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叶》2021,(6)
正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机组——华能石岛湾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12月20日成功并网发电,这标志着我国第四代商业化高温气冷堆正式投运。据介绍,装机容量20万千瓦的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位于山东荣成,由中国华能联合清华大学、中核集团共同建设。这座完全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调试和运营的新一代核电项目,  相似文献   

2.
《绿叶》2005,(8)
大亚湾,和风煦日,碧波万顷。大亚湾核电站就坐落在这美丽的湾畔。1987年8月7日正式开工时,这里还是一片荒芜。18年过去了,一座代表着国际高科技先进水平的大型核电站,一座园林式、花园式的新型核电城巍然崛起。1994年2月1日和5月6日,两台机组先后投入商业运营。大亚湾核电站每年发电量超过100亿度,其中七成电力供应香港,三成电力供应广东电网。通过核能发电,使得广东和香港两地每年减少燃煤消耗370万吨,从而大大减少了导致“温室效应”和酸雨的气体的年度排放量。其中包括二氧化碳900万吨、二氧化硫17万吨、一氧化氮3万吨,以及空气中的尘埃数干吨。  相似文献   

3.
正2016年4月26日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30周年。切尔诺贝利曾是前苏联人的骄傲,却发生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1954年6月27日,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奥布宁斯克核电站(今位于俄罗斯卡卢加州)在前苏联建成,成为人类和平利用核电的成功典范。目前世界上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有核电站。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统计,截至2010年10月底,全世界共有441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约  相似文献   

4.
<正>自2015年9月25日起,关于"31个内陆核电厂址完成初审、即将重启"、"国家发改委委托中国工程院、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等进行的综合论证一致建议发展内陆核电"、"内陆核电论证已近尾声"的消息却在各种新闻媒体上异常火爆、迅速传播。《环球时报》9月29日甚至推出社评"不建内陆核电站,中国恐没有未来",引起舆论哗然!公众看了都误以为长江流域的核电站马上就  相似文献   

5.
观点     
《绿叶》2011,(4):132-133
中国沿海地区核电站可能面临上游洪灾的风险,至于湖北、湖南等地计划修建内陆滨河核电站,更需防范洪灾。但无论多大争议,核电还是要发展,不能因噎废食,关键在于如何发展。——针对一些业界人士存在盲目乐观倾向,对核电发展过程中的安全隐患重视不足,环  相似文献   

6.
国际资讯     
《绿色视野》2011,(12):70-70
德国推广可再生能源代替核能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德国便宣布将从2015年到2022年陆续关闭境内所有18座核电站,现已有8座核电站处于停机状态。目前核电占德国发电总量的约28%。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已经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对可再生能源和能效提高项目提供总值1373亿美元的投资。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效将成为德国新时代能源政策的两大支柱。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国务院批复《核安全与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三五"规划及2025远景目标》。3月23日,环境保护部(国家核安全局)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司长郭承站就《规划》回答了记者提问。我国是核能核技术利用大国。现有36台运行核电机组、20台在建核电机组,在建核电机组数量世界第一。另有研究堆19座,核燃料循环设施近百座。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到"十三五"末,  相似文献   

8.
科技动态     
<正>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内陆核电站是安全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潘自强14日在"2014年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年会暨第四届中国核能可持续发展论坛"上表示,内陆核电可以达到不低于滨海核电的安全水平,环境风险低于社会可接受水平。应加强放射性废物的处理处置,不断提升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文化。"核电选址本无沿海和内地之分,取决于电力需求、厂址水文和环境等  相似文献   

9.
核电站历来是各国安全保卫的重点。美国的核电占其总发电量的20%左右,经历了“9·11”事件之后,美国对于核电站的安全问题显得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缓解传统化石能源紧缺及其所伴随的大气污染问题,发电过程中几乎不产生常规大气污染物的核电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战略选择。但是,由于核电站在运行过程中,特别是发生重大核事故时,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可能对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发展核电仍然存在较大的争议和阻力。在此背景下,需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核电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以保障我国的核电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对国内外核电风险评估研究现状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分析其对核电风险管理的意义,提出了我国未来构建核电风险评估与管理体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