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是那么和蔼可亲,美丽壮观。但是近年来,人们对绿洲的不重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生存的地球犹如一位生命垂危的老人,奄奄一息……地球拥有的宝贵自然资源难道是无限的吗?人们不节制地污染水资源,砍伐树木,大地就不会干枯吗?黄河断流、罗布泊干涸,一些大江大河被污染,森林乱砍滥发……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人类造成的。科  相似文献   

2.
正策划人语:1972年6月5日,第一次国际环保大会——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40年来天道周星,世界格局被打碎、搅拌、重组,无时无刻不在生发难以预期的交互、碰撞、更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在不断恶化,"地球维持我们进步的能力已发生深刻的和可能无法逆转的改变"。面对新一轮环境与发展、生态与社会、人类与自然的失范、失衡、失重,如何发力?何以制动?这都是眼下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朋友们,你尝过口渴的滋味吗?你知道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已经为数不多了,但用掉的资源中有很多都是被人类污染和浪费了吗?"如果人类再不珍惜水资源,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小草青青,踏之何忍。""地球是我家,保护环境靠大家!""抬起手,大家一起做环保!"这些都是随处可见的广告标语,可大家真的都做到了吗?很多人可能早已麻木不仁了。但难道我们能允许自己在将来没有水喝吗?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朋友     
我是一只啄木鸟,我是人类的朋友,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飞出自己的巢穴,来到了充满人类的世界。有一天,我飞到了马路边上的一棵大树上,被几个小男孩看见了,马上捡起石头向我砸来。难道我就那么让人们讨厌吗?我飞走了,但我一定要问一问我是不是那么让人讨厌。我遇见了大树爷爷。"大树爷爷,我让人们讨厌吗?""不,你是一只啄木鸟,整天帮我治病,是你把我治好了,使我又成为人类的'氧气瓶',你是人类的朋友呀!""人类的朋友?哦!我是人类的朋友!我是人类的朋友!……"我连蹦带跳的,高兴极了,我又飞到了公园里,吃了很多我最爱吃的虫子。  相似文献   

5.
刘援  谢永明 《绿叶》2012,(5):25-31
世界可持续发展历程是人类认识自然、敬重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过程。环发大会后20年的实践证明,中国需要可持续发展,世界需要中国的可持续发展。201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即将召开,面对绿色经济和国际合作机制框架两大主题,大会需要认真讨论,深刻分析,果断决策。协调立场、融合思想、统一步伐、协同合作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世界和平的需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的完善、发展,与真善美密切相关。它作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向来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它作为人们掌握世界的三种不同方式,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它不仅限于人与人,人与社会,而且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提高的现代,人与自然的矛盾日益突出,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使人类的生存发展问题成为当代世界最普遍的困惑,遂已成为当前的一大主题。人与自然怎样才能达到和谐发展,已引起人们的关注。那么,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呢?笔者认为,人对待自然应以真善美为尺度,以实践为中介追求真善美的统一。一、真…  相似文献   

7.
彭学农 《绿叶》2013,(4):41-47
生态马克思主义者福斯特、休斯等从马克思的生态学的角度批判了新马尔萨斯主义生态学的本质、特点和一般逻辑,指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与自然辩证关系以及关于人口规律的历史性的观点来处理当代人口和生态环境问题是人类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一个事实。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她养育了人类,然而人类却伤害了她。一桩事件。今年初,新《水浒》摄制组破坏黄河湿地被叫停,新《水浒》摄制组成了破坏湿地的反面典型。一个个事件的背后,"地球之肾"正在衰竭。一个日子。2月2日,世界湿地日,今年的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或许是临近春节的缘故,这一天,出奇得冷清、平淡,人们似乎把她遗忘了。一个命题。人生病药可救,湿地生病了,能救吗?倘若湿地消亡了,人类又将会怎样?  相似文献   

9.
“候”鸟     
小记者证号:HJHB0229在空中来来回回地盘旋,空空荡荡的场景,使噩梦无法醒来。每当走到绝境,作为鸟儿的我,想凭着微弱的翅膀来支起一片蓝天,然而最后心中只剩阴霾。振翅的薄力,等候的难道只有无名的悲哀。飞过人海,又遇到了伤害,身心俱惫,满怀无奈。下个地方难道又是空空无法安家的路口。想着是树叶的香气,而不是绿地的侵占持续蔓延,曲终人散,伤害的难道只有我们吗?微风阵阵,希望与快乐接踵而来。自去年冬天,  相似文献   

