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有效的碳普惠机制与森林碳汇产品的价值实现对中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至关重要,理清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对森林碳汇政策的制定具有现实意义。基于计划行为理论、规范激活理论并融合生态文明思想内核,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利用515份社会公众问卷数据,实证检验了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愿意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是理性和道德交互作用的结果,而非纯理性或纯道德驱动行为;(2)行为态度、感知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都对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感知规范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因此公众环境道德素养是影响其森林碳汇购买行为的最重要因素;(3)社会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因素表征变量的具体作用表现不同:感知规范中,公众个体道德规范对其森林碳汇购买意愿影响最大;行为态度中,公众森林碳汇生态、政治效益认知对购买意愿影响最大;知觉行为控制中,森林碳汇信息量、森林碳汇价格等都是影响公众森林碳汇购买意愿的因素,但影响程度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2.
以知觉理论为依据,从消费者心理认知层面——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网络评价如何影响品牌忠诚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结果提出相应建议。结果表明,网络评价显著地正向影响消费者的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对品牌忠诚有正向促进作用。同时,主观规范和行为态度在网络评价和品牌忠诚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研究强调了网络评价对品牌管理的重要性,指出企业应采取措施鼓励消费者进行网络评价。  相似文献   

3.
房地产行业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深入普及的背景下,与智慧社区结合打造"智慧型房产"成为必然趋势。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力量,建设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智慧社区住宅产品成为发展重点。借鉴智慧社区、购买意愿等有关理论,结合智慧社区特点,构建了居民购买意愿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开发设计了测量量表,并利用SPSS、AMOS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了处理和分析。结果表明:产品知识、感知易用性、品牌知名度和参照群体与消费者对智慧社区的感知质量呈正相关关系,产品知识、感知易用性、参照群体与消费者对智慧社区住宅产品的感知风险呈负相关关系,这些因素通过感知风险和感知质量影响感知价值进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智慧社区地产项目的开发策略,为智慧社区建设和运营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消费者绿色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差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者在绿色购买行为上表现出意愿和最终行为的差异。运用计划行为理论和态度—行为—情景理论分析差异原因,建立模型并开展消费者调研。结果表明:首先,绿色购买意愿与购买行为的差距在我国普遍存在,63.5%的消费者存在购买意愿未能转化为购买行为的情况;其次,感知行为控制、情境和习惯因素均在购买决策中发挥作用,调节了消费者的绿色购买意愿—行为,其中情境的调节作用最显著;第三,各变量中消费者收入水平对购买意愿—行为的调节作用最明显。这为促进绿色消费、开展绿色商业实践提供启示,企业和政府可以通过合理设定价格、获取绿色认证、加强政策支持的方式鼓励绿色消费行为增长。  相似文献   

5.
降低消费阶段的碳排放量对实现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从碳标签出发,引入“亲社会行为”这一变量,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了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的模型,利用调查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探究碳标签对消费者低碳购买意愿的影响,并分析亲社会行为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碳标签认知、碳标签宣传均直接影响消费者的低碳购买意愿,碳标签公信力对低碳购买意愿没有直接影响;感知价值和购买态度在碳标签相关因素与低碳购买意愿之间起到完全或部分中介作用;亲社会行为在感知价值和购买态度对低碳购买意愿产生中介效应的链路上具有调节作用。基于研究结果,本文从提高消费者碳标签的认知水平、增强碳标签的宣传效果、提升碳标签的公信力、倡导亲社会的低碳行为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通过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的多方努力,促进消费者积极参与低碳消费,实现消费领域的低碳变革。  相似文献   

