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ositive Matrix Factorization,PMF)模型对石马河河口及滨岸带中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污染来源及贡献率进行解析,分别于2021年4月(平水期)和7月(丰水期)采集地表水及表层沉积物水样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内PAHs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原油泄漏、煤炭燃烧、交通运输及生物质燃烧等,其中,交通运输源对研究区沉积物中PAHs的贡献率超过60%;交通运输及煤炭燃烧源对地表水中PAHs的贡献率之和接近80%;原油泄漏与交通运输源对研究区悬浮颗粒中PAHs的贡献率之和接近70%。研究结果可为石马河地区水资源绿色开发与PAHs污染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大港油田大气颗粒物和多环芳烃的污染现状,并对大港油田地区大气特征构成及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作了初步分析,得出大港油田地区大气颗粒物中多环芳烃污染类型为燃油型,并据此提出了防治多环芳烃污染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4.
5.
6.
本文对环境中的多环芳烃的分析,从采样、样品处理和分析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方法的特征、适用范围、现存问题和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南充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超声波萃取,抽滤,减压蒸发浓缩,硅胶柱净化,再逍缩至干,定客溶解的方法处理了南充市5个监测点冬,夏季乘集的大气颗粒物样品,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中9种多环芳烃含量,大气中苯并[a]芘的年平均含量为31.5ng/m3,略低于成都市1988年测定的年平均值,南充市大气中多环芳烃的主要来源是居民生活用煤,其次是汽车尾气,改变燃料结构,集中供热,加强城市交通管理,是减少多环芳烃污染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9.
10.
已有资料给出的燃煤工业锅炉所排放烟尘中致癌性多环芳香烃(PAHs)含量悬殊,很难直接用于日常PAHs污染源的评价。作者实测了燃煤工业锅炉所排烟尘中常见的PAHs的含量,其中典型强致癌多环芳香烃苯并(a)芘(BaP)含量为035μg/g。同时测量了锅炉烟尘排放工况,得到燃烧每千克煤排尘275g的排尘率。据此计算得到燃烧每千克煤的BaP排放量为96μg,该值处于已公布数据范围032~99μg/kg的偏低一侧。并讨论了偏低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11.
大庆地区总悬浮微粒中苯溶物及多环芳烃的测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大庆地区总悬浮微粒(TSP)中主要化学组成──苯溶物、多环芳烃的测定分析得知:苯溶物占TSP的百分含量,年均值为10.31%,在空气中的平均浓度为12.5μg/m3。与北京燕山地区1983~1984年3个生活区(迎风、东风、东炼)苯溶物年平均值比较,大庆地区苯溶物含量较低。而对总悬浮微粒中多环芳烃的测定结果可明显看出各点采暖期苯并(a)芘、多环芳烃总量的浓度虽都明显高于非采暖期,但其致癌强度和浓度都比北京市、太原市及兰州市弱、低。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资阳市农村场镇规模加速扩张,导致农村场镇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保持农村场镇可持续发展,对资阳市重点场镇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阳市重点场镇水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17.
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特性,从污染源控制、法律法规、建筑管理以及其他控制措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各种室内空气污染的防治对策,从而达到改善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重质燃料油中主要芳烃在自然条件下的风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重质燃料油进行了风化模拟实验,采用气质(GC/MS)联用仪分析了重质燃料油中主要芳烃组分及其变化。结果表明:该重质燃料油中主要芳烃为苯类(C_nB)、萘(C_nN)类、菲(C_nP)类、二苯并噻吩(C_nD)类;在自然条件下,经过1周的风化,C_nB和C_0N完全损失;经过6周风化,C_1N完全损失;经过12周的风化,C_2N完全损失,3环的PAHs无明显变化。同时指出C_2D/C_2P和C_3D/C_3P的比值以及烷基化二苯并噻吩的同分异构体分布可用于区别其它油品,并且风化后变化不大,仍可较好地用于油品的鉴定。 相似文献
19.
氯代芳烃及其衍生物是一类毒性强、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化合物。在我国江河水体中检出率高,其中许多是优先监测污染物。水中的难降解有机污染物,可能通过几种微生物的一系列共代谢作用得到大部分,甚至是彻底的降解。本文针对水环境中的氟代芳烃污染物,分析了共代谢的类型、发生原因及影响因素。对利用共代谢机制修复水中氯代芳烃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本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概述了环境中多环芳烃(PAH)的三种主要来源:生物合成、化石燃料的开采与利用、有机物的热分解;迁移入水体的四种主要途径:石油泄漏、空中沉降、土壤雨水径流、污水排放;以及水体中PAH的两种主要转化方式:光氧化、生物降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