向其倒U形的右半部分过渡。为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广州要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更加关注自然资本。  相似文献   

20.
在梳理资源环境经济学相关理论的前提下,全方面分析了土地资源、水资源和大气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从以下几点进行讨论:严格控制区域内各规模城市用地的扩张问题,因地制宜,合理调控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关系;水资源是当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基于绿色化理念评估城市发展的水资源基础,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探求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治理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