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984年12月底,国务院环境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环境科学委员会主任、中国生态学会理事长、国际生态学会执行委员、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马世骏教授应四川省生态学会和四川省环境学会邀请,在成都作了题为“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学术报告,现根据录音整理刊载于后。  相似文献   

2.
千岛湖位于浙江省钱塘江上游淳安县境内。它是建设新安江水电站,拦江蓄水形成的人工湖,面积86万亩,蓄水量相当于3000多个杭州西湖的容量,这样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淳安县的经济发展注入了生机。一、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政府承担主要任务,环保部门依法办事淳安县是个老区、库区、山区、边区,人称“四区县”,财政收入少,人民生活水平不高。但这个县的领导、环保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对千岛湖多年来在污  相似文献   

3.
以经济承包责任制为借鉴移植过来的环境目标责任制,作为改革过程中的一种措施,正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开。环境目标责任制作为一项新的管理制度,虽然处于探索阶段,但已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和较大的推广价值。首先,加强了政府对环境工作的重视和领导;其次,有利于把环境保护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再次,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的环境问题已相当严重,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将会越来越大,工业污染物也会相对增多,人口还会增长,如无有力措施,环境会进一步恶化,人体健康与经济发展也将由此受到影响。这就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者提出了十分尖锐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西部开发与生态经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西部大开发必须走生态型经济发展的路子,并依托西部地区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出了西部经济开发类型的选择和有关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7.
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方向。构建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障碍因子模型,探究中国11个沿海省区市数字经济与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发展现状及其障碍因子。结果发现:(1)2011—2020年沿海地区数字经济和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数字经济发展迅猛,海洋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耦合系统从整体失调状态发展到整体良好耦合协调状态;(2)沿海各省区市耦合协调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耦合协调状态空间差异逐渐减小,2020年9个省区市均发展到基本协调状态以上,其中广东处于高度耦合协调状态;(3)通过障碍度诊断发现,数字经济障碍度具有“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特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层面具有“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社会效益>海洋经济效益>海洋资源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者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再认识,使我们对“三同步”战略方针以及“三个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的理解和认识,建立在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建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的基础上。一、回顾和启迪我国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防治环境污染,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初期要好一些。但是,环境污染不可避免地发生了,有些还很严重,沿袭的仍是“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在70年代中期,曾提出“5年控制,10年解决”环境污染的目标。现在10年过去了,这个目标没有能达到。  相似文献   

9.
近两个世纪特别是本世纪以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工业化、现代化、城市化迅速发展,造成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和噪声污染,再加上“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破坏等,致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趋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保护环境是关系到当代人与子孙后代生存、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这在客观上要求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建立和谐的关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合理地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使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目前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地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必须正确对待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  相似文献   

10.
低碳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针对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气候变化和碳减排问题,文章介绍了低碳经济、清洁发展机制以及实现低碳经济的基本途径,量化了河北省碳减排潜力,分析了河北省电力、钢铁两大行业的碳减排途径,最后从项目技术开发因素和项目外部环境因素两方面具体提出了河北省发展低碳经济和清洁发展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分析低碳经济与生态省建设的关系入手,明确提出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省的重要途径的论点,并结合国内外发展低碳经济背景及四川省省情,简要阐述了四川省发展低碳经济的紧迫性、有利条件和发展现状,最后从生态省建设入手,对四川省低碳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一、“九五”期间邢台市经济与环境现状“九五”期间,我们邢台市国民生产总值由1990年的69.8亿元,增长到1995年的2006亿元,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58.l亿元,比1995年增长162.8%。可喜的是,这期间,我市的环境污染并没有随经济的高速发展同步增长。万元产值工业废水排放量由1990年的326吨下降到1996年的93吨,废水处理率由引.8%提高到8入9%,废气处理率由89.l%提高到926%。城镇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一直保持100%。全市环境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高,1995年用于防治工业污染的直接投资达3752.01万元;完成污染源治理项目35个,…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四大把“加强环境保护”列为全党和全国人民90年代改革和建设的十大任务之一,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环保工作的高度重视,也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全国各地都在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发展,历史同时为西部地区的大发展创造了干载难逢的契机,加快青海经济建设步伐的条件已臻成熟。通过多年的探索和深化对省情的认识,省委制定了“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的经济发展战略。几年来在实施这一发展战略的过程中,探索并总结出了一整套比较适合青海实际的发展措施和办法,并在全省上  相似文献   

14.
经济外部性的负效应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经济外部性的负效应唤醒了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行动经济的外部性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两类,其划分取决于个人或社会是否无偿地享有额外收益,或者是否承受了不是由其导致的额外成本。外部性的正效应使人们无偿地享受了福利或收益,如种植一片果树,使居住附近的人每天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外部性的负效应使人们受到损害,如空气和水污染。外部性的负效应最明显的是那些对环境及资源的损失过快的效应。自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不断享受工业发展所带来的种种方便,同时,经济发展过程的外部性负效应造成了水、空气、海洋等生态环境的日益…  相似文献   

15.
德国环保政策与经济增长EnvironmentalProtectionPolicyandEconomicGrowthinGermany德国从1970年开始实施“国家环境计划”,把环境保护工作置于优先地位。经过20多年的努力,德国的环境保护取得了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工业生态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同明 《环境技术》1998,16(6):39-45
1可持续发展经济及其特征可持续发展经济是资源可永续利用,自然环境可良性循环,经济结构合理,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益同步增长的一种稳定协调、持续发展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经济是相对于不可持续发展经济而言的,后者是传统工业化———工业文明的负效应所带来的恶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省际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济效率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1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分别测算了我国各省市区传统经济效率与绿色经效率,分析了差异与演化趋势。通过建立空间邻接矩阵,测度了我国各地区经济效率在空间上的自相关特性。研究发现:12000—2013年我国传统的经济效率平均值为0.619,显著高于平均值为0.494的绿色经济效率。2我国各地区传统经济和绿色经济效率在空间分布上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3各地区两种经济效率都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传统经济效率高高值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绿色经济效率高高集聚主要分布在我国中东部沿海地区,两者低低值集聚区域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地区和中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8.
运用熵权TOPSIS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选取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的26项指标,对四川省21个市(州)2006~2015年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整体生态环境与经济耦合协调度较低,但总体上向着良性协调方向发展,个别市出现相对下滑趋势;整体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在空间上分布差异较大,耦合协调度较高的是成都、绵阳、攀枝花,较低的是雅安、巴中、达州、甘孜州、阿坝州,耦合协调度较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川西地区,耦合较低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川东北、川中、川南地区,在空间上分布不均衡。通过分析四川省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时空演变,认为生态滞后与经济滞后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并据此提出四川省未来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对促进区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依据青海省实际,构建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协调发展度模型与R/S分析法,对1995~2012年青海省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价与预测。结果表明:(1)1995~2012年青海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协调发展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严重-中度失调(1995~1999年)→勉强-中度协调(2000~2004年)→中度-良好协调(2005~2012年)三个阶段;(2)1995~2004年青海旅游经济发展滞后于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2005~2012年反之;(3)青海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未来将保持良好的协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