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尚科  刘孝琴  李锐 《四川环境》2004,23(1):108-110
本文对长江流域泸州沱江二桥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前期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分析,并依据该站的试运行情况,总结出了该站建设的经验和不足,希望能为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今后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为了科学地提出沱江水污染防治的建议,系统地对前期水质情况进行梳理十分必要。根据“十三五”期间沱江流域断面的水质例行监测数据,利用内梅罗污染指数法、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2016~2020年沱江干流水环境质量及其变化趋势;阐述了2020年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的时空分布。结果表明2016~2018年,干流断面中三皇庙水质相对较差,2019~2020年沱江干流沿程水质变化不大;“十三五”期间,整体上沱江流域水质变好,其中沱江干流大多数断面水质转好显著;2020年,沱江干流水质相对较好,水质较差断面位于支流,9~11月水质相对较好,3~5月水质相对较差。系统的对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变化趋势开展分析评价,可为沱江水环境改善及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濑溪河泸县段流域水环境污染现状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沱江泸州段一级支流——濑溪河泸县段流域的水环境及排放状况进行了调查,选取pH、DO、COD等为监测项目。监测结果表明该流域全年内水质无法完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域水质要求。本文还对该流域污染防治进行了分析,为当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解决环境污染与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矛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沱江位于长江上游,连接成渝双城经济圈,濑溪河是沱江左岸一级支流,濑溪河水环境状况直接影响沱江乃至长江水环境质量。采用污染物来源分析,污染负荷,三段式治理模式等方法,根据泸洲环境监测站例行监测数据,评价濑溪河(泸州段)流域水质在2011~2019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采用三段式治理模式的方法后,使治理后使濑溪河(泸州段)流域水质带来了突破性的改善,主流濑溪河官渡大桥和鹅项井监测断面水质分别由Ⅳ类和Ⅴ类提升到了Ⅲ类和Ⅳ类,污染较严重的支流九曲河水质也由劣Ⅴ类提升到了Ⅳ类。截止2019年,出河口污染物指标水质情况分别为:BOD5Ⅰ类水质,DO、IMn、TP和NH3-N均为Ⅲ类水质,仅COD为Ⅳ类水质。另外,主要的污染指标(COD、NH3-N、TP)均达到了减排的目的。研究结果可为在具备相似污染物和地理条件的河流采用,三段式治理模式的提出丰富了大型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的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官厅水系左卫国控点水质自动监测站的YX-WQMS系统,由采水系统、配水系统、在线水质分析仪器、PLC控制和数据采集举统、数据处理和传输系统,监测站房和配套设备六个部分组成。表文重点介绍了该自动监测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分析权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沱江流域综合整治规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施为光 《四川环境》1996,15(3):67-71
本文首先在描述了沱江流域的水质问题,沱江干流的几个主要水质指标与10年前相比呈继续恶化的趋势,于流的水污染仍未得到控制,工业点源污染和流域非点源是造成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沱江流域水环境潜在问题陆生生态恶化和水资源贫乏两大难题,文章提出了工业污染源控制,修建城市污水厂,增加枯水流量和提高森林覆盖率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文章从青海环境监测管理角度出发,结合青海湟水流域水质自动监测发展现状,对流域内水质自动监测站存在的自动监测、数据传输、管理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分析,提出了适合湟水流域水质自动监测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根据岷、沱江断面水质例行监测数据,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岷、沱江流域干流及其支流水质现状,探讨了岷、沱江干流水质沿程变化和可能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岷、沱江流域均以总磷超标为主,沱江流域水质污染重于岷江流域。岷、沱江流域水环境质量下降既有年均径流量减少导致生态基流减少自然因素的原因,也有点源污染源包括涉磷企业及城镇生活和面源污染源包括农村生活、畜禽养殖及农田径流等人为因素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2011年9月起,四川省在岷江、沱江干流及其重要支流执行跨界断面水质超标扣缴制度,该项制度在增强政府改善水质的内在动力、提升水质监测和预警能力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监测方式和试行流域范围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对岷江、沱江跨界断面水质超标扣缴制度进行分析,得出其中有待优化的部分,提出了下一步构建"四川省重点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机制的几点看法,建议在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的断面上采用上下游联合监测的方式开展水质生态补偿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水质自动监测站大多分布在边远地区,通过建立以应急制度文件架构、应急监测系统基本情况介绍、监测工作安排、应急监测清单、应急设备操作规程、应急监测结果记录表、应急监测培训及应急演练等内容为主体的水质自动站应急运行制度,可显著提高应急工作效率,顺利完成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工作。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建立一套能引起领导足够重视的水质自动监测应急管理机制,建立管理人员介入水质自动监测站工作机制,编制水质自动监测站应急管理规范。  相似文献   

11.
