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掌握重庆玉滩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情况,监测了玉滩湖表层沉积物中Cr、Cd、Pb、Cu和Zn的相对含量,并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玉滩湖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r、Cd、Pb、Cu和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8.41mg/kg、0.75mg/kg、46.04mg/kg、66.98mg/kg、131.55mg/kg,Pb和Cu受人为活动影响较大;重金属污染程度为Cu(轻度)Pb(轻微)Cd(轻微)Zn(轻微)Cr(无污染);有机质含量和重金属Pb、Cd含量显著正相关,是玉滩湖流域重金属污染防治的重点因子;玉滩湖总体的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微,重金属单项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Cd(中等)Cu(轻微)Pb(轻微)Zn(轻微)Cr(轻微),Cd是主要的生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2.
马边磷矿区磷矿资源丰富,区内磷矿开采企业较多。在开采的过程中难免会对当地的河水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进一步了解马边磷矿区的环境影响问题,本文通过对磷矿区采集的水体样品和同一地点的水系沉积物样品进行分析测试,共检测了Cd、As、Cu、Cr、Pb、Zn六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如下:马边磷矿区河水中的重金属元素的浓度较低,6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GB3838-2002)。水系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含量较高,其中:Cd、Pb、Zn分别为2. 06mg/kg、182. 39mg/kg、479. 13 mg/kg。与四川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Cd元素超标25. 7倍,Pb元素超标5. 9倍,Zn元素超标5. 5倍,其余元素未超标。与马边地区1∶20万区域水系沉积物背景值相比:Cd元素超标3. 12倍,Pb元素超标3. 3倍,Zn元素超标2. 5倍,As元素超标1. 6倍,Cu、Cr元素含量在背景值以内。与“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相比:Cd元素超标29. 4倍,Pb元素超标7. 7倍,Zn元素超标7. 1倍。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Cd的生态危害指数最大,其次为Pb和As,其余Cu、Cr、Zn等元素属于轻微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3.
沱江流域上游储有丰富的磷矿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会产生一系列的污染物,并通过表水冲刷等途径进入水体,最终富集于沉积物中,对沱江流域沿岸产生重要的影响。以沱江流域上游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查明了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探讨重金属来源,对重金属元素进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和地累积指数评价。RI值显示,流域整体属于中等潜在生态危害。5、15号点处于很强的潜在生态危害,6、9、11号点为强的潜在生态危害。地累积指数结果表明绵远河中Pb、Cd为轻微-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4.
对杭州市临安区农田土壤采用蛇形随机布点法采集63个土壤混合样,对土壤重金属现状进行调查与评价。利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区域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与潜在的生态危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Hg、As、Cu、Cd变异系数较大,可能存在人为影响。从单因子污染指数数据分析,土壤中重金属Hg超标最为严重、其次是As、Cu;內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显示,研究区域内大部分土壤污染水平属于尚清洁以上,小部分土壤重金属呈现不同程度污染,主要是由于Hg、As、Cu污染导致。单个元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显示,Hg表现为较强风险,其他元素均呈现较低风险,单个元素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均值依次为Hg Cd As Cu Ni Pb Cr Zn;多种重金属综合潜在危害指数总体上为轻微风险,极小部分为中等风险,主要由于Hg污染。研究区域部分地区出现单个金属总量出现超过风险筛选值且低于风险管控值,下一步应加强对该土壤及农产品的协同监测。  相似文献   

