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钢铁行业属于重污染行业,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必须加强钢铁行业环境监管。当前钢铁行业环境监管困境主要是政府环境监管不严,企业自身监管松懈,而且钢铁行业排污节点多、污染物种类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问题多、环境信息不透明等导致环境监管难度大。文章从加强政府监管、加强执法能力建设、提升企业环保意识、企业环境责任成本控制、现场环境监管、第三方监管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阐述了加强钢铁行业环境监管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转型升级是旅游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受到了旅游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以属于欠发达地区的河南省为研究案例,从休闲经济的视角探讨了国内同类型地区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分析了目前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中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在梳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从产品特色、休闲产业化、设施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策略措施,旨在促进欠发达地区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当今社会的重要命题.以湘西苗族鼓舞为例,详细介绍了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赋存状况,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把发展具有竞争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作为促进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环境建设和产业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和切入点,以实现民族地区优势资源的转换和产业结构战略转移,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双赢".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2013年我国脱硫脱硝行业的发展环境及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火电行业、钢铁行业、水泥行业脱硫脱硝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行业市场特点及重要动态;针对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产业的聚集发展已经成为环境产业发展的重要形式,但是我国大多数环境产业聚集发展缓慢,长期停留在较低层次,本文在阐述我国环境产业聚集现状的基础上,从宏观产业服务化发展趋势和微观产业内在基础两个角度分析我国环境产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环境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是我国环境产业聚集升级和转型的一条新途径,并就推动环境产业集群发展给出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无论是对发达区域(产业转出区)还是落后区域(承接区),都是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提高区域产业竞争力的最佳选择。采用对比的实证分析,从西部的动态比较优势出发,通过西部各省的优势比较从总体上确定了西部承接产业的优先承接区、一般承接区和承接障碍区,然后将西部各省的竞争优势与中部地区进行比较,确定西部地区具有相对优势的区域适宜承接产业转移的类型。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前环保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环境服务业拉动环保产业业态转型和升级的趋势日益凸显。文章基于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四次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数据,简览了环境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环境规制和创新直接决定了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速度和方向。基于我国沿海11省市2006—2014年面板数据,采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More值和门槛回归模型,从方向和速度两个维度对我国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产业转型方向上,沿海地区正向第三产业转型,2010年以后1/2省份的产业转型速度加快。在此基础上,构建门槛回归模型检验技术创新在环境规制促进海洋产业转型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在海洋技术创新水平制约下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转型升级存在倒"U"型双重门槛效应。因此,政府在制定环境规制政策提升海洋产业转型水平时,应充分考虑海洋技术创新水平对环境规制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斌 《中国环境管理》2018,10(6):121-125,14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步意识到依靠不断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绿色发展遂成为全球共识。作为北京生态涵养区的京北地区,在冬奥会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下,制定绿色发展战略,保护生态涵养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归纳总结了国际上绿色发展的借鉴经验,通过对京北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和绿色发展SWOT的分析,设计出京北地区绿色发展基本框架,包括一个目标、三大战略、五项重点任务和五项保障措施。通过落实经济系统、社会系统和环境系统的三大战略措施,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和共享绿色经济,最终实现京北地区的绿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湘西州民族风情表演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人们日益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表演已成为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新的增长点.民族风情表演是湘西地区实现旅游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立足湘西州民族风情表演发展的现状,研究其迅速发展的原因,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我国民族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我国稀土产业目前正处于产业发展的低级阶段,实现产业快速升级的需求极为迫切。2015年我国稀土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进我国稀土产业升级。在论述资源税从价计征促进产业升级作用机理的同时,实证检验了稀土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对稀土产业的升级影响,以及对稀土前后端产业升级影响的差异性。研究发现,资源税从价计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稀土产业升级,但产业升级的水平并不高,前端产业升级效果较后端产业更明显。基于此,应借助"稀土资源拍卖"方式进一步改革完善稀土资源税制,并在税收减免、财政、金融支持、技术引进、研发平台建设等方面向稀土后端产业大力倾斜,以引导稀土产业加快升级。  相似文献   

