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准确分析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整体状况及区域内部差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以山东省为研究对象,构建包含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因素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2014年山东省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全省和17个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资源环境本底脆弱导致山东省资源环境承载力不高,综合发展指数为0.33;17个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序参量可分为4种类型,呈现出北部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产生区域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区位和自然条件因素、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人才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等。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城市社会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城市社会生态环境涉及的生产、生活、物质、能量、文化、信息、时空等诸多因素分为三个部份,即生产位,包括资源条件、生产能力、经济效益、流通能力等;生活位,包括公用设施建设、居民物质生活水平、社会服务能力等;环境位,包括资源消耗、污染物负荷、主要环境因子污染水平等。从统计监测的200多项指标中,选择出32项指标,按理想、良好、一般、较差四个等级,对全省18个城市的社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文中推荐的评价标准和模式对发展环境科学中的城市生态评价做出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山地城市环境承载力综合评价与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山地城市特征和PSR概念模型,构建山地城市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以重庆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该指标体系能反映山地城市环境承载力的各个方面,评价结果符合重庆市的实际水平;2研究期内,重庆市环境承载力呈现逐步上升态势;3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压力与日俱增,但在政府引导措施等因素的作用下,大部分压力指标得到有效控制,状态和响应指标呈现良好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从4个方面确定了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分级标准.利用2008年<山东省统计年鉴>的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统计分析软件SPSS16.0对山东省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在主成分得分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大都市的建立和奥运会的举办,北京旅游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北京旅游环境承载力问题也更加受到重视。构建了由资源、经济设施、生态环境、文化心理及社会管理组成的旅游环境综合承载力指标体系,评价分析了北京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区域差异,提出了提升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建议。结果表明,北京旅游环境承载力即将达到饱和;北京旅游环境承载力的区域差异十分明显,其限制性因素具有显著的区域特色。今后应加强旅游规划来进一步开发旅游资源,建立克服或回避限制性因素的可操作性旅游计划,加强区域统筹安排和生态规划,进行合理的旅游分流,实现旅游人数的区域调控,从而提升旅游环境的承载水平。  相似文献   

6.
南四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目前水环境承载力概念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构建了流域水环境承载力概念模型,根据评价指标筛选原则,建立了南四湖流域水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水环境承载能力、水环境压力、水环境承载状态和社会经济调控能力4部分,共有57个具体指标,从而为制定流域保护规划和管理政策提供技术支持,为寻求流域水环境承载力的提高途径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贤金  周艳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36-42,54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区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对指导区域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土地资源承载力向水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发展,再到近年来以土地开发强度为特征,以及基于供给能力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兴起的历程。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从单一资源走向各类主要自然资源、环境要素及综合要素的承载力评价,研究方法不断完善。但目前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更多地关注承载的极限容量,对发展容量的关注不足;缺乏具有普适性、可推广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理论及方法体系等问题,其研究仍面临严峻的挑战。未来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需在承载力从极限容量向发展容量转变,形成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体系,强化以空间开发利用为特征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此深化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实践应用研究,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及服务国家战略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社会三个方面建立了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赋予指标权重,应用模糊数学方法构建评价模型,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并对南充市2003-2005年循环经济的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以区域持续发展的能力作为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综合指标,进一步用承载力、稳定性、缓冲力、生产力和调控力作为衡量区域持续发展的能力。