5.
龙湾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根据广州市番禺区龙湾涌沉积物重金属的调查结果,分析了沉积物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表明龙湾涌沉积物重金属含是沿河分布的差异与水流速度、工业排污位置有关,采用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龙湾涌重金属对水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结果表明:产生生态危害的主要重金属污染物为Hg;其次为Cd、Cu、Pb、Cr、Zn。污染最严重断面是龙湾闸口,龙湾涌重金属潜在污染除龙湾闸口沉积物Cd属中等生态危害外,龙湾涌生态危害属于轻微。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工业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选取园区周边12个采样点,测定土壤样品中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园区周边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高于背景值(除Cu和Ni),Hg、Pb、Zn最多超出背景值4.040、3.005、3.900倍。部分点位Pb和Zn含量超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地累积指数法表明,园区Hg、Pb、Zn的多数点位介于中度污染和重度污染水平之间,部分点位处于重度以上污染水平,其余重金属多为中度及以下污染水平。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单个金属生态风险程度为:HgCdPbAsZnNiCuCr。由于Hg和Cd元素的毒性系数较大,潜在的生态危害的可能也较大,其余6种重金属均处于轻微低风险级别。整体的潜在生态风险来看,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多数处于中等风险级别状态。可见,工业园区周边土壤整体状况较差,存在中等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7.
戴秀丽  戚文炜  过伟 《青海环境》2002,12(4):139-143
依据沉积学原理和水体沉积物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性,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改进多变量Chernoff脸谱图,对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和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以及不同重金属的地积累程度进行了综合性的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及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可划分为3个区域:锡北运河、古运河综合重污染区;京杭大运河无锡市段、京杭大运河无锡上游段、下游段及梁溪河综合中等污染区;锡澄运河相对较轻污染区。(2)京杭大运河(无锡段)及支流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的污染严重;Pb、As的污染中等;Cr的污染分布较均匀;Hg和Cd的污染程度较其它金属弱一些;Ni基本无污染。  相似文献   

8.
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重金属锌对海洋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依据曹妃甸油田群海域2010—2018年长期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和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海域重金属锌的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和潜在生态风险,探讨了可能来源并提出减缓措施。结果表明:研究海域海水水质锌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平均含量2010年5月最高。2010年5月沉积物锌含量为(44.9±14.3)×10-6低于渤海表层沉积物锌含量背景值(67.6±17.0)×10-6。各期监测结果显示,油田区域未形成明显锌高值区。陆源排污、河流入海携带、航运、大气湿沉降等是研究海域重金属锌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不同赋存形态重金属的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不同,水体沉积物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及其潜在环境危害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赋存形态。本研究在西湖和东苕溪设置12个采样点采集沉积物样品,采用改进BCR分步提取法,提取了重金属污染物的4种化学形态,分别为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结果表明:沉积物中Cd以弱酸提取态为主,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极其敏感,并易于发生迁移转化,生态风险较高。Cu离子对有机质表现出极强的亲和力导致Cu的可氧化态含量较高也有一定的生态风险。Pb会被Fe-Mn氧化物所吸附导致Pb的可还原态含量较高,存在较高的潜在生态危害。Mn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和残渣态含量都较高,在迁移的过程中变化地较快,能够逐渐降低Mn对自然环境的危害。其他各重金属(As、Cr、Zn)则都以残渣态为主,潜在危害较低。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典型矿粮复合区的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含量,并进行了相关评价。结果表明:由单因子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可得,研究区域较为清洁,但存在局部的铜和镉污染,其中镉污染相对较为严重。地累积指数法显示,所有金属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累积,其中镉的累积最为严重,且分布极其不均。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显示,镉存在不同程度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存在中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1.
杭州城区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杭州城区34条河道45个点位河道底泥进行采样,分析了pH及汞、砷、铅、铬、镉、铜、锌、镍等重金属含量,并进行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监测点位的底泥为中性偏碱性,重金属含量分布不均,且范围波动很大,部分河道底泥重金属中汞、铅、镉、铬、锌、镍等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少数河道镉、铬、锌污染严重;按《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西溪湿地底泥质量现状,2012年9月采集保护区内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样本,测试了底泥中重金属和POPs中PCBs、OCPs和PAHs的含量,并对湿地底泥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未检出PCBs和OCPs,但检测出14种EPA优控PAHs,总PAHs的浓度范围为115.9~217.8 ng·g^-1,低于潜在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低值ERL,其中列入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黑名单"的7种PAHs均有检出并且其总量占∑PAHs 1/2左右(平均为50.08%);底泥中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但Hg、Zn、Pb、Ni含量在多个位点已超过一级标准;分别采用土壤背景值和国家一级标准为参比值对湿地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污染风险指数评价,发现分别有7种和4种元素的污染指数大于1;综合分析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质量,发现底泥疏浚能有效降低有机质含量、全氮和PAHs含量,但对全磷、重金属含量则无明显效果,封闭水体的干塘措施能显著减少污泥量和有机物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底泥中高环PAHs和重金属污染水平可能对西溪湿地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作用及不利的生态影响效应,其疏浚底泥农用则无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3.
柴窝堡湖表层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乌鲁木齐市柴窝堡湖表层底泥的重金属含量,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底泥中的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Cu、Zn、Pb、Cd含量均超出乌鲁木齐市土壤背景值。除湖心区外,Cd在5个监测区域中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为中等;其它重金属在5个采样点的潜在生态危害均为轻微。各重金属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Zn与Cu,Pb与Cd、Cu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这4种元素污染源可能相同。柴窝堡湖表层底泥受到Cu、Zn、Pb、Cd污染,需采取相应措施防止重金属由底泥进入水相。  相似文献   

