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安徽沿江地区是安徽省和长江经济带生产力的重心之一.通过对安徽沿江地区当前经济特点的分析,从区域分工与协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沿江地区主要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结构调整、长江沿江产业带的发展方向、新产业带的开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根据果梅对环境条件的要求,通过对其分布地区的气侯特征和生态表现的调查分析,本文提出以年均温和1月均温为果梅生态适宜性划分的依据.根据四川盆地的气候特点.提出了果梅栽培的最适区、适宜区和次适宜区.本文对四川盆地发展果海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自然因子,建立1km×1km栅格单元的人居环境基础数据库,构建了基于人居环境指数的关中地区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模型.并采用GIS技术定量评价了关中地区的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揭示了关中地区人居环境的自然格局与地域特征.研究表明,关中地区人居环境指数整体呈现由南向北递减趋势,人居环境指数可综合反映区域人居环境的自然适宜程度,关中地区人口明显集中分布于人居环境适宜程度较高的地区.评价结果显示,关中地区人居环境一般适宜区和比较适宜区面积最大,约5.5489×104km2,接近全区总面积的99.98%,相应人口约为2294.95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9.98%;人居环境临界适宜地区8km2,占全区总面积的0.02%,相应人口2200人,零星分布在陇县西北的黄土高原地区;关中地区人居环境高度适宜地区面积3km2,人口1400人,由于适宜度高、面积小,导致人口密度最大,达467人/km2.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化、全球化的推进,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加强,区域内部与区域之间生态经济联系更加密切与复杂。基于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将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引入区域生态经济联系系统,测算了河西走廊星火产业带城市间生态经济联系强度及隶属度。结果表明,产业带城市生态经济联系强度整体偏低,两极分化显著。  相似文献   

5.
以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基于2008—2020年中国29个省份数据,采用Super-SBM模型和GML指数测算各个省份生猪养殖的环境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利用Tobit模型分析了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考察期内,中国生猪养殖环境效率未达到最优状态,区域差异明显;(2)考察期内,中国生猪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发展趋势整向好,从区域增速差异看,东部地区增速最快,东北地区增速较慢;(3)考察期内,规模效率是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的关键,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呈“U”型,目前已跨越拐点,继续提高养殖规模化水平有助于提升生猪养殖环境效率。  相似文献   

6.
一个区域的环境战略是该区域在较长时间内社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全局性,根本性的谋划。制定环境战略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对该区域环保工作的开展与发展的导航。而制定环境战略规划和实施环境战略规划构成了整个战略活动中两个不可缺少的发展阶段,制定和实施战略规划本身就是该区域最高管理层(环保行政主管职  相似文献   

7.
黔桂边民族地区的发展环境、民族本底和区位特点为民族文化旅游带整合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黔桂边民族文化旅游带整合发展应遵循渐进式发展路径。依据点轴和单核辐射等理论,提出黔桂边民族文化旅游带发展的战略模式,构建黔桂边民族文化旅游带增长极点培育矩阵图,形成以交通沿线绿色景观廊道为本底的1轴3组团7区的产业带格局,畅想黔桂边民族文化旅游带不同发展阶段的依附、联动、多级和网络发展演变路径。  相似文献   

8.
胡瑛 《环境教育》2004,(5):40-41
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的阿拉善盟.位于祖国大陆腹地干旱、极干旱区.由于自然、历史、地理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生态基础十分脆弱,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生态问题已成为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和制约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关怀与共同努力下,“中澳技术合作内蒙古阿拉善盟环境整治与管理项目”于2001年6月正式启动.项目旨在通过可持续的资源利用和消灭贫困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其中一个主要内  相似文献   

