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发展的悖论与生态文明的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风 《绿叶》2010,(12):87-91
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而所谓的可持续发展也只能导致发展的不可持续。我们必须认识到经济增长并不意味着物质财富增长,实现物质经济生态化和非物质经济扩大化,从科技转向和经济转型两个方面来促成生态文明的建设。与此同时,还必须促成价值观的改变,即由物质主义的经济主义走向生态主义。生态文明的发展不是以物质财富增长为根本标志的,而是以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程度为标志的。  相似文献   

2.
今日制度为何激励人们挥霍而不是节俭?因为受"资本逻辑"的制约,资本持有者是社会的中坚。在美国示范下,国际竞争目标就是争强斗富;在经济主义影响下,生态文明建设会受到顽强的抵制。但13亿人口的中国不同于美国,扩大消费、做大经济"蛋糕",收获的不会是人人受惠,而极可能是全面的生态崩溃。  相似文献   

3.
王如松 《绿色视野》2008,(12):17-18
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政治文明在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关系上的具体表现。是天人关系的文明,体现在人与环境关系的体制合理、决策科学、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活俭朴、行为自觉、公众参与和系统和谐,展现一种竞生、共生、再生、自生的生态风尚。生态文明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以知识经济和生态技术为标志,是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包括认知文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系统破坏和保护间的矛盾博弈日益突出。传统行政命令式的生态保护方式已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而生态补偿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保护重要生态系统的理念创新和全新的制度设计。当前,对生态补偿概念的理解存在"事后补偿"、"惩罚性"、"短效性"、"搭便车"、"激励无效"等误区。着眼生态环境的未来,比对环境问题的事后补偿更重要,市场激励比政策强制更高效,共享生态补偿红利更能彰显正义。通过梳理,对比国际、国内生态补偿研究进展,分析生态补偿研究的进展、特征,结合相关研究主题热词分析,讨论了当前生态补偿研究认识存在的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5.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质精神付诸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最优发展图景的一种城市意象构建过程;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及其指标评价体系则演绎了城市由"生态量变"向"生态质变"的逻辑和规律,为人们在心理层面形成对城市"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的生态美学意象提供了"可读性"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新论》一书旗帜鲜明地指出:生态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不是对现代工业文明的修修补补,而是一种崭新的真正可持续的文明。因此建设生态文明,需要人类文明实现全面而彻底的生态转向;需要坚决遏制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经济主义并将这种遏制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需要在终极实在的意义上理解大自然。如果每个人心中都能对自然抱有正确的态度,那么我们会更谨慎地对待自然,更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如是,生态文明之梦终将实现!  相似文献   

7.
正加强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目的旨在解决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意在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稳定实施,重在提升农民的现代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1])。人们对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8.
尹建丽 《环境教育》2008,(11):46-48
近些年来,一系列的环境事件给人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威胁着人们的安全。人们如何对待身边的生态安全、调控自身的行为以维护自身的安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阐述了生态安全的定义、特征,说明我国目前生态安全的现状,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措施,以确保新世纪的生态安全,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平衡"是世间万物之本,而生态健康却与自然、社会、政治以及人体平衡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态健康已成为现代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标志,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生活。本文提出了"平衡"是生态健康之本,从一个新颖的视角-"平衡",简明地论述了平衡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及它与生态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文章中阐述的观值得思考,对如何理解和审视"生态健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就是以低碳为方向,以生态为底色,以文化为灵魂,以康养为品质,以旅游为核心,以产业为基石,打造旅游新兴增长极。近年来,四川省广元市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把"生态立市"放在总体发展思路之首,厚植生态底色,发展低碳产业,生态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16年,广元市第七次党代会坚持绿色发展、巩固生态立市,提出未来五年建设中国"生态康养旅游"名市奋斗目标,作为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1.
老庄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前人的研究为其在生态治理中"致大用"提供了现实举证与理论观点。老庄思想中辩证的"反向性"有助于生态危机面前人类的自我反省,其"道"的"本根性"有助于引领生态治理走向最佳路径。当前生态治理存在主体松散化、客体碎片化、政府治理单边化、生态公正边缘化、生态修复人工化的困局。老庄道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准则。生态治理主体应具有"以天下观天下"的大智慧、大胸襟,生态问题防御要以"正反相随、祸福相依"的观念总揽根源,政府要善用"无为"来调动生态环境的社会共治,生态公正需要树立"以小为大"的价值观,生态修复需要树立"辅万物之自然"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12.
《绿叶》2017,(3)
正文学往往是反映社会现象以及存在问题的重要载体和突破口,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当代部分作家重新接续古代文学中的绿色、生态传统,反思当下的自然、生态危机,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这类"以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反思为基础,以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种生态现象或生态问题为主要表现对象,以拥有生态思想或蕴含生态意识为基本特征的文学"被界定为"生态文学"。我们忧思自然生态恶化的危机,同时欣喜地看到一些作家评论家对于生态文  相似文献   

13.
《绿叶》2020,(Z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论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时指出:"加快解决历史交汇期的生态环境问题,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显然,生态文化体系在生态文明体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文章立足省情,阐述了生态保护是青海发展的重大机遇,要以绿色循环低碳为发展路径,以科技创新为支持,以体制改革为动力,以法制建设为保障,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延吉市新苗幼儿园创建于1952年6月,前身是延边第一任地委书记朱德海同志亲自创办的"延边保育院"。历经65年的蜕变与发展之路,积淀了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现已成为一所以"文化治园、养成教育"为核心,以"生态育人"为教育特色的吉林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实践教学基地、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学校及延边州首家国际生态学校。多年来,幼儿园按照创建国际生态学校"七步法"的要求,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教育  相似文献   

16.
从生态文明视角来解读政府环保工作,并结合沧浪区生态的特点,分析其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沧浪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并对加强沧浪区生态文明的创建工作提出了"三着力"和"三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周围 《环境教育》2007,(8):22-23
"保护生态",人们听得多了,但要"为生态作补偿"却是很多人还不熟悉的事.这是一笔怎样的开支呢? 需要"补偿"是因为有"不公平"存在. 以西部地区为例,在改革开放后很长一段时间,西部地区充当的角色就是为东部地区及东南沿海经济特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各种自然资源及能源,以支撑其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又是我国江河源头、水土流失敏感地区和濒危物种的重要栖息地,是中国的江河上游、风沙源头,生态环境保护的成本高、投入大,为保护生态付出了较高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是景观生态学研完的领域之一,随着城市环境问题的出现,以及人们需求的提高,用景观生态设计理念来解决城市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以常州市为例,探讨以“生态基础设施建设”与“人文生态设计”为重要控制点的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之路。  相似文献   

19.
正兴隆中心小学以生态教育为突破口,建设生态校园、构建生态课程、开展生态实践,为实现绿色之梦不断前行。兴隆中心小学创建于1937年,2014年6月搬迁至开发区港湾新城,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公办小学。学校秉承"求美"校训,践行"教育新生态"的办学理念,以生态教育为特色,坚持不懈地推进"和美校园、生态课程、绿色成长"的现代生态课程观,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位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得"第五批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生态教育示范校""全国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20.
正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文化里小学结合秦皇岛市作为"中国观鸟之都"的多样鸟类资源以及丰富的湿地资源、森林资源,向相关专家咨询,在校园内深度开展森林生态科普教育,生态校园已经成为该校的一块金字招牌。特色引领"生态教育"是学校的办学特色。学校以场馆为依托,通过"小手拉大手"活动扩大知晓率,全面提升师生、家长生态理念,以点串线,将生态教育深入贯穿于常规德育、教学活动中,使主题教育常态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