14.
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广西某蔗田土壤中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Zn〉Pb〉Cu,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Cd〉Pb〉Cu〉Zn,其中zn的影响程度发生了变化。2种评价方法的结果存在差异,蔗田土壤的地积累指数污染程度处于无污染情况,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污染程度处于低度危害程度。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考虑外源重金属的富集程度和不同重金属的生物毒性的影响,使其评价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刘稳军 《四川环境》2012,31(3):65-69
在研究的8种重金属元素中,Cd、Cr、Cu、Pb、Zn、Ni的平均值都超过上海市土壤背景值,但均低于国家土壤环境二级标准。与上海优质农产地环境标准相比较,重金属含量平均值超过标准的有Cr、Pb、Zn,但研究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低于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和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宝山区7个城镇农业土壤按多因子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庙行镇的生态风险指数最高,月浦镇的生态风险指数最低。从宝山区农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整体情况来看:多因子潜在生态评价值为119.08,宝山区农田土壤达到轻微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评价西安市污水厂污泥理化性质、重金属含量和潜在生态风险,探究污泥再利用的可行性。分析了西安市7个具有代表性的生活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基本理化性质和6种重金属(Cr、Cu、Ni、Pb、Cd和Zn)在不同时期的含量变化,并对污泥再利用做了可行性评价和潜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各污水厂污泥除XA3污水厂Cd未达标外,其余污水厂均符合再利用标准要求。西安市农用地和绿地可承载污泥量远高于污泥产生量,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XA3污水处理厂污泥危害为中等风险,其他污水处理厂污泥均属于低风险。  相似文献   

17.
对长江入海口北支沿海滩涂养殖区底泥重金属污染的总体水平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滩涂养殖区底泥重金属含量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要求,污染程度属于安全Ⅰ级水平,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属轻微级别,6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Cd﹥Hg﹥Cu﹥Cr﹥Pb﹥As,2005年~2011年,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均处于安全的Ⅰ级水平。  相似文献   

18.
Sectorial approach for monitor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in rivers has failed to report realistic pollution status and associated ecological and human health risks. The increasing spread of heavy metal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and emerging risks to human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call for reexamining heavy metal pollution monitoring frameworks. Also, the sources, spread, and load of heavy metals in the environment have changed significantly over time, requiring consequent modification in the monitoring frameworks. Therefore, studies on heavy metal monitoring in rivers conducted in the last decade were evaluated for experimental designs, research frameworks, and data presentations. Most studies (∼99%) (i) lacked inclusiveness of all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 (ii) focused on “one pollutant – one/two compartment” or sometimes “one pollutant – one compartment – one effect” approach; and (iii) remained “data-rich but information poor.” An ecological approach with integrative system thinking is proposed to develop a holistic approach for monitoring river pollution. It is visualized that heavy metal monitoring, risk analyses, and water management must incorporate tracking pollutant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compartments of a river (water, sediment, and floodplain/bank soil) and consider correlating it with riverbank land use. The systems-based pollution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 studies will reveal the critical factors that drive heavy metals pollutant movement in ecosystems and associated potential risks to the environment, wildlife, and humans. Also, water quality and pollution indexing tools would help better communicate complex pollution data and associated risks among all stakeholders. Therefore, integrating systems approaches in scientific- and policy-based tools would help sustainably manage the health of rivers, wildlife, and humans.  相似文献   

19.
易强  彭涛 《四川环境》2011,30(3):34-36
应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分析扬州某工业开发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结果表明,由于工业排放造成的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十分明显:综合各金属危害来看,有6个点位潜在生态危害指数处于中等到强水平,占比30%;区分各重金属造成的潜在生态危害面积,Cd占比95%,Hg占比45%,Pb占比5%.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