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文章通过绘制科学知识图谱,系统梳理了乡村生态振兴研究的热点主题,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运用了文献可视化分析工具CiteSpace和关键词分析工具,对收录于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乡村生态振兴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核心研究议题包括农村环境污染的根源与治理研究、农村生态环境补偿与绿色发展研究、乡村生态旅游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乡村环境治理研究等。乡村生态振兴的理论研究需要加强学术交流、完善合作谱系,拓宽学术视野、建立议题关联,立足中国情景、凝练本土理论。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消耗不断加剧,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补偿成为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国内外重要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的背景、内涵和类型,并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实践,梳理了生态补偿原则、主体、途径、标准等生态补偿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生态补偿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环境消耗不断加剧,生态问题日益突出,生态补偿成为改善环境的重要途径。在总结国内外重要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补偿的背景、内涵和类型,并借鉴国内外生态补偿的实践,梳理了生态补偿原则、主体、途径、标准等生态补偿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江苏省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技术应用情况以及生态缓冲带构建案例进行了综述。目前常用的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和修复技术有生态防护林、生态护岸、基底修复、植物群落恢复以及人工强化措施等。对于现状自然植被良好的河湖,生态缓冲带宜以保护为主;对于现状生态功能退化的缓冲带,应在去除干扰后进行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建议分类推进河湖生态缓冲带划定,强化河湖生态缓冲带保护与修复,建立河湖生态缓冲带长效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生态用地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生态用地的提出时间较晚,但与生态用地相关的研究较多,主要涉及其内涵、外延、分类体系、效益和质量评价、数量和空间布局规划及保护等。对生态用地研究中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如生态用地内涵、外延的统一界定和最优生态用地数量及空间格局的确定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衢州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以浙江省欠发达地区衢州市为例,对其生态城市建设进行研究,指出其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对衢州市域土地利用的分区管治提出构想,最后提出了建设衢州生态城市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可以从历史、现实、未来、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作用多个方面进行归纳。生态文明是对生态危机的反拨与超越,是对长期困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困境的历史性扭转。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浩繁的社会工程,学界就此提出价值体系、关键环节、整体推进和低碳消费等基本思路和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9.
10.
11.
运用DEA和fsQCA方法测度了武陵山片区37个县(市、区)2015—2020年农旅融合脱贫效率,分析了影响该片区脱贫效率的多重因素及其组合效应。结果表明:①武陵山片区农旅融合脱贫效率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存在低效率状况和明显的地区差异。②农业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对脱贫效率的影响最为显著,两者在高脱贫效率的组态中同时发挥核心作用,而在非高脱贫效率的组态中没有一次同时发挥核心作用。③交通建设水平和政府支持水平对脱贫效率的影响较为显著,而居民参与水平和资本投入水平未发挥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林带遮荫地种植苜蓿带的棉蚜生态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农田生态环境保护、优化农业结构、农区畜牧业发展前景以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方面,阐述了种植苜蓿带的意义。同时,简要介绍了苜蓿对棉花害虫的控制作用、操作方法以及苜蓿的栽培管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14.
10多年来,四川苍溪县结合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不断实践、探索、总结,走出了一条适合山区农村生态脱贫致富的道路,形成了生态脱贫的“苍溪模式”。本文旨在采用生态经济学理论,运用生态工程分析方法,对该模式生态经济的结构、功能进行分析,以探索适合山区农业县生态脱贫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16.
从湿地现状、服务功能和外环境影响3方面构建了城镇区域内湿地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广汉鸭子河湿地这一城镇区域内河滩型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广汉市城市化进程中,该湿地的生态系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就总体而言,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完整,基本功能依然具备,但栖息地功能有一定的退化,在整体上属于亚健康状态。根据评价结果及退化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恢复措施,对广汉市城市化进程中鸭子河湿地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对同类型的湿地保护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简要概述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环境经济相关理论,回顾了美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历程及"最佳管理实践措施",并分别从财政补偿、政策补偿、技术补偿、项目补偿四个方面分析研究美国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经验,从而提出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的启示。重视激励促进作用,运用多种有效手段,构建监督执行机制,完善技术保障体系等对中国农业面源污染控制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措施的建立和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
20.
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建设之途径--以新疆阿克苏绿洲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干旱区绿洲的特定地域条件和干旱区绿洲的表现特征为对象,介绍了处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阿克苏绿洲的状况,对干旱区绿洲的共性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做了分析阐述。认为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扩大绿洲面积、加快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动用政策、经济、技术的手段;合理调配绿洲种植结构,全面推广节水农业;提高水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这些途径将有助于绿洲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