6.
采取有效的传播策略,促进消费者从绿色消费态度到行为的转化是当前一个重要课题。构建了绿色产品广告诉求、印象管理动机和绿色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探索利己、利他广告诉求对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分析了印象管理动机对广告诉求与绿色购买意愿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对于利他广告诉求,利己广告诉求更能激发消费者的绿色购买意愿。对强印象管理动机的消费者,利他广告诉求对其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更为积极;对弱印象管理动机的消费者,利己广告诉求对其绿色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7.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通过分析蓄电池企业超威集团313份有效员工问卷数据,检验员工的环境知识、环境知识共享、绿色行为意愿对绿色行为的影响机理,分析时在环境知识共享与绿色行为意愿之间引入了组织绿色支持感知调节变量。结果表明:①环境知识对环境知识共享、绿色行为意愿表现出正向影响,并通过绿色行为意愿间接对绿色行为产生正向影响。②环境知识共享对绿色行为意愿和绿色行为均表现出正向影响,同时环境知识共享在主观环境知识和绿色行为意愿之间起中介作用,在客观环境知识和绿色行为意愿之间不起中介作用。③组织绿色支持感知在环境知识共享和绿色行为意愿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8.
移动互联网业务已成为企业与消费者深度沟通的重要渠道。为了探究影响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的因素,在整合型信息技术接受和使用模型的基础上添加了感知风险、感知成本、激励和感知娱乐四个因素,构建了影响消费者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意愿的概念模型,利用实证方法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便利条件和使用意愿对移动互联网业务使用行为具有正向影响,期望效用、努力效用、社会影响和感知娱乐对使用意愿有积极影响,感知风险、感知成本对使用意愿有消极影响,激励对使用意愿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基于拓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利用武汉市郊区468份问卷,构建农地景观文化功能需求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农地景观文化需求的影响因素和机理。结果表明:(1)农地景观文化功能需求意愿和需求行为存在较大差异,有需求意愿的受访者占50%左右,存在需求行为的仅占10%。(2)公众对农地景观文化功能的态度、主观规范增强了其需求意愿,影响系数分别为0.23和0.52。(3)知觉行为控制、环境因素、需求意愿均正向影响农地景观文化功能的需求行为,其中环境因素对需求行为的激励作用最大。研究认为,在增加居民收入的同时,加强农地景观文化功能建设与宣传,提高公众的认知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力,从而增加其需求意愿和需求行为,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教育文化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力量,其垃圾分类等亲环境行为对提升整个社会的环境治理成效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知—信—行”模式,构建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机理模型,对南京市在校大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进行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的关键因素,通过差异性检验探讨不同类型高校在关键因素上的差异,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探讨性别、设施与服务体系在意愿影响上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①环境认知会通过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形成一个传导机制间接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②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大学生垃圾分类意愿,而主观规范无显著影响;③调研高校学生的垃圾分类意愿水平存在异质性,表现为高职院校>一般院校>重点高校;④性别差异显著影响垃圾分类意愿,女生更容易受到主观规范的影响,而男生更容易受到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⑤设施与服务体系先进或落后,对垃圾分类意愿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据此,本文提出提升大学生群体垃圾分类意愿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培育大学生群体的亲环境行为及推进高校生活垃圾的分类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有关森林认证和木地板行业发展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消费者对森林认证木地板产品的认知和支付意愿。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消费者对森林认证木地板产品支付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认为很多消费者对森林认证的概念存在误区;消费者是否关注木材的来源直接影响其购买行为;价格是森林认证产品市场效果的决定性因素,价格差越大,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越弱;教育程度、月收入越高的人群对认证木地板产品的支付意愿更高。基于分析,提出培育认证产品市场,用市场工具推进认证体系的发展;加大政府投入,降低认证企业的经济负担;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森林认证的认知度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通过368份调查数据,在分析城市居民低碳消费意愿与行为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对城市居民低碳消费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低碳消费行为与低碳消费意愿两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缺口;低碳消费意愿受从众心理和生态价值感知的正向影响,却受到年龄的反向影响;低碳消费行为受从众心理的正向影响,却受到年龄和月均收入的反向影响。因此,应着力对低碳消费意愿与行为之间的缺口进行修复;适时打造低碳消费示范区、示范人群,充分发挥低碳消费示范性的辐射作用;加强宣传低碳消费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着力改变年龄较大城市居民对低碳消费的认知与需求;努力生产更多的低碳型产品,以满足城市居民的购买需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机理有利于管理者有效规范公众的生态行为。分别引入中介与调节变量并基于"知—信—行"理论建立结构方程模型SEM,利用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生态知识和生态感知相互影响,系数均为0.39;(2)生态知识对生态责任感、生态情感、生态价值观、生态态度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19、0.23、0.32、0.33;(3)生态感知对生态价值观、生态态度、生态情感、生态责任感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5、0.37、0.42、0.45;(4)生态情感对生态态度、生态态度对生态责任感、生态责任感对生态价值观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1、0.48、0.37;(5)生态情感、生态态度、生态责任感、生态价值观对生态行为有正向显著影响,系数分别为0.39、0.43、0.58、0.69;(6)生态知识、生态感知对生态行为影响系数为正但不显著。结果表明: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无直接作用关系,而要通过生态信念对生态行为产生作用;生态态度、生态情感、生态价值观、生态责任感在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关系中具有完全中介效应;性别、年龄和户籍地在生态认知对生态行为作用关系中具有调节效应且调节效应依次降低。  相似文献   

