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手帕风情     
正一直对手帕有一种柔软的情愫。一方小小的手帕,往往蕴藏着一段缠绵细致的故事,或甜蜜,或深情,或凄凉,或伤感……丝丝缕缕,流淌着浓郁的古典风韵,给人无尽遐想。手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先秦时称之为"巾"。汉乐府诗歌《孔雀东南飞》中就有"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之句。"手帕"一词正式出现是在唐朝,唐初诗人王建在《宫词》中写道:"缏得红罗手帕子,中心细画一双蝉。"  相似文献   

2.
正生活不外乎衣食住行,我想只要用心去体会,用眼睛去发现,从点滴小事做起,就能做低碳环保生活的小达人。下面就跟我一起来做吧!我的口袋里总有一块整洁的手帕,家里的饭桌上也用手帕代替了餐巾纸。虽然刚开始觉得每天洗手帕有些麻烦,但是时间长了,它就成了我随行必不可少的物品。虽然只是一块手帕,但它让我真实体会到了这种身体力行的低碳生活,更  相似文献   

3.
<正>学校倡导践行“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低碳生活”德育理念,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合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实现无痕渗透,将“小帕客”品牌打造成学校的一张闪亮名片。2010年9月,长兴县洪桥小学新学期的开学典礼上,学校给每一位孩子赠送了一块颜色素雅的格子手帕。这份漂亮而特殊的小礼物,意在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崇尚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从此,洪桥小学的孩子们有了时尚的代号——“小帕客”,  相似文献   

4.
<正>每两人如果每天各使用八次手绢代替纸巾来擦手,一年就可以保护一棵20年树龄的大树,吸收60公斤二氧化碳,增加1吨氧气的释放,固化一辆汽车行驶16公里排放的污染物。2015年12月,我有幸受中华环保基金会推荐参加了央视主持人刘芳菲发起并实施的"手绢进校园"活动。活动举办地不是一所幼儿园,也不是一所小学,而是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记忆中,这所学校距离北京知名的"王致和"工厂不远。小小的一块手帕,几乎已经被很多人忘记,甚至有些人从来不曾想起它,怎么会走进一所有着几千名青年的中学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全程参加了这次主题活动,深深地被学校的师生、芳菲团队所感动。由于是在冬天,天气还很寒冷,活动是在附  相似文献   

5.
<正>前几年曾读到过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一篇短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文章说的是作者在德国留学时,看到德国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但他们养花不像中国人那样养在屋子里,而是把花都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只能看到花的脊梁。由于家家户户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所以走到每条街上,就如同  相似文献   

6.
<正>久居于喧嚣的城市里,每次来到罗汉岩,都好像挑着重重担子的人,忽然撂下来歇息一样,人都突然长高了。而每次要离开时,只想多吸几口这里的空气,担心回去后就没得享受了。  相似文献   

7.
<正>天蓝、水绿、云儿白是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的生活环境。然而,社会进步了,环境污染却日渐严重,雾霾天气越来越多,糟糕的环境令人担忧,整治环境迫在眉睫。虽然,个人的力量很渺小,但如果每个人都行动起来,这力量还会渺小吗?在我的身边就有很多环  相似文献   

8.
2003年的“非典”都是在大城市爆发的,包括香港、广州、台北、北京。这些城市的生态系统已经退化了。一个是自然退化,包括环境污染、系统退化、资源枯竭、生态服务功能下降,环境越来越不适宜人类生存;另外还有就是人类生态退化,现在的人越来越懒(包括小学生都靠计算机),越来越胖,越来越贪,越来越不适应自然环境。这些问题大家都清楚,见多不怪。究其生态原因,我觉得有三个方面:一个是物,即资源代谢问题;一个是事,即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问题;还有一个是人,即人的行为和信息反馈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9.
高雨萱 《环境教育》2015,(Z1):114-115
<正>在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里,无论过节还是办喜事都要放烟花炮竹。的确,谁都想用烟花爆竹来增添欢乐的氛围。但是大家想过没有,每年这些炮竹导致多少人受伤?产生了多少有害的气体?美丽富饶的大自然给予了我们碧水蓝天,可是我们却一而再,再而三地破坏她,变本加厉,不知悔改。每逢春节,绚烂的烟花腾空而起,甚是美丽。可是这美丽的背后隐藏了许多的污染和危险。在中国的北京、上海等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地方,也  相似文献   

10.
<正>人是环境的产物,在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都会发生人与环境的关系,环境在不断变化,人与环境的关系也在发生变化,因此通过环境教育使得人不断适应人与环境的动态关系是贯穿每个人一生的事业。在幼儿时期,应通过生态教育,培养儿童对大自然美感的认识,培养儿童热爱大自然,热爱野生动植物的天性,众所周知,儿童时期都离不开玩具,有的玩具甚至可以影响人的一生,如果能利用玩具向儿童灌输一些环境保护意识,将会有事半功倍的  相似文献   

