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深入发展,对环境管理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G1S技术实施环境管理是适应现代环境管理发展需要的。本文对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说明了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在环境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绿色视野》2009,(3):4-4
环保部近日召开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会议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全面提升环境监测工作水平。把扩大内需作为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的重要契机,把污染减排“三大体系”建设作为加强环境监测的重要突破口,把农村环境监测作为新时期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把环境管理需求作为环境监测的主攻方向,把数据质量保证作为环境监测的永匣主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政府建立环境行政组织之初,便强调环境监测的作用,称其为环境管理的“眼睛”和“耳朵”。近年来,随着国家环境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全民环境意识的普遍增强,环境行政管理的日益强化,环境监测的作用也日益显现。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有严格监测,才能公正执法。 本文试图通过实际工作中的两个典型案例,来说明环境监测在环境执法中的重要作用。 1992年8月,鞍山市旧堡区(现千山区)大孤山镇村民王某因葡萄减产不结果,到旧堡区环保局上访。环保局当即派环境执法人员到现场调查,调查表明:王某有葡萄树1160株,位于某…  相似文献   

4.
辐射环境监测是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本文从青海省辐射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现状和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和对策,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新时期环境监测机构在环境污染仲裁中所起的作用,重点说明环境监测机构应在污染仲裁中起决策性作用,为环境监测拓展更深层次的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6.
加强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监测总体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监测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技术体系已基本形成,质量保证工作逐步走上正轨。但必须看到,现行的环境监测管理工作还有许多薄弱环节,能力和水平还不能满足环境管理的需要,当前应着手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的整体能力 目前三、四级监测站的监测手段还很落后,自动化程度很低,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不强。就空气质量监测而言,许多监测站至今仍采用手动采样的“季五日法”。实验室分析大多采用化学分析法,劳动强度大,监测结果准确性不强,监测信息时效性难以保证。这些问题已是广大环境科技工…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新时期环境监测机构在环境污染仲裁中所起的作用,重点说明环境监测机构应在污染仲裁中起决策性作用,为环境监测拓展更深层次的服务领域。  相似文献   

8.
将文 《环境教育》2008,(8):68-70
从四川大地震环境应急监测中可以明显看出,环境应急监测对处理环境突发事件的重要性;从北京奥运期间水、气等常规监测可以看出,环境监测可以让市民安心,运动员放心。《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的出台,明确了县级以上环保部门对环境监测负全责,这无疑促进了环境应急监测、常规监测以及在线监测的发展,推进了环境监测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是环境管理和决策的重要技术支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与环境监测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机构制度不健全、质量管理技术发展缓慢、现场监测质量管理薄弱等问题,可通过完善制度、转变工作方式、发挥质量监督员作用、加强现场监测质量管理、拓展质量管理范围等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强化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环境监测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和回顾了我国环境监测工作开展近三十年来所取得的非凡成绩,阐述了目前环境监测工作同整个环境保护事业相比较,同国外环境监测相比较存在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出了以"强化环境监测管理,提高环境监测地位"为核心的几点建议,旨在使我国的环境监测工作能更好地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态环境监测40年改革发展与成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生态环境监测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生态环境监测管理体系、网络体系、业务体系和技术体系逐步建立与健全,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联动、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初步形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本文对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主要进展、成效与经验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根据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未来生态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改革持续深入,生态环境治理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转变,这对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与监测能力现代化提出了迫切要求。因此,本文从网络建设、体制机制、服务效能等方面,对生态环境监测所取得的进展与成效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对国家生态环境监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在此基础上,针对支撑评价排名、服务精准治污、有序衔接新职能、建设大数据平台、强化数据应用、深化综合评价、理顺体制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提升基础能力等方面,提出了"十四五"期间国家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王秀琴  李伯苓  鲁宁 《四川环境》2010,29(4):57-58,63
落实全国环境监测工作会议精神,抓好县级环境监测站建设,推动农村环境监测工作开展。如何加强县级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加快环境监测转型,提高县级监测站地位;加强环境监测队伍的能力建设,加大对其经济投入;加强专业技术水平、提升监测业务能力;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不断优化环境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14.
在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重点产业开发区域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和风险的压力是不容忽视的。但目前,新疆尚未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环境风险监控技术体系,环境风险监控仍处于起步阶段,存在较大缺陷。本文对石油化工、煤电、煤化工各类重点产业进行风险识别,建立了生态环境监控指标体系,构建了生态环境风险监控框架,旨在为新疆重点产业生态风险监控管理平台建设提供思路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的基本工作,是环境管理的耳目和手段。做好环境监测的管理,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极为重要。文章从环境监测管理工作实际出发,介绍了环境监测过程管理,分析了样品采集、样品管理、实验室分析等影响环境监测质量的主要因素,结合环境监测日常运行管理,对环境监测进行全过程分析,提出了监测人员综合素养、设备设施、全过程质量控制等质量管理措施,以持续提升环境监测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时的环境管理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已成为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讨论了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设施验收监测中环境管理检查的几个方面,力求使验收工作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情况。  相似文献   

17.
经过近30年的发展,德阳市已经初步形成了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应急监测等环境监测网络。通过对德阳市环境监测网络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适度超前,分步实施的思路,从建立和完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污染源自动监测网络、环境应急监测网络、农村环境监测网络、环境监测信息网络5个方面对德阳市全域监测网络建设进行论述,并结合德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业布局,对如何提高监测网络运行效率,形成区域监测合力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竣工验收监测中,污水处理设施在设计、运行及环境监测和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of ecosystem management currently are driven by the rapid pace and spatial extent of landscape change. Parks and reserves within areas of high human population density are especially challenged to meet the recreational needs of local populations and to preserve valued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The complex problem of managing multiple objectives and multiple resources requires an enormous quantity of information, and conceptual models have been proposed as tools for organizing and interpreting this information. Academics generally prefer a bottom-up approach to model construction that emphasizes ecologic theory and process, whereas managers often use a top-down approach that takes advantage of existing information to address more pragmatic objectives. The authors propose a formal process for developing, applying, and testing conceptual models to be used in landscape monitoring that reconciles these seemingly opposing perspectives. The four-step process embraces the role of hypothesis te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dels and evaluation of their utility. An example application of the process to a network of national parks in and around Washington, DC illustrates the ability of the approach to systematically identify monitoring data that would both advance ecologic theory and inform management decis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