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川茂县叠溪地质公园旅游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世界地质公园旅游兴旺发展的大背景下,从交通区位、旅游资源、旅游发展环境和区域旅游联系四个方面对四川茂县叠溪地质公园的旅游开发条件做出评价,并根据旅游资源特点进行旅游功能分区和旅游项目设计,最后提出实施品牌化开发战略,产研学一体化开发模式,以及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经济与文化两大关系这三项开发利用建议,力求使叠溪地质公园旅游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深沪湾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沪湾地质公园旅游地学资源十分丰富,拥有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和古牡蛎礁等地质遗迹.通过对深沪湾地质景观的特征描述,提出了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以维护最佳生态环境为目标的地质公园规划原则及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3.
国家地质公园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目前青海省已建立了4家国家地质公园。结合青海省实际,在分析青海省国家地质公园建设现状的基础上,讨论了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中目前面临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王世航  朱华  程先富 《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23(11):1015-1017,1024
安徽省地质资源丰富,地质遗迹众多,2002年至今共有7处地质遗迹被评定为国家地质公园。简要介绍了地质公园建设的意义以及安徽省7处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情况,分析了安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是对地质公园中进行科学规划和对地质遗迹进行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在对陕西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公园内地质遗迹的类型与特征,对资源类型进行划分,依据地质遗迹景观的评定体系和评定方法对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提出柞水溶洞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地学意义、地学科考价值和旅游价值,为公园的科学开发、功能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修编是中国地质公园发展的阶段性总结,旨在完善规划的体系和内容,解决总体规划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它对国家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分析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实质和修编内容变动的基础上,讨论了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从学术的角度探讨了总体规划修编中涉及的地质公园属性确定,地质公园建设、管理和发展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旨在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总体规划修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倪师军  张诚 《四川环境》1991,10(2):60-65
四川省彭县银厂沟峡谷全长21公里,峡谷和原始森林保存完整。时隐时现的“彩虹”出现于峡谷两岸的瀑布上。区内自然景观丰富多彩。本文根据旅游地质调查工作成果,对自然景观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华蓥山国家地质公园内盆景式石林为研究对象,用遮蔽指数、侧蔽指数、偏率和侧视指数4个指标对盆景式石林的特征进行描述,并分析其生态成因.结果表明,其总体特征是树冠冠幅面积大于石柱底面积,sh约为1.49;si约为0.36,石柱上部1/4部分生物的生化作用最强烈;树冠形态具有不对称性美,ti约为1.5,sl约为0.48.其形态特征与华蓥山地质基础、小气候环境植物与石柱的生长发育阶段和人为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地质公园建设和规划的兴起,针对地质公园的开发和保护的评价方法不断发展.采用AVC旅游景观评价法对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景观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兴文世界地质公园旅游景观处在评价等级中的第三等级,这与其开发保护现状吻合,同时也反映了该区旅游发展与其目标定位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基于此,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一定可行性的开发和保护建议,以供相关旅游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以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貌景观多样而闻名,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价值。然而地方政府为满足短期经济发展的需要,过度开发园区内的煤炭、水泥灰岩等矿产资源,致使一些珍贵的地质遗迹被破坏。为此,从政策、法规以及宣传教育层面对地质遗迹的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国家公园独特的资源禀赋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是创建低碳景区的重要基础。以汤旺河国家公园为例,分析其旅游发展现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国家公园创建低碳景区的模式,对国家公园低碳景区的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建设秦岭国家中央公园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亭  丁艳平 《资源开发与保护》2012,(5):475-478,F0003
通过对秦岭的综合分析,借鉴国外"国家公园"的建设经验,从秦岭目前开发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应成立国家秦岭管理局,科学开发保护秦岭,分不同区域建设秦岭国家中央公园;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同时,积极整合资源,争取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联合申遗,推动秦岭走向世界,从而实现秦岭地区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运用循环经济、工业生态学等原理,针对成都高新区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由规划入手,包括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园区三个层面的创建措施,并为近期重点建设工程指明了方向。企业内部,抓节能减排,推广清洁生产;企业之间,抓住绿色招商的契机,启动"补链"战略,提高产业关联度,构建工业生态链(网),提高园区的生态效率;园区层面,加强人才建设,健全信息网络系统。  相似文献   

14.
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代表,论述了川东平行岭谷区自然景观的垂直分异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域进行了综合分区,再结合各分区内土地的自然特征采取不同的措施,从而做到因地制宜地发展各项生产.  相似文献   

15.
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国家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发展模式的探讨和研究,提出了几种发展模式,并进行了比较。同时,针对“苏州产业园”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Maintaining national parks is an integral policy tool to conserve rare habitats. However, because national parks are funded by taxpayers, they must also serve the needs of the general public. Increasingly, and thanks to today's diverse society,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is creates challenges for park managers who are pulled in two opposing directions: to conserve nature on the one hand and to meet different visitor expectations on the other. This tension was explored in the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a rural landscape dominated by heather moorland and sheep farming in Northern England where research was conducted to determine how social class and ethnicity shaped perceptions of the park. Results uncovered that social class played a very strong role in shaping perceptions of this region with 'middle class' respondents reacting far more favourably to the park than people from more working class backgrounds. We observed ethnicity playing a similar role, though our results are les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