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4月13日上午,参加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环评听证会的有关当事方在质疑达到高潮时,突然起身离席,不辞而别,并拒绝记者采访。一个关乎圆明园湖底生态工程的听证会。引来这么多关注的目光和众多专家到场发言,没想到却会出现主要当事人中途退场的一幕。当事人的离场,是否会对听证结果产生影响?这关乎公众对听证会本身的看法,同时也暴露出我们目前听证制度的缺陷所在。听证源于英美普通法上的"自然公正原则",这个原则包括两项基本内容:一是听取对方意见;二是不能做自己案件的法官。听证的内涵就是"听取当事人的意见",也就是以程序促公正。从各国的规定来看,听证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司法程  相似文献   

2.
尽管圆明园听证会是《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实施以来,国家环保总局首次举行的公众听证会。但公众对于听证会并不陌生,甚至这些年有的听证会已让百姓产生了听觉疲劳和心理厌恶,一个根本的原因在于不少听证会缺乏激烈争辩的声音,往往是一种声音、一种观点、一种立场、一边倒,结果,致使不少听证会成了有的行政管理部门的某种决策秀。  相似文献   

3.
圆明园环评听证会不仅提升了国家环保总局公正形象,还对提高民众环保知识和意识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但不可否认,环评听证会还有一些地方需要改进。首先,改进听证代表产生的程序。听证代表产生程序及其构成,是听证会能否准确反映民意的关键。此次听证以专家为主,是否完全代表民众的呼声是值得  相似文献   

4.
"虽然圆明园环评听证会并没有得出一个令全社会满意的最终结论,其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的缺憾和不足,然而,此次听证会,为不同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一个平台,使得他们能够合理、合法地表达自身利益要求,使得政府在作出重大决策时有了一个更为广泛的参考。从这个角度来讲,圆明园环评听证,对推动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进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示范性的意义。"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研究员康晓光  相似文献   

5.
圆明园听证会是有史以来我国环保领域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环境问题听证会,也是一次生态知识普及的社会大讲堂。圆明园事件暴露出的最大问题是管理者、决策者、甚至相当一部分专家对生态学不甚了解,没有认识到圆明园防渗膜隔离的不是水,而是生态活力;拆除物理上隔离水与土地的防渗膜容易,但拆除思想上隔离人与自然联系的膜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人认为这是舆论炒作、小题大做,其实,这种舆论有利于生态知识的普及和全民族生态意识的提高,应大炒特炒;这类小题关系到规划管理、体制法规、山形水系、国计民生。  相似文献   

6.
《绿叶》2005,(4)
4月13日,新华网、人民网同时直播了"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公众听证会"的全过程,以文字、图片、影音、论坛等多种形式,给广大网民提供了第一时间的最新消息。过瘾!--在新华论坛上不少网民随后留言,发表自己的感叹。听证会虽然结束了,但网上的留言在不断增多,这种网播形式成了听证会的延  相似文献   

7.
《绿叶》2005,(4)
如果没有媒体和普通民众对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引发生态危机的广泛关注。可能就不会有这次听证会。目前我国的听证会还没有制度化。以下两种情况必须听证:一是需要立法时必须听证,形式包括书面收集意见、召开听证会和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征求意见;二是当行政机关要做  相似文献   

8.
向前!向前!向前!一年又呼啸着过去了,仿佛白驹过隙,扯也扯不住,留给我们的,似乎只有回味。对于环保界而言,更是如此。2005年,有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回顾和深思:1月18日,“环保问责”引发一场“环保地震”,30个违法开工项目被责令停建;3月22日,圆明园湖底一层防渗膜搅动了湖底几百年的淤泥,掀起了社会上对该工程可能破坏生态环境、有碍文物保护的一片质疑声。为此,国家环保总局特别邀请各方专家学者举行听证会,对圆明园防渗膜一事进行环评;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101厂大爆炸,污染松花江,导致整个哈尔滨市停水四天……回首这一年,有不安,有欣慰,有苦恼,更有欢乐。当我们向前走时,千万不要忘了向后看看。挥别2005年,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年,让我们带着新的期待迈入2006年的门槛。  相似文献   

9.
关注“圆明园事件”的人,都知道第一个报道圆明园防渗工程事件的人,是《人民日报》教科文部记者赵永新。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对圆明园铺膜的整改决定后,记者在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10.
圆明园听证会能否跳出"一听了之"的怪圈还有待观察。暂且抛开它不谈,近年来各种听证会在刚刚萌发的同时就迅速变质,其公信力直线下降,为什么会这样?"听证会之痒"症结究竟何在?我认为其目前身上至少潜伏着如下四大疾患:一、听证发起者严重错位。一场听证,由不同的行政机关发起,结果可能会截然不同。其要害在于发起者本身是否处于相对"中立"的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去年故宫等世界遗产景点涨价听证会,是由北京市发改委(尽管其统辖当地物价部门)发起的。而黄山、九寨沟等世界遗产景区  相似文献   