沱江水质污染特征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沱江水质监测资料为依据,揭示了沱江水质污染特征及其时空变化视律。针对沱江存在的水环境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了防治水质污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沱江河水有机污染物的富集,洗脱,用色一质联机定性检测出56例有机物。结果表明:沱江水质的有机污染仍很严重,治理工作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13.
沱江富顺段水质分析及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平 《四川环境》2013,32(2):23-26
为了解沱江富顺段水质情况,采用相应的国家标准方法对沱江水体的氮、磷、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等指标进行监测。3个监测断面TN、TP的平均浓度分别为3.31mg/L、0.247mg/L,其中TN含量超标3倍以上,TP含量超过标准的1.2倍,建议相关部门应在河流平水期和枯水期严格控制氮、磷的排放,可通过调高工业废水、污水处理厂氮、磷排放标准,缓解沱江氮、磷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14.
河长制在促进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长制平台在促进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实现流域水环境可持续管理的关键突破口。本研究梳理了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分析了利用河长制平台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可行性,并以跨界断面监测为技术衔接点,以完善跨界断面的设置、考核指标和考核目标作为突破点,利用河长制的高位推动、组织体系和部门联动,从技术方法、监测体系和补偿方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议:一是发挥河长制科技支撑作用,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技术方法;二是发挥河长制部门协同作用,完善流域生态补偿监测体系;三是发挥河长制统筹兼顾作用,完善流域生态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5.
沱江流域农村径流污染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分析了沱江流域农村径流的污染因素和农村径流对沱江的影响,并提出了防治径流污染的措施,通过两年逐月沱江监测数据表明,雨季沱江受到农村径流污染。根据分析,降雨冲刷时段集中、地形坡度加剧径流冲刷、农作物种植安排抗蚀能力差、农药化肥流失严重等是造成沱江流域农村径流污染的主要因素。在农村径流污染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防治农村径流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西平  杨柳  向艳  陈诚 《四川环境》2010,29(2):66-69
本文在对沱江上游支流石亭江水质现状监测和区域污染源调查的基础上,计算了石亭江水环境容量;探讨了石亭江化工开发试验区废水中难降解污染物排放对河流影响的水质模拟方法,导出了多点源同时排放对河流影响的水质模拟递推式。计算结果表明:控制开发试验区废水氟排放是防治石亭江和沱江水污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环境系统持续发展规划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进一步完善了宁大同等人所构建的区域环境-经济协调耦合度,提出了区域经济-环境系统持续发展的规划模式,并对沱江内江段区域经济-环境系统持续发展规划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沱江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由于流域内水资源贫乏和开发利用程度较高,枯水期中下游区无法保证水资源的需要。随着工业的发展,沱江水质污染将日趋严重致使枯水期有限的水资源变成不能使用的污水。因此,本文较详细地研究了沱江水质保护规划。在水目标、水污染控制最优方案、总量控制标准、流域水质保护区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文中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着手,根据系统工程原理求得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内江市沱江流域经济-环境系统1995~2010年时段可持续发展进行了预测分析,指出了该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