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性玉米秸秆吸附去除废水中四环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平衡吸附法,研究了不同投加量(改性玉米秸秆)、温度及pH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体中四环素的吸附作用,并利用等温曲线及吸附动力学方程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在吸附剂用量0.4g,温度30℃,振荡时间30min,pH值7的条件下,对水体中四环素浓度为50.136mg/L的吸附率可达93.4%。四环素废水吸附均符合Langmuir及Freundlich等温模式。但Langmuir方程拟合得较好,Elovich方程能更好地拟舍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体中四环素的吸附动力学曲线。  相似文献   

2.
根据海上围油栏围油原理,使用小型围油设备模拟出在围油栏除油后海上剩余溢油的质量M。收集稻壳、小米壳、小麦壳3种农作物废料作为吸油材料,室温下分别测出3种吸油材料对质量为M的溢油的饱和吸附时间。在吸附平衡的条件下,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出3种吸油材料吸附海水表面M质量溢油后的平衡吸附浓度ce。根据物理吸附理论,由平衡吸附浓度ce和平衡吸附量qe分别得出3种材料的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从Freundlich吸附等温式比较了3种农作物废料的吸油性能。结果表明:稻壳的吸油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利用改性凹凸棒石处理含油工业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改性后的凹凸棒石颗粒吸附剂进行含油工业废水处理实验。取样处理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粘土颗粒吸附剂的吸附量远大于活性炭,且处理效果好。在废水含油浓度72mg/L时,吸附剂可处理废水1.18m3/kg,停留时间约8min。用加热法对吸附饱和后的凹凸棒石颗粒可进行5次再生使用,且对油的吸附效率没有明显下降。清水淋沥实验表明,制备的改性凹凸棒石颗粒有很好的持油性,油释放率仅为2.05%。  相似文献   

4.
李利  叶勤  梁贵春  高晓军 《四川环境》2006,25(6):9-12,22
本文研究改性少根根霉对钍(Ⅳ)的吸附。在30℃,起始pH=4.0时,未改性少根根霉对钍的饱和吸附容量可达198.7mg/g干菌。用NaOH改性处理后少根根霉的吸附能力有较大提高,在30℃,吸附反应的最佳pH范围在4~4.5时,其饱和吸附量为265mg/g干菌。  相似文献   

5.
活性污泥吸附重金属Cr6+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活性污泥为材料,采用不同时间、温度、pH进行吸附重金属Cr^6 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吸附时间为15min,吸附温度为28℃,吸附pH=7时具有较好吸附效果。在此条件下,当重金属Cr^6 浓度为50mg/L,其吸附率可达97.2%。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吸油材料吸油倍率低、吸油速度慢的问题,提出核壳结构的高分子吸油微球,以丙烯酸丁酯和丙烯酸十二脂为聚合单体、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为引发剂,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高分子吸油微球,然后以二乙烯基苯和苯乙烯为单体在高分子吸油微球表面制备了表层结构,制备了核壳状高分子吸油微球,并考察里、表层单体及比例、交联剂种类和用量、引发温度等因素对吸油性能的影响,核壳微球的吸油倍率可达29倍,饱和吸油时间为3min,吸油速度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无机离子交换材料对废水中铯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水热合成法合成钛硅酸钠无机离子交换材料,考察了它对Cs的吸附效果。探讨了体系pH值、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实验表明,所合成的钛硅酸钠对Cs的吸附能力较强,在30℃,1mol/L的H^ 环境下对Cs的吸附分配比为6066,饱和吸附量可达1.7420mmol/g。钛硅酸钠吸附Cs的稳定性实验表明,钛硅酸钠的解吸分配比很小,吸附稳定性很好。  相似文献   

8.
在花生壳吸附剂量为1.0g、pH2.0、温度30℃、振荡速度140r/min、吸附时间360min条件下,实验研究了不同初始浓度(50 mg/L、75 mg/L、100 mg/L、125 mg/L、150 mg/L)的Cr(Ⅵ)溶液等温吸附曲线。研究结果表明,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符合得更好;该吸附是一个优先吸附过程;最大饱和吸附量为6.25mg/g。  相似文献   

9.
系统评价天然蛭石吸附氨氮的效果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聂发辉 《四川环境》2004,23(4):15-19
采用在人工配置含氨氮的污水中投加蛭石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天然蛭石吸附污水中氨氮的饱和吸附容量以及蛭石吸附氨氮的等温吸附曲线,探讨了污水的pH值、温度、浓度对氨氮去除率的影响及各影响因子的大小,结果表明,蛭石的饱和吸附量为20 8mg/g;蛭石吸附量在pH2 0~6 0范围内随着pH的增大而增大,最佳pH为4 0~6 0;温度在15~35℃范围内,吸附量随温度的升高减小,氨氮的去除率随着蛭石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影响因素的大小顺序为:pH>蛭石的用量>吸附时间>温度。这为蛭石作为一种新型氨氮吸附材料提供了基础参数。  相似文献   

10.
为高效去除工业废水中的氨氮化合物,采用椰壳活性炭为原材料,通过碱性溶液改性制备高性能吸附剂。通过表面特征分析发现2 mol/L氢氧化钠改性后的椰壳活性炭孔体积和吸附平均孔径最小,比表面积最大;分析不同体系温度对改性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于氨氮的吸附效率影响较大,在35℃时的吸附效果最优,利用等温吸附模型Langmuir方程拟合得到计算理论吸附量为38.8 mg/g;改性椰壳活性炭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进一步表明椰壳活性炭对废水中氨氮化合物的吸附是易于发生的化学吸附过程。由此可见,改性椰壳活性炭作为一种高性能吸附材料,在去除水中的氨氮化合物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