11.
路远 《环境教育》2009,(1):17-20
编者按:1月12日,2009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当日下午和13日上午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局(厅)等主要负责人在分组讨论中,学习领会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会议做出的重要指示和深入探讨周生贤部长的重要讲活。各负责人根据地方环保工作特色,就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纷纷各抒已见、建言献策,在13日下午,辽宁、江苏、河南、湖南、重庆和四川6省环保局(厅)负责人作了经验交流发言。本刊摘选分组讨论部分代表精彩发言和节选其中3省环保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11月4日,在大选中成功连任的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白宫举行了连任后的第一次记者招待会。尽管小布什的发言并未涉及深为美国公众所关注的环保问题,但是,记者艾德向小布什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有一种观点说您的政府只顾及大公司和有钱人的利益,您是否感到困扰?您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有媒体分析认为, 艾德的提问,实际上是对布什政府环保政策的质疑与批评。许多环保人士相信,布什政府的环保政策一直为某些大能源集团所操  相似文献   

13.
听证在美国     
作为美国德州大学环境工程的博士,杨仁泰先生曾在美国国家环保局工作了28年之久,在环保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如今, 他以美中环境教育协会理事的身份来到北京,旨在为中国的环保事业传经布道。我们的话题就是从美国听证会制度的一些基本程序和经验开始,希望能为今后中国的环评听证会提供一些实质性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姜南 《环境教育》2013,(11):20-21
从工作上来说,环保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发展的问题。现在有几个新的情况:第一是微博传播的挑战。现在人人都是媒体,每个人都可以发言,还有只言片语打败长篇弘论,我们讲环保弄个几百字,但公众不看这个东西,他们要看的只是几句话。我们的宣教不能适应快节奏的传播方式,因为我们官方的微博有一个审批的程序,不能随便发言。我们上海建立了一套舆情监控机制,请上海情报署做了一套系统,涉及当天环境保护的相关消息会自动推送给局领导,还有一些专家,我们也在不断地调整方法和手段,要把握宣教的规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廖晓义:昭示政府公信力的难得机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晓义,环保NGO代表人物,对首次参加环评听证会记忆犹新。回忆起4月13日的听证会,廖晓义说:“我想这是新时代的开始。”环评报告按时出炉,对她无疑又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相似文献   

16.
Sino-GermanSeminarOnEnvironmentalTechnologyHeldinBeijing应国家环保局的邀请,德国经济部副部长洛伦茨·绍么鲁斯博L率领德国儿家环保企业于1997年5月5-10日来华访问。受国家环保局的委托,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于5月6-H日在北京国家环保局组织召开了(中德环境技术合作研讨会),德方代表55人,中方52个单位的80多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在6日上午的大会上,国家环保局叶汝求副局长介绍了中国的环境保护状况,并表示欢迎德国的企业来华开展各种合作。德国经济部副部长洛伦茨·绍么鲁斯博士做了“中德在环境领域的合作”的发言。国家环保…  相似文献   

17.
圆明园环评听证既是一件好事,又是对环保主管部门的一次严峻考验。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经过听证,圆明园防渗工程如果过不了环评这一关,就意味着防渗工程必须得拆;二是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毕竟是马上要竣工的工程,如果宣布这个工程拆除,那么工程中已经投进的巨额的工程费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解振华局长在总结会上就进一步推进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工作,实现其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企业化和完善环保设施运营资质认可等有关问题做了发言。解局长说:我国环保设施正常的运行率较低,环保投资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这是环境保护污染治理方面的一个难题。至今,环境...  相似文献   

19.
7月18日,第十一届圆明园荷花节如期举行。荷花节本是圆明园每年必办的经典节目。2005年,受“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影响,圆明园荷花节停办了整整一年。因此,本届荷花节,吸引了北京市民的格外关注。无独有偶,就在第十一届荷花节开幕前夕,7月14日,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出品、著名导演张广天编导的先锋戏剧《圆明园》,在北京公映。而《圆明园》的主题,正是去年引起全国范围大讨论的“圆明园环评事件”。《圆明园》与第十一届荷花节,前后呼应,再一次将公众关注的焦点,吸引到圆明园上。理性看待“圆明园湖底防渗工程”走进圆明园,从东门进入,穿过…  相似文献   

20.
<正>3月21日上午,华强职校师生46人参观了位于深圳福田区的光大国际环保教育基地。中国光大国际有限公司(简称"光大国际")是一家以绿色环保和新能源为主业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也是深圳市环保教育基地。这次活动是福田区环境保护和水务局、福田区教育局组织的一场生动有趣的"低碳学校"环保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