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绿洲是干旱区的自然体,它既受干旱荒漠生态系统的全局性制约,亦反馈于全局。从局部与全局关系出发,绿洲的变化趋势,对当前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必将发生影响。绿洲生态系统本身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和明显的整体性,绿洲的结构与功能将制约着绿洲农业,故绿洲与农业的持续发展应是相一致的。生态农业是我国实现持续农业行之有效的模式,因而,在绿洲推行生态衣业,将使农业的持续发展得到贯彻,亦必然是绿洲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2.
新疆荒漠化土地面积大,分布范围广,发展程度高,危害严重.目前,新疆的荒漠化面积为104.4×104km2,占全区总面积的65.25%.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叠加影响下,新疆的荒漠化越来越严重威胁到绿洲生态环境.近几十年来,新疆过度开垦和人口增长过快已经给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加剧了水资源的耗用和土地荒漠化的进程.因此,防治荒漠化,是实现荒漠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本文简要论述新疆日趋严重的荒漠化对绿洲生态环境的危害.并提出防治对策和见解.  相似文献   

3.
前言干旱区绿洲大农业生态系统是在原有的自然绿洲及荒漠戈壁上,经过人类开垦和长期的灌溉耕作形成的。绿洲农业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以上的历史,随着历史上经济的发展,已逐步建立了较完整的、自给自足的、较为封闭的绿洲农业生态系统。在历史上,这种生态系统对繁荣丝绸之路的经济,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工业发达的现代,由于外界能量的加人,绿洲农业又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本文在对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加以探讨基础上,试对草地农业,也即农区畜牧业在该系统中的地位及作用加以讨论。l绿洲大农业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策勒县农牧区两种不同生态环境中的4个乡1985年—1991年的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策勒县农牧区有2种生态环境:气候温暖、灌溉便利的平原绿洲区;热量不足、荒漠半荒漠的山前丘陵绿洲区。在人口构成相差不大的基础上,试用方差分析对两个类型的4个乡的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生态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优劣对人口出生情况影响很小,在相同社会环境下,不同生态区之间的人口出生状况无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受医疗条件、交通、文化和传统风俗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较好的地方,迁入人口一般较多。两种生态区的人口密度,平原绿洲区高于山前丘陵绿洲区,这主要是由环境条件和生活资料的供应能力所决定的。环境的负荷能力有限的,人口压力常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控制人口已成为生态平衡的主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新疆的绿洲与生态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干旱荒漠区绿洲是人类繁衍生息场所,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综合作用的载体。把绿洲建设成经济繁荣、环境优美、文明富裕的综合体,必须不断探索、总结干旱区新疆绿洲经济、生态环境的优化结构与机制,保护、改善绿洲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生态环境持续、协调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且末绿洲的现状与发展:试论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绿洲在干旱荒漠区的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以新疆且末绿洲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出发点,从生态系统的角度阐明绿洲的成分、结构、功能及相互关系,并应用协同学及耗散结构理论探讨绿洲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强调了人在系统中的特殊作用;同时,应用遥感及计算机等新技术宏观研究绿洲结构,对认识绿洲、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维持绿洲经济持续稳定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及持续发展关键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干旱区绿洲农业生态系统特征及持续发展关键问题袁国映(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乌鲁木齐830011)干旱区绿洲大农业生态系统是在原有的自然绿洲荒漠戈壁上,经过人类开垦和长期的灌溉耕作形成的。绿洲农业在我国已有二、三千年以上的历史,随着历史上经济的发展,已...  相似文献   

8.
对绿洲概念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传统绿洲概念的种种表述,实际一直停留于对绿洲静态的、外在的、非本质特征的描述。由于没有把绿洲作为一个由自然、社会、经济人文诸因子叠加的复合系统来研究,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许多不利于绿洲持续发展,甚至导致其发生逆行演替的破坏性行为。对传统的绿洲概念进行哲学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的探讨性概念:绿洲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半荒漠背景上特定时段内具有生物或人类频繁活动和较高产出量的镶嵌系统。  相似文献   