9.
基于增长极效应理论的秦巴地区旅游竞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增长极效应理论应用到区域旅游竞合分析中,以秦巴地区旅游发展为案例,通过秦巴地区旅游竞争力分析,明确了该区域旅游增长极;最后对秦巴区域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动态     
《绿色视野》2012,(2):4-4
西部大开发战略环评正式启动 西部大开发重点区域和行业发展战略环境评价启动会议日前召开,标志这项工作正式全面展开。这是继环渤海沿海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区沿海、成渝经济区和黄河中上游能源化工区等五大区域战略环评之后,环保部组织开展的又一重大区域性战略环评,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疆煤化工产业开发中的环保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是国家拟规划的煤化工产业基地之一,也是自治区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目前投资开发力度很大。煤化工产业耗水量大,与石油和天然气路线比较,工艺过程复杂多变、污染物成分复杂、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影响较大。在新疆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过程中要量水而行,注意煤水资源匹配,杜绝缺水地盲目发展煤化工产业的苗头;采用先进工艺、清洁生产及循环经济理念,提高煤炭及副产物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应充分关注配套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开发,做到污染治理技术与生产技术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资源环境超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资源指标性短缺等方面对黄河流域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长期形势作出判断研究,系统梳理了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经验与教训,对煤化工产业发展中规模增长过快、布局不合理以及突出环保问题等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就黄河中上游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以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为原则,推动国家级煤化工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及规划环评工作;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跨区域共建黄河中上游地区现代煤化工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围绕再生水资源利用,推进煤化工“近零排放”和水权交易;按工业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工业模式,促进煤化工产业优化升级等。  相似文献   

13.
依据美国教授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从产业结构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方面分析了煤炭产业相对于相关产业的比较优势,探讨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为煤炭产业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京津冀地区重点耗煤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京津冀地区各行业的年度煤炭消费量确定火电行业、钢铁行业和焦化行业为重点耗煤行业,以在线监测数据、污染源调查(现场调研、环评、验收)数据、排放因子数据为基础,自下而上建立了2013年京津冀地区重点耗煤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清单,分析研究了SO_2、NO_x和PM_(10)的排放量与污染贡献分布情况,掌握了京津冀地区重点耗煤行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现状,为大气污染物减排提供数据基础。研究表明,2013年京津冀火电、钢铁焦化行业共排放SO_2 72.35万t、NO_x 131.99万t、PM_(10) 30.36万t。  相似文献   

15.
准东煤电煤化工开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准东地区煤炭资源分布及产业带入驻企业的基本情况,阐述了准东煤电煤化工产业带的发展及现状,重点分析了准东煤炭资源开发需要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对水资源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地表环境的影响以及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并就如何解决这类问题的对策和建议做了充分的讨论,为准东煤炭资源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的保护做了有益的探索,也为管理部门更好的、科学的管理准东煤田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和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煤炭产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煤炭产业所面临的产能过剩、环境污染和开发布局不合理的困境出发,说明了煤炭行业环境污染产生的途径和污染源,从经济成本、健康损失和国际影响力、竞争力方面阐释了煤炭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讨论了煤炭产业绿色发展转型的三点政策建议:研发绿色开采技术、推广煤炭清洁利用技术、优化煤炭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根据煤炭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提出了煤炭产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探索性数据分析—投影寻踪法,结合遗传算法,建立了遗传—投影寻踪综合评价模型。以全球11个主要产煤国为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验证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践的可行性,提出提升我国煤炭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勘探程度低,可供建新井的储量不足;煤种齐全,但分布不均。在煤资源利用中应尽快改变煤资源严重浪费的状况。我国煤资源综合利用潜力大,除提高煤炭回采率、入选比、保证炼焦用煤外,还应开采煤的共生、伴生矿产,大力发展煤炭液化、气化、煤化工等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  相似文献   

19.
Transforming China's coal mines: A case history of the Shuangliu Min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ina is the largest coal producer and the largest coal consuming country in the world. Approximately half of China's coal comes from small‐scale mines. The 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coal industry would be improved if a greater share of the coal come from larger‐scale mines. This article presents a case history of the Shuangliu Mine in Shanxi Province and discusses the issues and benefi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is mine. Significant gains were observed in worker safety and benefits, and in more efficient exploitation of the coal resource. Problems included loss of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for local labourers, and reduced revenue for local townships. The wider implications of a shift of China's coal supply from small‐scale to large‐scale mining operations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相似文献   

20.
构建东部煤电化基地是继哈大齐工业走廊启动建设后,黑龙江省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基地建设要求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表明,黑龙江东部煤电化基地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中等协调状况。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