12.
环境服务业是当前环保产业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其拉动环保产业转型升级的趋势日益凸显。文章基于2012~2016年5次年度全国环境服务业财务统计调查数据(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把脉环境服务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3.
<正>不知从何时起,曾经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钢铁行业,被贴上了"污染大户"的标签。似乎一提到钢铁厂,人们自然想到高耸的烟囱冒着滚滚黑烟、厂区及周边烟雾和粉尘弥漫等景象。娇子产业如今已沦落成为"过街老鼠",钢铁行业成为现阶段环保方面受关注度最高、民众反响最激烈、国家政府部门最关注的重点行业。尤其是伴随着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指标的制定以及新《环境保护法》的出台实施,钢铁行业在本身产能过  相似文献   

14.
当前的长三角区域环境治理尽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治理成本过高且难以达到持久改善的效果。长三角环境污染的根源在于投资驱动型增长导致的结构性污染锁定,以及低端经济导致的能源升级障碍。因此,环境治理应着眼于区域增长方式转型和环境与发展关系的优化,关键问题在于如何改变经济增长的推动方式与路径依赖,如何在新常态经济格局下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及如何协调好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利益冲突。当前长三角区域需建立区域一体化的环境协同治理机制,推进能源升级与产业去重化进程,促进地区间错位发展与联动发展,以新型城镇化调动新的增长潜力,结合智慧城市建设转变公共服务供给方式,优化城市布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资源环境超载、生态环境本底脆弱、水资源指标性短缺等方面对黄河流域煤化工产业发展的长期形势作出判断研究,系统梳理了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环境保护经验与教训,对煤化工产业发展中规模增长过快、布局不合理以及突出环保问题等经验和教训进行分析和评述。在此基础上,本文就黄河中上游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包括以生态环境安全格局稳定为原则,推动国家级煤化工相关专项规划编制及规划环评工作;转变传统发展模式,跨区域共建黄河中上游地区现代煤化工绿色技术创新平台;围绕再生水资源利用,推进煤化工“近零排放”和水权交易;按工业绿色发展理念和生态工业模式,促进煤化工产业优化升级等。  相似文献   

16.
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产业转移为理论指导,从规划保障、经济需求、产业链发展条件、水资源保护、水环境保护五个方面构建印染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法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作为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备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分析结果将备选地区分为4个类别,提出每类地区在资源和环境约束下承接印染产业转移的策略,以期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协调资源环境与区域空间布局关系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评价模型,对青海省旅游—经济—环境系统(TEE系统)的耦合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研究发现,2000—2014年青海省TEE系统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总体上表现为持续上升趋势,但耦合度处在磨合阶段,协调度也仅达到初级协调水平。旅游业与经济系统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但经济和旅游业的发展在2008年后高于环境阈值,环境成为青海省TEE系统协调发展的短板。今后,青海省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着力进行产业升级与转型,以促进青藏高原地区TEE系统的和谐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采用2004—2016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我国及我国东、中、西部环境规制对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而言,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强度的提高,产业结构变迁轨迹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环境规制强度过高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分区域来看,环境规制对三大经济区自身与相邻地区产业结构变迁的影响不同,东部地区呈"U"型关系,中西部则呈倒"U"型关系,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表现出协同效应,中部地区尤为突出。提高环境规制强度、制定多元化跨区域的环境政策,将有助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信息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关系进行了理论探讨,利用中国31个省区2009—2014年的面板数据,构建了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中国31个省区总体上信息化水平和产业转型升级水平逐年提高,但信息化水平提升速度滞后于产业转型升级提升速度,且区域之间信息化与产业转型升级的耦合协调度差距较大,大部分省份两者的融合协调发展水平处于中下等水平,表明中国信息化水平、管理和协调能力等存在不足,对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效应需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20.
区域产业规划应加强顶层设计,从整体角度谋划地区发展方向,建立具有全国地域分工意义的产业体系是环渤海地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依据现状分析—问题阐释—实现路径的研究思路,采用区位熵指数、城市产业专业化指数和职能专业化指数等方法,从省、市两个视角系统分析了环渤海地区产业专业化分工特征、城市专业化水平和职能专业化水平,提出了环渤海地区产业分工与协调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