9.
在干旱荒漠区,高山流下的冰雪水滋润了沙漠边缘的土地,形成了一片片绿色植被带,也即自然绿洲。由于人类的开垦灌耕作用,在自然绿洲的基础上出现了繁荣的人造绿洲,也即人们一般所指的绿洲。但也有一些绿洲,是在植被十分稀疏的荒漠地区中开垦出来的,石河子莫这索湾就是这种类型,而石河子附近的绿洲则属前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建设之途径--以新疆阿克苏绿洲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干旱区绿洲的特定地域条件和干旱区绿洲的表现特征为对象,介绍了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绿洲的状况,对干旱区绿洲的共性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做了分析阐述。认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扩大绿洲面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动用政策、经济、技术的手段;合理调配绿洲种植结构,全面推广节水农业;提高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这些途径将有助于绿洲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协同效应”之思考──运用人类生态学原理、耗散结构理论对新疆绿洲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的剖析王宁(新疆社会科学院乌鲁木齐830011)1、迫在眉睫的课题众所周知,人口、资源、环境是当今全球性的三大问题,而人口是这三大问题的核心。7月1...  相似文献   

12.
荒漠、绿洲是干旱区客观存在的实体,各具有其本身的结构、功能与属性。研究表明:绿洲与荒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即绿洲寓于荒漠、异于荒漠,两者又依一定条件互向其对立面转化的对立统一体。在自然状态下,植被是其中相互联系的线索,生境的异质性是导致由量变引起质变的原因,水是导致相互转化的物质基础.透过生态系统演替,可以使定量的水源产生一定程度差异的生态效应,从而诱导干旱区生境稳定并实现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初步研究了策勒县农牧区两种不同生态环境中的4个乡1985—1991年的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策勒县农牧区有2种生态环境:气候温暖、灌溉便利的平原绿洲区;热量不足、荒漠半荒漠的山前丘陵绿洲区。在人口构成相差不大的基础上,试用方差分析对两个类型的4个乡的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生态环境以及生活质量的优劣对人口出生情况影响很小,在相同社会环境下,不同生态区之间的人口出生状况无显著差异。这主要是受医疗条件、交通、文化和传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延吉市人口增长,居民供热消耗的煤量相继增加,导致锅炉烟尘排放量增加;机动车数量增多,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增加,从而加重了对大气环境的污染程度。本文通过分析延吉市大气环境现状,预测了大气污染物的增加所造成的后果,并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减少大气污染源、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节通过论述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探讨新疆绿洲经营的问题,并在探讨绿洲持续发展的一般条件的基础上,阐述农业与绿洲保护的关系,并探索了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近期目标与措施。1实施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绿洲是干旱区及半干旱区特有的景观,寓于荒漠,异于荒漠。在干旱区三大子系统中,山地是基础,集结、提供水源;绿洲是核心,是干旱区生物和人类生活聚集区;而荒漠是水资源散失区,是绿洲存在的屏障和发展的后备基地。没有绿洲,就没有干旱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而人类在不断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大量吸收、转化系统中…  相似文献   

16.
石河子垦区是五十年代在荒滩上陆续建立起来的一个大绿洲。在建立过程中,破坏了一个旧的生态系统,建立了一个新的生态系统。现在该垦区包括石河子市18个农牧团场和一个公社,7000多平方公里,53万人口,耕地400万亩左右。近年工农业总产值5亿左右。后来在生产过程中,在某些方面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自然环境恶性循环。下边我就这个问题谈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7.
绿洲的形成机制和分类体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为系统,绿洲与其外围环境(即山地系统与盆地系统)之问进行一定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转换,这正是绿洲发生的根源所在.在对绿洲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绿洲发生学的一般模式。并且根据绿洲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非天然绿洲的人文地理特征和天然绿洲的主要植被类型,主导经济部门结构和开发历史,以及地貌部门对除矿业绿洲外的各经济绿洲类型进行四级分类,得出绿洲的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8.
绿洲及其高效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绿洲的定义,应从狭义绿洲和广义绿洲加深认识和理解。绿洲具有地缘性、依水性、直观性、脆变性等性质。绿洲时刻处于荒漠包围之中,绿洲的发展面临许多严重挑战,绿洲必须走高效持续发展的道路。文章在讨论绿洲持续发展的判别及宏观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要急迫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疆沙湾县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实践证明,建立县级生态农业试点示范区,给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积累了很好的发展模式和技术措施,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做好绿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绿洲农业资源,实现新疆绿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和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人口分布受到自然本底要素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约束,研究人口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增强对区域人地关系的理解。本文基于第五、六、七次县级尺度的人口普查数据,结合重心分析、标准差椭圆、热点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及集聚特征,利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特征。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人口重心向东南方向迁移,方向变化不明显,且人口分布呈现“多核心”格局,聚集趋势加强。(2)2000—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热点趋于集聚,冷点变化不明显。(3)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分布格局是地形条件、水资源条件、区位条件、经济水平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离地级行政中心的距离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最大,河网密度次之,然后是坡度和人均GDP,不同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