14.
基于调节定向理论,应用情境实验法,从人格特质角度探讨负面在线评论与商家回复之间的交互信息对异质性旅游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经济性负评会显著降低预防定向型旅游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功能服务性负评会显著降低促进定向型旅游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感知风险在其中起中介作用;针对经济性负评,商家采取承认服务失败策略时,预防定向型旅游消费者购买意愿更高,针对功能服务性负评,商家采取消除服务失败策略时,促进定向型旅游消费者购买意愿更高。  相似文献   

15.
污水再生利用是减少水体污染、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和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公众的偏见和排斥严重制约再生水处理技术的推广和发展。本文整合技术接受拓展模型和技术准备度理论,构建公众参与再生水回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两阶段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公众参与再生水回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便利条件和主观规范分别对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起显著提升作用;技术准备度的消极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公众再生水回用意愿的提升。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提升宣传的有效性,完善城市再生水配套设施及相关激励政策,联合社区、学校、企业等平台协同推进再生水处理技术推广工作等对策建议,为政府制定科学有效的干预政策,引导公众使用再生水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6.
以S-O-R理论为框架,结合感知互动性理论与价值理论,构建旅游网站中旅游经历分享行为的研究模型。结果表明:①用户在使用旅游网站过程中的感知互动性正向影响其对该网站信息价值的感知程度、自我呈现的满足程度和社会认同的满足程度。②用户对旅游网站的感知互动性会通过社会认同的满足促进用户的分享行为。③用户对旅游网站的感知互动性会通过信息价值感知和社会认同满足促进用户的分享意愿,而用户的分享意愿正向影响其分享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计划行为理论入手,并引入水资源认知和情感作为调节变量,构建大学生校园节水行为影响因素研究的理论框架,考察大学生校园节水行为影响因素。通过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多群组分析和调节效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节水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节水意识,主观规范没有呈现显著性;节水意识和知觉行为控制正向影响节水行为;性别和成长环境在节水行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显著调节作用;水资源情感正向调节节水意识到节水行为路径。最后,根据结论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提高大学生节水意识、促进节水行为及建设节水型高校提供理论借鉴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逐渐严峻,老年人长宿休闲迅速发展起来。候鸟老年人是长宿休闲的主体,其消费者行为是旅游相关企业进行具体经营管理的依据。主要探讨了低龄和中龄老年人重复购买长宿休闲产品的消费行为模式。在老年人长宿休闲主要集聚区海口市发放调查问卷,获得有效问卷217份。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阶段的老年人在购前需求质量预期、购后体验感知质量和购买行为上具有显著性差异:中龄老年人比低龄老年人有更多、更集中的购买行为;提升硬件设施、软件服务、环境质量、生活机能和卫生环境对增加低龄老年人购买长宿休闲产品次数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提升安全方便性、硬件设施、休闲环境质量对增加中龄老年人购买长宿休闲产品次数有显著正向影响。建议以低龄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群的经营产品的优先改善顺序为软件服务、卫生环境、生活机能、环境质量和硬件设施,而以中龄老年人为目标客户群的经营产品的优先改善顺序为生活机能、卫生环境、安全方便性、硬件设施和休闲环境。  相似文献   

19.
首次以京东问答为例,探讨了移动电子商务问答功能影响消费者行为意愿的内在机制,整合精细加工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构建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移动电商问答的"信息支持、信息质量、回答者专业性"三项社会化影响因素,通过消费者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可信度的中介作用,对消费者的行为意愿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四川省大熊猫保护区周边947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Heckman Probit两阶段模型分析了林农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选择;通过构建MNL模型,进一步探究林农选择各项适应性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气候变化感知是林农采取适应性行为的基础,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受到自然灾害对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正向显著影响,而在保护区内的居住因素对其气候变化感知与适应性行为均有负向显著作用,林地面积、购买森林保险、借贷可获得性和接受保护区培训并未影响林农的气候变化感知,但对他们采取适应性措施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基于研究,提出提高林农教育水平、增强文化素质、提高抗灾能力、完善信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共管模式、开展保护区专项培训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