11.
黄永翀 《绿色视野》2011,(10):62-63
小猴子穿衣戴帽,人模人样地骑着自行车满场子转,甚至还来几个花活,真逗人;平时看似笨重的大狗熊,可要是在桌子上滚起滑板来,连机灵的大姑娘小媳妇们都自愧不如;小狗们钻起一个个火圈来,真让人看着感到有点悬乎,要是看狮子老虎高空钻火圈,心里确实捏一把汗;美女与蟒蛇共舞,看得人们嘴巴张多大,心惊肉跳的……看马戏表演尽管常常是有惊无险,可每次观看时我都是投入得不得了,估计样子叫别人看来感到好笑:脖子伸多长,眼珠子要不是眼眶子挡着都怕要蹦出来。  相似文献   

12.
<正>夏季出汗多,很多人认为要多吃盐,补充出汗流失的钠,这样做是否科学?答案是因人而异。一般不用补人体出汗时确实会损失一部分钠,但一般情况下并不需要额外吃盐补钠。这是因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的食盐摄入都是超标的,  相似文献   

13.
梁鸿 《环境教育》2015,(Z1):86-87
<正>讲述人:梁万立年龄:51岁外出打工时间:19年目前打工城市:西安1991年、1992年的时候在河北、安阳都干过,咱没技术,年龄也大,只能出苦力,挣不来啥钱。小柱(梁万立最小的弟弟)、咱们韩家几个人在河北邢台铁厂那干活,我就去了。是翻砂,环境差得很。一堆堆铁在地上烧,铁末子乱飞,我们用铁铲扒拉,又烧又烤,每个人都像鬼娃儿一样,嗓子成天像被烤糊了一样,受罪的很。我忘了是干一个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一名初中生,之所以加入到大人们的这场论战,只是为了 说明一个常识。从小学的自然课到中学的生物课,老师们一直都在 告诉我这个常识:人是生物圈中的一分子,而生物圈是一个有机 体,人必须依赖着别的生命系统才能生存;地球已有46亿年的历 史,而人只是历史长河中的一瞬间;人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够 生存和发展。正是这个科学常识告诉我们:人类要敬畏大自然。  相似文献   

15.
正8进山——有着全套丰富的解数。聒噪西部的新潮人不懂,在进入祁连山之前人不能避开一个地理区,它就是火烧干沟般的前山地带。这体验在整个大西北都是普遍的;无论前往天山或是帕米尔,你避不开这一段熬人的前山苦闷。在新疆,在甘肃,数不清多少次,我对着山影绕着沟壑,忍着喉咙皮肤的灼裂!这一次也不例外,满眼只是不毛的石砾。更  相似文献   

16.
<正>纸飞机,纸船,纸青蛙,也许每一个人都在童年时玩腻了。一张印有图案的卡纸,一把剪刀,一瓶胶水,就可以做出一个潜望镜,拼出一座小房子——不过那已经是"过去式"了!如  相似文献   

17.
环境警报器     
现在的空气污染太严重了,渐渐使人得了绝症。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空气不被污染。现在,汽车每天都排出大量的尾气;用完的包装袋,到处乱扔,就连湖里都是;还有马路两旁的烧烤摊上排出的黑烟,这些都对人的身体有很大的害处,甚至能将人致死。有一次,我和姐姐去公园玩,看见那里的环境实在太差了。草坪上、湖里、椅子上都是垃圾,时此,哪怕一个人只捡起一样脏东西放进垃圾箱里,就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从这时起我就想出一个办法。就是发明一个红色警报器。为了减少污染,我还要把警报器改进一些,我叫它环境警报器。它的作用很大。烤肉用电烤,把它安在电烤  相似文献   

18.
<正>他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就是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环保公益事业中来。大家携手同行,引领公众践行生态环境责任,共建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在山东禹城,有这样一个人。他身材魁梧,脸膛黝黑,虽年逾五旬,但说话浑厚有力,做事干净利落,典型的山东大汉形象。他虽然看上去有点"粗线条",心却软得很。无论谁家遇到困难,他都有求必应,有时候忙起来都顾不上吃饭。他每天早上起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带着一群人走街串巷到处"捡垃圾",逢  相似文献   

19.
<正>天然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使人感到优美和纯真。在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的生物都是天然而长:小草翠绿青葱,小花五彩缤纷,树枝每天都在不断地成长……然而,我们破坏环境的行为却让大自然不再可爱:清澈的小溪变得臭味熏天,河水变得浑浊了……当我们去郊游时,一片绿绿的草地,看上去像  相似文献   

20.
<正>电脑、电视、电灯、电冰箱、手机、空调……我们身边物品的运行时时刻刻都消耗着能源。尽管安培在17世纪就已经发现了电能的无穷奥妙,可是今天人们总是遗忘和忽视它的存在;尽管能源紧缺已成为时下全球性的挑战,我们中大部分人仍然在心安理得地无节制使用能源,我们对能源早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