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及其治理技术进展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大部分持久有机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具有致癌性、致突变和致畸变作用,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阐述了POPs的各种性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主要的污染来源、国内外面临的污染现状及其处理和销毁技术进展,着重阐述了对被POPs污染的土壤进行物理、化学和生物修复的技术,以及关于废气、污染土壤和水中二恶英类物质的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2.
胡科  李崇瑛  蒋霞  余朝琦 《四川环境》2009,28(6):101-104
冰雪是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境组分,它们不仅直接影响着全球的水循环,而且也直接影响着一些物质在不同纬度和海拔上的分布。随着气候的变化,在中低纬度使用和排放的POPs能够挥发到大气中,并伴随着大气的运动向高纬度高海拔地区迁移,这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主要介绍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历史排放数据,并详细阐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对冰雪中POPs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二噁的生成机理与危害、二噁英的检测方法和限制标准以及二噁的防治方法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提出在实施垃圾焚烧处理技术之初 ,应高度重视可能引起的二口恶口英污染 ,力争在源头上对二噁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4.
《绿叶》2011,(10):65-66
本刊讯几年前人们普遍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这个名词还比较陌生,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POPs的防治与人类健康问题,乃至此类化学物质的来源、控制工作。日前,一项针对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公众意识认知程度的调查显示,有57%以上的居民对持久性有机污染的环境风险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达到了初步了解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随着垃圾焚烧发电工程的兴起,对尾气中二(噁)英的控制处理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基于"表面过滤"及"催化过滤"相关理论成功开发出的Remedia(R)覆膜催化滤袋产品,为最严格的粉尘排放及二(噁)英的控制提供了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7.
溶解性有机质对有机污染物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OM是陆地及水生生态系统中十分活跃的组分,是土壤圈与相关圈层物质交换的重要形式,对有机污染物质的毒性、迁移转化以及生物降解性等有着重要影响。文章在论述DOM来源、组成及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DOM对有机物的环境行为的影响。DOM主要通过氢键、电荷转移、范德华力、配位体交换、疏水分配、共价键结合、螯舍等增强或抑制有机物在土壤的吸附/解吸、生物有效性,阐述了DOM与有机物结合的两重性;同时,DOM不同组分和分子量大小对有机物环境行为的影响有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9.
根据2004—2009年大气中SO2污染物的监测数据,通过灰色GM(1,1)模型预测了未来6年秦皇岛市大气中SO2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灰色系统GM(1,1)模型合理,精度较高,相对误差为-1.875%~1.228%,与环保部门公布的数据吻合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清洁发展机制(CDM)及我国政府对推进CDM项目的要求,对国内外开展CDM项目的现状进行了简述。根据《京都议定书》要求及新疆的具体情况,分析了CDM在新疆的潜力,认为新疆开展CDM项目优先领域为:煤田灭火、提高能源效率、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利用、造林,以减排CO2为主;预计2008—2012年CO2减排量为1 785×104t,可带来8.9亿元~12.5亿元人民币的CERs收益,CDM项目潜力较大。在减排CO2同时,SO2、TSP排放量相应减少,从而促进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DDT废弃处理与环境修复技术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DT是首批列入《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中的12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之一,我国在20世纪60~80年代曾大量生产和使用。本文阐述了国内外有关DDT的废弃处理技术与环境修复技术,并按原理将其概括为物理法、高温热解法、化学还原脱氯法、化学氧化法、机械化学法、生物法等几类,介绍每项技术的机理及应用情况。本文还对DDT的废弃处理技术和环境修复技术目前需要研究的问题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西溪湿地底泥质量现状,2012年9月采集保护区内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样本,测试了底泥中重金属和POPs中PCBs、OCPs和PAHs的含量,并对湿地底泥污染进行了生态风险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底泥中未检出PCBs和OCPs,但检测出14种EPA优控PAHs,总PAHs的浓度范围为115.9~217.8 ng·g^-1,低于潜在生态风险的效应区间低值ERL,其中列入中国"水中优先控制污染黑名单"的7种PAHs均有检出并且其总量占∑PAHs 1/2左右(平均为50.08%);底泥中8种重金属含量平均值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的二级标准,但Hg、Zn、Pb、Ni含量在多个位点已超过一级标准;分别采用土壤背景值和国家一级标准为参比值对湿地底泥中重金属进行单因子污染风险指数评价,发现分别有7种和4种元素的污染指数大于1;综合分析不同干扰类型的底泥质量,发现底泥疏浚能有效降低有机质含量、全氮和PAHs含量,但对全磷、重金属含量则无明显效果,封闭水体的干塘措施能显著减少污泥量和有机物含量。研究结果表明,西溪湿地底泥中高环PAHs和重金属污染水平可能对西溪湿地生物具有潜在的生物毒性作用及不利的生态影响效应,其疏浚底泥农用则无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