10.
地球是我们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其他的生物都消失了,人类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人类还能够生存在地球上吗?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请你不要随意捕杀野生生物。  相似文献   

11.
17年前,《中国环境报》初次举办“世界环境日”征文活动,我的短篇小说获得一等奖。现在说这事儿干嘛呢?只因为我重视环境文学奖。今天又与黄宗英、雷加、袁鹰等老作家一同获得“首届全国环境文学发展贡献奖”,不但高兴,心情还有点激动。因为环境文学是个全新的领域。不是说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吗?我看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  相似文献   

12.
《环境教育》2005,(4):52-52
地球是我们和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生物共有的家园。想一想,如果有一天,地球上其他的生物都消失了,人类成为地球上唯一的生物,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人类还能够生存在地球上吗?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请你不要随意捕杀野生生物。  相似文献   

13.
哲夫 《环境教育》2012,(2):83-84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玫瑰者得香,种蒺藜者得刺。不妨以儿童的思维来深情地抚摸一下自己:为什么人类贫困时,自然却是繁荣的?而人类繁荣后,自然却贫穷了?  相似文献   

14.
自然度原意为“人类干扰的程度”,现生植被自然度,则为现生植被被人类所干扰的程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与自然被人类干托的程度是同义语,但实际上二者大小恰好相反,人类干扰程度越大,自然度越低;而人类干扰程度越小,则自然度越高。正由于植被类型及其特点是人类和自然环境诸因子相互作用的综合反映,因此现生植被自然度就可以作为一种宏观的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一、自然度在长白山地区的一般分布: 从长白山地区来看,大面积分布的是较高自然度的阔叶林,占整个地区的52.37%,其次是  相似文献   

15.
爱如白纸     
有一位婚后不久的女子,她回到娘家总爱在父母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历数他的缺点。父亲听了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点。然后他拿着纸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点。”父亲再问,女儿又说:“是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一大块白纸吗?”女儿听了若有所思,她明白  相似文献   

16.
李晓 《绿色视野》2011,(5):58-59
当我躺在乡村的草丛中,长久地凝视一滴露珠的时候,我会在一瞬间变成一株植物,失去了对人类生活的记忆。在风中,我听见我的骨节都在响了,那应该是植物拔节生长的声音。而我真的对现实生活有过温存的记忆吗?我走在回家的路上,远望这一节一节像火车上车厢组成的楼房,我就感觉到自己的滑稽可怜。  相似文献   

17.
隐侠 《绿叶》2011,(10):111-115
生态学是工业革命以来兴起的一门学科,理解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关系是这个学科的主要内容。对人类和自然之间的理解,自然而然成为生态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数百年的历史中,生态学在不停地发展,生态学家对人类和自然之间关系的理解也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两个过程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生态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海南省建设生态省的社会意义海南建设生态省的核心是指海南省如何发展经济,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水平(人类居住水平、食物水平、工作条件、业余活动场所等)和精神生活条件等及其与保护恢复环境资源协调起来,人类得以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既不为一时的或局部的发展而牺牲我们未来生存和发展,或牺牲全局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资源,也不为单纯保护生态环境而放弃发展。而是要运用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遵循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以保持和利用海南环境资源优势,实现可持续性发展为前提,把环境保护、资源合…  相似文献   

19.
正电视上,图片上,大街小巷上,白色的饭盒、红色的袋子、黄色的织物等满天飞舞;垃圾箱里,垃圾厂里,垃圾堆里,长长的铁条、破碎的玻璃、腐臭的果皮、坚硬的塑料等混乱不堪。老师说、家长说、电视说:垃圾注意分类,分类后产生更大的价值,可以循环利用资源。但是,我走在路边,只见得两个垃圾箱,"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垃圾箱里面杂乱、混乱,没有类别可分。难道只有两类垃圾吗?难道人们不知道分类吗?难  相似文献   

20.
地球是一切生命的摇篮、环境创造孕育了人类,人类又变革开发了环境,人类是组成生态系统中的成员之一,必然参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和信息流。当前,人口、食物、资源、能源和环境污染以及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问题,陷人类于困境之中。人类生态学就是研究人类与地球环境相互关系的一种科学文化,它具有沟通现在与未来的双向性。本文分别阐述上述困境的形势,并指出缓解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强人对自然的认识,加强环境意识和生态文化教育。创立生态文化的目的在于协调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