选取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指标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和适应性进行分析,作出判断和预警,并讨论了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海岛地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在国内海岛旅游关于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管理方面共5个子系统45项评价因子,运用AHP法(层次分析法),通过两两因子相互比较,计算出系统层和指标层各项因子的权重(重要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初步分析,从而为海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城市环境承载力分析与评估——以湛江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环境承载力的涵义以及城市环境承载力的评估方法,以PSR模型研究环境压力所对应的环境状态,以此评估城市环境承载状态,并以湛江市为对象,展开城市环境承载力的现状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未来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承载力做情景分析,从减压—改善—优化层次上提出湛江市环境承载力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别选取全国和甘肃省为参照区域,分析了甘肃省及其各地区2003-2007年相对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相对水资源经济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得出甘肃省水资源相对较匮乏、人口密度较小、经济发展严重不足的结果.相对全国而言,在水资源总量上甘肃省水资源承载的人口严重超载,GDP相对满载;但在水资源利用量上,人口与GDP承载力双重富余;各地区水资源利用量承载的人口和GDP均相当富余的城市为酒泉、张掖和武威,而处于相当超载的城市分别为天水和兰州.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地矛盾变得越发突出,已经成为制约城市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泉州市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土地资源严重紧缺的问题,亟需对其市域土地承载力进行研究,并用来指导城市的发展,从生态敏感性的视角,通过对泉州市域的生态用地和城建用地的划分,在以保护生态用地为前提的基础上,对其生态用地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进行测算,最后分别按照国际和国内两种指标来测算其土地资源承载力.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大气污染物超标指数、水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污染物浓度综合超标指数等3个指标,针对汶川地震极重灾区10个县市,评价了区域环境系统对社会经济系统的支撑能力。结果表明:10个县市中,环境承载力超载的县市有7个,接近超载的县市有3个。其中,9个县市的大气存在环境质量问题,4个县市的水环境质量存在问题,整个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形式更为严峻。10县市的大气污染物中,O3、PM2.5、PM10普遍超标或接近超标,是影响区域大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在3指标中,又以PM10和PM2.5超标情况最为严重。大气污染在10个县市中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都江堰市、彭州市、安县、绵竹市、什邡市等环成都城市圈的5县市大气污染物浓度超标指数普遍高于远离成都经济中心的5县市。根据影响水质的水污染物性质,及水环境影响因子排序分析,彭州市、什邡市在CODCr、P、N-NH3上有较高载荷,平武县在CODMn、DO两因子上载荷较大;汶川县的主要水环境影响因子是BOD5。根据在水污染因子上的载荷,10县市水污染特征归为集中污染型和面源污染型,以及混合污染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选取甘肃省和武威市为参照区域,分析了1995-2009年民勤县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土地资源是民勤县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1995年以来民勤县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富余且较稳定,而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超载且上升缓慢,综合承载力处于轻度富余状态;民勤县正处于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人口密度小、经济发展不足的阶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伊犁地区农业自然资源特点和合理用地结构的基础上,预测不同时期一定生产条件下,单位面积土地上粮食,油料肉类的生产潜力和不同生活水平下所承载的人口数量。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The tremendous growth of participation in recreational boating has focused attention on the ability of surface waters to support different types of water-based recreation under intensive use. An important factor in determining the capacity of recreational waters for boating is the satisfaction boaters derive from an area and its use. The recreational experiences of two groups of users as they were affected by levels of use were examined on three intensively used lakes in southeastern Michigan during the summer of 1969. The reactions toward levels of use were obtained from personal interviews with users at the access sites following participation and by self-administered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to shoreline property owner users. The level of use was recorded by aerial photography at hour intervals. The dispersion of boats and area consumed by boats on the water surface areas over time were quantified and investigated individually and in combination for possible relationships describing the level of use. The satisfaction of users was defined in terms of an index calculated by dividing the number of unfavorable boater responses by the total number of responses for a given time and place. Definit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levels of use and user satisfaction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se relationships, a range of levels of satisfaction for various numbers and groupings of boaters was used to develop boating carrying capacity limits.  相似文献   

18.
以《临沂统计年鉴》与临沂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为依据,计算分析了临沂市近10年来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研究结果表明,1999-2008年临沂市的平均生态足迹为2.4056hm^2/cap,平均生态承载力为1.5828hm^2/cap,平均赤字0.8228hm^2/cap,生态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此外,临沂市万元GDP生态足迹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表明临沂市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良性转变。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